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愈在潮州做的四件大事
1、韩愈在潮州经历了很多神奇的事,但被传得最神的,一件是打和尚,一件是祭鳄鱼。
2、在古代潮州韩江,曾有害人的大鳄鱼。后来韩愈做潮州刺史时已治理完了。在韩江岸上有治鳄碑为证。
3、韩愈,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在政治仕途上,韩愈曾官拜兵部侍郎、礼部侍郎、礼部侍郎,把唐朝中央主要部委的重要领导岗位几乎都做了一遍。
4、韩愈在潮州只待了半年,但就是这半年,让他成为潮州百姓心中的圣人,世世代代传诵至今。如今我们去潮州,可以看到“潮州山水皆姓韩”,在潮州文化史上,韩愈也几乎是封神的人物,所谓“若无韩夫子,人心尚草莱。”韩愈受人尊敬,不但是因为他防洪救灾、关心民生,还在于他解放奴隶、兴办教育。
5、这会,大家都觉得黄老师的葫芦里还有很多不可泄露的秘密,聚精会神的盯着他。果不其然,黄老师接着揭秘说,传说中八仙过海中的韩湘子其实就是韩愈的侄孙韩湘,有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为证呢!
6、虽然这堂课的时间有限,但是我却从中受益匪浅,并被深深地被吸引,乐在其中,流连忘返。遗憾的是在提问和回答环节,我因自身对古诗词的储备能力有限没能参与抢答,但我也为那些优秀的学生点赞,以此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今后,我要多多努力,勉励自已。把学习“法宝”当成我的密秘武器,做到这“四美。”
7、7月,丛书《一家人的古诗之旅之读行岭南》将正式出版,欢迎广大亲子家庭关注!
8、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晓璇表示,今年教研院策划了读行岭南系列公开课,是延续“岭南好”的热潮,希望引导学子在读行中了解家乡历史和文化魅力,提升文学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9、一片江山尽姓韩——大诗人韩愈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10、韩愈这个人是比较喜欢直言上谏的,不管他说完这些话后,皇帝会有多恼怒,会对他做怎样的惩罚,他一概不管,只管把自己心里的说法表达出来,这种性格最明显地表现在有一次,唐宪宗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派遣使者去凤翔接了一座佛骨入宫,搞得是兴师隆重,大家都想拍皇帝的马屁,也没有人敢有什么怨言,但是韩愈却不干了,一直以来他都在主张儒学复辟,最看不上的就是佛教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直接上了一篇《论佛骨表》,在文章里面把唐宪宗的这种行为是狠狠地给批了一顿,唐宪宗一看立马气的七窍生烟,我是皇帝,你还敢和我对着干,立马就要处死韩愈,幸亏韩愈的同僚帮着劝说,最终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把韩愈贬到了潮州去做太守。
11、“如何通过诗词读懂岭南文化?”
12、因而,虽然韩公已经过世千年了,潮州人民依然传颂他。把笔架山称为韩山,把山下的鳄溪改称为韩江。潮州市内还用昌黎路、昌黎小学来纪念他。潮州人民对韩公的爱戴之情溢于言表!
