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达对城市的喜欢散文
1、故乡的田野上有相互追逐的孩童,随风自由奔跑,在苍茫的金色麦海中玩捉迷藏,在空旷无垠的草地上玩老老鹰捉小鸡;收割之后,农家伯伯用枯黄的麦禾编织成可爱的稻草人;田野上飞来寻觅稻谷的麻雀,顽皮的孩童追赶着饥饿的小麻雀,嬉戏在故乡的田野上。
2、对北京、上海这两个大都市进行比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至少是一本书的题目,比如杨东平,就写了一本书,叫“城市季风”,比较北京和上海的城市性格。王安忆此文主旨异曲同工,表达却大相径庭,它感性、散漫,用俯拾皆是的例子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对城市个性的把握准确而不失亲切。总之,这样的题目最容易写得坚硬笨重没灵气,还容易得罪人,而王安忆却展现出一种举重若轻的气度。
3、晓玲散文语言是朴实的。现在有一种误读,一说朴实,便以为缺少文采。其实朴实的文风是作者文品的外现,是一种语言不断修炼,不断打造后的老道与至臻。叶圣陶老人说过大致这样意思的话,一个作者能够尽量不用形容词而能准确表达一个事物时,是语言的至高境界。当今许多弄散文的人,总是设法创造一种让阅读者产生障碍的语言,而且许多语义模糊的语言充斥版面,而且美其名曰是一种新式的叙述风格。晓玲散文语言的朴实表达在它的准确,化繁为简,一语中的。如一坛老酒,表面无色,但探究其里,便会闻识到一阵阵的浓香。
4、推荐·印象|康家林:循着自己命运的轨迹勇往前行|今朝
5、季羡林(1911—2009):《在敦煌》
6、投稿10天未收到任何回复,请自行处理。
7、《商州又录》是由一个个的片段组成的。这是一种散点式的写法,犹如《清明上河图》,把每一个细节叠加起来,就成了一幅浩瀚无边的盛大图景。它的魅力,既在于它细节上的精微,又有赖于整体上的规模。
8、生活就是这样漫步于此,在心灵之中重温自己成长所经历过的所有记忆,尽管有些往事已被岁月蚕噬的支离破碎,但人生的走过的路程仍历历在目。
9、我个人的散文写作比较自然主义,属于风吹哪里便打哪里的方式。这就有了局限,比如结构,比如深刻的思想,比如继承与开拓。但我还算克制,并尽量只写真情实感。我解决个人写作困境的办法是多阅读,不仅仅阅读书籍,也读人,读世事百态。我觉得散文一定是我看到了,我想到了,我表达了。在别人都看到的日常里找到你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在没有人抵达的地方发现日常一样重要。尝试着写了很多篇散文以后,我对自己的困境已经有一个很深的体味,那就是,若我不难过,若我不喜欢,我都不会去写散文的。我写,一定是内心里有一股或热或凉的气息迫使我来写了。
10、年过古稀的父母,每次听到我回家的日子,每日都在倒计时地算日子。当我踏上家乡的土地,打电话给他们时,父亲便会直奔楼下等我,腿脚不利索的母亲会扶着门框,不停地张望。女儿远远地看到外公,必定会给外公一个大大的拥抱。一家人说说笑笑地进了门,大姐和嫂子已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晚餐为我接风。但每次假期到了,我要回南京跟父母告别时,母亲总会泪水涟涟,我强忍着泪水笑着安慰母亲。常回家看看,这是父亲每次送我走时讲的最多的话。
11、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12、一个人走在风光旖旎的孝妇河畔,望着倒映在苇丛水影中浮浮晃晃的楼群,真心希望能有一座城市,向放慢的脚步倾斜一下,向野外的秋蒲草倾斜一下,向乡下虔诚的香火倾斜一下,向透过隔壁的阳光倾斜一下,向老有所依的心愿倾斜一下——梁学伟
13、余光中(1928—):《鬼雨》
14、那时的贾平凹还是青年作家,还没有写出《废都》,但他的一系列作品,如《山地笔记》《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却已经显示出非凡的创作才华。他笔下的乡土,早已退去了被革命文学镀上的红色光辉,不再是两个阶级厮杀的战场,暴风骤雨已然停歇,林海雪原也不再杀机四伏,一切都回归了它本原的秩序,简单、粗朴、明净、美好。这一点,在《商州又录》中有完美的体现。
15、但这看似简单,实际却难,因为对相貌,见仁见智,各有偏好。然而,从一个人的外部形象深入他的内心世界,绝对是有迹可寻的,作为画家,陈丹青自然有精致的鉴赏力。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肖像画都是讲究以形写神的。更何况鲁迅先生的面子足够大,可供陈丹青先生的文字在上面闪展腾挪。
16、本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享受美好,就能发现生活的乐趣和美妙之处。
17、这是只有中年才能体会的好。
18、凡阅读量达到发放到账赞赏的30%。
19、走过美丽的风景区,品尝着人间美味的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驰骋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中,穿梭在时光的印记里。在这美丽的世界中畅游玩耍,张家口这座美丽的城市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有着不可磨灭的星光。这次,我们相约在张家口这座美丽的城市,让我们的影子倒映在阳光下,镶嵌在果绿色的大草原中,让我们在美丽的大草原上迎着太阳奔跑,对着风儿微笑,仰望天空,端详着变幻莫测的云朵,又回到了湛蓝如初的晴空万里,下一站我们还会相约这座美丽的城市——张家口.
