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秋节的古诗词赏析
1、《中秋月》是宋代(北宋)诗人晏殊的诗词。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4、出自:唐代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5、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6、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7、点评: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8、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9、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10、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八月十五夜》
11、我一边吃着月饼一边仰望天空,只见天渐渐变成了深蓝色,有几颗稀稀的星星眨着明亮的眼睛。不一会,月亮透过云彩探出头来。起初,月光很浅很浅,温柔得犹如一块透明的白纱笼罩大地。慢慢地,月光越来越亮,最后,一轮圆圆的明月像一个巨大的银盘挂在高高的深蓝色的天空上,天空刹时变得如同白昼。
12、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13、《新唐书·卷十五志第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14、这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15、最清冷的中秋诗词——《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16、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17、最具科学幻想的中秋诗词
18、皓露助流华,轻风佐浮凉。
19、大手牵小手,幸福向前走!
20、篇二:中秋节古诗词赏析
二、中秋节的古诗及赏析
1、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
2、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3、回到家,我连忙跑到阳台上赏月。只见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宛如一个圆润亮泽的白宝石在黑夜里站岗,非常美。我好想有一双翅膀,飞到月亮上去,在空中旅游,还可以看到美好的夜景,观察大大的月亮,那该多好呀!
4、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5、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当然不能肯定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诗中寓情寄兴,是不会如此狭隘的。王夫之说得好:“兴在有意无意之间。”(《姜斋诗话》)倘若刻舟求剑,理解得过于窒实,反而会缩小它的意义,降低它的美学价值。
6、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7、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8、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寒。
9、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0、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是写元宵,但美的可以送给任何童鞋。。。。。求采纳。。
11、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间的月亮,却为何时圆时缺。今夜里,金风送爽,土花映碧,画栏桂树悬挂着一缕秋香;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莹透澈。谁知道,这好天良夜,却让人忧愁,让人悲咽。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对旧时明月。
12、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13、桂花从天而降,好象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14、最具亲情的中秋诗词——《月夜》(唐·杜甫)
1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6、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不眠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1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此诗作年无考。冯《注》以为艳情诗。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19、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关于中秋节的诗词赏析
1、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3、最感伤的中秋诗词——《中秋月》(宋·苏轼)
4、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5、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7、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8、又过了一会儿,微风吹来,云妈妈向北移了移身子。终于,月亮娃娃勇敢地望着我们,完全露出了她那胖乎乎、圆嘟嘟、笑眯眯的脸蛋儿。月亮娃娃散步在深蓝深蓝的夜空,给赏月的人们带来了光明、憧憬、欢乐。
9、物质贫困,但心灵不能荒芜,印第安人知道,在远方的路上,不要跑得太快,要让灵魂跟上!
10、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11、点评: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12、这是统编教材六上的一首诗。全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13、诗人当时被贬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
14、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15、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16、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崔少府《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
17、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
18、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八月十五日》
19、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老师布置的中秋小报准备好了吗?
四、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及其赏析
1、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2、《中秋》赏析:从立意的角度看,李朴这首诗借月光的皎洁来写自己内心的纯洁高尚,立意新颖,构思奇巧,颇具有独创性。
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5、2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3莲花灯、羊灯、狮子灯、走马灯。我对走马灯最感兴趣,因为走马灯很漂亮,外形很别致,可以看见从里面很多不同的景象,十分有趣。5和我们中国人过春节做对比.然后在写出我国的宫灯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的节日更具特色!6我最喜欢的是中秋节,因为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全家人开开心心吃着美味的月饼,赏着圆圆的月亮,还可以听老一辈将一些有趣奇妙的神话故事,非常温馨,非常有意义。7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全手打,望采纳,谢谢
6、点评: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7、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倪庄中秋》
8、也许,不只天上,人间的离别滋味也是一样的,在此中秋佳节,每一个不能和家人一同赏月的人也都有同感吧。
9、苏轼,是一代文豪,亦是一个哲人。他的文作,往往深蕴哲思。读苏轼的诗文,不只在于感受他翰墨之间的劲健旷达,更在于体味蕴藏在这劲健旷达之下的情旨邃思。
10、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11、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12、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成就无比灿烂光华的高点,古往今来,留下多少中秋咏月名作,穿越浩渺历史长河,读来依然感人心魄。无论今夜是否皓月当空,都值得我们用那些最经典的中秋佳作,与孩子一起分享这美好的中秋之夜!
13、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14、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15、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1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7、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化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读了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18、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1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20、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五、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和赏析
1、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5、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6、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7、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8、《淮风》诗刊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9、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10、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11、点评:在黄景仁的诗中,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黄景仁的诗《绮怀》,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
12、网上预约:www.mlzy1com
13、点评: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月亮为什么能在空中不会掉下来?沉到海里,不会被碰坏吗?为什么圆月渐渐变成一道弯月?是不是这边沉下去,那边就升起来?……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辛弃疾还有一首《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也是写中秋的作品中,一首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14、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让人想到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1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17、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特别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18、篇三:中秋节古诗词赏析
19、出自:宋代苏轼《水调歌头》。
20、点评: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