13、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14、韩愈在潮八个月,潮州山水改姓“韩”,所以认识潮州,必须读韩愈。这一节课,黄老师带大家穿越回唐朝,认识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从他的仕途经历,在潮事迹,带大家认识潮州这片水土。
15、当我们还沉浸在月亮的憧憬中,黄德初老师话锋一转,哇,李唐王朝的大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韩愈闪亮登场。此刻,他正着一身唐朝官服,在恶江边神情庄重地吟诵《祭鳄鱼文》“……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鳄鱼像是听懂了韩公与它的约定,此后数百年再没来侵犯过潮州。祭文真的会显灵吗?黄老师打破神话传说,重现历史事实:那是上苍给力,当年气候突变,全球变冷,这里不再适合鳄鱼生存了。
16、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的百姓叫苦,韩江以前也叫"恶溪",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决心为民除害,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在城北江边设坛祭鳄。韩愈驱鳄除害,对潮州人民的民俗生活影响很深远。
17、无论如何,到元明时期,韩愈作为古文运动领袖的地位就基本奠定了。所以《宋史·欧阳修传》写道:“文章涉晋、魏而弊,至唐韩愈氏振起之。”到了明代,学者茅坤编撰《唐宋八大家文钞》,索性将韩愈列在第并正式提出“唐宋八大家”这一说法,被后世沿用至今。
18、比如刘恂记载:“故李太尉德裕贬官潮州,经终鱼滩,损坏舟船,平生宝玩,古书图画,一时沈失,遂召舶上昆仑取之,但见鳄鱼极多,不敢辄近,乃鳄鱼之窟宅也。”李德裕是中晚唐名臣,年代与韩愈相距不远,可见韩愈之后,潮州鳄鱼仍有活动。
19、了解完橡木每年开花繁稀还预示着科举的高中率之后。我告诉他们韩山韩江等都是为了纪念韩文公而改名的,这是为什么?他究竟在潮州做了什么天大的好事?值得潮州人民这么缅怀他?让他们带着问题向侍郎阁出发。这回都懂得看图解说明了,大家都记住了“驱鳄释奴,劝农兴学”这八个字了。
20、邮箱:jianghebjb@1com
二、韩愈在潮州的四大贡献
1、也是在上任之初,潮州发大洪水,农户被淹,牲畜离散,韩愈带领手下巡察灾情,看到洪水从城北的笔架山坡汹涌而下,他骑上骏马,直奔城北,边观水势、看山形,边吩咐随从紧随马后,在所到之处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然后吩咐百姓,按着竿标筑堤。据说,就是那道堤坝防住了洪水,使得潮州百姓得到喘息。从此,韩愈“过马牵山”的故事传为佳话。
2、为何叫韩愈为“韩怼怼”?黄老师幽默地告诉同学,因为韩愈怼过贪官,怼过皇帝,怼过佛祖,怼跑怪兽,怼过好友,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也从这一系列的“怼”中,大家认识了韩愈的仕途经历和生活。当年韩愈被贬潮州,积极造福当地百姓,关心农桑,兴办学校,驱赶鳄鱼,废除奴隶……大家还一起读了韩愈的《祭鳄鱼文》,了解他为当地百姓驱赶鳄鱼的事迹。同学们也终于明白,为何韩愈能“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3、课程结束后,学生家长们还参观了羊城晚报全媒体指挥中心和岭南报业博物馆。
4、读行岭南,“岭南好”热潮再继续
5、韩愈作为一个朝廷罪臣,在一个被人讥为蛮夷之地的地方仅仅待了8个月的时间,这里的百姓却世世代代缅怀着他,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因此而改变了姓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奇迹,也不能不给我们当下的执政者们留下深深的思考。
6、马路两边,不断纵深出一条条小巷,这是我最爱看的。小巷笔直通透,利于采光。青石板的路面,有丁香姑娘的雨巷风情。木头门斑驳,门环叮当。这些房子,有的已很陈旧,但都像工艺品。
7、“美食篇”两部分来讲述……
8、因为韩愈之死的流言蜚语,韩愈的后代还打过官司。据崔西彬《台湾“诽韩案”》一文记载:1976年10月,台湾地区有一个叫郭寿华的人,以笔名“干城”在《潮州文献》第2卷第4期发表《韩文公、苏东坡给与潮州后人的观感》一文,指责韩愈具有古代文人风流才子的习气,在妻妾之外仍不免寻花问柳,以至于染上性病,又听信方士之言,食用硫磺中毒而死。
9、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自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种人物在这里将韩公不知读了多少遍。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10、唐朝中期,气候比现在更加温暖、湿润,物种也更加丰富,在当时,潮州既有牙小而红的野象,也有举止矫疾的土黄色大鳄鱼。唐人刘恂在《岭表录异》里就写道:“鳄鱼,其身土黄色,有四足,修尾,形状如鼍,而举止矫疾,口生锯齿,往往害人。”潮州地处河流交汇处,鳄患持续多年,韩愈为了彰显自己除鳄的决心,特地写了一篇《祭鳄鱼文》,传说,韩愈写下这篇文章不久,潮州的鳄鱼就迁走了,此后数十年,潮州再无鳄鱼吃人。
