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枫桥夜泊的主旨情感
1、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
2、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来稿请发至邮箱xxyw@txlexue.com。
3、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4、师:这首诗哪几个词能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5、2018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6、清人王尧衢称这首诗叫似连而断,似断仍连,在这个断与连的暧昧之中给人带来更多想象的空间,突出体现了古典诗歌所特有的那种多义性和丰富性,诗歌的前两句出现了很密集的意向,落月、乌啼、寒霜、江风、渔火等等等等。这些意向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情境,充满秋色、秋意和几缕客愁的暗示,在这样的氛围中诗歌的后两句将笔锋一转集中来写,来写什么呢?来写钟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7、高考后期语文的提升幅度不会太大,但是只要掌握了这些基础的古诗文情感总结方法,可以在古诗文鉴赏上拿到接近满分的成绩,在高考场上,多得一分,干掉千人,可见此技巧性价比之高.
8、(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9、其次写乌啼,远处传来乌鸦的啼叫声,乌鸦这种鸟喜欢在秋冬季节聚集成群,叫声比较凄厉,因而在古代诗词中又被称为寒鸦。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曹操也这么写,所以乌啼从听觉上入手,同时也强化了夜泊的清冷,月落和乌啼之后便是霜满天了。霜同样是秋天里的典型意向,霜的存在说明夜里的温度怎么样?很低。空气里头都凝结了水气了,在朦胧的夜色里似乎有满天的寒霜笼罩在天地之间,所以读罢诗歌第一句,一种凄清悠冷的感受就会油然而生了。
10、提问;从这两句诗你看见了什么?寺里还传来了什么?
11、①“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12、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13、在整首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秋江夜泊图。秋凉夜深,霜气逼人,上弦月落了,乌鸦惊叫,眼看江中渔火和岸上丹枫,船中游客不禁惹起了乡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又远远传来叩击游子心扉。
14、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张继也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15、《枫桥夜泊》表达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
16、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17、关注“语文日刊”并设为星标,每天都能收到文章,点上面蓝色文“语文日刊”关注
18、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在读中感悟《枫桥夜泊》这首诗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重点)
20、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枫桥夜泊作者表达情感
1、《枫桥夜泊》通过写江南夜景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忧愁。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2、PPT演示: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深秋的夜晚的景象感怀身世和思念家乡乌啼是动,秋夜是静,钟声是动,客船是静.这里表现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以上回答纯手工打造,希望楼主采纳.
4、学生回答:看到月亮渐渐落下去。听到了乌鸦在啼叫。
5、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6、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重要的考点之古诗词常见主题情感则是出题的重点范围,今天分享给大家古诗词常见主题情感总结,一起学习吧!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同“消”)
8、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9、会写“泊、愁、寺”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知道诗句的意思。
10、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11、陆游《卜算子•咏梅》《游山西村》
12、(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13、提问;全诗围绕哪两个字展开叙述?
