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一句诗来评价红楼梦
1、“《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
2、凉薄的人其实一点都不冷漠,表面上他们好像冷冷的,其实他们的内心比任何人都柔软。
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4、他不喜欢“正经书”,却偏爱《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杂书”。他终日与家里的女孩们厮混,爱她们美丽纯洁,伤悼她们的薄命悲剧。贾宝玉是意象化的小说人物,是作家的心灵的映像。
5、第三十七回,大观园建立海棠诗社,虽然首先提出倡议的是探春,她当即承诺,帮探春把诗社兴建起来,又主动把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承揽下来。并自荐掌坛,还为自己取了“稻香老农”的雅号。
6、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
7、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8、李纨也是会生活的人,所到之处,遍植阳光。
9、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凤姐)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凤姐)
10、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哪些部分是真本?哪些是高鹗添加、改写的?不清楚。
11、吕启祥教授专门评说过红楼人物,写过一篇《形象的丰满和批评的贫困》。
12、✔读三国:刘备、曹操、诸葛亮……另读三国枭雄
13、叙事散文的阅读(3):分析写法,个性解答
14、画出活生生的这一个——写人要凸显个性(技法+例析+例文+点评)
15、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16、如第十四回写秦可卿出殡:“堂客算来亦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余十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三四里远”,波澜不惊的叙述,写出声势的浩大,写出了贾府的社会关系网。“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压地银山”形容满是穿孝服者,非常生动形象,“数字道尽声势”(畸笏叟批语)。第十八回,元春省亲部分的一段写景,同样酣畅淋漓,气象不凡:
17、他写是他的自由,也不能说没价值,挺独特的。但千万别把他续的和前八十回音在一本书里,那就丢人丢大了,文笔差太多。
18、✔读唐诗:TA被《唐诗三百首》除名,却被钱钟书选中
19、贾宝玉,本来是天上的神仙,却贪恋人间的烟火,只能是“试谴愚衷”。
20、译文:人们如果在闲谈的时候不会评论红楼梦的话,即使他把诗书全部读完也是等于没读。
二、红楼梦的评价诗句
1、记叙文(散文)阅读整体感知
2、她一针见血把李纨的收入掀了个底朝天,不留余地。
3、不仅写景如此,叙事也有诗化倾向。最经典的,要数读《西厢记》的片段:
4、道可道,非常道,盗亦有道,盗如无道,天罡地煞就乱套。
5、“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
6、胡适:因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将真事隐去”的自叙,故他不怕琐碎,再三再四的描写他家由富贵变成贫穷的情形。我们看曹寅一生的历史,决不像一个贪官污吏;他家所以后来衰败,他的儿子所以亏空破产,大概都是由于他一家都爱挥霍,爱摆阔架子;
7、红楼人物情商排行榜,宝玉倒数第谁是正数第一?
8、这样看到林黛玉借花为自己的命运所忧伤,不免让人感叹自己的命运。因此,一方面我同情林黛玉的遭遇,同情她在贾府寄人篱下的感觉,也开始感知自己的命运,于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句诗更加让我觉得人生很难,人生的悲剧性太强烈了。我不禁反思,人一直以为人很重要,实际上也许并不是这样,因为我们太人类中心主义了。
9、曹雪芹还擅长借助他人视角来描写贾府的富贵,基于身份背景的落差,产生极具冲击力的效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刘姥姥了。曹雪芹刻意安排这么个“千里之外、芥豆之微”(第六回)的小人物两进荣国府,就是为了通过底层人视角描写贾府。
10、她也是红楼女子中,最会生活的其中一人。
11、动动手指点“在看”,简单一点大家看!
