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举个例子
1、首先,音乐要想表现的好,必须使用通感手法。所谓通感手法,就是以一种感觉表现另一种感觉,所以也叫移觉。《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银瓶乍破水浆迸等都是用视觉与听觉通感。《听颖师弹琴》“嗟余有两耳”之前都是以视觉写听觉。《李凭箜篌引》前十句正面描写中除了“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两句,其它八句都是以视觉写听觉。《明湖居听书》中黑妞的唱腔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白妞(王小玉)的唱腔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像登山,像飞蛇,像烟火,弹弦子的轮指手法“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都是视觉与听觉通感。
2、还需要说明的是,烘托不等同于修辞手法里的衬托。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以丑衬美固然美,以美衬美则更美。前者反衬,后者正衬。烘托手法相当于衬托修辞中的正衬,所谓烘云托月,以美称美。《明湖居听书》中丑琴师的轮指的高超,黑妞的唱腔的优美,就是为白妞(王小玉)的出场进行铺垫烘托。用丑琴师长相的丑反衬他自己手法的高超,这不能叫烘托。
3、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4、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5、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虽是粗布衣裳,到十分洁净。来到半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那弹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铮铮鏦鏦弹起。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便丁丁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棰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6、田野间静悄悄,只有一个农民伯伯在挥洒汗水。烈日下,蛐蛐、蟋蟀也懒得叫了,只有刷刷的镰刀挥舞声,麦子一片一片的倒下。
7、这是以老鼠跑动偷食声、“盆器倾侧”声、妇人蒙中的咳嗽声为反衬,加重深夜的静谧气氛,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后的沉寂状态,并为下面即将表现的大火灾蓄势。以动写静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
8、接下来我们来听听故都的秋声,主要有哪些声音呢?
9、“安塞腰鼓”是一场痛快淋漓的宣泄,它宣泄出了郁闷、痛苦;宣泄出了向往、追求。“安塞腰鼓”是一首以舞姿和鼓声为语言的抒情诗,抒发出了黄土高原博大的胸怀、凌云的志向;抒发出了黄土高原新一代追求真、善、美的大无畏精神、胆识和气魄。
10、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说,在寂无人声的大山里,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到夜静更深的时候,这山里更使人觉得就象空无所有似的。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刚刚升起的月亮,惊动了躲在窝里的小鸟,它们不时地鸣叫几声。
11、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12、再例如你还是喜欢上一个姑娘,但是你就不说你喜欢,你非要说“你看,那里有一对漂亮的鸭子,多美!”翻译成古代汉语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13、额,好吧,我就是套路终结者。
14、此诗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诗人旨在描写春夜山洞的幽美静谧,却有意打破常规,纯用动境处理。从“花落”到“月出”,再到山鸟的“惊”和“鸣”,无不有动有声。然而,正是通过这样的动态和声响,有力地衬托出“人闲”、“夜静”和“山空”。
15、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6、优惠搭配:902+333一共365元
17、主要在2和13自然段,目的是以江南之秋来衬托故都的秋。
18、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篇内容丰富、语言豪放、蕴意深刻的散文。作者通过宏大的场面、奔放的动作、坚强的节奏、激烈的古典、反复的咏叹、尽情的赞颂来表现对生命、力量的诗意感受。其语言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9、这只能从静止的概念出发了,比如俩辆一相同速度行驶的车,两者之间是相对静止的,但是都和地面有动摩擦力如果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的话,只能说静止的物体没有动摩擦,因为动摩擦的概念就是两物体产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都相对静止哪来相对滑动呢?所以就没动摩擦
20、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静衬动。诗歌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多为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在诗歌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观开阔,一密显出局部的清幽,的确让人心旷神怡。
二、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1、我们来看一看安塞腰鼓视频。
2、夏夜,一场大雨刚过。窗外,稀稀拉拉的雨滴声还不时传来。但,明显的,天气一下子变得凉爽起来。我赶快打开各个房间的窗户,竭力地想让室内燥热的空气散发出去,而让那凉爽沁人的带着草木气息的清新空气光临这久违了的空间。啊,多么爽神怡心的空气呀。它把我一天来闷在屋子里的烦躁不安,稍稍消淡了一些。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靠着阳台的窗口,凝望着这凉爽的静谧的迷人的夏夜。远处,电视塔静静地矗立。朦胧的黄与荧荧的绿组合的轮廓,犹如一支彩色的蜡笔插在了灰黑色的天幕中,像在诉说一段遥远的心绪;近处,北濠桥路上,守候在雨夜中的一盏盏路灯,默默地闪着黄乎乎的光轮。光圈下闪闪发亮的路上,不时有几辆小轿车,公共汽车,“哧哧”地一滑而过……。
3、月亮快要出来了。月亮还远着呢,可是在地平线后边,人们觉得它从黑暗的深渊上升。一道微弱的光,给围绕在高坡上的树顶镶了一条花边,好象高脚杯的边缘,这些反映在微光中的树峰的侧影,一分钟比一分钟显得更为深黑。(法罗曼·罗兰:《母与子》)
4、作者刘成章以《安塞腰鼓》这篇文章表达了对安塞腰鼓赞美和热爱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赞美。文中,作者用了多样的文学化笔法来描绘,来抒情。
5、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飘零者,身处在如此寂静的秋天里,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6、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出自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
7、就作者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则浓淡兼施。浓淡相互映衬,可以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秋景,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等,语言色彩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服务于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愁,淡又让她何以堪?
