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子领悟做人的道理
1、绿色教育|书香校园|诗意生活
2、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无法将它撬开。钥匙用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理解和爱,才能打开心结。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万物之母,养育了万物却不求回报。水晶莹清澈,不浑不浊,体现出水心灵敞亮;水表里如体现出了水诚实老实;水对待万物无偏无向,说明水公平公正。怪不得爸爸总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现在,我终于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了。
4、投机者良好的市场心理、心态、心境,来自于痛苦的市场经历。
5、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6、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什么是体面?(样子或外表好看)讲体面有没有错?关键是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其实父亲是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有用的人)
7、备课|关于统编教科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建议
8、亭:tíng(凉亭、茅亭、亭亭玉立)
9、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基本可以涵盖战国儒家子弟的核心政治主张,也是儒家所秉持的重要观点——行仁政。而今天,中国的政策方针正是以民为本,面对新冠汹涌之势,非但没有置人民于不顾,反而是迅速封控高风险区域,快速进行收治与隔离措施,建设方舱医院;这一套优秀的组合拳,称作世界教科书级别也不为过,因为国家的根基,在人民;国家仰以生存的根本正是民心的向背。孟子当初在国君面前一次又一次的提出“民贵君轻”这个观点时,想必就是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吧。“得民心者得天下”,同样也适用于此。抗疫之路,道阻且长,只有稳扎稳打,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一致努力下,我们才能取得这场战争最终的胜利,迎来期盼已久的黎明。
10、(朴实无华、不图虚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11、平凡的事物,伟大的精神。
12、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13、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4、国学经典永垂不朽,流年月色川流不息。
15、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16、像是书中描绘的那般模样,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孔子周游列国了十四年,风尘苦旅了一辈子,“仁”的思想却临终都不被人重视。正是这样,历史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他们手持着一支笔杆儿,在一盏盏摇摇欲坠的灯火下书写新的时代。前有屈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发自内心的愁意绵绵,后有李白“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的一番壮志难酬。在完成学业的道路上,何尝又不是这样?满怀着历史风流人物的情怀与才能,却又落魄至极地回到了原点。“是金子总会发光。”那些历史名人告诉着我们如此深沉的道理,却又反映着当时社会的腐败与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17、世上芸芸众生,有几个人是叫人一见倾心,又有几个人,会得出人头地。其实做普通人最开心。没有侈望,顺其自然,尽其本步而游于自得之场。
18、清晨,当一缕阳光照进屋内,使屋内变得暖暖的,亮亮的时候,我和妈妈就一同坐在椅子上,捧起书,大声地朗读着。爸爸则在一旁用心地聆听,负责查阅资料,为我们答疑解惑,我和爸爸妈妈一同陶醉在了国学中,如痴如醉。金灿灿的阳光照在书上,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那一刻仿佛书在发光,我们也在发光!屋内的气氛既融洽,又祥和,美好极了。
19、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学难点:
20、花园学校初中部第十六届读书月
二、竹子悟出的道理
1、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2、正是在这种非常的时期之下,才不能就这样颓废。不妨趁闲适之时,翻开古旧的典籍,览读《礼记》、《论语》、《道德经》这些传世千年的国学著作吧。也许,你能从中发现那被埋藏已久的珍贵思想遗产呢。
3、这句话,从表面看很简单,但联系上文,学生会产生疑问:“要像花生”?那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就不好?学生容易把两者对立起来看。的确,桃子、石榴、苹果并非只有让人产生爱慕之心的外表,而实际没有什么用。以现代人的观点看,既外表好看,又有用,当然更好,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但外表美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当然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很引人注目的人更难,但如若仍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做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教学这句话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分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4、当你明白无常,你就不会张扬,今日华丽风光,明日可能狼藉一场。当你明白无常,你就不会悲伤,今日愁云惨淡,明日可能满天阳光。当你明白无常,得,有什么喜,失,有什么伤,得失也不过空花一场。当你明白无常,一切都觉得正常,真正时时看见、看着无常的心,人生就能获得真正内在的平静安详。
