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人对紫砂壶的赞美
1、平时我们见到过各式各样的紫砂壶,但是并不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名字,今天就来科普一下,最常见的紫砂壶器型都有哪些。
2、先努力,学着让自己值钱。
3、TEL:13921326788
4、从往茶壶内注水开始,茶香的氤氲四溢;单手执壶不论壶柄的光滑或粗糙,握住的是所有喝茶人的期待;专注在泡茶的那一刻,心透过眼神凝视着茶器并静静地等待;出汤时充满力度的水线,在茶海中激荡回响;最终啜饮的是一杯淬炼过且沁透心脾的甘露。每一次执壶行茶,都是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开下学习的契机。
5、他,便是清道光、咸丰年间制壶名手,邵大亨。
6、思亭,其实是人名。姓陆,清代初期的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与惠孟臣、惠逸公等清代制壶好手齐名,闽南俗谚更是有:“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的说法。陆思亭所制壶型被众多茶客青睐,久而久之便有了思亭壶之称。
7、绽放了“中国陶都”的东方神话与盛世传奇。
8、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间的紫砂壶。壶体颜色似瓷器中的茶叶末釉,壶身正面是一个凹进去的龛,内坐一人,龛外壁装饰有桃树、桃花、桃叶。壶身另外三侧为雕刻的云纹。
9、其实,现在丁山几乎家家户户做壶,芸芸众壶,区别在哪里?
10、(由于人工制作、泥料收缩等因素,不可能每一把壶都是以上尺寸,但差距不大。)
11、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12、一粒珠造型古朴,古韵盎然,庄重又不乏新意,典雅大气又不失阳刚之气,造型惹人喜爱。一粒珠如西瓜的壶型,可以使人清心安静,来洗涤尘间烦躁的心情,原因在于有句话如是说:若瓜时,辄偃卧以瓜镇心。但一粒的造型又如同一颗珍珠般珠圆玉润,饱满而剔透,壶身一大珠,壶钮一小珠,如同“母子珠”般形影不离。然无论型如哪种造型,一粒珠大度豁达的造型以及其细腻精致都是一样的。
13、俗人好奇,不奇不足以为快意跑马,谈玄封神。江湖总是五花八门,扑朔迷离,不浑水不足以下套摸鱼。
14、⬆︎本图顺时针方向依次是裴石民制矮石瓢壶,其余为顾景舟制武陵逸人款朱泥矮石瓢壶、矮石瓢壶、子冶石瓢壶、小石瓢壶、中石瓢壶。
15、壶钮、壶流、壶把采用明接的手法,处理细致到位,其壶器的轮廓由方向不同和曲线不同组成,骨肉亭匀,比例恰当。
16、⬆︎探究每个角度的纯粹,是做壶,也是做自己,这就是书院的学风之一。
17、从打样标准壶的确认,到过程中每一把壶从始至终的完成,都由赵美琴严格把关,制作精良。如略有偏差,绝非故意,反倒更是作者手制的痕迹存留。我们视作做壶者与用壶者穿越空间的交流。
18、虽现今紫砂壶走入千家万户百姓家庭,泡茶利器之紫砂壶,又集文化佛礼于身,喝茶喝“味道和心境”,无论经商会友独饮,一壶清茶聊人生,又有多少文人雅士能拒绝呢!
19、呈铁栗色,表面细润,是以优质紫砂泥制作。壶身呈莲子式,平肩高颈,压盖微穹,三弯嘴粗大,把环而方,扁珠状钮,为典型清中期手工制作特征。加底向内包卷,大平底,做工精细,形制敦实古朴。
20、紫砂矿是紫砂壶的根,如今正山矿已经封藏,真正正宗的好泥料都被做壶人珍藏起来。随着配套工业的兴起,复合泥料,安徽泥料,浙江泥料,化工泥料等“外山泥”大行其市,有时候连当地人都会被“打眼”。或问,你手中的壶,是什么泥?
