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被三次贬写的诗词
1、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2、苏东坡想办法把钱塘江的水先引入人口稀少的茅山运河,经过茅山运河流了四里地,淤泥沉淀下来,再流到市中心的运河里的水就是干净的了。
3、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4、那时的黄州不比现如今,可谓是个经济发展落后、GDP可以忽略的城市,苏轼也从一个地级市市长变成了一个小县城的自卫队副队长,官职极低,又因是犯官,在地方上也不受待见。
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6、到了九月,御史台已经查出了有“诽谤新法”嫌疑的诗文一百余篇,其中有很多是寄赠亲朋好友的作品。于是,苏轼的亲朋好友39人,包括王诜、司马光、黄庭坚等,都受到了株连。
7、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都为谋生糊口到处奔忙,等老了发现这一生的事业很荒唐。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
8、苏轼的性格和弟弟子由大不同,东坡天真、任性、乐观轻快,思维开阔,喜欢辩论,有些不计后果;子由沉稳踏实,沉默寡言又有些拘谨。
9、但非常不幸的是,这三人都先苏轼而去,可想而知晚年的苏轼有多悲伤,不仅被贬,还连累了自己心爱的人同自己一起受苦而害病去世,大文豪的一生是真的命途多舛啊。
10、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11、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12、苏轼一生宦海沉浮,然而到了老年回忆自己的过往,他最怀念的仍旧是被贬谪三洲的那些日子,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概括了自己的一生:
13、“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14、苏轼终免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苏轼也因此到达黄州,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寒食诗帖》。
15、第二首诗则流露了更加深沉的哀痛之情:春天江水高涨,都快漫到家里来了,雨却依然没有停止的迹象。我的小屋就像江中的小舟一样,在水云之间漂荡。锅里煮的是冬天积存的菜,炉子里烧的是湿乎乎的芦苇。
16、创作背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此诗。
17、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18、根据人物线,可以这样来描述苏轼。苏轼,字子瞻,也称东坡居士,随着时间推进,到了后来,苏东坡这个名字反而比苏轼显得名气更大,人们也只记得苏东坡这个名字了。苏轼在家中并非独子,正史中并没有详细的记录苏轼排行第几,有几个兄弟姐妹,但却因为他的父亲和他的弟弟名气很大,被人们默认为家中只有两个儿子,苏轼排行第一。但野史中关于苏轼的兄弟姐妹的描述却并非如此,苏轼家中除却弟弟苏辙以外,还有一个更为有名的妹妹,名字不详但外人皆称呼她为苏小妹,也是一大才女,可惜早年因病去世。苏轼一生共有三任妻子,姓氏皆为王姓,与第一任妻子的感情最为深厚,但却是第二任妻子陪伴他经历了更多的风雨波折。
19、《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贬居黄州时,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20、儋州是苏轼生命中最艰难的岁月。那个时候海南岛还是一个蛮荒之地,是朝廷流放那些严重的、死不改悔的罪臣的首选场地。到了那里,真乃天高皇帝远,你造不了反,发点儿牢骚也没有人听得见的。家破人亡的苏轼作好了死在海南的心理准备。
二、苏轼连贬三次因为什么
1、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还従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2、到黄州后,他开始住在定惠院,以后又迁到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元丰四年春天的一个傍晚,词人在临皋亭上倚栏观江,见落日斜照、春意盎然,又逢短暂的春雨令水天生出奇妙的景致,心神激荡,便将这美好的景色记录了下来,即成此篇。
3、1080年,苏轼获释,这时的他判若两人,经常内省自察,避谈政治,转为开始思考人生及哲学。他亦经常阅读《论语》和《易经》,并创作大量诗词。苏轼被流放到黄州省,生活颇为贫困。他于后称东坡的山麓开垦田地,自号“东坡居士”。他在流放期间历尽苦难,却也写出最脍炙人口的诗词。
4、儋州的生存环境比黄州惠州更为荒凉,苏轼曾在《纵笔三首》中用“北船不到米如珠”来形容儋州生存环境的恶劣,他“尽卖酒器,以供衣食”,常以红薯紫芋充饥,为了能让日子过下去,苏轼向儋州太守要了一块官地,自给自足。
5、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6、七月二十八日,到岗仅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也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7、这次被贬的地方连黄州都不如,是更加偏僻的惠州,作为犯官,苏轼被贬谪的日子更不好过,饮食起居都成问题,但苏轼有一双善于发现美食的眼睛,有美食的日子,总不会太难过。
8、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9、古今谜语故事欣赏系列3
10、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11、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12、国博讲解员袁硕眼中的人类进化史,远比你所想象的残酷
13、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
14、纵观苏轼的所有诗文,他赞美过河豚、赞美过芦蒿、赞美过竹笋、赞美过猪肉、赞美过荔枝……唯独没有提到过生蚝,可见要保密这件事是真的。
15、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16、《满江红》怀子由作苏轼清颍东流,愁来送、征鸿去翮。情乱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雕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17、监狱里阴森寒冷,我就像待杀的鸡一样等着被人宰割。自己没什么积蓄,真是愧对妻子和孩子啊,死了以后,就把我葬在浙江一带吧。
18、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19、译文: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20、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三、苏轼第二次被贬写的诗
1、遥想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考中进士,试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只不过时乖运蹇,因避嫌取为第二。那时的苏轼,一时风光无量,意气风发;这正是这时,他与同科进士常州府宜兴县的蒋颖叔、单锡等结为莫逆之交。酒酣之中,蒋、单描绘了一个风光旖旎的秀丽江南,苏轼则与友人定下了卜居宜兴的“鸡黍之约”。
2、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3、按理来说经历过一场生死浩劫、下狱一百零三天的人,来到了这个地方,应该是很悲伤的事情了,苏轼也曾一度痛楚过,他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写道:
4、关注高等教育发展/关心大学教师成长/关怀大学生成才
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宋·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6、当时的宋神宗想要推行新法,却遇到了很大阻力,本来心情就不好,听了御史们的话,更是觉得苏轼就是变法阻力的主要来源,于是下令:派人到湖州去,把苏轼抓回京城!
