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详细解释(24个节气的解释)

时间:2023-07-2408:56:53 24节气详细解释(24个节气的解释)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24节气详细解释

1、《周易·泰卦》爻辞:“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象》: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2、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3、谷雨:降雨明显增加。这时期雨水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作用。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节,春播作物也需要雨水才能播种出苗。古代解释即所谓雨生百谷;

4、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5、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渐暖,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均匀气温上升到10度以上,长江流域气温更高。北方草木发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绿装。

6、《周易·泰卦》:“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7、节气:清明、立夏、芒种、小暑:

8、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秋季到来。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9、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10、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夏季的开始。公历5月05-07日交节。

11、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12、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3、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14、“立冬”节气在每年阳历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不过由于地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我国古代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实际上,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15、二十四节气命名的讲究

1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17、处暑为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指天气转凉,炎热的夏季已经结束、隐藏起来。

18、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做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人们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19、动,绝不是现在的快跑,而都是缓步、慢行。也就是散布似的。绝不是强体力的运动。很多人想减肥,每天拼命的跑步健身。但效果并不好。过量的强度运动等于消耗自身的阳气。只有舒缓的运动才是养生保健所需要的。

20、小满: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

二、24个节气的解释

1、立夏:夏季的开始。

2、其中,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是: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3、夏至:斗指午;太阳黄经为90°。公历6月21-22日交节。

4、冬即立冬:冬季的开始,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的时候。雪即小雪:开始下雪的时候。雪即大雪:降雪量明显增多,地面会出现大量积雪。冬即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以后一天比一天冷。小即小寒:气候变得更加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5、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气候开始寒冷。公历1月5-7日交节。

6、立冬为每年公历11月7日前后;表示冬天的开始。

7、立冬:冬季的开始。公历11月7-8日交节。

8、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朋友圈

9、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

1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到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春争日,夏争时”,这“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

11、芒种:“芒种”是“忙种”的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公历6月05-07日交节。

12、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13、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气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14、二十四节气和阳历配合时,节气在每个月的上旬,其规律为:上半年当月的4~6日,下半年当月的6~8日。中气在每个月的下旬,其规律为:上半年当月的18~22日,下半年当月的22~24日。和农历(阴历)配合时,农历的平年每月也有两个节气,即节气和中气,而农历闰年的闰月只有一个节气,没有中气。

15、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16、中气:春分、谷雨、小满、夏至;

17、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公历12月6-8日交节。大雪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

18、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19、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

20、注:十二星座对应的黄经度是在二千多年前定下的,由于地球自转轴的摆动,现在观测到的星座位置与黄经度已不符。

三、有关24节气的解读

1、谷雨立夏,嫩阳娇弱,阴盛阳虚。形渐萧萧,气遂腾腾。

2、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公历7月22-24日交节。

3、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

4、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由于2000年来,中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5、小雪大雪,寒水伤木,冻土封山,饱和心火,心平气和。

6、少吃肉类,因为滋补了一个冬季,到了春天还接着吃肉就容易生内热上火。同时性热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火锅烧烤之类的油腻性食物会加重肠道内热堆积,要少吃或不吃。

7、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也就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中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大寒也是一年中降雨水最少的时段。

8、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公历10月08-09日交节。寒露是干支历戌月的起始。

9、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第一句表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第二句表示: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第三句表示:立秋、处暑、露水、秋分、寒露、霜降。第四句表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0、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11、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而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

12、夏至为每年公历6月22日前后;是指炎热的夏天已经来到。又因夏至日的白昼最长,因此古人称之为日长至。

13、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公历8月22-24日交节。

14、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15、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公历7月06-08日交节。

16、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各地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

17、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

18、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9、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从古至今对人们的生活、文化有着实用价值。

20、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太阳到了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归线)

四、24节气详细解释英文版

1、大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因而称之为大寒。

2、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3、“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4、泽畔耦耕人,琼筵弄绮梅,

5、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6、“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尾,冬季即将结束,隐隐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我国最热闹和隆重的节日——春节也在这个节令中,人们忙着除旧迎新,等待春季的到来。

7、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公历2月18-20日交节。

8、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9、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明显转凉,早晨和夜间地冷露凝。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开始进行秋收秋种。

10、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11、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节(节令)和十二个气(中气),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十二个月如同划分十二竹节,竹节中间充气,此乃节气的由来,也是气节,节度的本意。“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

12、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13、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14、24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1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蛰,藏也;振,动也。”

16、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公历8月07-09日交节。立秋是干支历申月的起始。

17、大寒立春,万物不容,惟木独显。天气冷滞,不得化张。

18、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二十四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

19、芒种:斗指己;太阳黄经为75°。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公历6月05-07日交节。

20、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公历9月07-09日交节。白露是干支历酉月的起始。

五、24节气的解释意思

1、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2、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3、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4、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5、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

6、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7、立夏为每年公历5月6日前后;表示夏天的开始。

8、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9、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10、《内经》里说的四季养生里有一静一动。静,是指心神要保持平静。不管是什么季节。心神都要静。神不能乱,志不能移。暴怒,过喜过悠都是不对的。

11、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春就是指春季的开始。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茁壮成长。

12、霜降为每年公历10月23日前后。霜降:天气越来越冷了,水汽凝结成了颗粒状的白霜。

13、小寒:气候开始寒冷,但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因此称为小寒;

14、(二十四节气详解连载)夏季六节之五六\赵廷伟

15、夏至:斗指乙;太阳黄经为90°。炎热的夏天来临。公历6月21-22日交节。

16、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17、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分为二十四个时段,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合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的变化和农事季节,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已用来指导农业生产。

18、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公历4月04-06日交节。

19、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4节气表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只差一两天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20、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点击展开全文
24节气诗句各两句(24个节 个性说说

24节气诗句各两句(24个节

一、24节气诗句各两句 1、出自元朝戏剧家关汉卿《大德歌·冬景》。“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2、“春...
24节气立春古诗(24节气立 个性说说

24节气立春古诗(24节气立

一、24节气立春古诗 1、翰博学堂(晋阳街英语周报大厦四层) 2、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
24节气歌古诗背诵(背诵 个性说说

24节气歌古诗背诵(背诵

一、24节气歌古诗背诵 1、小满:小满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故称小满。 2、领取:2021春季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预习用,可打印) 3、...
24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个性说说

24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一、24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1、民间习俗:馄饨面,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吃狗肉、羊肉;吃饺子。谚云:“十月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南方在这一天人们讲究...
二十四节气歌古诗图片 个性说说

二十四节气歌古诗图片

一、二十四节气歌古诗图片 1、桑田谁不爱丰饶,谷雨时分喜绿苗。 2、布谷声声万物长,黄鹂鸣柳垒高仓。 3、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4、上半年逢六廿下半年逢八廿三。...
24节气古诗大全拼音(24节 个性说说

24节气古诗大全拼音(24节

一、24节气古诗大全拼音 1、释义: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
二十四节气朗诵稿(二十 个性说说

二十四节气朗诵稿(二十

一、二十四节气朗诵稿 1、狼毫缇绮点池墨,长袖罗裙舞细腰。 2、2月19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雨水节气。二十四节气始于春秋、确立于秦汉,有着较深农耕社会的印记,关乎历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