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被贬写的诗词
1、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苏轼一生写了362首诗词,按照他这个名气来说,每首词被后世点评的次数应该都是不少的。但是这首被收录在《全宋词》中的词,却很少有人来解读评价,所以这首词是被人忽视了。其实从这些用词上,我们也能推断为什么这首词不被那时候的人认可。在被贬的路上,他想的是"犹在江亭醉歌舞",这些不太符合人们对于苏轼的想象,他明明是个很大格局的人,怎么能想这些?那他这样和其他的文人就没什么不一样了。人们不愿意相信苏轼也有这样的时候。
4、“世事如梦”,“人生如梦”,一切皆如白驹过隙,雪后飞鸿,人生只是天地间偶然的飘蓬,所以不可执着于现实中的得失荣辱,而应超脱于具体的万事万物,使自己内心趋于平衡。苏轼,作为一代才子,儒、佛、道兼修,对于人生观也难免受此影响。而最好的人生观,最让人大彻大悟的人生观,莫不就是知其如梦幻,却又能坦然面对,享受逐梦的过程。
5、词的上片寓情于景。词人首先写道:“世事一场大梦。”首句把人世喻为梦境。表明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世事不过是大梦一场罢了,人生又能度过几个清秋。乍看似乎颇有几分消极,但实则不然。这句话中透着佛、道的思想,与庄周梦蝶,与《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颇为贴切。
6、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7、译文:夕阳美丽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里,青山绿树把一杯的玉液都染绿了。认得这杯中琼浆是故乡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初次看来,万顷的江水都好像那尚未过滤的酒。
8、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
9、说起苏轼,大家会想起“东坡肉”,可是也会想起“乌台诗案”。因为他所在的监狱旁边的树上有很多乌鸦,便因此得名。当时的苏轼正好是新官上任,成了湖州太守,可是因为心中难免有些开心,便即兴而作了一首词,词中的一些词被朝中对苏东坡嫉恨已久的小人抓住。补充阅读:“胖”居然是个姓氏!祖先还是历朝的一位皇帝,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10、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11、苏轼算得上是一个很完美的诗词作者了,可以说是北宋一哥。为什么这么评价,因为李白浪漫,但是太过自恋自我;杜甫,水平确实高但是太伤感了。所以这样说来,在大部分人心里还是苏轼比较好。因为他确实有才气,诗词书画样样精通。那时候宋神宗也很喜欢他,并且为他自豪。
12、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13、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样超脱旷达的人生观,也让他拥趸众多,林语堂先生甚至直言他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14、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 满庭芳
15、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
16、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17、词的开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便为自己的孤独心境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即在一个漏壶水尽,夜深人静的夜晚,苏轼走出定慧院,抬头看到了一弯缺月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就像是挂在枝桠间一样。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就会明白苏轼看到的是一个宁静幽寂的天地,而在这天地间唯有他一人。
18、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9、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0、世界趙氏宗亲联谊会官方QQ群865376455
二、描写苏轼被贬的诗句
1、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2、因为朝廷有小人作祟,苏轼就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苏轼又一次成了被打击的对象,这一次,苏轼被贬谪到了惠州,后来,又因为苏轼字字瞻,于是,苏轼被贬谪到了儋州。
3、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4、他领人在西湖筑堤,这就是所谓的苏堤。但是在这期间,苏轼的文章被人断章取义,苏轼被小人设计,惨遭陷害,这就是乌台诗案。王安石替苏轼辩解,出言到:哪有盛世而杀才士乎。苏轼才可以出狱。
5、题西林壁宋代:苏轼
6、《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是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看,前四句主要是写苏轼被一贬再贬后,所面临的凄凉处境和仕途的险恶。后四句则主写苏轼豁达的胸襟,以及苏轼诙谐和幽默的一面。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苏轼的这首《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7、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8、综观苏轼的这首诗,从凄凉转为豪放,从沉重转为轻快,它是对苏轼豁达胸襟的体现。总的来说,苏轼这首诗,将豁达写到了极致。
9、颈联“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是对行船的情境描写。意思是说,船帆受到风吹后,便如大腹鼓起,雨水暴涨后,也没有了水流石上的波纹。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的心态发生了转变,没有了前面的凄凉,反而有了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其意境则恰似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1、不恨杨花飘飞落尽,只是愤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早晨一阵风雨,又去哪里寻找落红的踪迹?早化作一池翠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苦愁的眼泪。
12、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1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4、《满江红》怀子由作苏轼清颍东流,愁来送、征鸿去翮。情乱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雕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15、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16、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17、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18、人生的大起大落、险死还生,也让苏轼在黄州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彷徨的时刻。在黄州他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等一系列的千古名篇。这些名篇立意不尽相同,但却都透着苏轼的才气与人生观。
19、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20、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三、苏轼被贬时写下的诗
1、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2、苏轼当时被贬到黄州当团练使,是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感受,所以他的英雄气概无处抒发,就都写在他的诗、词里了
3、词人取过镜子,看见两鬓爬满了白发,“人生何处得秋霜?”词人由此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中,读者同样可以感觉到阵阵寒意袭来。悲秋,就是因为秋催人老去而伤感。词人把自然之景与人的感受结合起来,不但表现了季节的转换,而且也表现出时光易逝、容颜将老的无奈之感。
4、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该放睛。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
5、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6、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7、但是苏轼被降职做了黄州团练副使,虽然他是在做官,但是仍然在言论,行为上受到种种限制,后来,哲宗继位,司马光的变法又登上政治舞台。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9、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0、这首词本身是真的挺有精美的。先看这词的上半部分,刚开头的7个字就已经很让人惊叹了。"梧桐叶上三更雨",这里化用的是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虽然都是写梧桐细雨,但是相比知之下苏轼写出来的更凝练,很好的把梧桐、雨和夜都凝结在一句里,就冲着这7个字这首词都很值得一读。