11、两小时的课是意犹未尽的。黄老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户,从这里我看到了岭南文化的厚重。我是一个广州娃,能够生活在岭南的土地上,我是一个幸福娃!我一定要读好岭南诗,走好岭南路。
12、韩愈出身中原,自居清高,他对岭南不了解,一开始也缺乏好感。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以身处长安为荣,以流放边地为耻,岭南在当时的开化程度很低,和中原更是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虽然在政治版图上同属一个帝国,但在文化上,中原士人对岭南的认同度很低,我们回顾唐代人的言论,对岭南基本没多少好话。
1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14、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旅游,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15、韩愈任潮州刺史8个月,概括说来: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韩愈得到潮州民众的爱戴和尊崇,千余年来,久盛不衰。并使潮州文化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区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
16、是的,韩愈在潮州,有了很多粉丝。是的,韩愈走后,这里的人以他为师,且是一代一代传承。他官德官风成为历代治潮官员的一面镜子。苏东坡在《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中写道:“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这样的理念,形成了一种文化自觉,净化了潮州的官场,涌现出不少能彪炳千秋的清官贤能。
17、话说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们叫它做“恶溪”。一天,又有一个百姓被鳄鱼吃掉了。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到城北江边设坛祭鳄。
18、这一碗草粿,让我认识了一个字。也明白,来潮州,不认识它是不行的,很多食物都带这个字,面粿芋粿粉粿米粿牛杂粿,炸粿篜粿炒粿咸水粿,都是粿。路旁,一家店面正在装修,几个工人热火朝天地劳作。其中有个人走到店前一颗大树下,蹲着,原来树根下摆着功夫茶:一个茶盘,几个小茶杯,一个竹制的夹子。这是潮州人对茶的敬畏。他们喝茶,再忙再渴也不会牛饮,而是规规矩矩走程序,行仪式,把一盏茶喝得像模像样,有滋有味。这既是对大自然的尊敬,也是对生活的尊敬,对自己的尊敬。从牌坊街的城门出去,是潮州有名的广济桥。广济桥是潮州八景之也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它横跨韩江,全长500多米,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是古代广东通向闽浙的交通要道。
19、韩文公祠的建筑简朴雅致,又不失肃穆端庄。整个祠宇分为前后二进,左右两边环有两条长廊。沿着石阶登上大殿,只见正中供奉的是韩愈的塑像,两旁站立的则是他的侍从张千和李万的塑像。大殿的石柱上都镌刻着对联,大殿的四壁则环立着40面历代碑刻,上面详细记载着韩文公祠的历史和韩愈治理潮州的业绩以及颂扬韩愈的诗文。在大家分头仔细阅读着各种诗文和对联时,我在大殿的左侧发现一块刻有“功不在禹下”这几个字的碑石。在我的记忆中,这句话原本出自韩愈的文章。韩愈认为在古代神权、皇权的双重压抑下,治人远远要比治水艰难得多,因此他用这句话来称赞孟子传播儒家思想的功绩并不比大禹治水来得低,没想到后人反过来又引用这句话来赞誉和称颂他在世时所留下的不朽业绩。
20、为了荡涤散文的浮夸风气,苏轼、欧阳修等人屡屡重提韩愈,苏轼赞他“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欧阳修说他“其言深厚而雄博”,“浩然无涯若可爱”,晚年更是感慨“韩氏之文之道,万事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
三、韩愈治理潮州
1、韩愈为政一方政绩卓越,他怼人技术也是杠杠的呢。你们熟悉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是单纯的写景诗吗?NO,NO,NO!这是他不满白居易同志爽约的心情宣泄,这首诗原来的题目叫《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高手就是高手了,怼人也怼出了千古名篇,白居易后来还老老实实地做了检讨呢,具体内容你们就自己去百度吧!