20、以文会友,用心交流,以诚相待,友谊至上。用文字书写梦想,在文字的天空中放飞灵魂,自由翱翔!
二、城市抒情散文
1、张爱玲(1920—1995):《炎樱语录》
2、革命导师在给人做出定义时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但在张洁描述的那个“后来”,所有的社会关系都不见踪影了,那个作为“总和”的人,最终萎缩成一个微小的个体,面对命运,独自进行加减乘除。
3、好在季先生一手好散文,让我辈可以“隔岸观火”看个热闹。比如敦煌,季先生写,定然与他人不同。假如别人写这个题目,一定会踮起脚尖、踩上高跷,想写得“专业”,以免叫人笑话;季先生写,则要蹲下身子,否则也对不上话。
4、肖复兴(1947—):《最后的海菲兹》
5、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
6、史铁生(1951—2010):《我的梦想》
7、黄永玉(1924—):《我的世纪大姐》
8、这是一篇有关战争的鉴赏文字。当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战争不仅是一门科学,更变成了一门艺术,它的“审美性”越来越强。但它的优美背后,隐藏的是前所未有的残酷——比如海湾战争中的一颗步兵雷,不是要将敌人杀死,而是可以准确地夺取他的一只脚踝,可谓独具匠心、巧夺天工。但杀人的不是武器,而终究是人,正因如此,本文超越了器物层面而把目光投向人、灵魂,以及日益被武器霸权所遮蔽的人类正义。
9、赞美她文化厚重。地以文得名,文以地遐迩。圣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当之无愧。这里有彼得大帝时代建起的科学院,有5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多个科研机构。其中著名的有1
10、每一天傍晚的时候,我总会匆匆收起满身疲惫,和着夕阳的余晖,奔回自己温暖的家。
11、当我怀着憧憬毅然决然地离开我的故乡,告别生我养我的那一片热土,来到喧嚣霓虹灯闪亮的城市,展望自己闪耀的星空。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每一个寂寥无人的夜,我都会想起那故乡的生活;想起爱我的亲人,当我想他们的时候他们是否也会在昏暗灯光下的窗口挂念着我。
12、鲁迅不好谈,尤其这篇,是在鲁迅博物馆的演讲,满座鲁迅研究专家,隔壁还有鲁迅他老人家在旁听。更重要的是,关于鲁迅的话题,从鲁迅活着的时候一直谈到现在,快一百年了,谈鲁迅的文字加起来比鲁迅本人的文字多得多,早就喉咙发焦嘴起泡,几乎所有的补充发言,都会成为狗尾续貂。
13、那当属中国散文网了,chinasanwen的那个,而且最近在招募专栏作家和特约编辑..条件很错的
14、推荐·评集|滴水中的历史画卷|今朝
15、《名作欣赏》:在这里,读懂经典!
16、路遥(1949—1992):《早晨从中午开始》
17、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18、快来留言,与我们分享你的睿智观点!
