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杯饮酒空对月对下句
1、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平湖好,明月最圆时。一笛送歌吹婉转,千灯照水漾参差,归去几人迟。
3、“隔坐”句——即一座之隔而闻到菊花的香气。三径露,指菊,修辞说法(与下句“一枝秋”相对),用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三径”原出处参见前清客《兰风蕙露》对联注。“香分三径露”,是说菊之香气从三径分得,与下句“一枝”一样,正写出“供”字。
4、承平燕市。问裘马轻肥,尘梦何许。唏发阅沧桑,买扁舟翩然远徙。千金能致,总未忘五湖烟水。凄悱。听讴吟几移宫徵。
5、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
6、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7、把酒东篱边,人约黄昏后
8、第5期第一名:山西姚锋
9、李白借冯谖的典故比喻自己的处境。这时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10、稽古每期于可信,取人当尽其所长。
11、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12、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13、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这里只是对着菊花举杯饮酒的意思,与吟诗一样,都表示兴致高。寒香,指菊。下一首“清冷香”意同。《花史》:“菊为冷香。”
14、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15、李白是高傲的,他的人生得意过:“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16、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参见薛宝钗《咏白海棠》“欲偿白帝”注。“素”在这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17、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18、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19、若是为花选一个代言人的话,陶渊明必定为菊花代言。据传重阳赏菊就源于陶渊明,正是因为这个习俗,重阳节又被称为“菊花节”。然而陶渊明在这一年的重阳节,秋菊满园,却是“持醪靡由”,无钱沽酒,遂产生出无限感慨。“世短意常多”大有古人讲的“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之意,日月星辰交替轮回,重九之日暖风停寒露起,秋高气爽,飞走的燕子不见踪迹,飞来的大雁声声余耳。诗人说,酒能祛除心中的烦恼,菊花能延缓衰老,而为何我这隐居的贫士只能让重阳佳节白白地过去!酒器空空只有灰尘,秋菊篱边空自绽放。他整敛衣襟,独自闲吟,又想自己游息于山林固然有不少欢乐,但留滞人世不能就一无所成。这就是陶渊明的重阳,有花无酒自感慨,闲居山村思人生。
20、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二、提酒举杯空对月下一句
1、供菊——将菊花插在瓶中,放在房间里供观赏。
2、半床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
3、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4、人尊帝祭当为首;笔落诗成敢作仙。当为首:为五岳之首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洒脱,淡泊名利的李白。
6、小雪——立冬以后的一个节气。
7、⑽明朝(zhāo):明天。散发(fà):去冠披发,指隐居不仕。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散发弄扁舟:一作“举棹还沧洲”。
8、第3期第一名:浙江李乃大
9、第50期第一名:河北郎红文
10、短联(20字以内)、中联(100字以内)、长联(100字以上),这个很简单,就是数一下就是了。时间关系就不多讲。
11、此联形容秋色用一“水”字,形容月色用一“霜”字,中秋月色,宛然可见,意境清幽,使人气定神闲。从形式上讲,简洁凝练,对仗工整,属小类工对。
12、前四句写景,夔州地处江边又多山,峡口天高风急,远处倦鸟折回,山林猿猴哀鸣。抬头是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落叶,低头是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后四句抒情。古人讲究落叶归根,诗人当时已经55岁,仍在外漂泊“常作客”,暮年多病又“独登台”,国难家愁之下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不能饮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这就是杜甫的重阳,登高望远忧国伤时,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1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4、朱熹是宋代理学大家,讲“存天理,灭人欲”,可水调歌头一词却是清畅淡远。“把携壶结客何处?”一问,“空翠渺烟霏。”一答,山是空的翠的,烟是缥缈的,携酒登高的人已溶入一片氤氲之中,意境极为空灵。“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多少登高伤怀的昔人,早已成为过去,但美好的大自然却是真实存在的。朱熹《中庸或问》中说,“亘古亘今,未尝有一息之间断。”于是“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此三句与原诗“古往今来只如此”意境全反,无限宇宙之中,永远充满生机,哪有什么危机呢!朱熹此词以优美高远的意境和清畅豪爽的格调,赞美自然,赞美人生,深含理趣而不堕庸俗,表现出中国儒家“天人合一”哲学精神。
15、忆旧——实即“梦旧”,诗题中“梦”字句中不出现是咏物诗技巧上的讲究。寻盟——表示结交友好,语出《左传》。这一联构思或受元代柯九思“蝶化人间梦,鸥寻海上盟”诗句的启发。
16、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17、句中没有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来突出隐喻,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
18、第8期第一名:甘肃牛牧之
1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0、“一蓑烟雨任平生”来源于苏轼的一首词,词牌名为《定风波》。苏轼于沙湖道中遇雨所做。“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表达了苏东坡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此词意境极高,表指此行之烟雨,实指纷繁人生的困境,他早已看透,无须再提。
三、独自举杯空对月全诗
1、彭泽先生——指陶渊明。参见前注。陶除爱菊外,也喜酒,任彭泽令时“公田悉令吏种秫(高粱),曰:‘吾尝得醉于酒足矣!”江州刺史王弘曾“留二万钱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又自酿酒,“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南朝萧统《陶渊明传》)所以称“酒狂”。