二、关于描写紫砂壶的名句
1、为明·时大彬制。为紫砂壶形制中少见的极扁造型,艺趣盎然,也是早期紫砂壶几何形体造型的代表作品。线面屈曲和谐,寓潇洒于纤巧中,形虽扁而气度却昂,刚柔相济,是时壶中的神品。泥质是较粗的调砂,经烧成后,粗而不糙,粗犷中豪气盎然,这种选料,反映出紫砂的特有肌理,乃时大彬偏师出奇之佳作。时壶刻款是仿唐代欧阳询的书体,铁划银钩,笔力劲道,是鉴定时壶真伪的依据之一。
2、 欲听鱼眼沸,移就竹炉边。
3、你的茶壶如何清理丨茶垢莫作包浆
4、从第一把紫砂壶问世到现在,数百年的紫砂技艺发展与传承中,诞生了成千上万种紫砂壶型,它们各有气质、各具风格。
5、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
6、展览地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星云楼一楼美术馆
7、此壶造之不易,恳请有缘拿到这把壶的书院同学,请好好善待她。
8、今天我要介绍的这把“大彬如意”的作者是周桂珍。它是一把由周桂珍大师临摹时大彬原作的壶。临摹古人的作品从古至今都有,这款壶许多名家都在临摹。我拿周桂珍老师临摹的这款“大彬如意”介绍,只是感觉与大多数临摹时大彬作品的手艺人相比,周桂珍老师的临摹在保持原作的状貌上更具想象力和创造性;或者说,更具艺术性。也就是说,她临摹的这一把壶并不是对原作的简单复制,既不单纯机械地依赖于已有的自然形式和构图,也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其进行大规模深度改造。周桂珍老师对于原作的艺术思维和深刻理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创作观念,并通过她的创作形式完美的表达出来。
9、再到清代陈曼生更是把紫砂壶与文学书法篆刻绘画紧紧联系起来。陈曼生,酷爱紫砂壶,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是第一位在紫砂壶上铭刻作诗。后来者清代瞿应绍,字子冶,书画家,他在杨鹏年所制石瓢壶上刻竹,后人称子冶石瓢,在当时已是千金难求。杨鹏年制汉瓦壶上洋洋洒洒刻着“放下屠刀否,心莲倾刻开,三千今世界,开眼见如来”,紫砂壶自身带有文化气息,佛缘,岂有不受文人雅士佛教人士喜爱呢?
10、线圆壶是一款经典器型,作为圆壶中的经典,被不断的效仿和演绎,圆壶一直是紫砂艺人所忠情的一种器型,而圆器又是由不同方向不同曲度的曲线组成,讲究的是珠圆玉润,比例协调,隽永耐看。
11、解码,一把紫砂茶壶的源流演变
12、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四季皆胜景,唯有腊月景更佳。"黄山自古云成海",这是已故的刘伯承元帅在畅游黄山后欣然留下的诗句。《石床峰》元汪珍常约高僧访上方,峰头老树挂斜阳。仙翁何处归来晚,风落松花满石床。《题黄山》明方勉杖黎得得入云看,中有幽篁下有兰。百道飞泉鸣玉佩,千寻石柱架琼峦。隔林幢影招青鸟,出洞箫声送彩鸾。地位清高人罕至,好收风景入琴弹。《同友人游黄山》明汤宾尹冒雨穿山羡未曾,息肩无寺寺无僧。宽围白浪身千叶,峭入青天手一藤。龙吼药炉舂急杵,猿调茶鼎煮孤灯。与君伸脚量峰碛,踏着云光不记层。《汤泉》宋焦静山渟渟灵水养灵珠,籁定波生注玉壶。洗尽尘劳多少客,不知还解洗心无。
13、我的紫砂,一次关注,一生知己。壶有韵,玩无界。我的紫砂我做主。欲语云何,我的紫砂。我的紫砂,带你回家。
14、中国陶瓷工艺之精华,博采众长,独领风骚。
15、合向吴侬彤管说, 好将书上玉壶冰。 咏紫砂壶清·高江村规制古朴复细腻, 轻便可入筠笼携。
16、米芾-北宋-《满庭芳》
17、活水还将活火烹,自临钓合吸深情。
18、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
19、望海潮(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0、紫砂壶的造型简练、色泽淳朴、大方古雅。用其泡茶,使用的年代越久,壶身包浆就愈加温润,泡出来的茶汤也就越醇郁芳馨。