19、每当夜深人静一个人的时候,望着天尽头那边的故乡,我会情不由衷地唱起故乡的歌,想起故乡的人。
20、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三、描写城市的文章名家散文
1、推荐·印象|杨遵贤:卢策印象|今朝
2、我感觉看一些古代诗歌也很有帮主的,比如唐诗宋词元曲里面就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尤其是唐代的。具体的我就不说了,因为我也没怎么好好看过。
3、黄龙山庄旅游区地处燕山山脉,位于河北省怀来县境内,东临北京,西接晋蒙,黄龙山庄山势奇伟,林木葱郁,山泉清澈,花香馥郁迷人,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云中草原。放眼望去,让人心旷神怡。
4、革命不是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吗?为什么工人阶级出身的保尔和资产阶级出身的冬妮娅不能平等地相爱?在革命的保尔眼里,冬妮娅的身上散发着资产阶级的“酸臭”,这难道不是一种“反向歧视”吗?难道革命者的尊严,是建立在这种“反向歧视”基础上的吗?
5、那些神秘的森林居民给予我无比的亲切感,曾使我觉得自己也是否应该从此留在这里。
6、写一个人,不避言短处,才不会虚假。因为人皆有缺点,一个人的短处,同时也是他的长处。作为一篇悼文,这篇散文讲了郁风不少“坏话”,比如“越老越噜嗦”,“忘性重,偏说记性好”,“有时也会耍点让人啼笑皆非的小聪明”。最动人的,是结尾处她因右派戴浩而心痛,“为那个时代悲伤,而忘了自己满身伤痕”。有一次,我问黄老,郁风奶奶在天之灵,不生气吗?他答:不会。郁风很可爱,黄永玉也是。
7、月圆的时候,喜欢沏一杯清茶,看那月亮从树隙中透过,清冷的光影斑驳、疏离,仿佛是满腹的思绪倾撒在地上。遥望明月中天,月光下渐浓的思情与太多的感触,总和这老树一样牵伴着我,而我,却在这盘根错节的老树的枝叶里渐渐沉没。喜欢这棵老树,更喜欢这棵老树的青春绽放。
8、当然,最后我还想谈《忧伤》中语言的节奏,韵律,色彩。散文语言讲究节奏,韵律,色彩,是阅读者获得快感的一个关键。人们只说诗的语言的韵律节奏等,而绝少谈起散文语言的这种要求。其实,散文在渲泄感情的过程中,舒缓轻重,起伏跌宕,散文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会产生巨大的效果。有的散文读来之所以痛快淋漓,沉抑顿挫,是节奏和韵律在左右我们。晓玲散文在处理语言的节奏、韵律、色彩上,虽不是刻意为之,但随着情绪弥漫而起伏变化,给人以美感。读《忧伤》,我们不难感受它语言节奏总体是舒缓的,它没有急风暴雨般的倾诉和渲泄。她的韵律是自然流淌而沉稳。而她语言的色彩呢,似乎更多的是黑色,一丝丝的忧伤,一点点的乡愁,一丁点的禅意,混和着,构成为其语言的色彩基调。
9、这篇散文的独特性在于,作者把在老式理发店理发当作一种行为艺术,因为老式理发店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空间,残留着从前的旧物。但它又不是博物馆,因为店内的“收藏”太过家常,况且,所有的旧物都仍在使用。
10、优秀的散文应该具备最基本的五个元素:个性的语言、开阔的视野、深度叙事的能力、有写作者个人的体温、动人的细节。如果再列下去,应该还有。但是,最为基本的,应该是以上五点。
11、影儿,河北承德人,喜欢夕阳下的影子,喜欢月光下浓缩的影子.....故笔名影儿。喜欢用文字记录下生活的点滴。作品散见微刊与报刊杂志。
12、我最喜欢放暑假了,不但不用上学,妈妈还会让我们尝试做许多新奇有趣的家务,今年夏天我觉得最有趣的事情就是“做寿司”。当妈妈要教我和姐姐做寿司时,我们俩都乐不可支,因为我非常喜欢吃寿司,而且期待能亲自下厨!我觉得厨房就好像是魔法师的家,做菜的人就像魔法师,一下子就可变出满桌的美食,快乐的与家人分享!妈妈先把饭加醋、糖搅拌均匀,我随后将各式各样的菜放在白饭上。接着,妈妈把寿司卷成一长条,看起来十分简单,所以我和姐姐也有模有样的自己动手做起来。有妈妈协助,我们很快就大功告成,美味可口的寿司就一个一个完成了,真令人垂涎三尺!做菜看起来有趣,但是亲身体验过,才发现事前的准备与善后的工作实在很累。原来妈妈每天为家人煮饭是很辛苦的。
