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朝四百八十寺
1、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南朝是什么意思
2、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
3、莫高窟323窟北壁绘制有康僧会感应图
4、萧衍推崇佛教,百姓并没有多大受益,甚至搞得民不聊生,他是皇帝却四度出家,国不可一日无君,每次大臣们要让萧衍还俗,就得捐一大笔功德钱,这些大臣们也只能去搜刮百姓的钱财,僧人在当时是不用上税的,很多寺院有十分丰厚的私产,所以在当时出家当和尚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5、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6、南朝一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杜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明日歌》钱鹤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
7、南朝四百八十寺,始于康僧会
8、南朝诸帝中有一位不得不提到的崇佛鼎力赞助者,那就是梁武帝萧衍。梁武帝不仅自己“舍道事佛”、受菩萨戒,还号召公卿百官、侯王宗族信仰佛教,“反伪就真,舍邪归正”。他余闲时讲经注经,命沙门编撰佛学著作,更四度舍身同泰寺出家,其中两次“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皇帝菩萨”。
9、这句诗描写烟雨朦胧的江南春景,在晚唐时期,南京城中还有很多南朝留存下来的寺院建筑。南朝梁武帝崇佛,在京城(今天的南京)兴建佛寺,据《南史》记载,当时南京城里佛寺有五百多座。所以杜牧这句“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说江南一带留存着很多前朝的寺院建筑。
10、南禅寺,位于无锡的南门、古运河畔,南禅寺的门前,便是无锡古运河昔日的出城之处。明朝嘉庆年间建造的无锡城墙,就把南禅寺拦在了城外。自此,从南门城墙登高眺望南禅寺,便是那些年代里独特的一道风景。
11、萧衍出身于兰陵萧氏,富贵卿相之家。兰陵萧氏是中国古代顶级门阀之萧衍能有这些成就应是不足为奇的。也正因此,萧衍非常看不起北魏,他曾因天象“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就赤脚下殿以应天象。之后传来北魏孝武帝西奔的消息,得知此事的萧衍羞惭地说道:绑着辫子的索虏也应天象吗?“索虏”是南梁对蛮族立国的北魏的蔑称。但北魏也还击,称南梁为“岛夷”......南、北互相看不起对方这事,还得要隋朝来解决。
12、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13、东晋时,济南泰安的兴国寺(今千佛寺的前身)里,大通禅师关房前天井里墙角边上,有一条有灵性的白颈蚯蚓。禅师日日只诵《法华经》,诵经三载,蚯蚓也听经三载。这条蚯蚓后来不幸被小沙弥误杀。由于听经三载,积下修炼的佛缘,蚯蚓得以转生为人,后来出家取法名“普能”,这便是萧衍第一世。第二世时转生为黄复仁,生于富贵之家。第三世转生才叫萧衍。此轮回故事还挺有趣,当年误杀蚯蚓的小沙弥也转生了,在这一世竟被萧衍误杀......
1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杜牧。南朝的帝王喜爱建造佛教的建筑物,这首诗揉进了历史的沧桑之感,南朝之后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在风雨楼台中彰显的更加富有神秘的气息。
15、延福禅寺于1987年起重新修建,基本恢复宋时面貌。进山门,首为天王殿,殿中供奉菩萨六位。弥勒佛、韦驮各面朝南北,两边为四大天王。
16、4钟山二号寺5独龙阜6定山寺
17、如果真要夸大,为什么不写“南朝五百零七寺”或者“五百零三寺”呢?这样的话数字更大,而且平仄上不出律,不用拗救那么麻烦——唯一的解释就是当时确实有“四百八十寺”的说法,杜牧是直接引用了这种说法,所以这里未必算夸张。
18、这个秋季,来延福禅寺喝一杯禅茶,赏一树银杏可好?
