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积极入世的诗句
1、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2、此词借雨中潇洒徐行的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山头斜照却相迎”,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观照,是苏轼经历磨难和打击之后,在灵魂上和思想上的升华。当苏轼对人生的这种辩证法有了了悟之后,也就达到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这是一种物我两忘、身心皆空的境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家认为“世间万物本不可得”,苏轼已然看破了从前他所执着的“当时之志”,不过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
4、有时候,有些事,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难以消除。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6、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7、婉转深沉皆浮云,人间有味是清欢。
8、苏轼特别推重陶潜,就因为陶诗情真:“有士常痛饮,饥寒见真情。”“渊明独清真,谈笑过此生。”陶潜《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九首,写田父劝他出仕,他却表示决不同流合污。苏轼抄录此诗,并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此欢饮,吾驾不可回。’此诗叔弼爱之,予亦爱之。予尝有云:‘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予。以谓宁逆人也,故卒吐之。’与渊明诗意不谋而合,故并录之。”这就是说,诗歌应该直抒胸臆,不要言不由衷。苏轼对那些虚情假意的人是很不满的,他嘲笑东晋名士说:“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
9、②改火:古时钻木取火,因四季不同而改用不同的木材,称为“改火”。后来以“改火”指一年。三改火:即过了三年。《论语集解》马融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③“无波”二句:化用白居易《赠元稹》“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句。古井无波:古井枯竭,不起波澜,比喻人心寂然不动。节:竹节,比喻人之节操。筠:坚韧的竹皮,引申为竹之别称。
10、可不知为什么,两个人都在山东,这一年的中秋节,却没能团聚。望着天上的圆月,酒醉的苏轼竟然埋怨月亮故意与人们过不去。
11、苏东坡用他旷达敦厚的人生态度,“利万物而不争”的处世精神来诠释了儒、释、道的三重思想境界。即便遥隔近十个世纪,依然迸射出耀眼的光芒,极具现实的生命力,给后世人们的生存境界留下了永恒的启迪,在不同的心境里折射出智慧、欣愉的光芒。
12、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3、苏轼一生历经风雨,却依然泰然处之。这份豁达和修养,让我们这些后来人,不由得一赞三叹。
14、自然是:黑云翻墨未遮山详细资料请看: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注释)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诗句的意思)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解说)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天上魔龙。
1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
16、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17、(监利人情怀)话说监利
18、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之苏东坡,秋夜泛舟赤壁,写下了传诵千古之《前赤壁赋》。此赋成就多样,然于我看来,其最有价值之处,除了直接向我们展示苏轼那广阔无垠而又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还让我们在咀嚼那股浓重的人生空漠感之余,隐约听到了北宋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追求,在失落,在绝望与希望边缘徘徊的足音。
19、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20、译句: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二、陶渊明积极入世的诗句
1、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春景》
3、看破人生路,万事转头空。
4、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5、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6、(作者)苏轼(朝代)宋
7、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译句: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8、■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9、人生,就像泰戈尔一句诗:天空没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1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
11、(2)田姝.苏轼(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
1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3、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译句: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14、超尘拔俗、潇洒闲逸的清旷风格
15、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译句: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16、苏轼在密州时,写过几首著名的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等,最有名的就是写于熙宁九年(1076)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了。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不久被被御史台的吏卒解往京师,经历了一场生死危机:乌台诗案。
17、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18、“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鸿心怀幽怨和不满,宁愿寄宿于荒冷的沙洲,也不肯栖于寒枝之上.“拣尽”和“不肯”两词,明确地表明了孤鸿不愿随俗同污,入世屈志的孤高品质.“寂寞”和“冷”,则说明孤鸿甘于忍耐寂寞和苦痛.
19、该词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上阙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阙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苏轼仿佛在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美学的盛宴。苏轼既标举了“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在老庄思想的排遣下,苏轼豁然开朗,心中的波澜也平息了。
20、劫后余生以后,虽然苏轼的内心忿懑而痛苦。但他的作品却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这首词作于黄州之贬的第2年,即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九月。李白有诗云:
三、形容积极入世的诗
1、总有一天峰回路转,一切都会好起来,平淡日子才是真。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4、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5、千里随行,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毅然气节不改,苏轼问她如何做到的呢?
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当我走近这位“性情中人”,再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诗句,便有了一种“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怀、豁然与洞明。
8、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9、李白也曾经经历过流放夜郎的危机,幸亏赶上大赦,否则我们的诗仙恐怕只能在夜郎国“羽化而登仙”了。苏轼在这首词化用李白诗意作为结束:
10、在王安石变法期间,欧阳修和苏轼都极力反对新法,在欧阳修外调以后,苏轼终于惹怒了王安石,见势不妙的苏轼也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秋(1074)调往密州,苏轼北上途经润州(现江苏镇江市),与孙洙(字巨源)、王正仲在甘露寺多景楼集会。东坡应约写下了这首《采桑子》。
11、王巩被贬时,他的歌伎毅然随行,这让苏轼深深折服,所以写下这首词,赞赏寓娘的品格。
12、苏轼对他的变法又予以否定,故苏轼又一次被流放,这之后,苏轼也没有一直如此,当司马光的变法又不符合时代发展时,苏轼的罪名轻了,这时的苏轼又被召回朝廷,做了翰林。
1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5、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如果人们要因为不能十全十美而感伤,那是大大的没必要了。
16、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17、(综合人民日报、半月谈、诗词天地等)
18、以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19、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20、(监利媳妇)童年的回忆
四、苏轼积极入世的态度
1、他的父祖两代领的都是肥缺,官运亨通,因而他在青少年时期,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2、每个人都渴望身心的安顿。我们希望生活不再漂泊无定,内心不再恐惧、担忧,一切不再让我们如此疲惫不堪,但生活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变故。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不过,苏轼在中秋夜酒醉后写的这首《水调歌头》,影响力最大,每个字都无可替代。或许,苏轼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是单纯地想给弟弟寄去一封书信,并未想过日后会流传千古。而且,很多人都忽视了这首诗的背景。可见,有着超群天赋的苏轼,他的诗词灵感也是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所有脍炙人口的诗词,都有一个共同点:饱含真情。
5、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为挚友钱穆父送别所作。
6、不要对着老朋友思念家乡,那样就会使思念倍增,既然无力改变现状,又何必用感情来折磨自己呢?