13、夕阳落尽,当街灯一盏盏地亮了,家的温暖和窗子里透露出的灯光,会引领我一步一步走向回家的路。我走在这一背景中,把所有感悟搁在我的双肩。在金辉浮涌的灯海里,寻找一盏属于自己的梦想。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事发生,唯一不变的是我们都有着一个幸福的家。
14、每个人的青春期里都藏着一个暗恋对象,然而冬妮娅,一位远在苏联的资产阶级小姐,却成了特殊年代里许多人共同的梦。在当年有限的可读范围里,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激励中国年轻人革命意志的教科书。但它的作者不会想到,这本书的另一作用却是给他们的革命意志挖墙脚,因为里面有一个“有天香之质”的俄罗斯少女,她“乌黑粗大的辫子,苗条娇小的身材,穿上一袭水兵式衣裙”,对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革命青年构成了持久的诱惑。
15、烛光下的奶奶,为我缝补破了的衣衫,透过烛光,岁月不动声色的力量已经为奶奶换了装;深凹的眼角,有了褶皱的脸,弯凸的腰,步履蹒跚。我在烛光中偷偷细数着奶奶头上的白发,不经意间落下一滴莫名的泪。
16、我想把故乡的一切装进我的口袋,让我无时不刻感爱故乡的温暖。
17、凡阅读量达到300,发放到账赞赏的50%。
18、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创一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湖南省散文学会会长,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曾任湖南省作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主任,《文学风》主编。著有报告文学集《一万个昼与夜》《毛泽东生辰印记》(合著),散文集《雾谷》《秦时水》《华夏英杰》《欧行散记》等。散文《远逝的歌声》获中国作家协会和煤炭部第二届乌金奖,《雾谷》获全国副刊优秀作品奖等。
19、于坚(1954—):《在一家老式理发店与行为艺术不期而遇》
20、这是一个万事万物都能拿来变现的时代。打着读书和写字的幌子去赚钱的也不少,倒不是说读书人写作者就活该受清贫,而是在这个事情当中总有那么一些虚晃和欺瞒以及收割的味道。说着违心的话干着见不得阳光的勾当,发馊的鸡汤连自己都不喝,却声嘶力竭地贩卖不休,真的是就连脸面都不要了。看了太多这样的人和事,所以当我看到老于说:“我爱惜自己的脸面,更爱惜自己的文字”时,我不禁要对他脱帽致敬。
四、城市的空间散文赏析
1、故乡的书法,穿梭在现代与古代之间,尤以蓬溪的书法为最,我以前看到了书法之乡蓬溪的文化风起,一个亭台、一个楼阁、一个小桥、一个回廊,都是那样的墨香连绵,笔走龙蛇,意蕴若兰,那是黑色的艺术,在黑白之间的一次纵情奔放、或是一次人性燃烧的烈焰,交织的意象,在技术和艺术之间,留下太多飞白,让想象的空间得到了释放,那是动与静、黑与白、空间与时间等流向的表达,那里有你的影子、我的声音、他的未来,有音乐的灵动、有诗歌的悲喜、有山水的跳跃,那是一个人对世界的一次巡礼;
2、灯火下的温情,烛光里的奶奶;你是我的牵挂,你是我前行路上的光,不管前路是荆棘密布,还是海市蜃楼,我都会带着你的爱,走过萧杀苍凉的秋,走过寒风刺骨的冬,走向花开不败的春。
3、推荐·作品|郭晨:特殊连队(节选)|今朝
4、点击喜欢作者即可赞赏。
5、鸡的鸣叫声打破故乡安静的晨曦,村庄被一层层的雾气笼罩着,有一种朦胧的美;黑色的烟囱冒着晕圈,炊烟的味道弥漫在故乡的山川河流,不明白是哪位好妇在黎明破晓前已早起烧火为家君做饭,清晨的晶莹剔透露珠像一面洁白的镜子在太阳散发的微光中闪着亮色,映射着勤劳伊人的容颜。
6、探出老屋院墙的枝叶,掩映的窗子框起一汪橘黄色的馨郁,与街巷里的路灯相互映照,在重重叠叠的都市夜景里,如一幅闲情淡抹的油画。我很喜欢这棵老树,喜欢夏天的时候躲在树荫下,躺在一张老藤椅上,手拿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听知了的鸣唱。
7、我喜欢,适合放在枕边睡前翻翻,很生活,很随意。喜欢不喜欢,全看个人的爱好了,没必要征求别人的意见。
8、我一溜烟地跑进书店,和当班的胖阿姨说,要买三毛的书。她一脸狐疑,像是在问,你这个少年买这书干啥?我不管不顾地,心里想,我愿意啊!她转身去找,踱了两个来回,也没找到。那本书被人买走了。一团火苗瞬间浇灭,梦想落空的感觉极度不适,悻悻然离去,攥在手心里的纸币都濡湿了。直到三个月后,我发现书店的角落里赫然上架了一本三毛的合集,遂迅速买下。我记住了流浪的三毛和荷西的故事,他们走进沙漠世界的传奇和欣喜。尽管看得似懂非懂,但我与新华书店早已结下了一份长久的情缘。