19、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
20、网上搜索《高僧传》,发现有很多选择,到底买哪一本好呢?如果读者想要了解的是最接近史实的高僧故事,且自身古文阅读能力比较强,可选中国书店出版的《四朝高僧传》。
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赏析
1、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2、杜牧有一首名诗叫《江南春》,诗中有一句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佛教信仰最先为统治阶层接纳,再逐渐传播到民间。弘扬佛法的僧人很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央集权制下传播佛教,首先需要借助政治的力量。
4、由于萧衍自身文化素养极高,又重视培育文化艺术,南梁文化发展达到了东晋以来最为繁荣的阶段。《南史》作者李延寿评价道:“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
5、这是典型的对句拗救成功,不算出律。
6、因为宗教思想也是哲学思想的一种,当时的这些贵族阶层们就很喜欢研究佛理,甚至有统治者想要借助佛教思想来稳固自己的统治,要让一个东西流行起来,上行下效远比从下层慢慢往上传播要容易得多,所以当时民间信仰佛教的百姓也很多,另外还有官方组织对佛理进行研究。
7、南朝莲花纹瓦当,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8、另外,山东人民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本白话文《历代高僧传》,由李山、过常宝主编,这本书选取汉末至近代140位高僧神迹故事,根据古文记载,编写成生动活泼的人物故事,不习惯阅读古文的读者,可以考虑阅读这个版本。
9、定山寺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狮子峰下,是中国禅宗的重要寺院,被誉为“达摩第一道场”和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也是中国禅宗发祥地和最初祖庭之一。
10、展览中,一件件陶佛头,特别吸引人。"这些陶佛头,应该是放在主体佛像旁的。"龚巨平介绍说,出土的佛像体现出塑造成像、施釉、妆銮等工艺特点,为研究南朝佛造像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11、除佛教艺术装饰因素外,佛寺中的佛龛、佛塔等建筑也被放置在地下的墓葬空间中。如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后壁的壁龛与石窟造像的壁龛排列有相似之处;胡村南朝墓后壁则在类似龛的结构里,用砖砌出了三座“塔”状结构。
12、四百八十寺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并不是精准的.“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只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13、■康僧会和上海寺庙的传说
14、又称“鸡鸣古庙”,是南京最古老的古庙之一。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的中心。今天的鸡鸣寺香依然浓烈,特别是在樱桃季节和雪季节,也进入了古老的金陵,作为樱花来欣赏雪必须在其中签字。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厌恶。
16、上回说到,东汉时期,佛法初来中国,无人归信。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外国僧侣们开启了译经僧模式。也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别的历史原因,来到中国的佛弟子几乎都是高手,你还记得有哪些人吗?一起来做两个小测试:
17、这里面的关键人物是孙权。孙权,三国时期孙吴的君主,曾经和刘备一起在赤壁之战中对抗曹操的军队。
18、康僧会为孙皓讲示因果报应
19、但是杜牧是写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人啊,忧国忧民之心,可以说从来没有放下过。时唐文宗在朝,佛教自则天皇帝时期大兴,后唐宪宗迎佛骨,贬谪上书劝谏的韩愈,全国上下,佛教风头无两,大量土地用来修建寺庙,大批僧人不劳动,不交税,占用社会资源,而军政方面藩镇割据,中央王朝讨伐无力,大厦危危欲倾。
