一、鹿晗粉丝的网名简短
1、小鹿向前进!
2、
3、(17)鹅组原名“八卦来了”小组,简称“八组”。该组现有62万成员,是豆瓣最活跃的小组之也是著名的娱乐新闻集散地。鹅组中的“鹅”字据说是“以讹传讹”的“讹”字的谐音。组内成员互称“八卦鹅”(“八卦er”的谐音)。
4、鹿鹿,在我心中,独一无二的你。就算韶华易逝,如星辰般陨落,然而,忆取一段似水年华里你我的美好邂逅,此生无憾矣。
5、与1960年代西方社会的代沟现象相比,当代中国社会的不同代际之间虽然存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差异,但却缺乏演变为大规模代际冲突的现实土壤。首先,子代对亲代的“文化反哺”,“既造就了年长一代的失落、代际关系的紧张,以及传统教育模式的危机,也为解决代际矛盾、提高年长一代对急速变迁的适应能力提供了可能”。(47)已有研究表明,95后青少年对父母的“数字反哺”加强了代际互动与情感交流,促进了更加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48)其次,随着全球保守主义思潮的东山再起,年轻人变得越来越保守。(49)据人类学家阎云翔的观察,由于当代年轻人面临高房价、高物价、工作不稳定(后工作境况)、经济收入不高、社会保障网络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他们不得不依赖原生家庭的资助。对父母经济支持的依赖,导致子辈反叛意识的消解,父辈权威的部分恢复。(50)2019年热映的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将《封神演义》中的父子交恶、“剔骨还父”改写为亲子之爱、父子和解,(51)从侧面反映出当下代际关系的缓和。
6、21钟大哥哥生日粗卡!
7、源力以赴,甜品相随!
8、唯爱鹿晗
9、予鹿拥贤.
10、奈良的鹿
11、- 梦鹿,△
12、 饭圈撕少不了污言秽语。尽管污言秽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并非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权使用它。文化评论家朱大可曾指出:“日常秽语具有浓烈的意识形态特性。作为底层话语反抗的工具,它总是故意使用禁忌语词进行冒犯。……中国秽语大多沿袭男性脏词,因为男人能比女人更自由地展现具有敌意和侵略性的言语习惯,犹如把话语唾沫吐到对方道貌岸然的脸上。”(13)污言秽语在历史上和男性以及社会认可的男性气质密切相关,甚至是男性特权的标志之一。饭圈撕之所以引发公众的焦虑和不满,部分原因就在于女性粉丝篡夺了男性特权,在网络上大量地使用她们较少能在日常生活中公开使用的秽语。
13、 必须指出的是,秽语、詈骂等攻击性的语言,以及相对应的黄图、黑图和恐怖图片等视觉攻击手段,并非饭圈撕的唯一方式。在大部分场合,粉丝还是希望能以理服人,在自家人和外人面前树立起正面形象。微博上有一个名为“糊×(23)每日播报”的账户,每天报道流量/选秀明星粉丝之间的撕活动。由于围观者众,该账户部分微博的转发量高达“10万+”。被报道的饭圈也就借力打力,将这个账户当作微博撕的主战场之通过点赞、控评(24)的方式与对家厮杀。不过,在这个战场,各家粉丝都比较理性、克制。控评的文案要么是大字报要么是顺口溜——类似说唱音乐中的diss曲(即用歌曲攻击、诋毁或侮辱其他人或团体)。有的粉丝如果不屑于与对家理论,就带上自家偶像的美图或表情包“安利”(推荐给)路人。
14、杨幂的粉丝叫“蜜蜂”。杨幂大家都很熟悉了,大幂幂,王俊凯也是蜜蜂之一。蜜蜂,为幂而疯,杨幂的粉丝名就是这样来的。
15、(15)艾漫数据、微博:《2018粉丝白皮书》,2018-12-http://www.199it.com/archives/8114html。
16、以上的例子并不能证明网络暴力的现象不存在,但却可以证明,我们所以为的“网络暴力”其实有时并非出于一种明确的恶意或道德优越感,而可能仅仅只是由于表达机制的不当。著名的emoji表情“微笑”在较年长者眼里意味着“友善”,但在年轻人那里则意味着“尴尬而不失礼貌”;“呵呵”曾经是“哈哈”的节制表达,在如今则成了“嘲讽”的代名词。
17、网络暴力与“公开羞辱”传统密切相关
18、显然,该论坛禁止低端秽语,只允许更生动、更有画面感、更富想象力的语言操演。接受我访谈的五位粉丝均表示没有参与、但却围观过饭圈网络撕逼。受访者E坦承,之所以不参与撕逼是因为不会撕。她常常为网络撕逼的用语感到惊诧,好奇那些撕逼者的“脑回路”为什么她们能想出那么奇特有趣的表达方式。
19、我要那个会笑的边伯贤!