7、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8、因为众多有识之士的营救,苏轼终于死里逃生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时期的苏轼心境有所改变,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老街介绍一下这首《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9、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10、古人曾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正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1、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12、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弟新。
13、译句: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14、(4)余秋雨.山居笔记(M).上海:文汇出版社,19
15、如果说张若虚所说,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是一种无奈。那么苏轼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则蕴含哲理,豁达通透。不妄自菲薄,把他乡作故乡的苏轼,一直都以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
16、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也即烦心之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找到通往风花雪月的境界之路。
17、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18、(印象监利)美丽的朱河可爱的家乡
19、委婉缠绵、清丽柔的婉约风格
20、词的上片,诗人以一句疑问展开一幅精美绝伦的画面。当想象插上翅膀,内容的丰富多彩超乎我们的预期。什么时候有的月亮呢?明月几时有?与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苏轼的积极诗词
1、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2、苏轼从开始的幻想,到逐渐回归现实,他还是更喜欢享受人世间的疾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正如他在一首定风波中写的那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的坎坷,有什么可畏惧的呢?真实的苏轼就是这样乐观通透,令人敬佩。
3、《满江红》怀子由作苏轼清颍东流,愁来送、征鸿去翮。情乱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雕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4、苏轼欣赏的唐代诗人除了李白还有孟浩然,苏轼笔下很多充满浪漫风格的诗词,其灵感来自于李白。比如,李白曾在诗中写道: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唱歌的时候,月亮在云层中徘徊,他拔剑起舞,影子紧密相随。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晁错论》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监利荣耀)网市玻铝,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歌
8、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樽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9、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0、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宋朝的国家政策是重文轻武。苏轼和王安石一样,都属于文人,本来两个人应该有共同的政治倾向,但是王安石的变法却遭到了苏轼的反对。于是苏轼就遭到的贬谪,两次被贬杭州,苏轼很淡然,在逆境之中保持自己的初心。
11、苏轼在很多诗文中,都以感情是否真实作为评诗的标准。如《读孟郊诗二首》中写道:“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歌君江湖曲,感我长羁旅。”“诗从”二句最深刻,前句说孟郊诗情真,都是出自肺腑的;后句讲只有情真才能感人,才能引起共鸣。孟郊一生穷愁潦倒,他那些啼饥号寒之作,如“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确实催人泪下。他多次应试不第,其《落第》诗云:“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再下第》云:“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而一旦得第,其欣喜之情也溢于言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孟郊确实是一位敢哭敢笑、敢于直露真情的诗人,苏轼赞美的正是这一点。
12、这首词是伤春之作。苏轼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意蕴丰富,既有对春光流逝的感伤,又有含蓄婉转的情爱之思,所写春景清新秀丽,景中又蕴含情理,至今人们仍用“天涯何处无芳草”以自慰自勉。作者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而是表达了苏轼意欲在仕途上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的抑郁之情。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苏轼这一段心理历程,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却又点到即止,意境朦胧,韵味无穷。
13、(监利味道)卤味是行走的家乡
14、人生,是一系列不期然而然、期然而不然的偶然。既然如此,我们也便不必在意生活奔波。
15、有的人只是随着时间的大流,糊里糊涂的过完此生;而有些人却从中领悟到了人生的千百滋味,赋之于诗词中,最后成就了优美的诗篇。
16、苏轼词中数量较多、又能代表其思想个性的,是那些表现他超尘拔俗、通脱豁达、潇洒飘逸、乐观开朗情怀的清旷词。前人说过:苏词“词极超旷而意极平和”(吴衡《莲子居词话》,“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王国维《人间词话》)。
17、每时每刻把这种情绪摆在心里,写在脸上,毫无意义。因为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你我总得经历。
1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一作:偏向)——《水调歌头》宋朝:苏轼
19、少年的苏轼过的还是比较顺畅的,他从小就受到父亲文化气息的熏陶,他的文学天赋异禀,在苏轼21岁的时候,他随父亲,弟弟进京赶考,兄弟二人一举获得进士的头衔,同时,苏轼还得到了大文豪欧阳修的器重。
20、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译句:驾着小船从此离去,就到江海中度过未来的岁月吧!人在失意或是对眼前生活感到厌烦时,总会盼望脱离旧环境,到一个新地方去享受一下自由逍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