20、这就是杜牧非常有名的《江南春绝句》。这首诗从字面上来看,完全是写景,似乎没有作者的感情在里边,我们似乎也看不出来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实际上这首诗是有诗人的感情在里面的,这种感情只是蕴含得非常深,或者说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写得就像那霏霏烟雨一样。你看起来是烟实际上是雨,你触摸到它是雨,但是你看起来它是烟,视觉的感觉跟触觉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作者写的感情和他写的那个景色是融为一体的,这里它至少包含了两种感情。第它写酒旗,通过“水村山郭酒旗风”的“酒旗”写出来了作者心中的隐痛,作者在扬州有十年落魄,所以才有“落魄载酒掌中轻”这样的诗句,写出来春景之中对于自己身世、对于自己经历的那种伤感和惆怅,这是一种感情。
三、南朝四百八十寺 指的是哪里
1、上下丁砖模印莲花纹,中间顺砖模印忍冬纹
2、南京西善桥油房村南朝大墓墓砖拓片局部
3、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讽刺了皇帝依赖佛教。其中应指现存于江阴青阳镇的悟空寺。
4、辅以菩提叶纹、忍冬草纹、
5、在佛教才传入中原时,结合了中国文化特色,渲染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这些思想,对于身处战乱的百姓们,这一套思想显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南朝时期,信仰佛教就像现在的流行文化一样,特别是文人,士大夫这个阶层的人,他们普遍比较推崇佛教。
6、“广袤的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亭台楼阁全都笼罩在风烟云雨之中。”
7、寺庙主殿端坐山腰,左右两峰相抱;门向东南,前方有五峰连绵相望,恰如五虎卧守。寺内有五间大雄宝殿,双檐构建,高大雄伟。三尊大佛端坐宝殿中间,两侧分立十八罗汉,庄严肃穆。
8、自刘宋以来南朝多数帝王崇佛,历代统治者几乎都给予佛教保护和支持。尽管有宋前废帝刘子业毁寺、逐僧,也曾推行过约束、管理佛教发展的政策,朝野崇佛、反佛之争亦从未停止,但南朝佛教发展蒸蒸日上,崇佛之风日盛,首都建康成为南方佛教的最大中心。
9、延福禅寺在古镇中心,恒升桥上瞧见的黄色建筑便是延福禅寺,跨恒生桥,沿石板街,走上约五六十步,便至延福禅寺。
10、有些朋友说“南朝四百八十寺”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实仔细想想,未必如此。
11、(点击上方空白处显示答案)
12、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13、萧衍曾经四次舍身同泰寺,脱下龙袍,换上僧衣当和尚。事后皆是南梁大臣合伙凑钱,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四次赎金累计整整四亿钱!萧衍的“行为艺术”到位了,同泰寺赚大了,双赢!只是苦了大臣们。其实,萧衍不仅坑大臣,也坑和尚。以前汉传佛教并没有规定和尚不能喝酒吃肉,萧衍颁布《断酒肉文》,禁止僧众吃肉,开启了汉传佛教素食的传统。对那些敢于饮酒食肉的僧侣,他以世俗的刑法治罪。萧衍这一大招影响了后世佛教上千年。此外,和尚头上留戒疤的传统亦是始于萧衍的杰作。
1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意思: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原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赏析:前2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写了江南的秀丽景色,表达了对江南风景的赞美之情。后2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表面上是写江南的景观——寺庙,实则是抒情。南朝修建的那么多宏伟壮观的庙宇楼台如今都繁华不再,表达了万事万物经不住历史长河的洗涤,终为土灰。是人借此讽刺唐统治者要引以为戒,多为民谋福利。
15、我们先看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这七个字写的是江南的春景,这七个字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解读。先说“千里”,“千里”是写整个江南大地,这是一个泛指,古人往往用千里、用万里这些词来泛指面积之大,这里它既然是《江南春》绝句,作者是写江南的,所以“千里”就是写江南之地的辽阔。“莺啼”是诗人在写江南春景的时候所写出来的第一个意象,莺啼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中经常和燕语、蝶舞这两个意象连用。莺啼、燕语、蝶舞,这都是中国古代诗人写春天景色最容易写到的、最喜欢写到的意象。当然,莺啼是从声音、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绿映红”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写出来了江南春景最独特的一个特点,就是色彩斑斓。
16、文/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17、灵谷寺位于风景名胜区钟山,距中山陵5公里.。明代,朱取名为“灵谷禅寺”。它是明代三大佛教寺院之一。以它的无梁大厅和灵魂谷塔而闻名。
