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级对下级是聆听还是倾听
1、周周日,考取“教师资格”的考生面试,我去做了满满两天的考官,面试了47位考生,其中,竟然有三分之一的考生结束时说“谢谢考官聆听”。因为面试不允许考官评论,所以我尽管听此话别扭,还得忍着,不能纠正!
2、倾听和聆听的意思的不同有指代不同、侧重表达不同、引证解释不同等,倾听指细心地听取,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而聆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一般多用于教诲、报告、演讲、讲学、朗诵、故事等有关人的活动,也可用于具体的事物,倾听一般指上级对下级,表示上级听取下级的意见、报告等。
3、主要区别有,指代不同、侧重表达不同、引证解释不同,具体如下:
4、河南南阳/余修生(散文诗)/《咱家的麦子熟了》
5、北京杂文家/韩静(杂文)/《为幼童向护士长深鞠躬,叫好!》
6、山东淄博/张志成(小说连载)《无光恋歌》
7、一是对你的演讲一种支持,二是听你述职报告,三是面试的一种方式。
8、编辑校对常见疑难问题汇编(第1期)
9、一样的不过态度有细小的差异聆听一般是下级对上级民众对专家,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比如聆听教诲,但没有说倾听教诲
10、天津/刘瑞成[长篇小说连载]/《潮白小八路(第七章——日本鬼子开过来了)》
11、个人理解:聆听与倾听都含有认真听取的意思,聆听这个词显得更亲密,有心灵接触的意思,强调用心体会;倾听则显得疏离很多,强调通过听这一感官体验去收集信息。
12、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矛盾性与冲突性表现的异常明显。
13、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当代中国表现的异常明显,一是随着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把“自我”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不再依赖贬己尊人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二是,传统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尤其是不同代际、等级之间的观念差异呈现较大差别,而中国社会仍是传统的人情社会,人际关系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仍不可小觑。
14、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因此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所以最好不要这么说,望采纳,谢谢
15、前几年,学生在班级演讲结束的时候,常常说“谢谢大家聆听”。近两年高考语文备考受高考题的影响,演讲稿在模拟考试中经常出现,学生写的演讲稿中,结束语也是“谢谢大家聆听”。为此,在课上专门进行过纠正。近期有些领导报告结束的时候,也是一句“谢谢大家聆听”。网络上也发现一些自媒体上也有不少“谢谢你的聆听”的结束语。这个“聆听”大家都喜欢用,似乎很时髦,很有学养,好像是表达了诚恳的谦虚和礼貌,却不知搞成了不谦虚不礼貌。一般人还以为领导用的这个词精当,客气又谦虚,跟着掌声也格外的热烈和响亮。作为语文老师,却听着别扭,如鲠在喉,觉得有说说“聆听”的必要。于是我查找词典,搜罗语言学家的解释,结合现代汉语语法,整合了这么一篇文字。
16、新疆奇台/步金萍(诗歌)/《短诗四首》
17、广东潮州/陈明(散文)/《游老君山断想》
18、如“民情”、“意见”、“心声”、“呼声”等。
19、江苏建湖/闵长州(散文)/《父亲的棉花弓》
20、〔16〕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一(M).北京:中华书局,200
二、聆听可以用于上级对下级吗
