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日》的意思
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凉州词》
2、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小结:听,新年的爆竹又响起来了,让我们和着这美好的旋律,齐背《元日》!
4、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5、(唐诗三百首94)王维《秋夜曲》
6、(唐诗三百首86)王维《山中送别》
7、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8、(唐诗三百首84)王维《山居秋暝》
9、(唐诗三百首12)张九龄《感遇其一》
10、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滁州西涧》
11、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12、在我国,“元旦”一词古已有之,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晋书》。我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首月首日)日期并不一致。
13、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农历正月初即春节元:正月初一
14、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静夜思》
15、(唐诗三百首48)崔颢《行经华阴》
16、王安石的论说文,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结构谨严,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为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
17、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游子吟》
18、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19、(唐诗三百首51)祖咏《终南望余雪》
20、引导学生理解“除”、“换”的意义。
二、《元日》的意思减写
1、(唐诗三百首6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小朋友们,新的一年马上就到了,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过新年的热闹景象,以及过新年的一些风俗习惯。
3、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5、(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6、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塞下曲》
7、(唐诗三百首42)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8、(唐诗三百首43)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9、(唐诗三百首72)王维《送别》
10、(唐诗三百首8)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12、思考:出示的几首课外描写春节的古诗其实是有时间递进的,代表了一种文化的传承,这个环节其实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
13、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14、其中哪个字最能表达他的心声呢?
15、拓展习俗扬传承。过渡:除了这些,诗人还看到的了哪些过年的习俗,生想象说话。感受文化:春节习俗是中国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根”,从古至今,代代中国人都在这样的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过着春节。分别出示南宋古诗《除夜》和清朝的古诗《甲午元旦》,让学生从这两首诗中找到春节的习俗。比较区分几首古诗当中春节的习俗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16、全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7、意思是: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18、习俗想象丰画面。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共享,读懂习俗。(1)燃爆竹生说自己想到的画面。小结:爆竹声伴着欢笑声响彻云霄,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入这欢笑之中。
19、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20、(唐诗三百首31)王湾《次北固山下》
三、《元日》的意思视频
1、屠苏:指的是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屠苏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2、《元日》中的“换”是更换,替换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元日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一岁:一年除:去,过去。屠苏:酒名,用屠苏草浸泡而成。
4、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初读古诗知大意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单,自己读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标注生字“屠”、“曈”。指导:诗歌诗歌,击节而歌,我们在吟诵时可要读出古诗的节律之美,生个别读、齐读。生悟读:整首诗都能读得这样有韵味就更好了,自己在座位上练练。展示读
6、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元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屠、曈”两个生字,读出诗歌热闹喜庆、积极向上的情感,能背诵诗歌。运用已学方法理解诗意,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情景,感受春节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初步了解宋诗理趣的特点,懂得诗人借此诗寄托了自己希望变法成功、国富民强的政治心愿。教学重点
7、(唐诗三百首93)王维《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8、(唐诗三百首73)王维《归嵩山作》
9、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10、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乌衣巷》
11、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12、作者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13、歌颂春节的诗很多。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习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14、“千门万户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15、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出塞》
16、(唐诗三百首*)王昌龄《采莲曲》
17、《元日》全文意思为: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18、师小结:“除”去国弱民穷的外衣,“换”上……怎么不令人心中温暖啊!齐背此诗。
19、(唐诗三百首6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0、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四、元月的意思
1、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思考:由诗引诗也是一种不错的导入方式。
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芙蓉楼送辛渐》
4、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5、(唐诗三百首38)李颀《古从军行》
6、(唐诗三百首41)李颀《古意》
7、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桃符。
8、(唐诗三百首22)孟浩然《过故人庄》
9、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去。
10、元日:农历正月初即春节。
11、(唐诗三百首35)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2、(唐诗三百首30)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13、古诗大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14、(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15、出处:《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6、整首诗的意思:除夕的夜晚,爆竹声四处响起,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来到了,春风送暖,家家团聚一堂畅饮美酒。太阳初升,光芒照亮了千家万户,家家户户换上新的桃符,除旧迎新。这首诗描写春节时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景象。
17、(唐诗三百首*)杜牧《清明》
18、《元日》这首诗字面上的意思: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了,迎着温暖的春风大家开怀畅饮屠苏酒。
19、据《神异经》记载:“西方深山中有人长尺余,犯人则病寒热,名曰山臊。人以竹著火中,熚烞有声,而山臊惊惮。”
20、哎呀,一说到新年,小站我又激动了,竟然和大家聊了这么长的时间。时间不早了,小站我也该回站站星球了,临走之前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吧。
五、元日的意思是原来的日子对吗
1、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3、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
4、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元旦”有许多称谓,如元日、元正、元辰、开年、元春、上日、华岁等,但在诸多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5、所以新年第一天的清晨,刚刚过零点的时候,人们把竹子放到火里去烧,竹子发出哔哔噗噗的声音。于是被称作爆竹。
6、《元日》出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
7、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8、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替换成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
9、《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
10、(唐诗三百首81)王维《终南别业》
11、王安石此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还能体现出他的执政态度。
12、元日就是元旦,在辛亥革命之前,元日就是大年初还被称作新正、正旦、元辰、端日。新和端都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元旦意思都是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13、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14、(唐诗三百首7)宋之问《渡汉江》
15、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16、(唐诗三百首5)沈佺期《杂诗》
17、(唐诗三百首11)张九龄《望月怀远》
18、(唐诗三百首47)崔颢《长干行》
19、(唐诗三百首4)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20、(7)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