2、那么,那短短8个月的时间里,韩愈究竟在潮州做了什么,让潮州人既能为他“江山改名”,又能给他“建庙筑祠”呢?
3、今年,为持续推进“读行岭南”,让这一理念深入学子心中,双方联合策划了“读行岭南大型语文主题公开课”,邀请黄德初老师主讲。
4、潮州人为了感谢韩愈,就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称为“韩埔”,渡口称为“韩渡”,临近大江称为“韩江”,而江对面的山被称为“韩山”,山上修了一座祭鳄台,都是为了纪念韩愈。
5、乡愁,就是留下来时走过的路,活过的痕迹。
6、“如何将研学旅行与语文学习融合起来?”
7、就来几个月就走,有啥贡献,何况那时潮州都没开化,哪有什么文学,都是后人为了沾名人的光附会的。
8、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喜欢寻访菜市场。风景名胜之地,大多是外地人走动,只有来到菜市,才能感受本地人活色生香的生活。一大早,菜市场里已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各种蔬菜和水产品琳琅满目,还有农家刚刚运过来的新鲜水果。这个季节,黄皮多。别看黄皮的名字很随意,却有一个晶莹剔透如绿宝石一般的果核,让人爱不释手。人们挑着菜,聊着天,有的悠闲有的急匆,这才是生活的本色。
9、唐宪宗盛怒之下,扬言要赐死韩愈,好在时任宰相裴度、崔群为韩愈求情,他才勉强保住性命。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唐宪宗说:“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10、同样是在北宋中期,韩愈成为一个屡屡被君王提起的名字。唐中后期,韩愈还未被尊奉为古文领袖,他继承董仲舒所发扬的光复“先王之教”的主张,并未得到太多重视,而他在潮州的经历也并没有多少宣传,所以《旧唐书》里,有关韩愈刺潮的记录十分有限。但在宋神宗、哲宗时期,社会上理学之风盛行,君主渴望中央集权,韩愈在《原道》里的主张就有了用武之地。他反对佛教夷狄之法,重申先王之教,主张政统与道统合盼望儒家士大夫共同治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对于皇帝来说,这样的思想显然比佛道思想更有诱惑力。
11、我是六甲番人,一个普通潮州人,愿意学习昌黎先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尽微薄之力,敬请大家关注。
12、侍郎阁前是观赏韩江两岸风景的好地方
13、他究竟做了什么令人钦佩的事?