18、“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子夜四时歌·秋歌一》)。“草树非一香,花叶百种色。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襄阳蹋蹄歌二》)。郑振铎认为,“萧衍新乐府辞最为娇艳可爱”。
19、杜牧的绝句就很含蓄婉转,高手过招点到为止。如《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0、另一种感情就是这首诗的后两句,他写出来了对南朝佞佛者的不满。统治者为了信佛教,大量修建佛寺楼台,浪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杜牧对此是颇有微词的,但是杜牧这种微词并没有直接地批评,而是用“四百八”这么一个词语表达出来了他对佞佛者的不满。因为他如果要单纯写佛寺的话,没有太大的感情,如果用了一个“四百八”写佛寺之多,他就把作者的感情给写出来了。他一方面写出了心中自己的隐痛,另一方面写出了统治者的奢靡浪费。这两方面的感情都有,有自己的,也有统治者的,有个人的,也有对社会的,但这种感情的表达,都写得非常隐晦。我们只有通过对诗人整个生平的了解,才能够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了解这个诗的感情。
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思
1、定山寺始建于南梁天监二年(503年)由梁武帝萧衍拨款建造,赐名定山寺并赠与高僧法定,六合山也随之更名为定山(浦口在明洪武九年前隶属于六合县,今六合区),六合名即出于此。时为江北第一古刹,与江南栖霞寺、鸡鸣寺齐名。
2、杜牧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3、在千灯,在石板街上走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沿着石板街道,踏着青石板,走过两边店铺,遇见一家店铺、一座老宅或是古寺,然后,满心欢喜地解密。
4、成语“解铃还需是钟的人”来自南京清凉寺。据传说,诸葛亮把金陵的情况称为“虎虎藏龙”,这只虎蹲着的就是清凉山了。清凉寺位于清凉山,有风靡的叶楼和崇正书院,也有杨京、麻埔等地估计。春天和秋天是非常值得参观的地方。
5、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6、杜牧(803年~854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史,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7、孙权为康僧会建立的建初寺,原初的建筑物在战火中销毁。后人在建初寺的遗址上,又修缮的新的殿堂,同时更新了几次名字,它现在的名字是南京大报恩寺。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仰慕和向往。但也有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论”,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以奉承佛教著称,杜牧时代的佛教也是一种恶性发展。杜牧有反佛教的思想,因为最后两句是讽刺。他们认为,京城下有500多座佛寺,非常宏伟,僧尼10万多人,资产丰富,不得不说是非常好的。”
9、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中峰西麓,三面环山,北临长江,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南朝时期与鸡鸣寺、定山寺齐名。
10、龚巨平介绍,这次在西营村的考古工地,相继发现南朝佛寺建筑基址5处,南唐窑址9座及大面积的窑业作坊遗存,宋代灰坑18个,以及大量明代琉璃窑遗物。其中南朝佛寺是最重大发现,考古表明这座佛寺以佛塔为中心,现存面积约7000平方米,呈"前塔后殿"布局,配套有砖铺地面、排水设施等。
11、提交人是在DaishuoENSI神庙拍照的)。
12、民间传说的源头,可能来自于文人虚构的传奇故事,或改编自戏文故事。东汉时期的上海,只有一条窄窄的沙岗,上海市区的陆地还没有露出海面,民间传说只能是传说,不可能是历史事实。
13、萧衍是“竟陵八友”之一。这是当时南梁人对有文学才华的八位骄子的尊称。因此,萧衍的诗文才华是得到公认的。这里举两首萧衍写的新乐府辞:
14、忍冬,顾名思义,是一种凌冬不凋的植物。因这种特性,忍冬在佛教中被比作轮回转生的象征。忍冬与莲花的组合也是当时流行的装饰纹样。
15、第榨干剩余资源,阻止对手进入佛教的势力范围。佛教寺庙越是豪华,吸引的信众就越多,信众也越是愿意将富余的钱财以捐献或消费的方式贡献给佛教。一个虔诚的居士之家,除了衣食住行开支和生产性投入,剩下的钱基本上都捐给寺庙了。寺庙获得这些剩余的钱财之后,通过基础建设和商业投资,用钱生钱,越做越大,逐步控制了整个社会的资金流通,实际上成了影子“中央银行”。对于灵山及其周边社区来说,灵山的“功德簿”就相当于钞票。如此,天下钱财,尽入彀中。就算克里斯教、埃萨尔想在佛教的地盘上发展信众,哪里还有剩余资源?