12、叙事散文的阅读(1):把握文意,概括要点
13、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14、她收藏起自己的才略才识才气才华才情,用款款深情关爱着身边的人和事,这是本性的善良和宽容。
15、这东西亏她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她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
16、宝玉为晴雯的死遗恨无穷,“惭违共穴之盟;石椁成灾,愧迨同灰之诮。”晴雯啊,你的棺椁都被焚化了,我没有遵从我的誓言,没有跟你同穴没有跟你一起化烟、化灰。
17、张爱玲认为后四十回不可信,依靠的是自己的文学鉴赏力。所以她说后四十回“乌烟瘴气、驴头不对马嘴”。她说的是大实话。
18、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红楼梦中如果评选谁教育孩子最成功,毋庸置疑非她莫属。
19、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20、黛玉的智商、情商和文采,是宝玉爱黛玉的重要因素。
三、曹雪芹评价红楼梦的两句诗句
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2、大观园的故事已经从“好”,不可逆地走向了“了”。大观园的悲剧,已经从“落花”走向了“人亡”。
3、总而言之,小说写的是一家之事,但背后又有一幅恢弘的画卷,从而使贾家成为整个时代与社会的缩影,天上人间诸景皆备。
4、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5、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6、所有的人生课题,所有的情商问题,《红楼梦》都有。甚至所有的答案,《红楼梦》也都有。就看你如何读、如何读得懂。
7、《红楼梦》简直就是一部人物全谱,一部文体全编,一部生活百科,一部历史全书,读一遍《红楼梦》等于到世上多活过一回
8、宝玉唯一赢黛玉的是哪一场?
9、第四讲黛玉的真正的知己唯有宝玉
10、由于传世版本极多,加以欣赏角度与动机的不同,因此学者们对于涉及红楼梦的各个方面,均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大致可分为文学批评派、索隐派、自传派等数派。由研究此书的思想文化、作者原意等,而形成"红学"。
11、娇羞默默同淮䜣?倦倚西风夜已深。
12、红楼梦中的诗词很多,占据红楼梦书中有%15诗词,这些诗词有着情感纠结,往来红尘里情际如海,落魂魄,一淡断情劳燕过。有一些诗词对人物的特点有诗文道贺。人的性格质明文里却是应适造落,不管是事情,物体的描绘恰当好处,对每个人物的塑造更有帮助,契合每个人的特点来说诗的涵义,意义非凡,让人看出红尘有多美,有多少伤心泪,有多少断肠残情,浮尘如梦中,波浪起伏,一切笑谈转世空,多少旧梦浮在烟雾中。
13、阖府众人,下到丫鬟仆人,上到公子小姐,即便无法无天如宝玉,也是遵守礼节的,每日晨省昏定必不可免。读者印象最深的,当是宝玉经过父亲书房时,都要下马行礼——哪怕贾政并不在房中:
14、胡文彬先生是这样分析的:大厦将倾的时刻,实在是独木难撑,即使她使大力气,作大施为,无法补天。
15、她柔韧坚强。命运派送给她一把非常糟糕的牌,“丈夫早夭亡,仅留一少子”。
16、也有红学者打比喻说,如果黛玉是艺术家,那么李纨就是诗词评论家。
17、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18、贾母和王夫人也非常喜欢她,因她贤惠且年轻守节,令人敬服。
19、红楼梦中人物成百上千,论起清高雅致来,妙玉自然是第一的。
20、尤二姐,一心想进入豪门,退了当初的穷亲,差点死无葬身之地。
四、概括红楼梦的评价诗句
1、点击“杂志订阅”即可订阅
2、她和凤姐的一次正面交锋,让我们见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李纨。
3、李纨也子荣母贵,凤冠霞帔。
4、石头和神瑛侍者是两个,黛玉情何以堪
5、脂批为什么处处照应胡适
6、解梦红楼梦记载了四首梅花诗。邢岫煙,李纹,薛宝琴各写了一首。贾宝玉作了“访妙玉乞红梅”一首。这四首诗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且语带双关,隐示了八十回后的故事情节。邢岫煙(用“红”字韻腳)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7、鲁迅曾这样说过:“一个家庭坠入困顿的路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8、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这一点是谁都承认的。杜甫对他的诗给予了最高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白的诗风飘逸豪放。根据我个人的感受,读他的诗,只要一开始,你就很难停住,必须读下去。原因我认为是,李白的诗一气流转,这一股“气”不可抗御,让你非把诗读完不行。这在别的诗人作品中,是很难遇到的现象。在唐代,以及以后的一千多年中,对李白的诗几乎只有赞誉,而无批评。
9、张爱玲说“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了,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呢?仍旧每隔几年又重头看一遍,每次印象稍有点不同,跟生命的历程在变,但是反应都是所谓揿钮反应,(就按电钮的方式),一揿电钮马上有,而且永远相同。”