1、〔3〕陈广忠.注淮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
2、引证:巴金《秋》一:“她也专心地在一边倾听。”
3、既想要月亮,也想要六便士
4、聆听是指下级对上级,比如“我们聆听长辈的教诲”,一般有代表尊敬的感情色彩,多指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多用于教诲、报告、演讲、讲学、朗诵、故事等有关人的活动。聆听和倾听这两个词语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方向性,倾听常用于上对下,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指细心的听取,一般表示上级听取下级的意见、报告等,所以用倾听可以表达对老师尊敬。
5、在家庭中,不少父母仍具有比较强的等级观念,“我说的你就要听”,“我错了,我也是你的家长”。这也是为什么在当下中国,关于“原生家庭”的反思越来越多,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在逐渐现代化的社会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与仍保有传统等级观念的家长。
6、山东菏泽/宋永生(散文)/《冬之约》
7、应该是感谢倾听,不能说感谢聆听,因为聆听是表示集中精力,很认真的听。这个词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或晚辈接受长辈的教诲、教导。演讲者自己用“感谢聆听”,给人的感觉会有点大言不惭,把自己放在长者、尊者的位置,把自己的话太当回事了,当成是对别人的教诲,是值得你们听众认真听取的。倾听指细心地听取,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一般指上级对下级,如民情、意见、心声、呼声等,因此一般表示上级听取下级的意见、报告等。演讲者即便是长者、即便是尊者,也不宜“自抬轿子”,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讲究谦虚美德的。说出“感谢聆听”之类的'话,是不符合口语交际的基本礼仪文化的。
8、经过了多次的纠正之后,应该说我的学生普遍能够在开题报告、答辩中不再使用“感谢聆听”这样的表述了,而是使用“敬请批评指导”等表述。这一点,在近期的学位论文答辩或者研究生开题中很明显,严老师心下甚慰,这说明严老师“诲尔谆谆,听我藐藐”,有如时雨化之,“何有于我哉!”。
9、释义:警觉地捕捉期待着的声音。
10、天津静海/陈德胜(小说连载)/《世纪初的情恋上部第二章:波澜》
11、再如下列一些词语,聆偈(听经);聆受(倾听并接受);聆训(听受训教);聆教(聆听教晦);聆音察理(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等,这些词语往往出现在比较庄重严肃的场合。显然,听的一方是非常尊敬讲话一方的,故其在如此语境里有尊敬之意。
12、而且,为什么一定要与“听”较劲呢?用“敬请批评指正”不香吗?
13、山东菏泽/张霄飞(散文)/《我骄傲,我是一个坚强的人》指导教师/宋永生
14、山东滕州/徐化芳(散文)/《儿时的年味是一坛愈久弥香的陈年佳酿》
15、聆听读音:língtīng。
16、广东惠州/郭爱平(随笔)/《这就是你的人格魅力》
17、新疆奇台/步金萍(诗歌)/《有一种味道说不清楚》
18、你怎么看待谦称和尊称?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19、山东临沂/刘宝胜(微小说)《隔离》
20、山东高密/单斐(小小说)/《出息》
三、上级倾听下级发言的词语是什么
1、湖北仙桃市/陈杏安(政论)/《合理诉求正确发声》
2、香港文联:繁体、异体、古今字用法
3、新疆奇台/步金萍(诗歌)/《庚子二月二偶书(外一首)》
4、我们可以用“谢谢垂听”,“垂”这个字表示上级对下级的动作,如垂询(客户咨询问题),垂爱(长辈关爱晚辈)。垂听,是一个敬语。
5、英文、数字与标点校对知识
6、山东临沂/刘宝胜(随笔)《邂逅一场冬季雨雪》
7、您的喜欢是作者创作的动力源泉!
