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禅字与佛有缘的网名
1、一念一清净,盛世繁花,染红尘事
2、宥杰、元空、常念、黎增、正信
3、共结缘法宝、善书21本,《西方三圣像》7张,收回14本。
4、到此要脚跟站定方许入不二法门!
5、盛唐诗人王维,701年出生,是这四个人当中出生年月最晚的,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另一方面,前面三个“摩”都是外国人,而王维是地地道道的汉人。所以,我们应该与王维更亲热一些。王维还没出生,就与佛结下不解之缘,但他的父母肯定也没有让他出家的意思,所以在菩萨中选择了居家的“维摩诘”给他取名。
6、达摩是印度人,南北朝的时候由海路从广州到了中土,当时正是南北朝时代,遇到了中国最笃信佛教的皇帝梁武帝萧衍。这个时候你不得不承认“缘分”的神奇了,一个不远千里来到中土传播佛法的和尚,一个笃信佛教的皇帝,按照道理应该一拍即合才对。但很神奇,两个人没有缘分,话不投机,谈掰了。于是,达摩“一苇渡江”去了少林寺,面壁九年,终成禅宗一代宗师。也成了许多传说,包括少林拳、易筋经等传说的开始。我在想,达摩幸亏和皇帝谈掰了,否则可能就没有禅宗这一说了;或者禅宗的出现,可能会更晚一些。
7、护持正法:相法依缘各异,处处指归性海。
8、读书秋树根,松子落书几。
9、广义的佛教,指由释迦牟尼创立的一种宗教,它包括信奉佛的言教,按照佛的教导去实践的信徒所组成的宗教团体,佛的言教内容以及论述、发挥佛的教义思想的宗教经典,信徒所奉行的宗教仪式等等,亦即佛、法、僧三宝。这里的佛即释迦牟尼,是佛教的教主;
10、说到这里,又再深深赞叹尼采:上帝死了。上帝不死,小人得志,大我不活。各人心中的佛高举着不下神坛的,你,成不了佛。不论多身多劫,皆度死地,死地是什么,粘着出不来就死却呀。
11、其法事内容,48个和尚法师在七昼夜之间,主要为结界洒净、遣使发符、请上堂、供上堂、请下堂、供下堂、奉浴、施食、授戒、送圣等。上堂三宝十位圣贤,奉请于午前;下堂圣凡十位神灵,召请于初夜。此仪式中的上下堂十位,即依旧制上下堂八位增订而成(注:《普说水陆缘起》见《水陆仪轨》卷二)。其上堂十位是:十方常住一切诸佛、十方常住一切尊法、十方常住诸菩萨僧等。下堂十位是:十方法界四空四禅六欲诸天天曹圣众、五岳四渎福德诸神等。
12、他被后人称作“诗佛”,肯定是有缘由的;他的诗里充满了禅味和空灵,很值得玩味,有许多说道;他与佛、与僧、与寺,多有交集,也有许多故事,他专门为六祖惠能撰写了《六祖能禅师碑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多美的画面,又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似乎蕴含着说不出的禅理和未知的情感。
13、因为这种高规格的法事现在不常见到,做一场价格相当的昂贵,动辄几十万,甚至近百万,所以尤显得珍贵。
14、(问禅)洪椿坪避暑(外二首)
15、那么,菩提祖师究竟是谁呢?
16、加持成佛:眾生本觉之功德,与如来三密力加持相应,而成办一切佛事。即凡夫之真言行者,若依法修行,深信三世诸佛菩萨之誓愿力,以三密力之妙行,开展自性菩提心。故行者虽仍是凡夫,然若安住於诸佛三密瑜伽妙行之际,表现与三世诸佛异之妙用时,称為加持成佛。
17、风和 杯酒挽歌和 和你 诗和远方
18、是谁将眼孔放开看得穿大千世界?
