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静结合的好处答题格式
1、(4)此外散文阅读还应注意一些指示语(指示代词“这样”“那样”“如此”等)、情态语(表明人、物情态)、感情句、主旨句所隐含的信息,对其正确地辨别、筛选有助于我们阅读作品,解答试题。
2、(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4、词语顺序: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一致;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5、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对象常常就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并能够设定全文的结构思路。
6、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
7、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8、③“生”字和“入”字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9、(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10、别怕孩子分到普通班,做到这3点,孩子的进步比重点班同学还快!
11、④阐释法:有些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理解看法,这要紧扣文章主旨和语段的中心意思去举例子。
12、高中英语3500核心词汇+解析,打印出来高中三年都用的到!
13、考点五: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4、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叙叙述下去。作用是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15、C、梦境和幻觉,通过人物的梦境和幻觉来展示心理;
16、某个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17、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9、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20、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
二、动静结合的答题方法
1、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2、D.言行(心理)E.创作意图F.比较
3、常见题型:为什么取这个标题
4、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5、“锁“在本诗中意为”笼罩“,生动的表现了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以及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凄凉、忧伤之情。
6、其他手法:巧合、联想、想像、动静结合(包括以动衬静和以静衬动)、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7、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8、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9、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10、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11、诗人虽然辞官还乡,但仍心系国家,表现了诗人无私的奉献精神。
12、答题技巧: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开放性强,要求针对文中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或应对措施。
13、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14、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
15、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16、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17、(4)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18、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模拟试题AB卷(二套)
19、(第三部分人物类题型)
20、有表达报国无门的忧愤的(如辛弃疾的《为陈同肤赋壮词》);
三、动静结合的答题思路
1、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2、分析环境描写的技法
3、提问形式主要有:
4、C.戛然而止,发人深省
5、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6、顺叙:按时间、空间或内在逻辑顺序来写。作用是使记叙有头有尾,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7、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8、很多散文的语言具有修辞之美,从修辞的角度品析出散文的语言美,可采取以下步骤。
9、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含星汉的壮阔场面。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
10、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11、(4)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12、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是答好探究题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性和抒情性的语句,把握住这些,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物形象的把握来讲,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倾注的情感的褒贬,是理解好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基础,所以要搞清作者写了一个什么事,通过这个事体现了作品中人物的什么性格,表现了什么主题。
1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14、另外,此类题型还需从以下角度思考:
15、小学数学,为什么从三年级开始会“梯次掉队”?
16、句子含义分析题:内容+手法+作用
17、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18、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19、②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20、⑦作诠释:(这句话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四、动静结合写的好处是什么
1、(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3、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4、情节安排(艺术)题
5、其他术语:工笔、白描、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工笔)、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对比、衬托、烘托)、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手法等。
6、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7、如果是用于写文章,那么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会使文章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如果是指其他……,意思等同于劳逸结合,在紧张的工作中,注意适当的休息!
8、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9、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
10、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
11、诗人希望总会有一天,登上泰山,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登高望远的豪迈气概。
12、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13、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14、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5、托物言志(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16、空间:远近,、表里、俯视、仰视与平视,整体与局部,
17、象征和比喻的区别:(1)两者的表现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2)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3)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18、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19、动静结合答题格式: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是写动景,是写静景,动静相间,使文章相映成趣,多姿多彩。
20、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五、动静结合题目
1、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常考题型: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关于谁的几件事/一件事。或者“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局部赏析先修辞方法,全文赏析先表现手法)
4、⑥是不是意蕴丰富,富有双关义等。
5、设问: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引发思考,吸引读者。
6、人物形象分析:他是……的人(概述,总说),从他的……言行中(文中语句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看出他……的性格(分说),可见他是一个……的人(总说)
7、A.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
8、八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如下:
9、常考题型:某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0、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1、情节本身:为后文埋下某个情节埋下伏笔或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更为曲折生动,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照应前文某个情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线索,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
12、(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13、思路:①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14、(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15、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16、常考题型:某段举了那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17、C.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
18、如重庆中考试题:如何理解第④段划线句“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过虚与实的空间”的含义。这个句子单从字面上我们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答案的。回答这类题应注意:
19、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20、①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②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衬(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③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