8、估计对很多老师来说,如果没有明确地告知或查询资料,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二者的差别,也并不在意这二者的差别。反正也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感谢大家认真地听。当然,作为老师要履行维护语言规范使用以及普及正确知识的职责。关于这一点,应该没什么探讨的空间。
9、山东菏泽/张璐璐(散文)/《听雨,给心情放个假》指导教师/宋永生
10、转过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或者是认真听别人的话。
11、最近我连续参加了几次汇报会,看到下级向领导汇报工作的PPT,制作精美,可以看出汇报者十分用心。但是,我发现在PPT结尾大多用了一句:“谢谢聆听!”我知道,汇报者的本意是感谢各位领导的收听,盼望着领导能给予指导。孰不知“谢谢聆听”这个收尾语和他们的本意正好相反。
12、说简单点,敬语是表扬他人很牛,谦语是说自己不行。
13、〔8〕徐迟.徐迟文集:第二卷(M).北京:作家出版社,20
14、以下用法是错误的:听说你的家父是一位工程师。我会考虑你的愚见。我现在赐教你几个方法。我今年高寿七十了。我大驾到你公司。
15、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狭义的倾听是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广义的倾听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其主体者是听者,而倾诉的主体者是诉说者。
16、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因此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倾听VS聆听:倾听指细心地听取,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一般指上级对下级 。
17、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聆听”解释为听,表示一般意义的听。我们认为,这个解释不够严谨和准确,经过分析大量的例句,“聆听”应该表示仔细地倾听。例如,杜佳楣《当爱遇上孤独》:“那这么空旷的地方,在我这‘俗人的眼中,就只有可能是聆听风声了。”⒃李明茜《35堂声音魔法课》:“此外,许多聆听音乐的研究还发现,音乐对于孩童的活化大脑效果比大人好很多。”⒄王丽《一念之转:心态改变的力量》:“科学研究显示,在就餐的时候聆听古典音乐能够帮助你控制食量,让你比平时吃得少一些,慢一些,消化得更好,就餐时的心情也会变得更加愉快。”⒅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看出“聆听”表示仔细地听。
18、山东临沂/刘宝胜(诗歌)/《静》
19、聆听是一种怀有敬意的倾听,通常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或前辈的一种敬语。例如:“聆听教诲、茅塞顿开”。很显然用在针对大赛评委或投资人的评判是不准确的。
20、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聆听一样的不过态度有细小的差异聆听一般是下级对上级民众对专家,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比如聆听教诲,但没有说倾听教诲主要区别有,指代不同、侧重表达不同、引证解释不同,具体如下:
四、听取是表示上级对下级吗
1、常见的敬语:令尊,惠顾,垂问,赐教,尊夫人,高寿,华庭,贤侄,奉还,大驾。
2、用法不同倾听一般指上级对下级 ,如“民情”、“意见”、“心声”、“呼声”等,因此一般表示上级听取下级的意见、报告等。
3、先问你自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是什么?第二问题问:“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达成目的的唯一方法吗?
4、〔17〕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
5、天津/刘瑞成[长篇小说连载]/《潮白小八路(第十五章——大火烧红了日本的炮楼子)》
6、但是,如果采纳了这种意见,那就相当于把砒霜换成了鹤顶红,左右都是三氧化二砷。
7、新疆奇台/步金萍(诗歌)/《〈白鹿原〉的厚重令人感动》
8、倾听的主要内容有?倾听应该是身体前倾认真的听。比如说,某公司业绩下滑,公司领导来到车间查找原因,倾听大家意见,对情况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倾听一般是上级对下级“听呼声”“听意见”“听心声”等等。
9、如此说来,“聆听”也不行,“倾听”也不行,那用什么呢?如果一定要跟“听”较劲的话,建议使用“垂听”。为什么“垂”就可以了呢?什么是垂啊,“耷拉下来”对吧,“垂头丧气”,需要注意的是,“垂”有引申义,就是敬辞了,指的是“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为”,比如“垂怜”、“垂爱”、“垂询”。
10、创业大赛的现场路演或着网上评阅,参加路演的评委都是在投资、创业、研究等各个领域有成就的人,相比与参加比赛的学生团队而言这些评委专家对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可投资性等等是有重要的发言权。用“谢谢聆听”来期待得到专家的指导显然不对。