14、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1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16、其实,这源于宋人的添油加醋。
17、除了人生际遇的变故,韩愈耿直的个性使他在官场生涯中受到了打击。有一年,关中地区大旱,百姓流离失所,但当政官员为了在皇帝面前邀功,竟上报“钱粮颇丰”。这让韩愈痛心不已,于是他为百姓发声,写了一篇《论天旱人饥状》,结果反被当权者打击报复。
18、谏迎佛骨是中唐时期的一件大事。史载: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宪宗派特使持香花,迎佛骨,在宫中供养三日。于是“王公世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韩愈看不下去,于是上疏《论佛骨表》,直言“佛不足信”,呼吁停止这场声势浩大的活动。
19、公益、思想、文化、艺术微刊专注岁月里故事的分享
20、韩愈在潮州被后人推崇的“劝课农桑”,也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撑,如今仅有的参考源文本,只是韩愈的几篇祭文以及苏轼等宋代文人的转述。后人谈起韩愈的治潮功绩,却把这个作为重要一项,究其原因,除了以讹传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迎合儒家叙事的需求。儒家重视农业,在一套规范的儒家治理叙事框架中,劝课农桑和为官清廉、忠贞守孝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关于儒门官员的传记中,劝课农桑就成为高频词汇,尽管传主在真实历史中,未必真的对农桑之事细细过问。
四、韩愈为潮州百姓做的四件事
1、筑堤凿渠,劝课农桑、奖劝农桑、兴修水利是韩愈治潮的另一大功绩。延师兴学韩愈刚到潮州时,发现州学荒废已久。韩愈来潮州不久,便书《潮州请置乡校牒》,认为治理潮州必须“以德礼为先,而辅之以政刑也。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为此,韩愈拿出自己的俸禄,用于办学之需。
2、在古代,岭南被描述成一个气候恶劣、环境凶险的地方。所谓“毒雾瘴氛,日夕发作”,“飓风鳄鱼,患祸不测”,就跟一个原始丛林一样,士人闻之,自是后背发凉。
3、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4、进门是一方天井,竖着屏风,设有花圃、水池。地上的浅黄色麻石,年代多久?老祖母也是说不清楚的。所有的屋子,屋顶都有造型。屋脊饰以灰塑、嵌瓷、彩画,有一股天成的拙感。屋檐上有雕刻,那是传说和故事。有色彩,那是与自然的和谐。有钱人家的房子,大门中门后门,一进两进三进。听说大门不常开,只有来了当官的客人,才开门迎接。后门供家里的下人出进,和红楼梦里的贾府一般。
5、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6、4月10日下午,“读行岭南,品味诗词”读行岭南语文公开课首堂课在羊城晚报印务中心开讲。本系列课程由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和乐学培优品读行联合策划,特邀华师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德初老师主讲。
7、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8、可大名鼎鼎的韩愈,为什么会到唐朝时偏远的广东来驱除鳄鱼之患呢?这就要从韩愈充满跌宕起伏传奇的一生说起……
9、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满怀虔诚精心策划了一场隆重的礼佛大典:恭迎法门寺佛骨于宫中供奉。身为刑部侍郎的韩愈不改刚直不阿的秉性,奋笔疾书《谏迎佛骨表》。唐宪宗勃然大怒,拟判极刑,幸有裴度、崔群等人求情,才改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
10、其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韩愈的德化潮州对群体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历史上,唐代中央大员被贬到潮州的为数不少,如张元素、唐临、常怀德、卢怡,等等,但他们基本上没有在潮州人心灵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没有留下什么可供后人观瞻的文化遗迹。是因为他们虽为中央大员,但没有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们的名声不响,他们在潮州没有大作为,因此,他们也只是匆匆过客。而韩愈则不同,韩愈在潮州仅仅八个月,就赢得了不朽的声名,永远活在世世代代的潮州人生活世界之中。