20、(8)王敏利:《网络群体间极化博弈现象的形成及原因浅析——以网络粉丝互掐为例》,《科技视界》2015年第5期。
二、鹿晗粉丝名和口号
1、由于粉丝的身份类型(“属性”)较为多元,撕逼对不同属性的粉丝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经过撕逼,唯粉容易转变为“毒唯”(即恶毒、有毒的唯粉)。一个组合里的毒唯除了维护自家偶像的利益,还会对组合里的其他成员抱有较大的敌意,甚至呼吁自家偶像退团、单飞。“路人粉”(36)会因自己好感的明星遭到不实攻击而感到愤怒、心痛,从而彻底转化为粉丝。如果撕逼牵涉到的两家饭圈有不少“CP粉”这些CP粉则会被“提纯”,成为某一个明星的唯粉,或是“被逼得退圈脱饭”。(38)因联袂主演耽美网剧《镇魂》而爆红的两位男明星朱一龙和白宇曾有不少CP粉。但该剧结束播放之后,朱一龙的唯粉和白宇的唯粉“为了谁更红,谁倒贴,谁碰瓷,开始了互相辱骂”。(39)一部分CP粉在选边、站队后变成唯粉,另一部分拒绝站队的粉丝则退出了《镇魂》饭圈。
2、译者: 林华
3、 外撕则是与其他圈层的争斗,被认为有助于虐粉、固粉,加强社群的凝聚力。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内群体(in-group)与外群体(out-group)之区别,只有在冲突中或透过冲突才能形成。冲突有助于建立和重新肯定群体身份,维持群体与“周围社会环境的界限”。比如,工人阶级只有在不断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情况下,才能认识到他们的阶级身份,保持他们的阶级特征。(34)粉丝群体也是在与其他群体的冲突中不断强化群体内部的认同的。如一位豆瓣网友所言,“撕×的时候做做长微博讲述自家血泪史和对家令人发指的无耻行为,大家集体报团感动的(得)流下了泪水决心为爱豆再爆一次肝卖一次肾”。(35)换言之,撕并非饭圈文化中突出的非理性行为,而可能是一种通过叙事、记忆等符号性活动调动群体成员的情绪,引导成员加深对所属群体的认同和信任,以便围绕共同目标展开行动的动员和团结机制。
4、 “你已经凌迟去世,请亲爹亲妈在坟前痛哭一场找个好和尚超度”(21)
5、(35)樱桃小丸子:《粉丝撕逼到底有什么用》,2016-08-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9761984/?cid=11826051
6、《尼可马可伦理学》
7、(39)腾讯网:《朱一龙白宇粉圈开撕,粉丝掐架背后到底是谁在操控?》,2018-07-https://new.qq.com/omn/20180726/20180726A0KGDX.html。
8、鹿晗◇我生命中的一缕阳光
9、河外鹿
10、或许,这是因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是“文字”——由视觉呈现的连贯的表意符号。尽管存在着很多诸如“见字如面”的美好譬喻,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准确传达自己的看法与感触而言,文字似乎无法取代表情、声音与肢体动作的地位。这是早在柏拉图写作《斐德若》的时代就已经发现的普遍现象:文字虽然能够记录许多信息,但却是“死的”——我们无法真正透过文字自身与时空错位的他人进行全面的交流。古人留在竹简上的日常口语在今天看来深奥晦涩;李商隐的《无题》至今让人捉摸不透,因为我们根本不是他这首诗在当时期待的“理想读者”。
11、《千夫所指: 社交网络时代的道德制裁》
12、个性头像
13、个性啦
14、千家永不败,红海会盛开!