三、古人对紫砂壶的赞美诗句
1、请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壶上的吗?尹秋云是民国中后期的,没猜错的话应该壶盖内侧还有个“秋云”两字,先看壶后看款,我说实话,这壶价格不会太高
2、王昌龄-唐代-《芙蓉楼送辛渐》
3、此壶饱满的身躯,将美人圆润的香肩诠释的淋漓尽致。壶型有盛唐美人的风范,制壶者须有较高的美学素养并倾注大量的感情和心血方能塑造出这样的佳作。
4、砂壶越用越新越亮越润,日久生灵岁月增辉;千百载更显沉稳而古朴、苍劲而精神。
5、光滑的外表,因为它经过了获得历练;连城的价值,应为它受住了岁月的考验。
6、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
7、文人墨客们对于西施的追寻远不止于诗词书画,更是将其形象融入日常所用之物,眼中所见、手中所握皆为美人,这才是爱慕之极致。西施壶就此而生。
8、茄段壶,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若要达到较高的艺术表现力,最佳须使用特级紫茄泥。以茄蒂为壶纽,生动有趣;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流、把的呼应自然顺畅,静动如一。壶面充分表现出紫砂的种种优越属性,色泽暗淡沉朴,如紫水晶深邃,如古玉温润。
9、清代吴梅鼎作的《阳羡茗壶赋》:“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这是西施壶第一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形象的再现了西施壶的外形之美和无与伦比的魅力。
10、明弘冶、正德年间(1488~1521年),宜兴湖汱九里山金沙寺僧,常与缸瓮匠户来往,熟谙制陶术,功课之余,选练细泥,烧造容量颇大的圆形壶器,既不留款,也不钤印,以指脶纹为标识,附近窑户竞相仿效,一时流传。宜兴籍四川参政吴颐山入仕前,曾寓居金沙寺读书。
11、紫砂壶的美在于它集壶泥、壶色、壶形、壶款、壶印、题铭、绘画、书法、雕塑、镌刻诸艺术,共融一体。
12、壶钮圆润饱满,俊俏立于整个壶的最顶端,似少女高高挽起的发髻。以截盖而制的壶盖锋利不割手,壶流短小含蓄,含蓄俏皮似豆蔻少女的樱桃小嘴。壶把含蓄垂下,长发瀑悬般斜搭,又似美人柔软纤细的腰肢,曼然弯下。
13、其实,一把壶真正的气质,是从线条开始的。譬如,凡人皆是肉身无美丑确是因为线条不同,而带来的感官不同,于是乎,便有了西施和东施的话头。
14、陶瓷高洁、实用、恬静,非它物可比。名瓷一件,价值连城,有时千金难求。
15、有一定玩壶经历的人都知道,大彬如意,是明朝紫砂艺人时大彬创作的一款非常经典的壶型。后人为了纪念时大彬在紫砂艺术上的突出贡献,把他创作的这款壶称之为“大彬如意壶”。
16、手握金砂享自在,气清骨雅存德善。
17、泥质细腻,色泽极美,整款壶形如神灯,刚柔之意融入神灯这款传统壶型中,更具意境。光洁圆润、典雅喜人,对立面均衡,顶钮、虚盖、直颈、敛肩、鼓腹,线条疏朗。口、盖、沿、钮几近完美。
18、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19、⬆︎打样壶泡养效果检测。左为原始壶,右为泡养10天后的。实物比照片更好。
20、壶肩饱满匀称,向下渐收,构成大致倒三角比例,窃冕圆润。壶把缚约,壶流柔和,整器端庄清丽,轻盈柔美,亦称圆珠壶。据《阳羡茗壶赋》记载:“圆珠在掌,如合浦之珠回,内盛香茗,如软玉温香,不啻掌珠,赏心悦目也。”
四、对紫砂壶的描述和诗句
1、砂壶源于岩中岩,本质纯正;吸水快、透气好、泡茶褒香、隔夜不馊;无掩饰、无虚伪,这是其特有的一种真诚
2、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
3、《秘色越器》——唐代陆龟蒙
4、点击上方的紫砂壶玩家,一键关注本账号,这里有最专业的紫砂知识
5、说到周桂珍老师制作的这把大彬如意,就必须再扯的远点,说一下紫砂大师时大彬了。上面说到大彬如意就是时大彬创作的,他制作大彬如意的时间很早,是明朝的时候。也就说时大彬是比紫砂七老更早的明朝的紫砂艺人,当时有“明代良陶让一时”之说,时大彬设计此壶既有“事事如意”的寓意,又有以三足撑体寓意“鼎立”之势。