10、王夫人,有如探照灯一样的双眼,盯紧了宝玉身边漂亮的女孩,最终将宝玉送进了空门。
11、抄检大观园之后,薛宝钗搬出了大观园,直到她跟宝玉结婚,中间再也没有跟黛玉、跟宝玉见过面,黛玉和宝玉也没有去看她。这就非常奇怪了。甚至在中间,还不断地发生了黛玉生病——且是将死之病,宝玉生病,甚至宝钗本人生病,这三个人都未去看过对方,这就不合常理了。
12、曹雪芹用他的阅历,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真相:福祸总是相依,乐极容易生悲,人生若梦。
13、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14、后四十回文学水准太差,可以一读,可以不读。
15、只有在夜深人静时,能够坦然面对内心的自己,才算是真的活过。
16、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即宝玉表姐及堂嫂。她年轻美丽中透出尊贵,苗条的身段,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貌似可喜,实则可畏。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在荣国府中处于要位,是实际的管家奶奶。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
17、《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18、但是面对人一生的起起伏伏,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得意时淡然,在失意时坦然,不去随波逐流,安然守护好自己的一生,也就足够了。
19、✔读日本:怀石料理、拉面、浮世绘,竞都与中国文化有关?
20、(乙九阅读)司马懿真的有“狼顾相”吗?
五、对红楼梦评价的诗句
1、《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泪记》《金玉缘》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本书前80回由曹雪芹所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2、后来柳湘莲从宝玉那得知尤三姐曾在臭名昭著的宁国府混过一个月,便顿时起了悔婚之意。
3、《红楼梦》是少年读本、女性读物,也是国民读物。
4、所谓的生性凉薄,所有的看淡一切,不过是经历过、挣扎过,然求而不得,终不过选择放过而已。
5、至于脂砚斋评批本,我可以明确的说:脂批本的可疑度远远大于它的可靠度。如果评价脂批本只有两个选项:A.靠谱;B.不靠谱。那么我的答案就是B,不靠谱。
6、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7、《芙蓉女儿诔》其中很多句子值得回味,很多细节让我们想起了宝玉和晴雯非常美好的故事。
8、读这本书,能让我们按下浮躁,沉下心来,从头到尾沉浸在一种感慨当中。
9、看影视作品哭泣的比例,男性大于女性
10、自打离开大观园,宝钗死活不见黛玉和宝玉
11、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及中亚古代语文。1941年获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病榻杂记》等。
12、上海华东师大有位学者,写了一本《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其中谈到《红楼梦》对于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也即是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红楼梦》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帝王将相的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史中的突出地位。
13、曹雪芹之所以写出了一派富贵气象,正在于他不仅着眼于经济和政治这些物质层面的描写,还写出了贾府的精神生活、文化氛围。在《红楼梦》之前,描写富贵的白话小说,首推《金瓶梅》;但《金瓶梅》写了“富贵”,却丝毫不见“气象”,只是一个暴发户从升到灭的过程。原因就在这里。《红楼梦》侧重精神生活、文化氛围的描写,体现在题材上,主要是对礼与诗的强调与刻画。
14、王熙凤,机关算尽,贪财敛权,落了个所有的钱财被抄走,还搭上了身家性命。
15、尽管有很多人反应看不下去这本书,一旦看进去了,就会非常入迷,它的文字很有魔力,一定会吸引着我们,把它看完。
16、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殇情,残情,一切在言情,多少泪,多少悲伤落魄春秋中,转世为空梦。
17、凤姐撒泼哭骂,贾琏举剑想杀凤姐,闹得人仰马翻,可怜平儿夹在他们夫妻中间,受气挨打。
18、生性凉薄之人,往往有着很强的自我原则,大观园破败后,妙玉寻得一庙宇,落发为尼,淡然走完余生。
19、后来贾兰不负母望,高中武举,当然是发生在贾府被抄后。
20、我在下面介绍的只限于中国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不在其中。我的专业书籍也不包括在里面,因为太冷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