15、你是我最耀眼的依赖丶鹿晗
16、一 饭圈撕逼的话语“婊演”
17、(26)“黑词条”指的是带有明星姓名的负面搜索词条。
18、你是我最耀眼的依赖丶鹿晗
19、(4)苏琦、张姝欣:《我们加了十个“对骂群”聊了一下午……最后全都退了》,《新京报》,2018-06-0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2717818367972890&wfr=spider&for=pc。
20、 2019年5月,一位网名为“徐颈僵”的女性用户在豆瓣鹅组上演了一次精彩的撕×表演。当时,TFBOYS组合成员之一的王源因在公共场所吸烟,违反《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而引发争议,并对组合中的其他两位成员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素来不和的三家粉丝连续数日在豆瓣鹅组大量发帖,或为自家偶像辩护,或向对家发泄新仇旧恨,或与围观群众纠缠不休,引起鹅组用户的强烈不满。徐颈僵愤而发帖怒骂三家粉丝:
三、鹿晗粉丝id
1、 网络暴力的应对
2、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特(JonathanHaidt)曾提出“蜂巢假说”,即“人类是有条件的蜂巢式生物”,“(在特殊情况下)我们拥有一种超越自我利益并在比自身更大的东西中(暂时且沉迷地)忘却自我的能力”。海特称这种能力为“蜂巢开关”。(75)进入饭圈,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启动我们的“蜂巢开关”,让我们通过对美好的明星形象的沉迷和粉丝群的忠诚获得至深的心理满足和快乐。
3、金金金金金钟仁i
4、无需诉诸什么高深的理论,我们也能意识到,在这个“黑”、“怼”、“diss”、“群嘲”、“丧病”、“鬼畜”横行的时代,许许多多的网络暴力、欺凌,往往并非源于存心的恶意,而是由这种网络机制造成的无心之失。往深了说,这种网络机制之所以会在今日甚嚣尘上,是因为现代社会的极端民粹化导向。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多数人的感官享受从而实现功利化经营,社会不得不根据多数人的思维能力和道德来确定社交准则。这实则降低了传统礼俗社会较高的伦理尺度,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仅仅依凭法律的底线来圈定社会行动的容许范围。问题在于,仅仅“不违法”并不能够保证良性的、亲和的人际关系;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许许多多负面的社会力量依然会涌现,甚至是得到前所未有的鼓励。众所周知,纳粹的极权暴政起源于诸多不起眼民众的“平庸之恶”:希特勒是这些民众一票一票合法投选出来的“民意代表”,具有法律保障的权威,以至于没有人能够在既有法律制度的框架下对其提出有效的质疑。邪恶未必诞生于刻意的作恶意图,有时,它甚至来源于过于自信乐观的善意。
5、(62)蚁坊舆情观察:《蔡徐坤、翟天临都中枪了!扒一扒饭圈粉丝控评》,2019-02-http://dy.1com/v2/article/detail/E8HFMB350525EB3B.html。
6、 本文试图在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的基础上,(12)对饭圈的撕×现象做出更深入的文化解读。本文认为,不同于线下私人生活中的争吵,网络上的撕×由于发生在公共论坛和社交媒体上,依赖文字、图片等可保存、可传播的媒介,构成了一种操演性的、反社会规训的、具有一定创造力的公共交流形式。饭圈撕×并不只是集体情绪或攻击性的盲目释放,而是在对象、时机和方式上体现出策略性的行为。在特定情况下,撕会成为一种社群动员和团结机制,强化粉丝的身份认同。在跨圈层的撕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当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审美隔阂中并非只有代际因素起作用,性别沟壑可能比它更具有作用力。
7、记住了exo的e不发音
8、鹿晗
9、(56)“同人女”指从事同人创作的女性群体。同人创作是根据原著或现实中的人物、设定而进行的二次创作。
10、鹿晗◇我生命中的一缕阳光
11、以上的例子并不能证明网络暴力的现象不存在,但却可以证明,我们所以为的“网络暴力”其实有时并非出于一种明确的恶意或道德优越感,而可能仅仅只是由于表达机制的不当。著名的emoji表情“微笑”在较年长者眼里意味着“友善”,但在年轻人那里则意味着“尴尬而不失礼貌”;“呵呵”曾经是“哈哈”的节制表达,在如今则成了“嘲讽”的代名词。