6、紫笋碧炉时候,溪桥上,市贩争喧。
7、紫砂壶的一种。壶以紫砂老拼紫泥为材质,紫而不姹,细润如脂,整器以玉乳为名,造型圆润充实,以曲线构成主体形式,自壶钮、盖、身、底脚,没有硬性的折线和角,显现球形大小均衡适度的节奏感。一弯嘴、圈把、截盖与口吻合,扁钮至脚线与主体造型紧密呼应,触觉舒适,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尤其是形态流线的掌握,优柔曲折如小泉流水,妙哉妙哉!
8、千竹石瓢选用正山黄龙山泥料,不需神传“豆腐、甘蔗皮”之类煎炒烹炸大法。只需要用烧开后冷却的温水洗干净壶即可。这样能使泥料和茶水更容易交融。
9、⬆︎追求完美是我的缺点,也是我的优点。赵美琴如是说。
10、梅尧臣先丢下一句“小石冷泉早留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在紫砂壶身上;欧阳修跟着丢下一句“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在紫砂壶身上;郑板桥按捺不住,也跟着在紫砂壶上刻下“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
11、借鉴松、竹、梅题材来表达个人的感情和思想,圆形壶身似竹筒。此壶壶形、色、工各方面均独树一帜。其形注重意,其色重真,其工细兼精,造形艺术突出。
12、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13、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
14、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15、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灺一灯。
16、紫砂洋桶壶是紫砂茗壶名种里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亦是一种茶壶款式的专用名称。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是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嗜好、收藏而成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俞国良、汪宝根、储铭、顾景舟、何道洪等等艺人,无不为紫砂洋桶壶的流行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17、紫砂者,秉阴阳之纯精,含五行之秀致。其土矿出顽石间,若求学者处迷惑中,殊为不易。故以心为器,以瓢为寄,法自然,依天意,乘槎浮于海,去沉沦之苦。造壶为茶器,取之陶冶,用之茶水,饮啄间不薪畜乎樊中,非识量冲远,不能雅兴高齐。
18、人生中,很多东西在得到的同时,其实也在失去。小时候,渴望长大,但长大后却发现遗失了童年;长大后,渴望甜蜜,但走进围城后往往怀念曾经的自由;生命的旅途,风景无限,但心再也回不到最初。
19、锦屏峰海拔2590米,位于天池西侧。据《长白山江岗志略》载,锦屏峰在芝盘峰和观日峰之间,“宛如屏风”。猎人们见其形状如城垣,习惯称呼它为城墙砬子。又据《长白山古今览胜》载,“峰顶南北各起一峰,五彩的翡翠石装点峰巅,峰前峰后立陡悬崖,宛如锦绣屏风一般,故而得名。”“白云绝胜处,翡翠锦屏中”,这是前人赞美锦屏峰的诗句。
20、再加上它是我国重要文化的体现,所以常常被用于贸易往来,很多外国人都购买紫砂壶,在英国本土都有我们国家的紫砂壶,这些外邦人士甚至还仿着紫砂壶的样子来做壶。可见紫砂壶已经不仅仅是一件器物,而且它也体现出了一种文化层次。它的壶外表有诗文、印章,雕塑甚至是绘画,这些艺术的结合,无一不反映了中国古人的丰富文化内涵。
五、赞赏紫砂壶名言