16、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17、杜牧由宣州江宁往扬州拜访牛僧儒,途中写下这首诗。也就是说,这就是一首山水诗。
18、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南朝讲的这四个国家,宋、齐、梁、陈。但南朝四百八十寺主要还是讲的梁朝时的佛寺规模。武帝是个出了名的信佛皇帝,曾三次舍身佛寺。建寺无数,其中以最有名。因此此诗中南朝,主要讲梁朝。梁武帝时期,佛寺已经超过了五百座,因此四百八十寺不是夸张。
19、难能可贵的是,考古专家们还在佛塔基址夯土台中心,找到了长方形竖穴土圹"地宫"遗迹,并清理出了瘗埋舍利的石函。"地宫的样式很独特,是首次发现,"龚巨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石函的瘗埋方式是在夯土台基砌筑好后,在塔基中心先开挖长方形竖坑,将石函放入坑中再以夯土分层夯筑封护。在封护过程中,每层撒入大量铜钱等供养物。封护完成后再进行地面佛塔建筑的建造。
20、每天5分钟,成为朋友圈的历史百科小达人
五、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哪些寺
1、你知道江南地区“四百八十寺”中的第一座寺庙是哪一座吗?答案是南京的建初寺,它的创建者就是今天一起读《高僧传》的主人公:康僧会。
2、左: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墓室后壁壁龛
3、在塔基中心开挖长方形带台阶竖穴土圹"地宫",并分层封护瘗埋的特征,有别于以往的发现,为研究六朝时期舍利瘗埋方式及内涵提供了重要资料。
4、几年没来灵山,唐僧既是如来的弟子,又算灵山的贵客,因此他很快就见到了如来。如来在装饰精美的茶堂接见了唐僧,见面就笑呵呵地问:“玄奘,自你坐镇白马寺,一别数年了,别来无恙啊?”唐僧恭敬地回答:“阿弥陀佛,弟子一切尚好。灵山万象更新,令弟子不胜感慨啊。”如来微笑着说:“不仅仅是感慨吧,你有何心结,不妨说来我听。”唐僧犹豫了一下,还是斗胆询问:“弟子确有一事不明,斗胆向佛祖请教。我等出家人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可是灵山为何大兴土木?是否有营造奢靡之风的嫌疑?”如来听了,哈哈三笑,接着给唐僧分析了目前的形势,透露了灵山大兴土木的秘密。
5、(译文: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6、对于康僧会献上的感应舍利,孙权是服气的,他按照承诺,建造了佛塔来供养舍利,同时为康僧会建立佛寺,名字叫“建初寺”,意思就是建邺城的第一座佛寺。(建邺是当时南京城的名字)
7、2号基址封护夯层出土供养物
8、康僧会来到江南的时候,江南已经有佛法传播了。
9、1400年前的微笑,意义不凡
10、■孙权为康僧会建起江南第一所佛寺
11、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
12、提交人是在Pilu修道院拍照的)。
13、7长干寺8金润发超市9西营村
14、南朝中对佛教最为推崇的政权是南齐和南梁,南齐政权是在佛理思想上非常的推崇,齐武帝萧赜,宣王萧子良对佛学理论就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不但著作有诠释佛教内容的典籍,还能设坛讲法,宣扬佛学。
15、整首诗从景色入手,自然流动,以景色结尾,其中并没有使用明显文字修辞结构(比喻、递进、顶针之类的)来突出内涵。如果一定要问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也只能说是使用了反问、反语来借古讽今,算是一种讽喻,反讽吧。
16、倘若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光阴就是一壶禅茶。延福禅寺,这个在千灯古镇屹立了长达千年的古刹,见证了许许多多的光阴,悠游其中,自带禅意。
17、栖霞寺三面环山,北临长江。它是中国四大著名寺庙之一。她有美丽的风景,特别是在深秋时节,山上会布满红叶,栖霞寺打扮得像个风景区。“春牛头,秋栖霞”,正因如此。
18、说的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尤其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萧衍极为迷信佛教,不仅大修寺院,肆意施舍给僧众,更是数次上演出家的闹剧,于是当时中国南方佛寺林立,故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一说。
19、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尔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也无明显的恶,仅仅是在单纯地写景、咏春。
20、至此,东汉时期的高僧故事就告一段落了,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