8、“隆隆”,那是元气淋漓的后生们的搏击!“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人情的恣意,力量的挥洒,那是势不可挡的一股劲儿!作者从腰鼓的场面、声音、后生又写到了黄土高原。作者直接赞美土地,以土地与人的交融,写出了血与肉,泥与水般的亲密。黄土高原生养了人们的阳刚之气、坚强、勇敢与自信!这是北国之魂,亦是中华民族之魂。
9、所以,语文的提高太难了!
10、所谓的散布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把同一内容的诗回句或诗书,散布在整篇作品中如《安塞腰鼓》中分别散落着许多同一内容的文样如“好一个安寒腰鼓!”虽然每次散落时它的字不相同,但是意都相同,在多次的反复之中,又递进了,更能体现出安塞腰鼓的气势十分震撼。
11、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12、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13、王维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但作者并没有孤立地写静,而是采用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花落”、“鸟鸣”的动景反衬出春山之夜的无比宁静。
14、对比一下数学就特别明显:数学只要你知道几个定理,给你足够的时间和智商,你一个人就可以推导出大多数几何学内容。
15、☞诗词写作指导文章300篇
16、第1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感受和向往,第14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眷恋之情,都是抒发情感,“向往”是在去故都之前,“眷恋”是在离开故都之时,其实质是一样的。所以1和14自然段也构成了呼应。
17、风俗画,也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风俗画,指能反映某一时代、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生活所特有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生活方式的文学作品。
18、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以动衬静,通过写动反衬寂静特点。如:幽深的山洞中,传来泉水叮咚的响声。
19、最后来看第12段,这一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从全文来看,这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0、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三、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一个片段
1、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钱钟书《围城》)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4、不是以静衬动的手法,是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写在山涧中听见鸟鸣,衬托出山涧里的静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5、更多诗词资料,尽在:诗词轩
6、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7、高分VIPA班7980
8、要把这样宏伟的气势,壮阔的场面容进这样短小的篇幅之中,是需要费一番匠心的。在这篇散文诗中,可明显看出作者在艺术构思、剪裁、遣词用句上都表现出了相当高的功力。
9、声音之道,可以说与天地通矣!
10、笔者将从文学笔法的角度分析本文的抒情特色。
11、(1)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是?读的时候需要怎么处理?几个反复句与文章分层有关系吗?结合内容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12、古诗中常用表达技巧赏析举例
13、白话文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14、由景入情,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15、那么这些色彩主要是冷色还是暖色?
16、“对比”作为一个难点,看出来是不容易的。但是别急,翟胖有办法。
17、动静结合作为我国古诗词创作常用的传统艺术创作方法,它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以静衬动、以动衬静、以动衬动、动静互衬四种
18、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19、语文是一个长期修行的过程,这不假。但是并不代表语文没有短期提升的技巧。
20、刘成章真的是把铺陈用的淋漓尽致啊!