1、青箬旧封题谷雨, 紫砂新罐买宜兴。却从梅月横三弄, 细搅松风灺一灯。
2、随侍家童供春(亦书龚春或龚供春)见寺僧抟泥为壶,深悟其法,创制树瘿壶式,极为精致。树瘿壶呈栗式,如古金铁,嘴及把,仿树枝弯曲形状,壶体朴雅古茂,酷肖百年树瘿。
3、 敢云一器小,利用仰前贤。
4、紫砂莹润如和玉,香雾纷藤茗初熟。
5、我们选了一把什么标准的壶,其实就是选了一颗什么标准的心。不是吗?拿着一把高价低质的壶来用,既对不起茶,又对不起水,还对不起朋友,更对不起自己的心。这样,又岂能参透笔墨的真谛。
6、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7、从他选泥的精练,造型上审美之奥邃,创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艺的高超,博得一时传颂,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
8、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底蕴中,充满了对力量与智慧的崇拜。那么如何通过一把壶来传递个中精髓,诠释这份独特的魅力呢。“汉风”壶整体器型简约大方,以曲线勾勒成型,线韵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壶体气势磅礴,这种“气”虽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在某种程度上,便是“美”的一种升华状态。它强调一种气韵高远、英姿卓著的精神气质,将男性雄风提炼,以古壶新创的风格,展示中国文人向往的精气神。
9、供春还改进不少制壶工具,如竹刃木模等。明正德八年(1513年),壶器形制出现菱花,菊花等式,成型采用手工捏制、泥条盘筑、泥片镶接、木模或泥模镶接等法,但壶坯与缸瓮类仍混装入窑,焙烧时壶体容易溅上釉泪或产生火疵熔孔。
10、此壶以六十四根长竹段围成壶身,以卦数。根根匀粗,工整光洁;壶腰以圆竹紧紧束缚,稍见凹洼;口部壶周用细篾丝贯穿,产生编竹印象,壶底更刻有河图洛书。
11、尺寸硕大,却不显粗率,近观制作随意自然,如信手拈来,远视整器周正秀雅,若浑然天成,泥胎、工法、理趣皆佳,可见其技艺手法之纯熟。
12、这把壶物超所值,请使用时一定妥善善待,注意“休养生息”。建议泡养10天左右,每天用养壶布擦。然后停用一周,再泡养。这样,容易把壶养好。
13、话说清代紫砂宗师陈曼生在做官之后,被安排到溧阳上任,因为妻子家眷不能随行,每到千家万户其乐融融的时候,陈曼生便会思念自己的家人。
14、紫玉风骚,显神韵,端庄无限。
15、 团圆双日月,刻画五文章。
16、⬆︎壶底篆刻,已经请金陵忍冬楼主宋骞刻。
17、宜兴陶瓷艺术中长盛不衰的“五朵金花”,
18、中国人的精神气节不因时空迁变游移而减弱消亡,无论在哪个时代,都须臾不离这份信仰的支撑,而艺术作品则是其内涵的进一步升华。“报春壶”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广交会”前夕,由“紫砂七老”之一的朱可心始创,是朱氏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报春”二字亦烘托出迎接春天的喜悦,并引申出对新生和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富有积极向上、活力生机的正能量,表达了人们对新社会的美好期待。该壶生动刻画出梅花不畏风霜严寒之英姿,其端庄的气度,与朱可心先生推崇的“道、德、艺”三者高度统寒梅暗自开放,“笑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象征了其报春而不争春的精神品质,代表了老一代紫砂手艺人的高洁风骨,他们用作品来传达人品、以紫砂壶来诠释对社会的回报之情。
19、为什么不给自己更多奋斗的可能?
20、陶瓷万年泥与火,素雅妙示兴和衰。阅尽人间沧桑事,个中玄奥谁能解?读懂陶瓷,非常人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