14、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5、(筝练)气息在古筝演奏中的运用
16、(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17、分析上下片各自的描写重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18、唐代诗人张继,有一次路过苏州,停船枫桥,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写下了这首传诵人口的七言绝句。
19、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20、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三、夜泊枫桥表达的情感
1、《秋词》、《天净沙·秋思》
2、学校: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二实验小学
3、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4、清·乔亿:高亮殊特,青莲遗响。(《大历诗略》)
5、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6、近代·俞陛云:作者不过夜行记事之诗,随手写来,得自然趣味。诗非不佳,然唐人七绝佳作如林,独此诗流传日本,几妇稚皆习诵之。诗之传与不传,亦有幸有不幸耶!(《诗境浅说续编》)
7、这首诗在古代山水诗中极负盛名,累代而不衰。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的时间线索问题。起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是写晨景;结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变成了夜半时分;中间“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写一夜时光。诗人把时间的顺序打乱了,几乎是用倒叙式的笔法,这是诗人艺术构思的匠心之处。他有意把声态的夜半钟声放在诗尾,用声音来点活意境,获得有声有色的艺术效果。在表现丰富的视觉感以后,出以听觉。同时,夜半撞钟,其声激越,收束全诗,则有言尽意远之妙,整首诗的余味,就像这不绝如缕的钟声,悠悠袅袅。同时,音波震荡也增添了羁旅愁思,更富抒情性。
8、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9、例如: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0、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11、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12、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例如:鸿雁——思乡,信使;杜鹃——悲哀,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出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离别怀思之情;等等。如《春夜洛城闻笛》有“此夜曲中闻折柳”句,且考题恰好考到了“折柳”二字,如果我们了解传统意象“杨柳”经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的话,则此题应刃而解。
13、(2)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14、江枫/渔火∥对/愁眠。
15、明确:题目如果明确提出了鉴赏某种手法,其答题内容只要在诗句中引出印证性内容,并分析说明。鉴赏对比手法,表达模式为:诗中将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突出了什么;鉴赏情景交融,表达模式为:诗中写了何景,渲染了何气氛,寄托了何感情;鉴赏虚实结合,表达模式为:诗中何为虚景,何为实景,虚实结合有何作用;鉴赏衬托手法,表达模式为:用什么衬托(反衬)什么,突出了什么等等。
16、一般说来,《大学语文》考试的鉴赏分析作品,大多数是我们接触到的,不会十分陌生,考试时会删去注释,典故一般会给出注释,我们完全可以读懂。
17、生:我讲我拿手的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把……比作……,写出了某个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差不多就是这样。
18、王中山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打虎上山》…………
19、生:由题目明白了诗是赠堂弟的。
20、生:《枫桥夜泊》,从“泊”字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
四、《枫桥夜泊》思想感情
1、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2、解析:诗中的“雁”“寒”“乡心”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浓浓的乡愁情感。体现情感的关键词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的另一条快速通道。
3、记载张继《枫桥夜泊》“江枫渔火对愁眠”为“江村”,最早的是宋人龚明之《中吴记闻》“半夜钟”条,但不大被人注意。俞樾应约为寒山寺重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时,曾疑“江枫渔火”四字,他在此诗刻石的背面,附刻一段文字,云:
4、(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5、秋凉夜半,上弦月落了,耳畔传来几声乌鸦的惊叫。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羁旅之人对夜凉的感觉格外敏锐。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气中弥漫着满天霜华。
6、例如: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7、袁莎古筝魅力演绎《云裳诉》
8、意象:秋、夕阳、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
9、(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10、边塞征战和咏史怀古诗
11、(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12、⑤对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的赞美。
13、(筝练)做到这四点,音准问题解决并不难。
14、(责任编辑:前站科技—廉成成)
15、据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代苏地寺院实有半夜钟声。张继即景抒情,情景交融,兴象浑厚,未可非议。
16、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
17、鉴赏形象(抓意境、意象)形象主要有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抒情形象、景物。“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例如:张继《枫桥夜泊》。
18、(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19、月亮已落下,乌鸦不停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映衬着船上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悠扬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2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五、枫桥夜泊作者表达的情感
1、提问: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2、(筝弹)程皓如古筝演奏《沧海一声笑》
3、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最纯正的100条英语口语,一定要看看哦!
6、假如你就是诗人张继,你还会想到什么样的诗句?
7、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8、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9、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10、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11、优秀艺考文补学员颁奖典礼
12、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完成1—2题。
13、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4、①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
15、PPT演示: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6、弄清史实,作者“怀”的什么“古”
17、问题:诗的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18、诗歌从盛唐到中唐的过渡,有两个代表性的人物,一是刘长卿,一是韦应物。但其实同时与他们两个相对应,还有两个代表性的人物也非常独特,也其实可以代表诗歌从盛唐向中唐的转变,而且他们两个都姓张,一个叫张继,一个叫张志和。
19、师:“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包含诸多信息,或揭示内容,或展示思路,或流露情感,或表露神情,或托物言志,或怀古咏史等。题目为我们打开了读懂诗歌的第一条快速通道。下面,老师也来举个例子。
20、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