5、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需要坚持。无论是创业还是人生,我们缺少的不是能力、技巧、模式,需要的是坚持和毅力,只有坚持量变,才能最后完成质变,才能突破成功的临界点,取得最后的成功。
6、征文优秀作品展示
7、我愿是一支粉笔,用我洁白的身躯,去谱写生命的乐章;我愿是一支蜡烛,用我微弱的光,去照亮别人前进的道路;
8、这句话中的“不好看”“很有用”揭示了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谦逊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9、同样的,为人处世,要学会谦虚和包容。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得道之人平平淡淡,同尘同浊,同常人毫无异样,却又在尘离尘,在境离染,在常道中修非常道;他还说,大德之人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但却始终空净如虚,谦虚自处,心平气和、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心不浮,气不躁。也许老子当初并没有想过把这些理论当作生活哲学之道,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理论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放平心态,顺其自然,不骄不躁,心平气和,在大师们思想光辉的照耀之下,一同安然而乐观地度过这非常时期。
10、1郑皓元2马天艺3吕渤浩
11、师:同学们,课前你们已经查阅了有关花生的资料,请互相交流一下对花生生长的特点和用处的了解吧。(自由交流,展示真实的学习起点)
12、地址:许昌市东城区许都大剧院二楼(西门)
13、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14、说了花生这么多的好处,让我们来听听父亲是怎么说的吧。
15、备课|2020版统编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
16、可惜——惋惜开辟——开拓居然——竟然
17、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18、当我们执着一样东西时,就会担心得不到,或者失去。如果我们有佛法的观念,了解缘起如幻的道理,懂得拥有不见得好,失去也不见得不好,那么,我们的心就会有弹性,就拥有一种智慧,可以耐得住寂寞,困扰,或者打击,也不会因患得患失而痛苦,焦虑。
19、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0、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不慕繁华,不必雕琢,对人朴实,做事踏实;不要太吝啬,不要太固守,要懂得取舍,要学会付出;不负重心灵,不伪装精神,让脚步轻盈,让快乐常在;不贪功急进,不张扬自我,成功时低调,失败后洒脱。简单是我们人生的底色。
三、竹子领悟做人的道理诗句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2、(3)聪明的许地山也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投影)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可不是一篇仅仅只是介绍花生的文章哦,它是著名的作家许地山先生写的。
4、检查课文朗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5、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6、交流:将课文所讲到的内容拟成小标题
7、备课|统编语文教学第一学段识字方法教学浅谈
8、(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作者当时虽然年纪还小,但从父亲对花生的评议中,也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9、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0、是父亲对花生的第一次议论。“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这里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但它却具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其中“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是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很可贵。不过父亲只提出对桃子、石榴、苹果的客观印象,只是从外表方面将两者做了比较,并没有对其作评价,教学中不要把桃子、石榴、苹果推到另一个极端,作为反面例子来对待。在课文主导内容掌握后,可以允许学生有对事物的多种理解和评价。
11、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12、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13、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14、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15、“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峰顶我为峰。”灵岩山并不甚高,我们一行人很快登上山顶,极目远眺,视野开阔,远处苏州城市面貌一览无余,而近处山峦起伏,青意隐隐,望去真是说不出的心旷神怡。我想,这时大约有些诗圣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句中的意境了吧。
16、竹子生长的速度,蕴含着一个人生哲理:在事业上,要注重前期的积累,打好基础,不要在没有任何积累的情况下,就急于求成。经过困难历练,才会有积累,后期才会有突破性进展。就像竹子,前期生长速度很慢,后期会飞速成长。
17、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
18、借物喻人朴实默默无闻有用体面
19、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20、在漆黑的夜晚,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四、竹子告诉我们做人的什么道理
1、即使前路漫漫,道阻且跻,但是别忘记,一同伴随着我们的还有历经岁月而光芒不减的国学思想,照耀着前路。要相信,黑夜终将会过去,眼前的黑暗终究会被胜利的曙光驱散。而在这之前,灿烂的国学思想便是我们黑夜中的启明之星。向前看!更好的还在前头呢!