2、请学生在李白广为传诵的名句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出在这名句后,自己感受到怎样的一个李白。并用一句妙语点评。
3、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4、这首诗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李白咏酒的诗歌非常能体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将进酒》即为其代表作。
5、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6、第1期第一名:湖南吴海燕
7、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
8、举杯空对月应是出自李白诗《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9、每首诗依然有选咏者各自的特点,
10、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11、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12、第25期第一名:江西程者
13、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15、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16、“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
17、(15截止)“泽润堂”有奖诗钟月赛第7期开赛启事
18、吕居仁:“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江西宗派图序》
19、这是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此联蕴含哲理:“楼”虽“高”,犹有飞过之物;“池”虽“小”,却能送来美景。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
20、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四、莫让酒杯空对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1、《将进酒》很可能就是这次酒宴上的祝酒辞。
2、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意思是今天有酒就喝个酩酊大醉,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3、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师:对李白的这首诗,大家都有了一个感性的整体把握,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齐读一遍。
6、金蟾,指月亮。上联令人联想起白居易《忆江南》词句“山寺月中寻桂子”。传说月中有桂树,至中秋则桂子飘落而下。上联与白词同用此典。下联指钱塘江潮。传说伍子胥死后,魂魄常驾白马素车来往于钱塘江中,至中秋后一二日,江潮涌动,气势吞天。下联盖本此。此联妙在两个字:“细”与“齐”,上联意境之静美,下联之意境雄浑,尽在这两个字。
7、1甘肃陈骥(已经投邮箱了)首尊岱宗擎天宇;后誉诗仙壮国魂。
8、举杯空对月,伊人何时还。
9、“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
10、15番禺莲花山中秋待月(陈永正)莲花一塔矗江沱,日夕微云与荡摩。地迥可堪容大月,情深真欲蹈金波。山川郁郁芒须吐,空色冥冥影自挪。梦湿鲛人百年泪,虎门南望壮心多。(1983年作)
11、“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12、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13、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14、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
15、江西夏季风脱靴磨墨传千古;绕水缠云冠五尊。
16、0云南昆明陈昌玉敢叫杨妃来弄墨;喜迎嬴政去封禅。——禅,仄,出律
17、上下联关联紧密程度分:
18、这首诗意在表达人生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腾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19、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20、第34期第一名:贵州孙雪慧
五、独自举杯空对月是什么意思
1、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
2、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
3、喃喃——不停地低声说话。负手——把两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叩——询问。东篱——指代菊,见前诗注。
4、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时间的流逝引来了诗人更多的感叹:
5、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6、10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宁调元)玉宇琼楼最高处,一天霾雾拨难开。只怜玄兔千年冷,不见灵槎八月来。身世飘蓬眼中涕,山河破甑劫余灰。人生半世团圆梦,输与月明第几回。
7、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8、13乙亥(1935)中秋寄稚辛(郑孝胥)天际昂头孰可留,《逍遥》篇外更遨游。燕辽来往才经宿,坡颍追随又一秋。人物西山须野老,画图乔木待高楼。长廊徐步閒吟地,定有乾坤眼底收。
9、盛跃章点评:泰山北斗成语本是形容人的,这里化用这个成语,用北斗赞泰山为天下第一峰。用典不留痕迹,语句通顺。下比化用李白诗句,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李白自比大鹏奋飞,折翅长安。
10、昨天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已经不可能挽留;
11、八年不看台南月,独上高楼自放歌。盈缺匆匆愁里过,一轮还照旧山河。
1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3、第12期第一名:江西龙升云
14、哪些地方用了这一手法?朗读时如何体现?
15、何处秋——即何处花,修辞说法。“谁家”、“何处”都为了写“访”。
16、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17、配句:白发登科才称意,(村夫)
18、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19、(10截止)“有容堂”杯成联月赛第二十期开赛启事
20、“高情”二句——意思说,时俗之人不能理解那种高尚的情操,那就让他们在路上见了插花醉酒的样子而拍手取笑吧。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这里兼取两者意化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