9、①点击此处:查看《中国乡村》杂志2022征文详情。
10、向南便是赤水河,那里有泸州、宜宾这样的酒城,或许正是在这样的环境,故乡的微醺,便多了几分媚态,夹着川剧的高亢和撕裂,动人心彻,我常常穿梭在故乡小城的各类小巷,思考着这简陋设施的酒肆,里面藏着多少动人的故事和流淌着的关于酒的传奇;尽管在现代大都市概念中,那样的里巷渐次凋零,而我或许在某个清冷而微风习习的日子,去寻找故乡的味道,这味道中的酒意,在心里早就酿造好了,等待着某个时刻,散发开来,回应那些清晨和傍晚,在那里有我儿时的记忆,和对故乡无尽的缠绵;
11、当下的很多乡村散文多是虚伪的乡村。乡村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被城市物质文明侵蚀,到了今天,乡村的伦理已经基本消失。旧的伦理消失,而新的伦理又没有建立。于是,当下的乡村非常无序。没有城市诸多法则和秩序,却又有着城市消费观念,那么,乡村注定是一个让人疼痛的地方。而这些年,我们的乡村散文很少触及这些外延。乡村散文若不能即时地传达乡村的凋蔽与疼痛,那么,乡村散文就死了。其缺点就是:大家一味地还原上世纪80年代的乡村尔雅,却完全忽视当下乡村的凋蔽。甚至只以道路修通了楼盖得高了这些浅薄的物质标准来判断乡村的发展,更是荒唐可笑。
12、中国乡村杂志农民的刊物
13、凡阅读量达到500,发放到账赞赏的60%。
14、余光中先生说:“我倒当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在这一类作品里,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槌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又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我的理想是要让中庸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
15、季先生像一个资深的老导游,把敦煌壁画中的可观处一一指给我们看,细节背后,是佛教传播的浩大历史。没有这个框架,那些细节就是一堆散掉的佛珠,我们看不到其内在的联系。
16、也许你也会在茫然失措中想起故乡的那一片飘浮的云彩,也许你也会在被背叛伤害的痛彻心扉后唱起故乡温暖的南泥弯,也许你也会在暮入黄昏后想回到故乡落叶归根。不管我们走得有多远,有多大的辉煌,而我们就像是故乡厚重的大手中紧牵着的风筝线,从不会流浪异乡,亡命天涯。
17、凡阅读量达到2000,发放稿费60元,发放全部到账赞赏90%。
18、阅读量计算公式:浏览量+留言量+到账赞赏金额=阅读量。
19、轮椅上的史铁生,行动受到极大限制,因而对速度这个词格外敏感,也因此爱上短跑王刘易斯。但奥运会上刘易斯败于约翰逊,这令史铁生无比伤心。于是了悟,每个人都在与局限作战,不仅自己如此,连刘易斯、约翰逊都有跑不出去的局限。但是,没有局限,一个人也就没有了力量,没有了目标,没有了幸福。因此,假如有人问轮椅上的史铁生:你幸福吗?他一定会给以肯定的回答,因为他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局限服输过,他是文学界的刘易斯,不加冕的冠军。
20、在报纸杂志发表过或未发表过的小说、散文、诗歌、故事等原创作品均可,但不能在其他公众平台、美篇等新媒体发表,来稿不得抄袭,一经发现,即给予曝光,追回稿酬,列入黑名单。
五、描写城市的散文
1、我想念的是故乡那灯火下的温情,那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温暖。不明白是从懵懂开始还是何时,我的奶奶就一向伴随在我的左右。童年时的我,在奶奶哼唱的摇篮曲里安慰地入睡;桂花飘香的季节,奶奶会和我一齐摇桂花,为我做甜蜜的桂花糕,那种甜蜜将在我的口中停留一生。
2、山水的空灵,孕育了人性的清高,那些在书法路上的行者,持续着千年如一的姿态,守望者文化中的艺术瑰宝,每当看到各地的书法作品,心里闪耀的还是那故乡墨池里,溢出的墨香,那是不忘的记忆,那是故乡这片土地,对我成长的洗礼;
3、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玉钩双语燕,宝秋甃杨花卷。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题记