19、词坛始信有飞将,岂独胸中数万兵。”
20、中国人的名字大多是父母取的,“名”和“字”,相互关联、相互映衬,而“号”则是自己去的,有点像我们现在自己给自己取的网名。王维,名“维”,字“摩诘”,肯定是他的父母取的。据说她的母亲崔氏笃信佛教。今天的父母肯定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取名,用什么和尚的名字,即使是菩萨也一定也接受不来,但在唐朝佛教流行深广,自上而下都信奉佛教,这样就能理解王维了。
二、佛语禅心的网名
1、玄奘:降伏魔怨制诸外道。永离一切障及盖缠。
2、罗什的高大中,二元对立的我佛你魔,我强你败,正正把佛法要消融的二元对立,对抗得更明显了。
3、普陀山自古便是闻名世界的佛教圣地,难怪百年前来华的西方人中也有不少人都要慕名前来,于是便在无意中为今人留下了不少旧影。用手中的照相机对普陀山的寺院布局和寺院庵堂房屋建筑、佛品摆设进行了多方位的拍摄,用镜头记录下了普陀山三大寺及地摊、轿夫、渡船、沙滩游泳休闲等历史面貌,用照片形式记载了僧侣们念佛诵经、“打水陆”做佛事等内容的佛教文化历史,保存了普陀山桥、寺、塔、碑、浪、船、沙、洋、摩崖石刻的历史记忆。
4、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5、采访时间:2017年3月3日
6、看看支谦与罗什的,大家看出有什么不同吗?有没有读着罗什的,觉得特别激动人心,斗志昂扬?支谦的那么软绵绵。
7、生如夏花、死如秋叶,上善若水
8、达摩是禅宗的初祖,严格意义上应该说是中国禅宗的初祖,所以一般称达摩为禅宗的初祖、一祖而不称他为“始祖”。按照禅宗自己的说法,禅宗起源于释迦牟尼最后一次讲法的灵山法会,有人(大梵天王)送了一朵金色的莲花给佛祖,“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禅宗由此应运而生,迦叶为禅宗始祖。
9、峨眉山上寺庙众多,匾额对联也很多,如:“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又如:“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内煮乾坤。”楹联太多、太多。我之所以对这一副对联独有情钟,那是因为有一段难忘的因缘。
10、胶片时代|随拍诸葛八卦村(彩卷):春到诸葛自芬芳胶片时代|随拍西湖(黑白):孤山梅花带不归......
11、我的阅读地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个德国间谍供词里的邦女郎
12、后惟胜法师在“龙山”前建寺,取名“龙山三会寺”。此即三会寺的来源。三会寺鼎盛时期僧人五百,香火不断,慕名而来的香客络绎不绝。后来惟胜法师在寺中坐禅,发现“龙山三会寺”镇下的白龙已潜盘在龙华,因此又建了龙华寺和两座宝塔,想镇住白龙。但法力无边的白龙不久又潜盘去泉州,于是泉州建了开元寺,又建了比龙华还大的双塔,但神力超强的白龙,又悄悄地潜回海底去……
13、官方网站:https://www.bukon.org.tw/
14、由此看来,恩斯特•柏石曼、费佩德等西方人所拍摄的普陀山百年老照片意义非凡。它们真实地再现了普陀山的历史面貌,对后人研究和发掘普陀山的佛教文化历史和舟山群岛的海洋文化历史,以及对普陀山历史古迹的重建和修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15、贰、明密宗「即身成佛」之义。
16、(问禅)大佛禅院之诸佛菩萨圣像
17、我偶尔接触了《金刚经》,发现文字很美,读起来很舒畅,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一看是鸠摩罗什翻译,了解一下发现这也是一个厉害的角。“鸠摩”意思是少年、童子,“罗什”是长寿,合在一起就是“少年老成”。他出身名门,一家都与佛有缘。他天资聪慧,童年少年时代辗转多地,熟悉多国语言,又精通佛法,成为享誉天下的“国师”人物。