7、他曾将自己的路线形象地描述为“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说的是自己在海南西北部走了一个半月形的弧线。开初东坡在官府租了一间房子暂避风雨,没几天被政敌知道后,下令把东坡逐出官舍。苏轼写到自己当年的惨景:“此间居无室,食无肉、病无药。”
8、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9、译文:夕阳美丽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里,青山绿树把一杯的玉液都染绿了。认得这杯中琼浆是故乡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初次看来,万顷的江水都好像那尚未过滤的酒。
10、在杭州度过了无数个“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日子后,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荒凉之地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苏轼认为自己此去再无生还的可能,把一家人都安顿在了惠州,只带了子苏一起渡海。
11、“门前流水尚能西”,溪水尚且能够向西流去,诗人以此激励世人,不要灰心。老当益壮,人老了,依然可以成就一番事业,这里表明了诗人乐观的精神。
12、说是要超然物我,即使旷大如苏轼,还是无法忘却仕宦起伏。时人范文正公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这是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坚持,也可以说是他们的集体通病。若是能想到半年后的文字狱,苏轼又是否会向皇帝发牢骚呢。九百年后,建国前夕,柳亚子写诗向毛泽东表达牢骚布满,毛主席就写下“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诗句,劝告柳亚子要站得高看得远。
13、第一次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为苏轼自从进入朝廷之后就一直反对由王安石领头的“新法”一派,再加上当时的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诗词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这也就间接阻挠了‘新法’的推广,引起了变法派对他的强烈的不满,他的政治对手将他所有诗词收集起来,成为在朝堂上攻击他的理由和借口,引起皇帝对他的不满之后被贬。
14、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15、“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16、全词熔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炉,表现作者身处逆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风格。
17、我觉得我不仅可以跟苏东坡做很好的朋友,还可以做很好的饭友。在苏东坡的人生中,除了诗词之外,最爱的莫过于吃,任凭宦海沉浮,拥有美食,就等于拥有了全世界,即使是灰暗的岁月,亦能闪烁着幸福之光!
18、已经62岁的苏轼,随他的两位妻子先后去世,跟随他的红颜知己王朝云也已在惠州离开了人间。苏轼四月十七日接到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诰命,第三天就与家人痛苦诀别,他孤身携带着幼子乘船离开广东惠州,一代文豪又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上……经过两个多月的行程终于到达贬所中和镇。
19、管他朝堂风雨,凭他宦海沉浮,荔枝是我的生命之光,拥有荔枝,我的生命都闪烁着光芒,我爱荔枝,我爱岭南!
20、儿啊,爸爸发现了一个好吃的东西,海南这个蛮荒之地盛产生蚝,剖开处理干净,与酒在一起同煮,吃起来特别美味。大个头的生蚝呢,烤熟了吃,也特别美味。记住,千万不要告诉别人,这是我们老苏家的秘密,万一被北方那些人知道了,跑到海南来抢我的心头好,分我的生蚝怎么办!记住,一定要保密!