4、但当作者用一种异样目光打量它,它就成了一件艺术品,而不仅仅是普通的生活场景。就像杜桑,把一个小便池送进美术馆,就被那个神圣的艺术空间界定为艺术品了。老式理发店之所以成为审美的对象,是因为时光已经拉开了我们与老式理发店的距离。时光营造了间离效果,使那家老式理发店看上去更像一个精心营造的舞台布景,而出现在这个布景内的主人,还有洗头刮脸的顾客,则成了布景中的演员,让于坚看得出神,津津有味。
5、“旱海里的鱼”这五个字,有着庞大的隐喻功能,旱海象征着生存的困境,鱼则象征着对生命的渴望。在西海固荒凉大山,在这“无鱼的旱海”,“旱海”和“鱼”这两个矛盾的意象的组合,构成了全篇的主旨。关于这个主旨,我在《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6年散文》的序言中写道:“(它)包含了空间对人的挤压、囚禁、消耗以及人们以时间为单位进行的抗衡——将全部的意志与耐力,投入到活下去的努力之中。”这篇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的散文,也因此有了浩荡的气象和深刻的悲悯。
6、老于说:“文字是作者的脸面,不能为了流量不要脸。”他说一个珍视自己文字的人,一个对文字有洁癖的人,对于自己文字的读者也是挑剔的。所以老于说:“我希望我的文章,是给对文字认真的读者看。”
7、推荐·评集|南赣历史精魂的执著叩寻
8、我守候着这种平凡而满足的情绪,这些昔日的往事,仿佛又让我回到了过去。岁月本就是一张白描画,只看到以前的许多情节和往事被盛载在疾驶的时间列车上,离我渐行渐远,唯有那台阶和这棵老树伴随着我,和我一路成长,潜育着我的性情、人格与尊严,启蒙我的追求和努力。
9、关于武器,关于战争,关于军人的宿命,没有人比朱苏进讲得更透彻。张召忠讲军事,是讲战略战术,讲武器性能,以硬件为主。朱苏进先生的这篇散文则是讲软件,讲文化。在战略、战术、性能之外,朱苏进多了一层文化的观照。这与朱苏进先生的双重身份有一定关系——一方面,他是军人;另一方面,他又是作家。对于身着制服的朱苏进,战无不胜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但手执笔墨的朱苏进,则更关注战争的善恶、人性的美丑。
10、阅读量超过10000者,封顶稿费300元,发放全部到账赞赏。
11、董桥散文是才子文章,“油菜花”(有才华)那一类,一方印章、一盏清茶、一本旧书,都可入文。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这是文章的一类。
12、散文也是一家老式理发店,人、物、事,一经进入这个空间,就有了审美价值。
13、韩少功(1953—):《夜行者梦语》
14、冬日的城市,有一种冰冷而陌生的感觉。挤杂的人群,匆匆地行进在旋着北风的街道,我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我走在这一单色调的背景中,仿佛一向走在一部三十年代的无声的电影里,随着道路的切割转换,我慢慢融进这重重叠叠的都市夜景。
15、收稿信箱|3168133450@qq.com
16、我一向喜欢张承志散文里的底层色彩,这种底层色彩不是装出来的,因为张承志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我曾耳闻目见,应了文如其人那句老话。相比之下,有人卖弄奢华却显得矫情和虚张声势。即使在物质丰饶的时代,奢靡也有违道德,与时代无关。
17、从乡下搬到镇上,时值八十年代初,我才13岁。老桥边一家门脸很小的新华书店,就像婴儿眼里的一枚糖果,深深地吸引了我。外墙是青灰色的平房,木质店门,门头上悬有毛体“新华书店”牌子,隔着玻璃柜面,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
18、这一切,让整个老巷子充满了另一种不同的生机,隐藏在高楼林立、繁杂喧嚣的都市里,显得那么优雅和质朴,很有那种“苍茫古木连穷巷”的意境。每逢春天到来,巷子里槐树那巨大的树冠会开满星星点点的白花。一阵风吹过,地上落着一片碎白的花瓣。小的时候,每当我走在巷子里,看到落花常常捡起来。晚上睡觉时,把衣服叠在枕旁,整夜都是槐花那清新的香。
19、王充闾(1935—):《土囊吟》
20、刊于《今朝》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