11、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12、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13、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为嘴到处奔忙,老来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14、下片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以上两句,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
15、译文: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都为谋生糊口到处奔忙,等老了发现这一生的事业很荒唐。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
16、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17、若说王润之让苏轼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那么王朝云便给了苏轼精神上的慰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释义: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就是苏轼和王朝云游西湖写的。
18、接着第二句写道:“人生几度秋凉”。“秋凉”也作“新凉”。其中,一个“新”与“几度”搭配,更好地表现了人生坎坷,人生的短暂,似如过客一样来去匆匆。可以说,词人在此感时伤怀。“新凉”亦指诗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之情,所以,“人生几度秋凉”不仅指自然节候的变化,同时也是指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这句话把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以自然的变幻来反衬出词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谓叹,寄意深刻,韵味悠远。开头两句词远远不止是苏东坡在记叙一时一地之事,或是一己一身之感,而是借写具体的事实,表达他对抽象意义上的人生命运的深沉思忖。
19、苏轼是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的。苏轼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与王安石的政见确有不同。(这道题是活用文学史常识)(标准答案哦!)
20、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
四、苏轼被贬时所写的诗
1、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2、司马迁因为攥写《史记》,而经常在狱中受尽折磨,他本可以安然地度过此生,苏轼也和他一样,本可以安宁地度过自己这一生,毕竟他们的家境也还没到家徒四壁的情况,靠着自己的学识,也是能平安度过一生的。可是他们都没有待在自己的舒适圈,而是勇敢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不顾一切代价地想要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
3、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6、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
7、澄迈驿通潮阁(其一)
8、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
9、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成就。而阅读苏轼的文学作品,就必须要了解他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思想,最终在被贬经历中形成的豁达心态。它可以说是苏轼大部分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
10、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1、阳台山上春雨忽至,胡乱地洒在歌楼打湿了美人的粉腮。忽然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晖从乌云缝隙中斜射出来,染红了半边天。
12、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
13、“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沙洲”,六个意象,将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苏轼最孤独的一首词了。
14、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15、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6、展开全部《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三篇是他被贬后,游览赤壁作的诗,是最典型的几篇,里面的诗句都很典型。
17、苏东坡也即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兄弟和父亲虽然没他那么厉害和出名,可也是非常优秀的,因而被世人列入“唐宋八大家”。他非常有才,可是他的仕途和人生之路也是非常坎坷的。远古时期,编写《史记》的司马迁之所以流芳千古,和他的经历非常有关。
18、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19、但非常不幸的是,这三人都先苏轼而去,可想而知晚年的苏轼有多悲伤,不仅被贬,还连累了自己心爱的人同自己一起受苦而害病去世,大文豪的一生是真的命途多舛啊。
20、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五、有关苏轼被贬的诗句
1、创作背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此诗。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4、这是一首妙词,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
5、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6、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7、点上面“趙氏宗亲”加入趙氏大家庭
8、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0、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11、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12、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13、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14、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15、在词的上阕,苏轼第一句便表明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世事不过是大梦一场罢了,人生又能度过几个清秋。乍看似乎颇有几分消极,但实则不然。这句话中透着佛、道的思想,与庄周梦蝶,与《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颇为贴切。
16、苏轼被贬官到海南去的时,写了一百多首诗词,其中有:《《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澄迈驿通潮阁(其一)》、《澄迈驿通潮阁(其二)》、《别海南黎民表》、《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等。
17、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18、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19、由现在想到了三国时期,后面很大的篇幅都在描写三国的时期,看似这是一首非常豪放的词,实则作者不过是借此来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最后一句“人生如梦”,再结合作者的生平的人生经历,就能读懂他依然没有放下当年的事。
20、你有没有一瞬间觉得自己特别孤独?其实孤独才是人生的常态。就像古代诗人那样,他们总有一种孤独的情绪,被揉进了诗词里。李白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秦观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岳飞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或许一个真正的诗人,都有着一种极为深沉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