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高逐句赏析
1、命题技巧:主句分析,重在理解;总体概括,比较展现。
2、失误:不能写出侧重点。原因:审美能力较差,不能联系选择项。对策:习题互动,抓住关键词。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2017届湖北荆州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4、讲解:“闼”的意思是门,王安石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非常经典。“甍”的意思是“屋脊”。人教版教材中,“甍”字后为逗号,这里改为冒号,并将其单讲,是因为它实在是下面观景的前提。
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动地风来觉地浮,拍天浪起带天流。
7、弊裘苏季子⑤,历国未知还。
8、因渡南海探望父亲,溺水受惊而死,年仅二十七岁。
9、失误:不选C.原因:不能理解如何描写梅花。对策:抓住梅花,多维理解。
10、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11、大庆实验中学2月12日、2月13日语文课件
12、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13、讲解:“悲”是为动用法,意思是“为……悲伤”。“客”为出游在外地的人。“怀帝阍”“奉宣室”都是借代修辞,后者还是用典。“以”为介词,“在……的时候”。
14、解析此题包含两个要点:一是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即主要强调其重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二是两首诗在题咏侧重点上的不同,前者重在赞美墨梅的“清姝”,后者侧重赞美画师的造诣。
15、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16、点评:民歌俚曲,劳动场景,欢愉情感。
17、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19、全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远望所见之景,诗人借日暮黄昏时的萧瑟景象,抒发了自己身在异乡的孤独与凄楚情绪。诗人身在异乡,只能借醉消愁,“犹”字衬托出诗人的乡愁之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0、失误:不能用专业术语,陈述作用。原因:没有健全知识体系。对策:景物描写作用,积累专业用语。
二、登高每一句的赏析
1、试题分析:A.律诗是近体诗。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D.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视听结合,写“野泊”所见之景。天上参横斗转,地上洞庭茫茫,为视觉;角声悲鸣,声断岳阳城,为听觉。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2、(名师点睛)这是诗词5选2的题目,这类题型在诗词鉴赏中比较少见,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A项考查诗的内容,B项考查诗的表达技巧,CD项考查诗的思想情感,E项考查诗的语言。
3、命题技巧:总体评价,侧重审美,突出典故。
4、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5、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A项,“五言古体诗”有误,应为“五言律诗”。B项,“用笔着力表现”的不应该是“山野”与“江水”,而应该是“营”与“城”。E项,“次写想象之景”有误,应为“眼前时景”。
6、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7、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8、点评:身处逆境,乐观自信,爱国自强;联系《李凭箜篌引》与《雁门太守行》
9、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10、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能力。由“一夕骄阳转作霖”可以看出雨下得及时,由“岸岸深”可以看出雨下得很大。至于是如何表现的,可以从想象、叠词、视触觉结合等角度思考。表达技巧题的答题要点是指出技巧后要分析诗歌如何运用了这种技巧,还要结合意境和情感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
13、杜甫。《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鉴赏:王勃以这样的自谦之词来为自己定位,其复杂心情可以说一定是一言难尽。
15、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16、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17、评论者认为,本诗具有中唐边塞诗“苍凉沉郁”的基调。请简要分析。(6分)
18、同一主题,两首诗歌,比较异同。
19、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20、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三、登高全诗赏析
1、主观题比较异同。例如:(2019年北京卷)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注)思人树,语出《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召公有惠于民,他死后,人们作诗怀念他,还自觉地爱护他生前种的树,称其为“思人树”。
3、D(“寓含了对自己终将被重用的信心”理解有误,诗人想象柳树终会长成参天大树,是希望它造福于民)
4、E.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5、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9、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10、错误选项:本诗情景交融,对秋景的描写极为细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强烈不满。
11、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12、鉴赏:这是介绍洪州的人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个成语由此而来,“龙光”句与“星分”句遥相呼应,“徐孺”与起句豫章故郡遥遥相接;追溯汉代历史人物为下文的时人出场作好了铺垫。写时人又先写“雄州雾列”,以写地势与上一层含义相连,并将地势与人才形成交叉,有反复渲染之意;“俊采星驰”直写时人,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具体发挥。两组句子,极写洪州人物之盛。
