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出塞这首诗的资料
1、不bù教jiào胡hú马mǎ度dù阴yīn山shān。
2、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再美不过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马上骑手的威风。这英武的骑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这骑士披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
3、请点击右下方“好看”将本文推荐给更多的人
4、(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5、(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6、边战不断,国无良将,多少家园被毁、多少战士和平民百姓付出生命的代价!于是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来解脱人民的困苦。这不禁让我想到,国家不能弱,弱了就要被他国欺负,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印记比比皆是,当年八国联军进京爆发鸦片战争,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日本人打进中国,八年抗战民不聊生……国家不强,人民不幸,哪有幸福生活啊!
7、(2)你们知道李广将军吗?指名说,师补充介绍李广的事迹。
8、《出塞》这首诗的诗意是: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如果有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原文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9、于是,他辞别了师父,离开家乡去京城谋求发展,寻找进入仕途的机会。但是在长安,王昌龄并没有很好的际遇,于是,他就离开长安,来到边疆,投笔从戎。
10、师:把眼睛睁开,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1、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地描绘,他是在历史的角度找到坚实的立足点,衬托出当时的好大喜功不合理、不能持久。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练明快。
12、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13、对于一个将军来说,战死沙场是死得其所。可李广并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一次次的被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审问,而后获罪,这对于一个久经沙场的武将而言,无疑是最大的侮辱。
14、读诗还应该读出它的节奏感。七言诗一般按二二三划分节奏,PPT出示划分了节奏的《出塞》,你能按着这个节奏读一读这首诗吗?
15、师: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16、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17、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18、《出塞》这首诗让我看到了战士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战士们虽然对朝廷不满,但能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我还看到了战士们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有着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他们希望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19、师:既然如此憎恨战争,他们为什么不放弃边关,回到自己家呢?
20、师:同学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二、关于出塞这首诗的资料有什么
1、师:我们发现这首诗中有个人物,他是谁?
2、这也是守关将士们的壮志。(板书:壮)现在国难当头啊,好男儿都勇敢地奔赴战场,正所谓:
3、按照《史记》所讲,李广虽然武艺高强,又善于用兵,但一生都没有被封爵。因为他总是各种“背锅”,明明每次作战失利都不是自己的责任,却屡屡被冤判有罪。
4、(3)根据提示背诵积累。
5、(2)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是呀,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这也是千百年来征人们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
6、每一个靠谱的活动背后都有靠谱的组织保障!主页君的身后,当然也有:
7、《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8、终于在最后一次要审问他的时候,愤而自刎...
9、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10、教学准备:微课、课件。
11、学习《出塞》第二首。
12、古人常说:“诗以言志。”就是说诗要表达诗人的一种情感,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唐朝,再度走进这首诗。请学生们齐读诗的前两句。读了这两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13、《出塞》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出塞》这首诗的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4、出塞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了诗人希望任人唯贤,早日平息边塞战事,让百姓早日过上安定的生活意愿。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全诗雄浑豁达、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15、(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16、我仔细看完了闵行区梅陇中心小学五年级马佳莘关于他和《出塞》的渊源故事,以及最后他们诗社排演的迷你音乐剧。小马同学的感悟很真实,虽然文字成人化了点(这不是问题,年龄上去会自我修正的)。但课余诗社生涯给他留下的烙印还是比较显著的,这就是教化的作用。
17、师:将士们对战争是什么样的态度?
18、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19、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20、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出塞这首诗的中心
1、《出塞》是四年级上册第一节阅读课,这个的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所以,导入选用这个单元导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话题,和《出塞》这首诗歌保家卫国的情怀相契合。
2、那么王昌龄的这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究竟是希望国家能人才济济,还是讽刺人才都被朝廷自己给整死了,还是提醒朝廷不要再整死自己人了,还是对这种情况表示无奈,就不好说喽!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4、①板书课题,提醒观察教师书写“塞”。
5、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6、王昌龄跟随着军队的足迹,领略了边疆的大好风光,也见识了战争的残酷。在边疆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豪气干云的诗篇,成为当时诗坛耀眼的巨星。
7、师:这一系列描写明月的诗句,大家仔细观察,诗人写明月想表达什么?
8、李广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军,人称飞将军,不仅武艺高强,行兵布阵也很厉害,匈奴对他是闻风丧胆,由他驻守的边关,匈奴多年不敢来侵犯。(PPT指名学生读)
9、唐朝的时候,道学非常兴盛,王昌龄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也曾经对道学感兴趣。他跟着一位道长学习道学,学着学着,发现这根本不是他喜欢的事物啊。因为啊,道学是教人“无为”的思想,而此时的王昌龄,正是满腔热血,壮志待发的年龄,他最想建功立业,取得一番功名。
10、出塞古诗的意思诗意
11、①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
12、主题导入,揭示课题
13、龙城飞将,正是汉朝名将“飞将军李广”。(有读者可能觉得是卫青,其实不是)
14、书写默写,延展边塞诗
15、我们都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16、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17、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两首诗更多内容http://baike.baidu.com/view/950html?wtp=tt
18、守关将士的妻子遥望明月、边关,一声声哀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同学们,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吗?(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出塞》这首诗的内容
1、读诗题《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2、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
3、⑩阴山:山脉名。在内蒙古自治区,是当时的塞外屏障。
4、(1)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5、《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观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6、遥望明月,我想到了诗人李白的一首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凄冷的夜晚,戍边的战士们望着天空中那一轮明月,他们会想些什么?(想到了故乡,想到了家人……)因为太思乡了,所以,他们不禁回首,向家的方向望去,他们望到的是什么?
7、体会诗人情感: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9、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10、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11、主办单位——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
12、师:请大家思考,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13、⑦飞将:汉代名将李广,骁勇善战,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
14、《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15、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16、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17、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8、“人”指什么人?(板书:同情征人)(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
19、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
20、仅仅是少妇在盼吗?还有谁在盼?(父母在盼,儿女在盼……)他们那白发苍苍的双亲老泪纵横地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那可怜的妻子在哀怨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那孤苦的孩子在哭喊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五、诗《出塞》
1、课余的兴趣,有些出自孩子的天性,比如我们那时的航模兴趣小组之类,有些则需要老师的引导,比如诗社。初时懵懂,进门之后的乐趣,是慢慢悟出来的,从这一点看,我有点遗憾我们那个年代的老师,没有想到组织诗社,这直接造成今日的我,不能很骄傲地向我儿子显摆:你爹我当年也是参加过诗社的人啊。
2、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你们读的真有感情,那你能背下来么?
4、诗人今昔对比地说,明月啊,你曾照过秦汉时代的边关,那是胜利的边关;今天明月依旧,可边关战争一直不断,使得征人远戎万里,不能回家。如果有李广那样的名将率兵守关,决不会让敌人越过阴山来侵扰!
5、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6、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7、(预设:战争开始,将士们在打仗;将士们牺牲了)
8、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
9、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扩展资料:白话译文
10、赏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11、师引导:那谁能说说你想象中这是一个怎样的边关呢?
12、师: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13、《出塞》这首诗的启发: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士兵们的信心。体会到诗人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战争,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心愿。《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4、(预设:思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15、这句话是说国家的兴盛和灭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这也是我们本单元的主题。
16、“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
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8、(1)你觉得怎样才能读出将士和诗人王昌龄的情感和愿望呢?
19、《出塞》这首诗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是千古名句,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的爱国忧民的思想。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20、历来对此诗真实作者存有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