11、“倾听”多用于同级或上对下;“聆听”多用于下对上。
12、众信徒正襟危坐十分虔敬地聆听着。
13、词义: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因此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倾听VS聆听:倾听指细心地听取,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近义词:倾听详细解释:汉杨雄《法言·五百》:“聆听前世,清视在下,鉴莫近於斯矣。”后多用于书面语,常指仔细注意地听。许地山《缀网劳蛛·命命鸟》:“现时正在演说,好些人物都在那里聆听法音。”徐迟《牡丹》六:“魏紫坐在包厢中,凝视着舞台,聆听着歌乐,不觉以为所有剧中女主角都是她自己。”
14、②、指细听,认真地听。
15、山东菏泽/宝栋(微小说)/《老哥俩》
16、他差不多比我年长50岁,听他谈过去,对我来说就像听冒险故事,也不深思故事是真是假,只是用心的聆听一个忘年之交尽诉往事。
17、〔18〕王重民.敦煌曲子词(M).上海:商务印书馆,19
18、“倾听”一般多用于上对下的“听”,如“民情”、“意见”、“心声”、“呼声”等。
19、今天聆听大师一曲演奏,犹如荒漠获甘泉,空谷闻足音。
20、〔11〕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M).天津:华文出版社,200
五、下级对上级用聆听还是别的
1、〖●◉编辑校对◉提升语言文字水平●〗
2、真正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这个两个词背后所反映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就是尊称和谦称。
3、天津/刘瑞成[长篇小说连载]/《潮白小八路(第十七章——李大傻原来是个千里耳)》
4、山东菏泽/王宾(诗歌)/《父亲》
5、北京市/韩运旗(杂文)/《雨雪霏霏,是谁的眼泪在飞》
6、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争论,后来在课件里,我就不再使用感谢聆听,而是换成了谢谢。
7、聆听一般多用于教诲、报告、演讲、讲学、朗诵、故事等有关人的活动。
8、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一般多用于教诲、报告、演讲、讲学、朗诵、故事等有关人的活动,也可用于具体的事物,如风声、雨声、歌声等;语出汉杨雄《法言·五百》:“聆听前世,清视在下,鉴莫近於斯矣。”
9、以上为一孔之见,请各位批评指正。
10、聆听释义: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一般多用于教诲、报告、演讲、讲学、朗诵、故事等有关人的活动,也可用于具体的事物,如风声、雨声、歌声等。
1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12、〔中文编辑校对(2)(QQ群):2369023中文编辑校对(1)(QQ群):302032982〕
13、弄清楚“聆”的本义以及用法以后,我们接着来看一下“听”字。“听”的繁体字写作“聽”。《说文·耳部》:“聽,聆也。”⑤意为仔细倾听。《说文·口部》:“听,笑皃。从口,斤声。”⑥这里的“听”读作yǐn,“听”的本义为笑吟吟的样子,这个意义与“听到”的意义无关,而且在古籍中也极为罕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听,聆也。凡目所及者云视。如视朝、视事是也。凡目不能遍而耳所及者云听。如听天下、听事是也。会意。耳有所得也。”⑦所以“听”的本义是用耳朵接受声音。引申为听从;接受。例如《史記·李斯列傳》:“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言。”⑧又进一步引申为顺从;服从。例如《礼记·祭义》:“衆之服自此,故听且速也。”郑玄注:“听谓顺教令也。”⑨
14、(重磅)总编室:容易写错用错的字词
15、他聆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仔细地权衡着每一种方案的利弊。
16、(学生专辑)散文诗歌习作||李一诺李梓闻李言蹊吴雨桐方逊(郭爱平荐)
17、聆听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íngtīng。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语出汉杨雄《法言·五百》:“聆听前世,清视在下,鉴莫近於斯矣。”聆字从耳从令,令声。“令”意为“吩咐”。“耳”与“令”联合起来表示“倾听吩咐”,本义是倾听吩咐。引申义为倾听。聆听是敬辞,主语只能是说话人自己,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也可用于具体的事物,如风声、雨声、歌声等。
18、〔19〕辛弃疾.辛弃疾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
19、中文编辑校对(2)(QQ群):236902340
20、我们在做汇报时,常在最后写“谢谢聆听”,以表示对听众的感谢。但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