四、以动衬静写作手法
1、好了,现在我来告诉你,语文考试的本质:套路。
2、描写、议论、抒情,之所以要描写啥不就是为了让你知道这里有什么东西,高明的作者都很懒的,否则描写个毛。其他同理。
3、总之,除去文字来表情达意之外,这篇文章的写法和语言形式都可以表现出作者对陕北的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表达出对生命中奔腾的力量的敬佩。看哪,元气淋漓的后生们,正狂舞在黄土高原上,他们挣脱束缚,挣脱阻碍,他们正用生命与命运,与自然,与自我在搏击!搏击,也是安塞之魂。
4、离合是一种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的辩证表现手法。直写题目,内容就会局促;荡开笔墨,内容又会偏离题目。而离合就是要讲究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和谐,侧写、旁写都要做到服务于正写,服务于题目,从而使诗词意脉相连,似断实续,摇曳多姿。
5、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先说有话明说的:排比、反复、对比、描写、议论、抒情。
7、面对这么多的冷色,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你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8、《山居秋暝》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9、“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昏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大彻大悟。”引用了中国诗词与传统文化相互应和,作者运用诗歌的语言形式不但给人以形式的美感,而且增加了节奏感。
10、隐与显,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曲就显得隐,而直就显。
11、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12、过程中,作者运用排比、反复、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快节奏的表达使得情感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热情奔放的腰鼓“隆隆”的声音撞进了每个观众的心上。那是生命奔腾的声音,是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力量!六个叠字“隆隆”结构匀称,整齐,而且语言和谐,富有节奏感。同时,在这六个叠字中间,运用的是停顿稍长的顿号,表现力更强。
13、化静为动:把静止的写成运动的,强调动感.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化静为动,给人的感觉犹如刹那间,大自然神笔一挥,眼前便出现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14、是的,语文的提升是很慢的,对普通人来说。
15、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
16、其次,音乐要想表现的好,必须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7、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失去了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一幅凄清之景顿生,一股兴叹之情流动。又如周邦颜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前一句写太阳初升,露水渐干,比较朴实;后二句写青青池水,风吹水动,晃动的叶子仿佛在不断高举一样,用笔和造景都很巧。
1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一般来说,语文考试中答案直接出现“对比”的机会并不高。但是你要是以为“对比”不重要,就太天真了。“对比”出镜机会少,并不是他不重要,而是他的儿女多。欲扬先抑,欲扬先抑,衬托,正反衬,侧面描写等等,他们的本质都是比较。先说a好,再说a坏,这是欲扬先抑。反过来是欲扬先抑。衬托的本质是用a的好衬托b的坏,或者用a的好衬托b的更好。前一个是反衬,后一个是正衬。侧面描写是描写b的好坏来说明a的好坏。
五、以动衬静是表现手法还是描写方式?
1、白描手法指的是写人或写物,只抓住事物或人的突出特征,简单的线条勾勒手法。以动衬静和以静衬动的手法都属于动静结合的写景的手法。以动衬静是指写动景,是为了突出环境的幽静。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以静衬动则是静静的描写,是为了突出动静的特点。
2、本文《故都的秋》也是写秋天,那么,这里的秋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是悲凉,还是清新?(要求学生对照上面两组诗,参考课文第一段的内容来回答这个问题。)
3、提分VIPB班4980
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5、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静是一种写作手法,它通过描写动的景物来体现环境的“静”。这种手法多用于古诗文中,在现代文中也偶有使用。它的特点是诗词如书画,既讲究虚实相生,也追求动静相谐。动即运动,静即静止,静止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运动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二者结合则能相得益彰,形成“应物象形”、“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6、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7、浓淡在绘画中,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后来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
8、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9、风景画的主要内容是自然风景。广义的风景画,包括人工景物,如宫殿、寺庙、园林等。狭义的风景画,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日、月、星、云,高山、大漠、潮汐、雷电等。我们这里采用广义的概念。
10、对普通学生来说,为什么他的语文提高非常非常慢,因为他懒惰。
1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仔细分析这些声音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声音都不大。洗衣女穿过竹林时拂动竹叶的声音,渔舟摩擦荷叶的声音,都清晰入耳,反衬出环境的宁静。这种以动衬静的描写手法,正是王维所擅长的。
12、以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为突破口,指导学生读有感情读,整体感受安塞腰鼓的特点;并从中得到提示,给本文分段,理清本文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关注此文的抒情特色,进一步理解言语形式能影响抒情效果。学生的小论文,有多角度整体论说该文写作特色的,也有单点突破,深入阐述它对抒情的影响。作业设计体现了学教评一致性,是课堂教学的助攻。
1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诗歌的表现手法里,除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以外,中国人把国画的技法也引进了诗歌。国画的手法就是渲染、烘托、白描、象征。渲染就是用大量笔墨正面描写,烘托就是用大量笔墨侧面描写。白描就是表达方式里的叙述,象征就是托物言志(托物喻理、托物咏怀)。
14、例如,可以说《红楼梦》是17世纪中国上层贵族的风俗画。狭义的风俗画,指作品中有关地区的独特的风俗人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描写。这里所说的风俗画,主要指后者。
15、不是以静衬动的手法,是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16、白话文释义: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17、而递进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整篇作品或整个段落在铺陈时,采取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描述方法,具有纵向性。在《安塞腰鼓》中相应的段落有“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作者从骤雨到旋风到乱蛙再到火花,最后到了斗虎。一步步的深入,一个个的喻体,都比前一个更加的有活力,更加的豪放、火烈、热血。从中更能体现出腰鼓那强烈的冲击力。
18、经常有老师说:这节语文课不上了,咱们上叉叉。
19、注:①高林:佛家称僧徒聚集之处,此指禅院。②人心:指尘心,俗念。③万籁:指一切响声。
20、这些段落中写了哪些主要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