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2、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3、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4、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5、qīnɡchūnzuòbànhǎohuánxiānɡ。
6、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7、“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此时的杜甫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经像梭子一样从峡谷中飞速地穿行而过,从“巴峡”到“巫峡”,出“巫峡”到“襄阳”,再从“襄阳”疾驰到“洛阳”,已回到故乡。宛如大江放舟,平原走马,气势奔腾而又音韵铿锵。
8、báirìfànɡɡēxūzònɡjiǔ
9、听闻故土收复的喜悦
10、指名看地图讲一讲,指一指: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quèkànqīzǐchóuhézài
12、全诗八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13、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我们要诗情画意地教古诗,学生要诗情画意地学古再现意境是关键。
14、妻子:(激动地抹眼泪)“是啊,在外漂泊了这么久,孩子们都长这么大了,终于可以回家了!”
15、理解诗人“喜欲狂”的原因,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感。
16、足至阑槛,满身涕泪,不知所言抒当时波澜心,瞠看妻子,张口不语,脸红如檀晕色,急急翻书掩狂欢,滥酒泄喜酣醉如泥。
17、诗人由于躲避战乱漂泊异乡已经多年,如今听到叛军老巢被收复的消息,心情如波涛翻滚,激动不已,压抑已久的感情如山洪暴发。
18、罗才军老师这节课不仅教会了学生诗歌,还有写作,同时又欣赏了书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文本中徜徉,感受古代文化的无限魅力。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从读到听,再从说到写,每一项的训练都有条不紊,扎实有效。文化的熏陶在于一个个小细节里,每一处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展开的。
19、巫峡:长江三峡之因穿过巫山得名。
20、围绕“喜”而理解诗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边塞诗吗
1、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2、即可领取学生预习单+教案资料
3、安史之乱爆发后,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
4、意思是听说唐朝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5、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6、杜甫因安史之乱,逃难八年。一日,忽闻王师收复蓟北,杜惊兮,与妻喜极而泣,遂拂袖拭泪,甚欢,漫卷书简,举杯而庆。杜思乡心切,与妻收拾行囊,择时而行,于巴峡穿巫峡,后下襄阳向洛阳而归之。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就是“安史之乱”。
8、jiànwàihūchuánshōujìběi,
9、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10、剑外是指剑门关以南,此处指梓州。蓟北: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的消息,犹如春雷乍响,欣喜若狂,不由得泪如雨下,涕下沾巾。战乱即将平息,百姓疾苦即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转念一想,这一场浩劫,已经像噩梦一般过去了,新的生活马上就要开始,于是又转悲为喜。就这样百转千回,悲喜交加,虽然诗人只用了“涕泪满衣裳”5个字,但是我们都能马上明白,并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的喜悦。
11、古诗文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2、《古典诗词鉴赏》5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1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闻是(听到)的意思,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这首诗通过(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感受,表达了广大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之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14、báirìfànɡɡēxūzònɡjiǔ,
1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闻:听见;看见。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16、师生合作朗读:他所写的这位诗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17、杜甫于剑门关外得闻王师喜收蓟北,喜,蹦三尺高。初闻之时,泪流湿遍身,甚欢,口中亦曰:“八年以来,吾终盼至王师崛起,收复失地,谈何容易?甚难哉,甚难哉。”出此言时,泪如雨下,且喜极而泣。回首直望妻与子,何处可寻愁哉?一并抱头痛哭。任手卷诗书,喜早变为狂也,然亦喜而无可自胜。白日逍遥歌舞,虽歌声并无婉转且动听之调,然绝有释怀之意,耐人寻味。饮酒,绝无半点醉意,脑中全归一个“喜”字,放纵而欢。春至为伴,甚欢,哪得游山玩水之光阴?早已归心似箭,思回乡之事,上船之后,便谓船夫曰:“迫矣,迫矣,加急!”然且喜不自胜,其人心早已于巴峡穿至巫峡,后于襄阳飞至洛阳,此非船可抵之速也,然其何不乐哉?