11、不过鳄鱼并没有消失,后来也有发生鳄鱼在韩江(回迁或者根本没走)袭击人的事情。比如宋代就有相关记载,当地官员也开展了杀鳄的活动。
12、韩文公祠依山临水,环境清幽。祠前是水面宽阔的韩江,祠后是高高耸立的韩山。整座建筑气势雄伟,气宇轩昂。迎着回柱三门石坊上书刻的“韩文公祠”四个大字,我们静静地依次从大门进入韩文公祠内。只见石坊后边的甬道两侧建有近百米的石碑长廊,上面镌刻着从国家领导人到海内外知名书画家惠赠或留题的400多幅墨宝,使人一进门就立刻感受到千年古祠的庄重典雅与文气斐然。
13、据《潮州府志》载,丁允元一向重视教育,敬重贤能。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他认为位于城南的“韩文公庙”低矮破陋,不足以表达潮人对圣贤的崇敬之情,遂将“韩文公庙”迁至桥东笔架山,并以赵德陈尧配祀,题匾为“忠佑庙”。“忠佑庙”即是现在的“韩文公祠”。该祠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纪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专祠。丁允元为官清正,德高泽广,故后人逐级中奏朝庭,于是皇帝钦赐“崇祀名宦”、“配享韩庙”,按国家典礼享春秋二祭。1989年,潮州市人民政府主持韩祠重修工作,丁氏旅泰宗亲遂集资港币25万元,建“丁允元亭”于韩祠右侧,此乃丁公迁祠800周年的又一盛事。
14、公元819年,韩愈写了《谏迎佛骨表》,触怒了唐代皇帝,被下令处死,幸得宰相裴度等人求情才免去死罪,被皇帝贬为潮州刺史。潮州所在的位置,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湿气很重,长居北方、中原的人很难适应。从长安到潮州,路途遥远,在没有火车、高铁、飞机、汽车的唐代是一次漫长的旅程,韩愈历经九死一生才来到潮州,他的小女儿因为无法忍受路途的艰辛而死在了半路。
15、韩愈的人格魅力。韩愈刺潮前,曾有一首诗,题为《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遣逐,小女道死,殡之曾峰驿旁山下。蒙恩还朝,过其墓,留题驿梁》,悼念的是跟随他被贬潮州路上病死的十二岁小女,他也曾留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交代前来送行的侄孙韩湘“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可以说,韩愈当时是仕途挫折更兼丧女之痛,但他并未从此消沉,而是直面现实,一心为民,做了很多好事,这样的韩愈,怎不叫人感动?
16、据导游介绍,韩文公祠始建于宋真宗成平二年(999年)。当年为了纪念韩愈,由时任潮州通判的陈尧佐建于金山南麓夫子庙的东厢房。由于韩愈曾经担任过吏部尚书,所以初名为“韩吏部祠”。后来又因为韩愈死后被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后世称其为韩文公,所以又将“韩吏部祠”改称为“韩文公祠”。宋元祐五年(1090年),知州工涤将韩文公祠迁至城南七里处,苏轼还为其撰写了《潮州昌黎伯文公庙碑》。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愈当年常游于此并手植多棵橡木,韩公之祠应迁建于此。于是此后不久就将位于城南七里处的韩文公祠迁到现在的位置,至今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17、前天,六甲番人在微头条上提问:“广东潮州的韩江,古称员江,恶溪,鳄溪,为何后来改名为“韩江”?笔架山为何改称“韩山”?原来这些都与唐代的一位大文豪有关,您可知道是谁?”
18、?《羊城晚报》2021年4月13日报道
19、拾阶来到韩文公祠牌坊前,登记后穿过牌坊,徒步一小段路走一段台阶就来到韩文公之祠,这是一座保留了浓郁宋代风情的祠堂式建筑,主厅供奉着韩愈的坐像。
20、其实韩愈刺潮的时间并不长,不过八个月时间,一个出生于中原地区的北方人,因《论佛骨表》被贬至当时尚未开化的潮州担任地方官,正常来讲八个月时间仅够熟悉情况,但是韩愈却做了很多利民实事,包括推动乡学教育、振兴文风、兴修水利、驱除鳄鱼、关心农业等,极大地推动了潮州的发展。韩愈走后,各代潮州先贤继续兴文办学,至宋代时,潮州已不再是“与魑魅为群”的“蛮夷之地”,成为人文鼎盛、重礼崇儒的“海滨邹鲁”。
五、韩愈在潮州的故事
