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中医药的名言名句
1、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热在上焦,咽乾口糜;热在中焦,心烦口渴;热在下焦,便秘溺赤。
3、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
4、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5、从内而生者,皆由脾阳之气不运。
6、神农本草筑梦中国,撒播大爱健康天下。
7、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清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8、——〔清〕费绳甫《孟河费氏医案》
9、——〔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10、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11、中医“治未病”“三强调”特征:强调以人为本,防重于治,强调形与神俱,和谐平衡,强调天人合效法自然。
12、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清吴瑭《医医病书》)
13、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
14、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15、补即补而泻即泻,热斯热而寒斯寒,抵当承气,时用回春,姜附理中,恒投起死,析理详明,勿持两可,如是者谓之胆大。
16、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彪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17、阳虚之甚者,先回其阳,继而渐加补阴之药,是无阴则阳无以化也;
18、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9、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20、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二、中医药名人名言
1、——〔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岫云按
2、重寒则热,重热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4、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素问·至真要大论》)
5、人体结构有病与康复的标准
6、凡看病须要格分寸。谅病之分寸,而定药之分寸,格成一方,看去增减一味不得。
7、——〔清〕王孟英《王氏医案译注》
8、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
9、黄元御气机升降图+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10、1血之为病,上焦瘀血小便必难,下焦瘀血小便必自利。
11、养心莫过于寡欲。——《医学入门》
12、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
1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15、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16、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晋王叔和《脉经序》)
17、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患
18、——〔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19、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
20、阳虚恶寒,阴虚恶热。
三、中医药名言警句
1、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擨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
2、阴阳虚者,须培肾元,以阴阳蓄于肾也;气血虚者,须调脾胃,以气血生于脾胃也。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3、凡临证,须审病人情状,酌配方药。但记每方治某病便非。
4、描写友谊的中国汉成语: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心心相映,友谊长存。情同手足,礼尚往来。同舟共济,和谐相处。齐心协力,风雨同舟。形影不离,齐头并进。志同道合,攻守同盟。忘年之好,襟怀坦荡。休戚与共,不离不弃。良师益友,始终不渝。生死与共,始终如一。过从甚密,两小无猜。亲密无间,互利互惠。秦晋之好,互通有无。难分难舍,患难之交。情深似海,患难与共。精诚团结,肝胆相照。供参考。
5、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6、医者仁心胡秉言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悬壶轻己利,德品胜黄金。中医胡秉言望闻问切了玄机,草菌虫石祛恶疾。砭灸针拔除百病,理法方药胜今医。
7、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8、用古人之法,审其用法之时,得其立法之心。学无常师,择善而从。
9、——〔清〕程杏轩《医述》
10、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汉·张机《金匮要略》)
11、——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12、胃中热则杀谷,胃中寒则腹胀.甘温除大热.
13、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14、一切气病用气药不效,少佐芎归血气流通而愈。
15、房陵文化传千古,神农本草饮天下。
16、养心法则三句话: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17、胃不和则卧不安。(《素问·逆调论》)
18、——〔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19、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清·叶桂《外感温热篇》)
20、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四、中医药文化名言名句
1、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2、——〔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论》
3、道地药材,磐安五味。
4、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
5、胁为肝胆之区,禁用汗、吐、下三法。(胁痛)
6、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素问·五藏别论》)
7、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刘力红:治疗无非重新恢复到"平人"
9、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
10、人厚道,药地道——神农本草。
11、本号菜单中,有完整的入门系列,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12、——〔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13、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14、肝气通于目,肝的则目能辨五色矣。(《灵枢·脉度》)
15、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16、头者,诸阳之会。(宋·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头痛证论》)
17、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
18、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19、半夏有三禁,渴家汗家血家是也。(明·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春温夏热病大法》)
20、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五、中医中药名言
1、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
2、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3、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4、有一份恶寒,即有一份表证。(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表里寒热》)
5、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元·朱震亨《脉因证治·杂证》)
6、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
7、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8、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
9、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若无湿热则恐伤燥,又宜慎用。
10、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
11、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12、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
13、——〔明〕汪石山《石山医案;营卫气血论》引朱丹溪语
14、——任应秋•语,摘自周风梧等主编《名老中医之路》
15、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16、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7、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18、心系患者,情系病人。
19、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
20、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六节脏象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