13、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14、B项“水国舟中市”意思是“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桥树杪行”,因为视觉的原因,远处的山桥似乎就在近处的树梢之上,这是空间上的明显错位,平面的图画有了立体感,有了动感,看上去就像“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15、(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②殊方:异乡。
16、错误选项: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17、(来源: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8、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19、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语句理解)
20、命题技巧:分析场景,鉴赏环境;多角切入,分条作答。
四、登高逐句赏析手法
1、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
2、(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3、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表现手法,情感态度)
4、翻译:远望长安(沉落)到夕阳之下,遥看吴郡(隐现)在云雾之间。地理形势极为偏远,南方大海特别幽深,(昆仑山上)天柱高耸,(缈缈夜空)北极远悬。
5、A(解析)选项中说诗人晚年只喜欢安静,对万事都漠不关心。结合下文“自顾无长策”可以看出,诗人并不是不关心万事,否则就不会有“无长策”的判断。“好静”也只是诗人在“无长策”的背景下做出的选择。
6、D.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7、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8、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9、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10、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大有高屋建瓴之形,坂上走丸之气势,这“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显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这种朴素而博大的胸怀,让人品读咀嚼,至再至掩卷深思,叹惋无穷!
11、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12、“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13、B.诗歌颔联对仗公整,“多事”“尽情”两个词语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含蓄却又强烈的表达出诗人年岁将近时内心的复杂况味。
14、(注)“精思观”,湖北襄阳附近名胜。“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两人结伴出游,中途走散。
15、D.尾联写诗人见到桥头亲友为送别饯饮搭起的青色幔帐,不禁更添愁绪。
16、③诗句含义有转折。首联写壮景,颔联由景入情,写到对国家的忧思,颈联和尾联写百姓和自己的悲苦现状。(2分)
17、鉴赏:以“呜呼”一叹开始最后一轮的感叹,比上一段更见伤感。寥寥数语,写尽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其历史的沧桑感饱蕴其间。
18、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19、结合前两联,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简要分析孟浩然诗风的特点。
20、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曲。回:回旋。
五、登高古诗鉴赏PPT
1、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①年华逝去、孤独寂寥之悲。颔联诗人怪鬓毛“多事”,也随时节变白,慨叹时光易逝;以惟有灯火明亮、“尽情”相慰来写自己流离他乡、无人安慰的孤独寂寥。②颠沛流离、远离家乡之苦(或喜忧交织:暂得安稳的“喜”与远离家乡的“忧”)。颈联写诗人现在暂时安居岳阳,比起前两年的颠沛流离,姑且可以称得上喜悦,但转念一想,自己与家乡远隔千里,又很感惊叹。③春天来临、国势好转之盼。尾联预想明日登岳阳楼,远眺“岛烟湖雾”,仿佛看到春天来临,寄托了诗人对于来年国势好转的期盼。(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第一点如分开来答也可各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4、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6、细草藉金舆③,岁岁长吟想。枝上么禽一两声,犹似宫娥唱。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语句理解)
9、(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11、(来源:山东省济南市11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试题)
12、C.第三联“空”与“精诚”相对照,表达了征人愿望落空的无奈,“空”字意蕴丰厚。
13、2017年高考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和情况分析:
14、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15、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16、(3)词人寓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合在客观事物中,自然和谐且恰到好处。
17、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冷色调的,烘托出作者内心无尽的凄凉和思念。
18、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19、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20、(解析)在思想感情方面,可以抓住词中的“乡心”“故园”进行分析,并分析这些意象是如何把思乡之情婉约地传达出来的。在语言特点方面,要从作者的用词和音律等方面分析其婉约的体现,如词中的诸多“一”字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