18、剑外忽传收蓟北,这是国之喜事,青春作伴好还乡,这是家之喜事,诗人与国休戚,以一个喜字统领全篇。这才有全诗欢快明朗的节奏和一泻如注的气势,才有这所谓平生第一快诗。那要是从还乡这个角度说呢,一听官军收复河南河北,马上就收拾行装而且马上就神游在路上,这就是中国人对家乡的情义啊,这不是哪一个人的回乡之旅,这是安史之乱后多少中原流民的回乡梦和回乡路,又是千百年来多少游子的回乡梦和回乡路啊,老杜,用他的至情至性,把这种急切的心情和奔腾的喜悦表现的酣畅淋漓,所以也算是千古还乡诗之首。
19、第六喜,喜上眉梢喜笑颜开;
20、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吗
1、诗歌主要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2、杜甫逃亡八年到蜀,忽传收蓟北,初闻安史己无,涕泪无数,却看妻儿为何愁,喜欲发狂,白日创诗喝酒,春天为伴好回乡,下巴峡,下巫峡,又下襄阳,下洛阳。
3、诗意: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4、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既有喜悦的神情又有喜悦的动作,既有喜悦的现实又有喜悦的想象。设计巧妙值得我学习。
5、杜正作诗,忽闻官军收蓟北。甚喜,蹦之三尺,泪涕直迸,挥衣抹之。回望,妻儿与杜同之,喜极而泣,漫卷之书备还乡。在日高之时,杜同妻儿放声高歌,手舞足蹈,把酒言欢。众归心似箭,盼与亲人相聚。急乘船速穿巫峡,乘快马往洛阳。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7、忽闻窗外骚动四起,众人皆言,剑门关外传来蓟北叛乱已平的捷报,杜甫听得欣喜若狂,涕泪沾满衣裳。回家将喜讯说与妻儿听,妻儿脸上顿时没有了忧伤。激动不已的家人胡乱卷起书籍,收拾行装,立即准备返回家乡。
8、jiànwàihūchuánshōujìběi
9、掌握主要的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10、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11、当年的梓州城郭雄伟,交通发达,有川北最大的码头,所以杜甫才想从这里乘船返乡。由于历史变迁,梓州现如今为绵阳市三台县,这里名胜古迹众多,神秘的古郪国、仙境云台观、生态鲁班湖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到此一游,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12、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13、大型纪录片《中国》全集|诗意再现古往今来的开阔历史
14、骄阳照耀下放声高歌,与朋友痛饮美酒齐庆捷讯。杜甫兴奋欣喜、归心似箭,趁明媚春光与妻儿乘船返乡。帆船一刻不停向前行进,即过巴峡直穿巫峡,过几日就到了襄阳,杜甫也一刻不停直奔洛阳。
15、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16、那止不住的泪水从他沧桑的脸庞上淌过,他举起打着补丁的袍袖擦去眼泪,转身就往家中跑去,那里还有一路相扶相携的老妻和饱受痛苦的儿子,他要把这个好消息赶紧告诉他们。
17、闻得喜,沙陵涕,喜不自胜。忙拄拐杖,回屋告知。
18、引入新课:灾难中国,漂泊诗圣——杜甫
19、回到家和妻子说了这个消息以后,他们都欣喜若狂,妻子更是一直喃喃着:“终于可以回家了!”他们开始收拾行李,恨不得马上就踏上回家的旅途。老者拿出家里的书籍,高高地抛起,像孩子一样笑得那么开心,要知道,这些书平时都是老人眼里的宝贝疙瘩,碰都不让人碰一下,更别说把书抛起来了。
20、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且看罗校长是如何教授学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的。
2、百度百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
4、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时乱事已告终。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6、漫卷:胡乱地卷起。《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原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出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8、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9、百度百科——安史之乱(战争)
10、动词:放歌和纵酒,从中看出杜甫这个时候的狂喜,板书:人——狂欢
11、叛军战败。史朝义派10万精兵来增援,列阵于昭觉寺,唐军攻击叛军,杀伤了很多叛军,但是叛军军阵却不动。唐朝镇西节度使马璘奋击,突入叛军万众中,叛军抵挡不住,唐军乘势杀入,叛军大败,转战于石榴园、老君庙,唐军再次击败叛军,斩首六万级,捕虏二万人。
12、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13、欣赏书法,表达心境
14、诵读古诗,感受画面美
1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这首抒情诗,抒发了听到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消息后的极度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热烈感情。
1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8、⑷却看(kān):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19、杜闻官军收河北,喜若狂,弃泪满衣裳。一片欢声笑街巷,回见妻儿深愁在,书画琴棋喜欲狂。柳叶吹,放歌乐舞饮风酒。春日暖阳还乡去。只下襄阳向洛阳。
20、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11502html
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闻是什么意思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763年,吾听剑外忽传收蓟北,涕泪直流。回看妻子面无愁,漫卷在诗书中,喜欲发狂。白日饮酒放歌,与青春做伴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奔洛阳。
3、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
4、儿子:(激动地拽着杜甫手臂)“父亲!父亲!是不是我们的军队收复了那些被坏人抢走的土地呀?真厉害!我将来也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
5、第三卷:七言古诗(28首另加杜甫7首)
6、你从这首诗里读懂了什么
7、百度百科——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8、本诗抒发了诗人忽闻胜利消息后的惊喜之情。
9、全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0、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11、chūwéntìlèimǎnyīchánɡ
12、mànjuǎnshīshūxǐyùkuánɡ
13、阳光挥洒大地,便即兴高歌,酣畅淋漓饮美酒。伴春景,带妻儿,快马加鞭回蓟北。
14、百姓2:“终于可以回家啦!”
15、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16、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17、016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作者修正版
18、衣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yichang
19、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
20、持久不息之安史之乱,源于763年而渐稳。一日,杜甫阅书之时忽闻剑外收蓟北。放书而喜跳起,初闻满眼盈泪,沾其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蹦跳欲狂卷诗书。日亮风吹,花草摇摆。手举美酒一饮尽,满面笑容高声歌,妻子舞蹈同返乡。木舟在河缓前行,心急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奔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