12、 在某种程度上,以饭圈文化为代表的女性审美观念与主流社会(男性)的审美观念已经势同水火。2018年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引发的“娘炮”争议,以及2019年虎扑直男、B站用户与蔡徐坤粉丝之间的“圈层社区与流量粉丝的文化之战”都是这两种对立的审美观念相互碰撞的例证。那些被直男嘲笑为“娘炮”的男性明星,恰恰是饭圈女孩眼中超越性别藩篱的俊美神颜。控评、打投、做数据等被其他圈层鄙夷的粉丝实践,正是饭圈女孩与娱乐文化产业协商的筹码。将异性恋奉为正统的人士眼中“非正常”的男男同性情爱,却承载了饭圈女孩对吉登斯所谓的“纯粹关系”(55)的向往。
13、(青林与鹿)。
14、 2019年8月14日,一个在海外非常火的港毒、抹黑中国的论坛,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被饭圈女孩刷了5万多帖子,直接戳破港毒的谎言谣言。在这一天,饭圈女孩们摒弃前嫌,化身祖国唯粉,战斗在Twitter,战斗在facebook,战斗在ins,战斗在墙内外每一个需要控评的地方……(64)
15、
16、鹿已不在
17、 烦死了,有多远就滚多远!八组(17)不是你们家马桶盖子,想掀起来喷粪就掀。新鹅(18)不好意思骂那就我来,动不动追着八组路人盖帽骂,摁着头非要让人闻你们的彩虹流星陀螺回旋屁,朋友,甲烷超标属于投毒行为,腹泻去吃诺氟沙星好不?(19)
18、晗有我@
19、(5)关于网络语言暴力的严格定义,可参考陈纯柱、马少盈:《网络语言暴力的治理困境及路径选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对网络语言暴力成因的详细分析,可参考李宪玲:《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
20、(37)“CP粉”指同时喜欢两个明星,将他们配成一对,想象其情爱关系的粉丝。
四、鹿晗粉丝qq名可以叫什么
1、《千夫所指: 社交网络时代的道德制裁》
2、(10)张婧:《新媒体时代下“粉丝”过度参与式追星引发的弊端及影响》,《戏剧之家》2019年第12期。
3、
4、日含晗
5、马天宇:
6、春风十里,不及一鹿有你
7、其实,既然互联网中的发言和对话往往带有“游戏”的操演性质,那么,只要能用平和的态度看待各式各样通过过激言辞表达出来的观点,把朝向自己信仰和人格的那些莫须有的指责和攻击视为网络游戏中的“魔法攻击”,那么,久而久之,做到真正的“魔法免疫”也许不是不可能。毕竟,我们现实中的生活虽然不高效、不五彩缤纷,但却因为礼让和谦恭而更加可爱。
8、树深时见鹿-
9、杨玲
10、0(树深时见鹿)。
11、任谁也无法否认,世界上就是有充满恶意之人,渴望挖掘他人的“非道德”面。他们会千方百计运用法律与礼俗权威来加害于人。问题在于,不能因为他们使用了道德作为凶器,就断然否定道德自身的意义。网络暴力的恐怖根源并非源自道德制高点的审判,而是源于其结构性的非理性机制。在遭遇现实中的公开羞辱时,我们至少还可以面对面地申辩;但在网络空间中,你根本不知道是谁在攻击你,进而也就无法找到合适的申辩策略,永远出于被动的“公关应急”状态。
12、伯贤爱人.
13、(58)PierreBourdieu,Distinction:ASocialCritiqueoftheJudgmentofTaste,trans.RichardNice.NewYork:Routledge,19p.
14、“撕逼”是一个2014年左右走红网络的汉语新词,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撕逼”“撕B”“撕X”到“撕”“开撕”“互撕”的“从粗俗到通俗的演变之路”。(1)“撕”字现已泛指网络或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骂战和论争。2014年也是鹿晗、吴亦凡、TFBOYS等第一代流量明星崛起和粉丝经济爆发的一年。(2)“撕逼”这个关涉性、性别、语言和暴力的词语,也恰好在以女性为主体的饭圈(3)中使用得最为广泛。
15、(34)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等译,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第26页。
16、
17、(12)笔者于2018年3月进入微博和豆瓣网的《偶像练习生》饭圈。2019年6月,笔者对五位厦大学生进行了平均两小时的面对面访谈。这些来自大一到大四的学生都是女性,都有“粉籍”(即特定的粉丝身份)。
18、饭圈撕是一个普遍而富有争议的网络文化现象。不同于线下私人生活中的争吵,粉丝在网络上的撕行为构成了一种操演性的、反社会规训的、具有一定创造力的公共交流形式。部分策略性的撕活动具有社群动员和团结的功能,可以强化粉丝的身份认同。在跨圈层的冲突中,审美的性别鸿沟比代际隔阂更为突出。在“丧文化”流行的当下,饭圈为成员提供了宝贵的自我赋权、行动力和群体归属感。减少网络圈层冲突的最佳方法是将青年人的能动性和忠诚从粉丝社群分流到其他社会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