18、(问禅)大佛禅院三大莲池
19、王维的一生,用“坎坷”一词似乎程度不到,比同年出生的李白有钱,比后出生的杜甫有房子。从宿命的角度,客观上讲王维的命还行,出生名门,少年得志。但也是不顺的,少年丧夫中年丧妻没有子嗣,官场上几上几下,还被迫做了安禄山的伪官;幸亏他的两首诗(记不清具体诗句看),救了他,安史之乱平定后,朝廷放了他一马,没找他麻烦,还官复原职,当然也是他有才,还有一个好弟弟。
20、大家虽然疲惫但感到法喜充满。
三、带有佛说的网名
1、他是老君本人,专门来引导孙悟空的。同上一个一样,老君是道祖,怎么可能教佛教的东西,还取一个佛教的名字。
2、2016年9月3日:她去了珠峰大本营,而我留在了日喀则
3、欲品僧诗无处问,楹联拍遍怅然还。
4、上周,一位热心的佛弟子(网名:菩提若禅)为悲智书馆设计并制作了大小旗子12面,并发往林甸。
5、胶片时代|随拍澳门(黑白):这就是澳门,这就是那个夏天
6、皓色分明双阙榜,清光深到九门关、皓月殿中三度磬,水晶宫里一僧禅、
7、用现在的话通俗解释就是:佛祖有一天开会呢,坐在主席台上就举了一枝花,也不说话。下面的人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不知佛祖何意。这是迦叶尊者就笑了。老大说我把大法传给你了,你要好好传下去。
8、在原著第八回,如来告诉众弟子:我西牛贺洲虽无上真,但人人固寿。这证明菩提祖师在如来鼻子下授徒,佛祖却不知道。更神奇的是,不仅如来不知,三界也没人知道他名字。孙悟空出山后,他警告猴子不许提他的名字,然后就再也不见了。
9、晨钟秋磬落,古刹梵声明。
10、5年后的2000年4月30日,我终于在香港粉岭观宗寺与道平法兄一道,在智开、融灵、了知等长老的见证下,承嗣了觉光长老天台宗法脉,成为天台宗第四十七代传人。从此,我对天台宗更增加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
11、(问禅)慧远,从峨眉山走出去的一代禅僧
12、梅、芬、梅、燕我想起个和有缘的网名娜、玲、婧、芬
13、罗什: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定思持,辩才不断,
14、1995年普陀山南海观音铜像奠基,佛协邀请了许多海内外诸山长老出席盛会,并组织了一对一的接待服务。当时安排我接待香港的意昭长老。出于对天台宗的由衷热爱,我非常希望能向天台宗四十六世教观总持、香港佛教联会会长觉光长老申请传承台宗法脉。意昭长老欣然表示可以代为转达。于是我虔诚地修书一封带往香港,告诉觉老我是位学习天台宗专业的佛学院毕业僧,我想接续天台法脉,光大天台智者之教。
15、0一把眼泪换书亭0天天街头弘法一瞥
16、妈妈就我一个独生子,当然也坚决反对我出家。在这场家庭对峙中,我甚至以绝食三天来表达“我的人生我做主”的强烈诉求!后来我妈在描述当年情形时说:“眼泪哭出一脸盆”。
17、佛教,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8、上联以超越人类知见情识而对佛法的一种发问,具有形而上的思辨性。而下联以“到此”,“要脚跟站定”,“方许入不二法门”相对答,把人的思路一下拉到眼前的客观事相表面,也就是从“根”转到“境”,即以佛法为所依,谓之“根”,与佛法所缘谓之“境”。意在强调根境、器识之间互有浅深、上下之别,但在佛法本原处,是相即不二的。当见性明心,禅定解脱,自然能“脚跟站定”。
19、看机缘,找时间,专门写写王维。
20、(问禅)峨眉山伽蓝诗钞(上)
四、具有佛教禅意的网名
1、自适干云上,忘机影月低。
2、这样达摩、鸠摩、维摩、摩诘,一下子挤进脑子里,对于一个不太了解王维、对佛知之甚少的人,可能的确容易混淆,或发生误会难免。近读《维摩诘经》,静心梳理了一下,把这几个“摩”搞搞清楚。
