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物描写秋天烘托伤感的诗词
1、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2、监制/赵友翠编辑/王莉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代:杜牧《山行》
4、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5、在古诗词中,常以秋风、落叶作为萧瑟深秋的物象。例如:
6、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7、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瑟,木叶飘零。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8、例: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烘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
9、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十六夜玩月》杜甫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11、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1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3、原文: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4、燕姬彩帐芙蓉色,秦子金炉兰麝香。
15、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16、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词人的伤感情怀。
17、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18、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咏月》李建枢
19、天灰蒙蒙的,十分得冷,小草低下了头,树枝弯弯曲曲,抬起头,发现乌云密布,没想到雨竟已静悄悄地下了起来。风划过,树叶飘旋着坠落,孤独的归如大地的怀抱.细沙星星点点地被吹起,何时它们又能回到原处?站在狂风的天台一望无际这一座孤寂的。
20、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二、描写秋天景物的古诗句
1、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3、例: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4、渲染、烘托、衬托和对比4种表现手法的区别及用法(建议收藏)
5、有时:有固定时限。渥:红润的脸色。黟(yī)然:形容黑的样子。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奈何:为何。非金石之质:指人体不能像金石那样长久。戕(qiang)贼:残害。
6、释义: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7、触景生情,往往是情由景引起,同样的景往往唤起类似的情。它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够唤起情感活动的客观世界(景),二是创作主体要具备一定的、能因客观世界激发出主观感情的心理灵敏感,三是创作主体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因此生成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8、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菊花应未满,请待诗人开。
11、我沿着一条小径上了山,发现深山里还有人家。山上的枫叶实在太美了,我不由得住下了车。看那经霜打伤心的枫叶?红成一片,枫叶?不耍伤心,你比二月的春花还耍娇艳。山行(●°u°●)」: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2、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13、这首诗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充分地表现出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曾收录此诗。寒山寺也因此诗的广为传诵而成为游览胜地。
14、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
15、接着作者仍然抓住秋声的主题,通过无情的草木与万物中最有感情,最有灵性的人的对比,抒发议论。
16、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17、苏轼正为政治纷争所困扰,心情苦闷。月夜的空阔神秘,阒寂无人,正好冷静地来思索人生,以求解脱。此词在描述了抒情环境之后便进入玄学思辩了,集中表达了“人生如梦”的主题思想,他想说明:人们追求名利是徒然劳神费力的,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
18、例:在热闹的都市,诗人无心外出,只身在客店里,对着孤灯,抱膝而坐,灯影照着他,只有墙上的影子陪伴他!
19、在这首五言绝句中,诗人刻画了送别过程中的传情细节,景色清淡凄凉,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因古诗文中多写南浦之别,“南浦”因而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20、译文:中秋月圆,月光洒到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树。
三、描写秋天景物诗句古诗
1、昨夜秋风吹入梧桐林,我无处回避自己衰老的面容(让秋风看到了)。秋风问我为何这样,我没有说话,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人老了,有时醉有时病有时慵懒;早上来到院子里,感叹光阴似箭,催我老并且一身病。如今万念俱空,饮酒度日。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乱,以此残念度日吧。
2、这首诗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仕途失意后在当涂之作,那时诗人对未来已经不抱希望,但自负才华而怨艾无人赏识的情绪仍溢满诗中。
3、借笔下的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常常是情感先行,诗人将情注入所描写的景中,不同的情会给景物着上不同的感情色彩。即作者在创作时把先前饱藏于胸中的某种感情,外射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使所描写的景物渗透着某种主观感情色彩,从而生成意境。
4、描写秋天伤感的诗句: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李建枢《咏月》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骆宾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张九龄《秋夕望月》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6、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
7、泡一壶茶坐在桌前,桌上烧好的菜还冒着热气,透明的高脚杯盛着琥珀色的液体。这几日你没有来看我,连个电话也不曾响过。
8、对比: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
9、宋词君:全词上片怀旧,以景语开篇,下片伤离,以景语结情,景语情语,丽雅工致,情韵兼胜;层层铺叙,步步迫近,委曲婉转,凄切动人。从此词可以看出:少游词以“情韵兼胜”而为世人传诵。他的“情韵兼胜”的艺术风格是在景物描写中展现的。少游的词作,写景而情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善于融情入景,既显豁,又含蓄,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这首《满庭芳》,即鲜明地体现了秦词的艺术特色。
10、“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消耗他的精气。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11、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12、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 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
13、“以动衬静”是一种衬托手法;比如熟悉的“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14、从此“南浦”专指送别之处
15、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16、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他乡此夜客,对酌经多愁。——《中秋夜南楼寄友人》无可
17、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18、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19、我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加倍思念亲人。遥想家乡兄弟们登高的时候,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20、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四、搜集其他描写秋天景物的古诗词
1、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2、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宋·林速
3、秋天,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
4、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5、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6、白话文释义: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一片经霜的红叶离开树枝,飞近身来让我题诗。
7、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8、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10、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11、释义: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12、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从正面着笔。
13、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14、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15、捧着一大束清香淡雅的百合回到小屋,不禁问自己,我是不是佛祖拈花一笑间陨落凡尘的一片花瓣。才会有今生视花如命的情结。吃的可以简单一些,用的也可以省一些,但是生活少不了花的情趣。一个浪漫的唯心主义者。
16、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性,引人深思。
17、淮南王当年曾悲哀秋来草木零落,而我现在也见秋至而独自伤怀了。有情人见秋叶落本来就伤悲,更何况是在这愁心的季节要与好友相别呢?当年同科进士,本望同有荣华之乐;而今已成异路之人,愿与君子风雨同忧。您不要以为属于江南西道(今属江西袁水流域)的宜春离京城太远,那里的江山如画,风光宜人,希望您能在那里畅快地游赏。
18、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
19、“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阿鲁威《双调·蟾宫曲》)
20、▶一个清华外地生的自白:北京学生和外省学生的差异!
五、关于秋天写景的古诗
1、元和初年,韩愈的门生皇甫湜在对策中触犯了宰相,牵连到其舅王涯。元和三年,王涯被贬为州司马,是年秋,复徙袁州。韩愈与王涯是同年进士,兼有与皇甫湜之谊,因而写《祖席》二首相送。一首云“得前字”,一首云“得秋字”,分别以“前”字、“秋”字为韵。此选后一首韩愈送别同年进士王涯外迁的一首诗。诗人活用典故,叙述友情和劝勉友人不要以暂时的荣辱升降为念,要好好地保重身体、保持开朗的心怀,深情厚谊溢于言外。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悚(sǒng)然:惊惧的样子。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对比和衬托: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6、渲染和烘托是诗歌鉴赏中经常涉及到的概念。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中心;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这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但经常被人们混为一谈。
7、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8、1素娥尝药去,乌鹊绕枝惊。——朱华《海上生明月》
9、“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10、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有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替人等。
11、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无可
1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3、“玉簟秋”写室内之物,点染出此时为清秋季节,“红藕香残玉簟秋”全句领起全篇,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烘托出词人与赵明诚分离后,她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
14、白话文释义: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15、榕树底下我伤心,独自一人,知向谁边?晓来百念皆空去,抬头望月月光寒。——《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无可
16、白话文释义: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17、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8、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19、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20、释义: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