1、一家专卖粿食的店铺,各种各样的粿,人们买回去,或炸或篜或炒。牛肉丸、牛筋丸是潮州特产。烧鹅,金黄油亮,勾人食欲。这里的馒头,除北方白面馒头外,还有一种本地面食,草绿色,药性植物的清香,五元钱四个。一尝,好吃,觉得在野地里闻过,但说不上来是什么植物。可惜的是,当时没问清楚,直到现在也不知道这种面食的名字。随意地穿过大街,走过小巷。一间间古屋穿插在现代建筑中,凸显自己陈旧的别致,如祖母捧出的深藏旧物。并不是什么身价百倍的东西,只是很长很长时间了。那古屋的顶上,长着丰茂的植物。以前一直不知道:只有到了一定年岁的房屋,屋顶才能长草。那是一种沉淀,也是一种丰富,如同老人的阅历,生命的积累。
2、不过,正史里说韩愈是病死的。究其原因,一来,纵欲死说法证据不足,二来,韩愈贵为儒门领袖,若死于春药,未免有辱斯文。
3、单谥“文”是文官最高的谥号,单谥“文”的有唐代韩文公韩愈、白文公白居易,宋代杨文公杨亿、王文公王安石、朱文公朱熹,历史上只有这五人。(另有一说法认为只有韩愈、王安石得到“文”这一谥号。)
4、它们都是踏踏实实的,稳固的,感觉到建筑里面有很多心意,很多情感,是用来流芳百世福泽后人的。它们既是潮州财力物力的彰显,也是历史感人文感相得益彰地融合,确实不可不看。
5、又如:韩愈祭鳄,宋人修的《新唐书》对此的记载过于夸大,而同样记载此事的《宣室志》乃是唐传奇,不足采信。我们依照自己的现实经验推断也知道,指望一篇文章、一些祭品就让鳄鱼消失是不可能的。
6、感恩之心。潮人最懂知恩图报,不单是韩愈,还有以“潮州八贤”为代表的先贤们至今都常为潮人纪念,韩文公祠与潮州八贤纪念馆的存在,即可为证。
7、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参与建造此桥
8、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9、品味诗词,语文课堂好有趣
10、开元镇国禅寺,庙宇恢弘气派,古树苍劲盎然。当地人说:这是一座由李嘉诚先生参与捐资修建的庙宇,来了潮州,不进开元寺,那就等于没来一般。
11、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反对藩镇割据。
12、无独有偶,《潮州志·丛谈志三》“物部”也记载:宋王举直知潮时,犹有“钓鳄”故事,陈尧佐判潮,“鳄复肆虐,”竟至噬人。由此可见,《新唐书》说“自是潮无鳄鱼患”,其实是不实之词。
13、《旧唐书•韩愈传》记载了韩愈在潮时关心百姓疾苦的行为:“询吏民疾苦,皆曰:‘郡西湫水有鳄鱼,卵而化,长数丈,食民畜产将尽,以是民贫……鳄鱼之患,实则比猛虎、长蛇、封豕之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除民瘼,韩愈断然采取措施:“令判官秦济炮一豕一羊,投之湫水,祝之……”为此,韩愈还写了《祭鳄鱼文》,其文字矫捷凌厉,雄健激昂。此后再“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驱鳄行动。
14、对,我又来了。实在是太喜欢,前面已经写过旧屋,这里又觉得有话说。
15、尽管在潮州仅8个月,但韩愈却一改潮州蒙昧落后的风貌,让潮州成为文风鼎盛的南海名城。清乾隆《潮州府志》称赞说:“自昌黎兴教以来,岭东山川久已爛然有光气。士习民风骎骎日上,无愧海滨邹鲁矣。”现今潮州的报刊也以“韩愈之不幸潮州之大幸”为题,怀念韩愈对潮州的贡献。人们都说,因为韩愈的到来,潮州有了“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耕读风俗。
16、韩江畔的祭鳄台,彼时的潮州是“有罪乃窜流”的处所,是“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于船,牙眼怖杀侬”的化外之地。
17、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瘅在悄悄地徘徊。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18、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19、眼袋确实是会显老,可以做无痕眼袋吧,但不知道你是什么情况,最好本人去看下比较好咯,不过我妈妈就有去汕头名流做过,她做的还行,主要看着年轻了
20、按照白居易的说法,韩愈之死与服用硫磺有关。因为纵欲过度,吃药过多,他把自己的命给丢了。五代时人陶榖在《清异乡录》中也记载了韩愈的死因:“昌黎公愈晚年颇亲脂粉。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始亦见功,终致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