2、备课|2020版统编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各课文主要语文要素
3、备课|2020统编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各课文主要语文要素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
5、翰墨激浊流,妙笔扬清风。
6、一到春天,农民伯伯就开始耕地、bōzhǒng()、jiāoshuǐ(),期待秋天有更好的收获。
7、辟:pì(开辟)bì(复辟)
8、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落花生(可制做一张用落花生做背景,写有课题和作者姓名的灯片),文章的作者是──(师指灯片,请学生齐读)。关于本文作者许地山,文后有一个介绍。请大家读一读68页的“资料袋”,准备说说从“资料袋”里,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又有什么想问的吗?(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资料)
9、默读3—15段,思考:我们一家人是从什么方面来议论花生的?都是怎么说的?
10、学习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
11、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12、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3、(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14、国学是中国的固有之学、传统之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结晶。抗疫精神是国学精神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当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国学经典,让国学在新时代下继续发光发亮。
15、马云曾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大部分人都是在离成功一步之遥却放弃了。
16、时间老人指导我说:"你在小路上走,一直走到尽头,我乘着时间飞机在那里等你。切记,不许跑。"说完,他骑上时间飞机飞走了。
17、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18、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人生需要储备,有多少人,没能熬过那三厘米?
19、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20、第三部分(3—15):写过收获节时一家人一起尝花生、议花生,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详写了父亲和我们的对话,父亲对于花生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五、竹子领悟做人的道理20字
1、过收获节,当然要请谁?父亲来了没有?课文是怎么写的?
2、为什么在父亲眼里,花生“不好看但很有用”?
3、我们感激你,我们赞美你,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4、第5件礼物:告诉我做人的道理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家长提供一些为人处世的规则,以使其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5、心中无尘,心自安。烦恼由心生。同一桩事,想得少则无忧,想得多则是自寻烦恼。同一个问题,看到光明的一面则喜,看到灰暗的一面则忧。人生的苦乐,不在于碰到多少事情,而在于心里装着多少事情。简单一些,积极一点,烦恼自然会少了一些。清空心里的阴霾,心净才能心静,心静才能舒心。
6、参透寂寞,便是参透了人生。人作为一个群体,彼此联系,却又彼此孤独着。大多数时候,你走不进我的心,我也走不进你的世界。人与人尚且如此,何况纷繁复杂的世间万物。人,就是一个寂寞的灵魂。因为寂寞,缘才随心而起。缘起必有缘灭,欢乐与痛苦遂随之生灭。守得住寂寞,是人生最深的宁静。
7、花园学校初中部第十六届读书月活动到了收尾阶段,学生们以“国学相伴,疫路同行”为主题,积极撰写文章,或记录国学陪伴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或抒写自己对国学的思考感悟,或倾诉自己对国学的热爱眷恋。不一样的文字,一样的情怀,传承经千年,历久而弥新。
8、浇:jiāo(浇水、浇灌、火上浇油)
9、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10、(因为“议花生”这件事令作者获得启示,是这篇课文的重点。重要的部分写的详细具体,次要的部分写得简略一些,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一个写作特点,叫做“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11、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人的一生中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我们应该像野草一样坚强
12、落花生教学设计与反思
13、(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14、“风到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这里缠成线,缠住我们留恋人世间。”这是林俊杰音乐中描绘的江南,风雨多情,如斯美丽。说起江南之美,在地理上或许以苏杭为最,在季节上或许以春天为佳,所以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行人背起行囊,来到姑苏灵岩,投入自然的怀抱,领略江南的春景。
15、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6、一行行美丽的文字是孩子们在文化长河里与国学的一场美丽邂逅,是孩子们丰富和滋养心灵的一次可贵体验。唯有读书方宁静,最是书香能致远。今年的读书月虽然接近了尾声,但我们与书籍的美丽相遇应该发生在每一天。让我们与国学相伴,与书籍共舞,让接下来的每一个日子都书香四溢,悠远绵长。
17、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18、父亲小时候总说你长大了就明白了。原来长大以后真的发现小的时候不注意或者是不理解的事情,在慢慢的阅历和积累当中真正明白父亲这句话的意义。
19、妈妈fēnfu()我去那座tíngzi()里等着她,不要乱跑。
20、我顺着起点开始走,呀,我成了婴儿,光秃秃的头顶,穿着BB纸尿片。我继续走,啊,我头上长出头发了,黑黑的.,亮亮的,还穿一身小短裙呢!我怎么长得这么快?一转眼已成青年了!原来,时间不等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