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作用
1、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3、本诗的N:前三联写边塞的环境艰苦、人迹稀少、路途遥远,尾联表达忠君报国、思念家乡之意。
4、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5、例1:“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6、(2)赏析: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7、在古人的学习和阅读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修辞手法,“虚实结合”、“比兴”、“衬托”……它们有什么样的定义,怎样的使用技巧,小乐乐喊你来学习啦!
8、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9、“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10、答: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11、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12、例5:《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3、(答案)韦诗中,“灯前”变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一觉醒来的凄清、失神、惆怅之情;郭诗中,“灯前”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景象,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受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14、郭诗的N:首联交代渔家几代生涯及居住环境;诗的第二联写自己与主人在灯前交流的情景,主客有说有笑,主人介绍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的情景。
15、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16、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来源:学.科.网)
17、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1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9、ID:gzywxxzs
20、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上文两句诗,即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二、古诗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1、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2、(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3、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4、7大设误陷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夸大缩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关系混乱
5、答案:第一问(3分):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3分):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6、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7、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8、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9、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10、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王维)
11、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2、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王维)。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3、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14、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15、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16、(注)①两杜:西汉杜延寿、杜延考两兄弟,仕途顺利,分别出任河南、河内太守。
17、对比、声色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拟人、比喻、象征、借景抒情
18、虚实结合就是通过来写实景,延伸而说到其他诗人想要表达的精神或者所思所想专,以景属写情的诗就是很好的表现。。实为景,虚为情。。想象则就是全凭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来构造出一幅诗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贺的诗。。当然,虚实结合和想象还是有很多联系的。。这个不能说有太明显的区别解释的不够系统和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19、这三处,单用“比”,以“朝露”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喻才德高盛,以山、海喻胸怀宽广,接纳人才越多越好。
20、下列小诗,都是以细节描写为中心组织全篇,显得摇曳多姿,昭畅述情,各显其妙:
三、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诗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2)反衬也叫反映,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
3、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5、伤春、悲秋、时光易逝、年华不再、怀才不遇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8、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9、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10、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11、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2、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13、答案:运用了侧面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正面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侧面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14、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5、他的很多诗都是表达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怀,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者形象.不过要具体看是哪一首诗了.
16、如:“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文天祥)
17、例7: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欣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皆以陆为名。(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
18、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19、怀古伤今。昔盛今衰、今不如昔的感慨。
20、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四、诗歌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
1、本诗的S:对比、反问、用典、借景抒情
2、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3、以“剔开红焰救飞蛾”的细节,表现了宫女幽居深宫的哀怨;
4、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5、诗歌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多为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
6、例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诗人在描写景物,正面描绘景物的特征即可,但当有时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表现景物的目的。这种侧面描写其实也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写法。
8、(答案)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9、(5)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
10、虚实结合的售货方式依托互联网技术现阶段普及情况,一部分崇尚高效率购物、快节奏生活的年轻消费者,尤其是网络工作者或网络爱好者便乐于做“网上购物”的“鸡头”,而惫于存包、收银、验票的卖场购物
11、例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12、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13、多种感官结合:描摹事物离不开视听味嗅触等感官的感受——形色、声音、味道、气味、触感。古诗词在描写中,经常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摹事物的特征,使景、物具体可感,从而达到有声有色,形神兼备。
14、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5、古代诗歌的题材与Q(情感)对应关系表:
16、例1:柳宗元《江雪》:“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17、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1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9、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20、(3)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五、诗歌中虚实结合写法的好处
1、(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2、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决不可满足于现状,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思想,这是言志,是虚。这里的虚实结合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4、(3)整道选择题的整体意识。
5、在这里,既有“比”,也有“兴”。比单纯的“兴”或“比”更富于艺术魅力。诗人以桑叶来比喻弃妇由青春焕发到芳华己逝的转变。桑叶“沃若”与“黄陨”的对比,不仅暗示女主人公的容貌由青春而至衰老,而且象征了女主人公与“氓”的爱情由盛而衰。由鸠食桑葚引出女子对负心男子的沉迷,充满了沉痛和悲哀。
6、“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卫风•氓》)
7、视听结合强调的是感官上要用到眼睛和耳朵互相感受,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去描写,使读者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的状态和耳朵听到的声音相结合,通过听能感觉到画面,通过看能感觉到声音,达到视觉和听觉相通,感官同步。
8、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9、解析:此题考查Q。现在喜欢考一首诗里有多种情感,需要逐句逐联分析出多种情感,然后一定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首联是说他住在旅舍,心里面忆起了咸京,有对“国都”的思念;颔联回想过去充满生机和趣味的景象来反衬如今;颈联说写诗出现了诗魔,说明他心中不平静,还说“愁阵”,说明他心中有愁;尾联说擦拭官帽免得被尘埃污染,表明他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还说“待眼明”,说明他期待君王“眼明”,希望重新得到重用。综合起来,他的情感有四:
10、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简洁、质朴无华、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悲凉。
1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短歌行》)
12、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南北。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13、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4、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15、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16、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17、——诗歌鉴赏的NSQX
18、渲染、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实写虚、移情于景、借景抒情
19、本诗的Q:渴望建功报国壮志难酬无奈、牢骚、不满、不甘、不平、愤懑、愤慨
20、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