3、狭义的佛教,就是指佛的言教,也可称作佛法。
4、不说《维摩诘经》里面的佛理,我也说不清。但说这部经,很有故事性。其中,维摩诘病了,佛祖安排人去慰问,大家都推辞不去。我想应该是这个维摩诘,这人比较难搞,懂得多、又能说,还得理不饶人。最终佛祖让最有智慧的文殊菩萨带众弟子前往,高手对决,自然精彩。在两人一问一答中,众人领悟到了佛法的高妙和深远。在维摩诘说佛的过程中,还有天女出来散花,戏曲《天女散花》就是出自于此。
5、读书的时候,老师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时候,只当是说王维的诗美,像画一样,也未深究。后来,在《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看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字“摩诘”,有人用“维摩”称王维。心想,王维倒是很时尚,字都有外国味。
6、0世轩、镜观、弦音、梵修、如电
7、把法宝整理得整整齐齐,格外庄严。
8、(问禅)山居(诗一组)
9、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沈弘教授在《费佩德在华摄影活动研究》文中说:这些照片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普陀山在二十世纪初的各种人文景观。由于普陀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过比较严重的破坏,近一万五千尊佛像和难以数计的僧侣坟墓、碑刻和摩崖石刻一度受损,普济寺和法雨寺等主要寺院的殿堂还曾被挪为它用。所以现在人们对于普陀山在二十世纪初的人文景观所知甚微。而这批照片对于普陀山的寺院和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当地政府部门来说,应当是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文化艺术研究》2009年1月,第2卷第1期,48页)
10、西藏随拍:彩色胶片里的布达拉宫,那是怎样的艳丽
11、尘缘尽知多少,往昔忆尽,一花一天堂
12、步步莲花,笑不解尘缘,风月不及花鸟
13、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14、0无念、云烛、寂然、桫椤、兰因
15、第二天响午,空中忽然乌云翻滚。天上的白龙、青龙、红龙,就在三会寺上空盘旋会战。三龙施法,各显神通。只见风起云涌雷鸣,三龙上下翻滚,空中战况惨烈。白龙虽英勇善战,但终因一对二分身乏术,被红龙和青龙斗的只有招架之力。在地上观战的惟胜法师见势不妙,遂闭目口念,并将手中宝器化作白莲,高高擎起:“诸位大神请住手!大家不要再战伤和气了,白莲就在老衲手上,你们若想要,请近前来取,老衲必双手奉上!”红龙和青龙听了信以为真很高兴,忙丢下白龙,一起向惟胜法师飞去,准备抢白莲。
16、我建议你自己想一个,不要用别人的,现在什么都追求个性,难道一个网名还要跟别人学,多没有意思
17、根据以上,“禅”跟“庄严劫”的一千尊佛有没有关系,不敢妄加猜测。但是“禅”确实和“贤劫”的释迦文佛直接相关。且看经典有证:
18、过了个把月,我决定将计就计,主动找爸爸谈话:您是希望我做个光棍呢,还是希望我能成家立业呢?我爸听了一头雾水:你问这话是啥意思?我说:咱们定海城关镇只有信佛的老太太,哪有信佛的大姑娘?如果你把我留在定海,估计我这辈子就找不到对象了。因为我找女朋友的第一标准,就是信不信佛。但如果能让我到普陀山从事佛教工作,就会有很多机会结识共同信仰的有缘人。爸爸一听,也觉得这是实情,于是父母略带勉强地同意我到普陀山工作了。
19、只想和你说话 风和闻马嘶 野心和你