四、苏轼被三次贬写的诗词及原因
1、王朝云是苏轼于杭州买回来的艺伎,当时她才12岁,作为艺伎的她虽小却也懂不少琴棋书画,很受苏轼喜爱,18岁时就被苏轼纳为侍妾了。
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3、在被贬惠州之前,苏轼有过一阵子东山再起,那是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职。然而这次的东山再起,于苏轼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事,由于长途跋涉,舟车劳顿,苏轼的幼子不幸夭折,加之路途遥远,路费已尽,苏轼给朝廷打了个报告,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在常州居住,后被批准。苏轼在常州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既没有饥寒之忧,又可欣赏美景,更是远离了京城政治斗争,与家人朋友朝夕相处,然而岁月总是不能静好。
4、其后,御史李定、舒亶等人又找到了一本已经出版的苏轼诗文集,在诗文集里发现了更多所谓“诽谤新法”的证据,上纲上线,一句一句地解析给皇帝听:
5、悲愤与痛楚后,写下了这首《初到黄州》:
6、此诗很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风骨,但如果你以为苏轼只是在修身养性,那么就大错特错了,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总能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苏轼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儋州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之前的一百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7、此诗是苏轼1079年(元丰二年)八月十八日被押赴台狱勘问(即“乌台诗案”),十二月二十八日获释出狱,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令御史台差人转押前去。第二年正月初一离开京师,二月一日至黄州贬所,寓居定惠院,随僧蔬食。此诗作于初抵黄州时。
8、对于自己的性格,苏轼心里也很清楚,他曾对子由说,“我知道我一向出言不慎。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找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子由规劝哥哥,有些人可以畅所欲言、推心置腹,有些人却不能。他提醒哥哥要懂得观察、了解说话的地方,和说话的对象。
9、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1、下片一开始就写雨过天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雨后的春风还有几分凉意,吹醒了诗人朦胧的酒意。放眼望去,去也看到雨过天晴,斜阳露出了笑容。
12、我给简单苏轼候称才且自勤奋二十岁官政二十六岁说百第奇才父亲世家守孝京城政治主张与丞相王安石排挤京城接直贬皇死新皇觉才封苏轼相候王安石党倒台看新政权太腐败谏提自看没效并且导致官员讨厌自主提要离京城杭州官杭州舒服6调京城贬先广东海南(海南相于期徒刑)徽宗继位赦故乡途死聪明少才华刚直阿文章书都流自保
1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出自先秦的《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4、苏轼偷偷藏起了一些毒药,等待判决的结果。一旦判他死罪,他就立刻服毒自杀。他的儿子苏迈负责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早和老爹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早做准备。
15、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16、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一题为“黄州临皋亭作”。苏轼因为写诗揭露新法的弊端,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成为失去自由的罪人。
17、乌台,即御史台。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它兴讼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苏轼是被告。
18、《收藏家》杂志:龙飞凤舞殓葬玉器——西汉楚国玉器漫谈
19、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
20、作者视角也由千顷碧水聚焦于掀舞于其中的渔翁,最后三句议论和两句抒情即由此生发出来,表现了作者超然于万物之上的潇洒胸襟,以及对心性修养的不懈追求。
五、苏轼三贬诗句
1、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词作鉴赏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3、但是即便如此,苏轼也逐渐在逆境中参透人生。就如同此次酒醉遭遇风雨,人生征途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平生最旷达之语,而“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充满人生哲理,一直到今天,依然可以给予我们营养。
4、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
5、而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苏轼用他独有的生活情趣创造美食、挖掘美食,与美食为伴,用旷达的心境创造出属于他的人间烟火气。
6、这时的苏轼,仕途虽有波折,却并未受到大的劫难。人生在世,谁又能一帆风顺平步青云,还不是如香港电影《岁月神偷》里罗妈妈说的那样,“鞋字半边难(難),亦有半边佳。一步难,一步佳;难一步,佳一步。”遇到挫折,总是要挺起腰身,走过去。苏轼的这次惠山之旅,难道也是一次精神之旅?只是说好的顺其自然,哪又有那么容易做到。
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8、没想到过了一些日子,苏迈因银钱用尽,需要借钱,便将为苏轼送饭一事委托给一位亲戚,却忘记告诉这位亲戚“不能送鱼”的约定。也是巧了,那个亲戚那天偏偏挑了一条熏鱼给苏轼送去。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死定了,万念俱灰,为弟弟苏辙及妻儿写下诀别诗两首:
9、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
10、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11、词的上片,描写初春时节,清泉寺附近雨后秀丽的自然风景。诗人娓娓道来,用朴实的语言,动静结合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词中的蕲水,即如今的湖北浠水,在黄州以东。
12、苏东坡后来也在官场上多次起起伏伏,他渐渐的对官场和仕途已经心灰意冷,可惜在公元1097年的时候,已经62岁的苏轼再次被贬海南。直到宋徽宗大赦天下,可苏轼年事已高,终于还是在回归的途中逝世。
1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
14、翻阅各种记录,关于苏轼的资料的确很多,但是确显得杂乱不堪,下面通过整理归类,从几条索引线来看看伟大学者苏轼的一生。
15、在救援大队的一致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变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察。
1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写出风雨之景,却也告诫友人不必狼狈,处之泰然在雨中照常行走即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写雨中诗人的形象,脚踏“芒鞋”,手持“竹杖”,在雨中行走,甚至比骑马还要舒坦,有什么可怕的?即便是风吹雨打,只要我有这一身蓑衣,就不必惧怕。
17、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远,多情却被无情恼。
18、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9、按照惯例,苏轼的绝命诗是要呈给皇帝的。事情也因此出现了转机。
20、陛下您看,您不是要整顿吏治吗?苏轼的诗里却说:“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却无术”,这是反讽;您不是要兴水利吗?他就说:“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这更是反讽;您不是推行盐禁吗?他就说:“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这都不是反讽了,这是赤裸裸地反对您推行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