20、那么,这个俗称叫“截柳”的正确写法是什么?按照蒲松龄的说法,有音就有字,有字就有音。蝉的俗称截柳,正确的写法是蠽蟟或蛣蟟。
五、带禅字与佛有缘的网名男
1、从容临事皆奇策,多难为民见至情。
2、密教通关云:「重重帝网名即身者」,举喻,以明三平等无碍也。帝网者,帝释天之珠网,光光互摄,以比佛身。我身、眾生身,纵横重重。如镜中影像,灯光摄入。彼身即此身,此身即彼身。佛身即眾生身,眾生身即佛身,不同而同,不异而异,一而无量,无量而而终不杂乱也。」由此文可以很明显了解「即身」之含义。重重帝网名即身,譬喻说明三平等无碍之理。所谓三平等即是佛、眾生、我三三平等,无二无别,如灯光,光光相涉,纵横交错,重重无碍。所谓在佛不增,在凡不减,佛性如如,平等平等。佛身即眾生身,眾生身即佛身,不同而同,不异而异,一而无量,无量而一即多,多即故云「重重帝网名即身」。
3、紫陌红尘,浮生一笑,山居雅客
4、0五观堂前好修行0八十岁老农往生记
5、僧从伍佰虔诚坐,客自八方香愿酬。
6、摩崖石刻的前世今生
7、胶片时代|随拍中山(彩卷):在中山一周没品尝皖脆,遗憾
8、尽管如此,当年被那些摄影家频频关注、多角度拍摄的普济寺正山门、莲池、永寿桥、御碑亭、太子塔、寺院的钟鼓楼、焚香炉等,至今还在或找得到踪迹,有的甚至跟今天也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了全方位的艺术鉴赏和曾经沧桑的历史回眸。
9、秋光引领到丛林,闻得三龙拟细寻。
10、(问禅)禅茶——峨眉雪芽
11、琴、梅、玉、红和有缘的网名有哪些:家有堂堂想起个微信名字叫什么好和有缘的网名有哪些:请有缘人帮我起一个和有关的网名?不要执着,起个名字不能改变什么的。所有的一切只会直指人心的微信名字。和有缘的网名有哪些:我想要一个和有关的网名,希望大家帮忙!!!浮屠浮图,休屠。按浮屠浮图。皆即之异译。为所创。古人因称为浮屠。为浮屠道。后并称塔为浮屠。想用系取个抖音名。和有缘的网名有哪些:与和的网名系女
12、天台宗是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的老大哥,由“东土释迦”智者大师创立于隋朝。其祖庭就在浙江台州的天台山国清寺,也就是我最初向往出家的地方。从佛学院毕业的次年,我在紫竹林创编了《台宗三字经》六十颂;从2010年起,又与复旦大学王雷泉教授共同主编“天台宗系列”(上海古籍出版社)。虽然因为妈妈的一个要求改变了出家天台的初衷,但作为天台宗的学子,巍巍天台永远是我心中的一座圣山,与南海普陀交相辉映!
13、丁韪良的“普陀岛上的一处风景”,一条小船正在靠海涯礁石边一条简易石埠头,穿白褂的船夫正打算把一个妇人送到埠头上去,埠头不远处是一扇石门,石门下站着一个和尚。山坡背后是一座看上去较有规模的寺院建筑。这张照片,据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的王连胜先生辨析,最大可能为今海防新村附近天后宫一带。
14、0助印文钞白话等文钞翻译小组启事
15、又即身成佛有三种、四种的不同,三种即身成佛如下云。
16、庄士敦的“大慈悲父”观音照,在今天的普陀山也看不到,一般人更无从知晓。其实菩萨本无男女相分别,庄士敦照片中的观音看上去也是慈容端庄,脸部呈满月型,眉如柳叶,双目低垂,这是唐朝观音的审美,但观音座顶上的匾额上却写着:“大慈悲父”四字,庄士敦把他写作“GuanYin,theCompasionateFather”,当做“慈悲天父”来理解的。唐以前观音为男相,唐以后观音为女相,“大慈悲父”观音应该是男相观音。但唐以后仍有不少的民间版本的男相观音流传。至少,那张照片见证了普陀山的那尊观音曾被信徒香客们奉作男相观音。
17、坐在室外的车上,简单用了餐。
18、所以,以上猜测都是错误的。
19、(问禅)行脚台湾“观音道场”之法鼓山
20、到此要脚跟站定方许入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