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比如古代的“子规”指的是杜鹃鸟,这种鸟鸣声凄厉,常常代表着人的愁思;“大虫”指的是现在的老虎;“芙蓉”“菡萏”都是荷花的别称,“九州”泛指中国,等等。
4、《沁园春·长沙》《站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致云雀》在诗歌艺术风格上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说明。
5、小结:诗言志,诗歌的意象(带有作者情感的物)往往代言作者的思想感情,用代入法说,牛郎织女里代言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6、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盈小扇扑流萤。——《秋夕》
7、像海柳的小小枝丫在藻类的丛林间
8、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9、让你困乏的心灵得到洗沐。
10、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1、可见,诗歌中想象的内容选择为写作目的服务的。不是随心所欲。(选择性、限制性)
12、如何让阅历尚浅的孩子,在学习古诗文中获得对诗意的感受,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与他们的内心真正产生碰撞,是比背了多少首古诗,更重要的事。
13、参考答案:通观全诗,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无数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两个宏大画面组接起来,自然物的形象便以超乎入们常见的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和超乎人们常见之力,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到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的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14、明天阳光将要燃烧你的窗帘,
1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意境是诗歌的基本审美范畴,是诗歌创作真正的构思中心。一切表现的总目的就是鲜明地突现意境,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许嵩用意象,小典故还有一些常见的成语来营造古典意境,构建的画面会使人进入情境之中回味悠长,从而打动人心。许嵩在意境中所渗透的深刻的思想意识,也让歌词充满了哲理化的美感。
16、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17、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林灯灭烛时。——《曲池》
18、(成语繁体)萅蚕到死丝方尽
19、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冬》
20、小结:因为渴望,想出不存在的东西
二、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以及含意是什么
1、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2、第二代文澜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三:
3、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反右派斗争。这一运动后来被严重扩大化,一大批响应党的号召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被错误地确定为“右派分子”,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这首诗写于1962年8月,作者因被打成右派,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人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
4、B.诗人写“牧羊人的角笛”表现城市远离了自然。
5、比如我写到“去年一个冬天我都在吃着橘子”,
6、D.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7、本文刊登于《写作》杂志2019第1期
8、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9、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意思: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出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作者:唐代·李商隐赏析:这两句诗歌原意是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表示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后用来形容老师为了学生的付出,也是如此的不求回报只是一味的成全,因而用在了赞美老师高尚品格的方面。
10、其实也不是邀请,这是我们曾经的一致的约定,另外还有一个约定是,细读文本,直言感受,谨慎判断。
11、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12、仿写:(示例一)(仿写《春》)
13、答:赞美老师像蜡烛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比喻老师的无私奉献。出自:晚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14、(此诗是诗人1922年在赴美的旅途中所作)
15、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16、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
17、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无题》
18、与单模态的文本预训练模型相比,文澜能从图像中学习视觉特征,利用视觉模态补充文本中难以获得的信息。我们的分析表明,文澜能够从视觉输入中学习到更多的常识信息,也能利用视觉上的差异,将文本中的概念更好地区分。
19、虽然没有明显的孤烟、长河、落日等意象,但整体棕黄色的氛围确实体现了大漠的环境。
2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
三、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古诗
1、“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2、(数据组)刘沛羽、龚政、李军毅
3、我于外地得到一块石头它轻如羽毛
4、参考答案: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追求光明,蔑视地面,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受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受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绪去超越感伤。诗人通过云雀这一形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5、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6、鸦yā:乌鸦鸦片鸦雀无声鸦片战争
7、古诗词中的很多典故、历史人文背景和蕴意都和现代孩子看的绘本故事有区别,光靠孩子自己领悟其实很难,因此我国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在谈及古诗词的欣赏和学习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8、A.《雪莱诗选》是我弟弟最喜欢的书籍,他一直舍不得借给别人,请你务必按时奉还。
9、仙漏迟迟出建章,宫帘不动透清光。
10、⑥世上未有一一世上也有,结合写作时代背景来说,为什么这样写?
11、景:怒涌的白云①滚滚洪涛
12、熟读课文,自学课下注释,初步完成单元相关练习。尽量借助搜索工具或其他途径获取与课文有关的作者、时代和文体信息。
1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4、如果你想建造一座自己的房子
15、诗人看到“街灯明了",联想到“天上的明星",想象着天上有美丽的街市。仰望星空,你会有什么新奇的联想和想象?选择一个天体(如星星、月亮),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首小诗。(提示:①模仿作者的想象方式,如,相反、改变来陌生化,来表达自己的愿望;②参看《作业本》p116有关联想的步骤,再形成诗)
16、在一个落雪的变暗的下午
17、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18、——斧头下来的一瞬,比一场革命
1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杨柳依依的岸边,离别之情油然而起。
20、主人公形象:③勇于改造世界的先锋
四、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及蕴含的道理
1、情:毁坏、创造、努力②力的赞美
2、赠别 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3、“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4、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5、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6、似弘的诗表现了对情绪复杂性的刻画,也表现了一个诗人对生活作出符合要求的解释。诚然,我们也在诗秩序中找到了那份最为熟悉的情感。
7、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8、我剥出的橘子皮如今堆放在窗台上。
9、“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怀李白》作为送书信的使者。
10、诗中牛郎织女是自由的,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被分离的,作者所描绘的事物都处于想象,却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未来充满了信心,使我们读后同样受到鼓舞和感染。
11、1921年,郭沫若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酝酿成立了创造社。后又结集出版诗集有《星空》《瓶》和《前茅》等。1926年参加北战,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他的思想逐步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飞跃。1928年初,在上海创作了他的第五本诗集《恢复》。1928年到1937年,郭沫若流亡日本,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撰写自传、散文和历史小说等。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归国请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借古讽今的原则写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紧密配合了现实斗争。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12、B.王教授是研究雪莱作品的行家,他对雪莱《致云雀》的鉴赏非常有见的,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13、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14、月影憧憧烟花几重烛花红/红尘旧梦梦断都成空《清明雨上》
15、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16、读杜甫的诗,回答问题
17、“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18、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
19、在自己联想和想象中悟联想和想象是什么。
20、婉约派和豪放派是指什么,它们最主要的区别是哪些?
五、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及作者情感
1、如何理解《致云雀》一诗中“云雀”这一形象?
2、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骢。
3、如:李后主《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只为引起下文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愁丝。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4、到古诗词赏析,基础知识学扎实
5、C诗言志。诗歌的意象是用来表达感情的。
6、“把故事(文字)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变成自己心中看得见的画(形象)的能力,就是想象力的能力,如果想象力丰富,人就能看到看不见的东西”——松居直(日)
7、这首诗最初发表于1922年3月出版的《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1921~1922年,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混乱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感到极大的忧愤。
8、(分析评测组)费楠益,孙宇冲
9、联结诗歌文体特质,学得怎样用联想和想象写诗意语言的方法。
10、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故乡渺何处?归思方悠悠。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嘏《寒塘》)
11、看这幅清代高其佩的《望天门山》,如果没有讲解,我们大概只能直观粗略地觉得这幅画真好看,但究竟好看在哪儿?画的内容是什么?却一问三不知。
12、■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3、我突然停下脚步为一个人
14、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全文如下:
15、文澜的“潜意识”可视化与OpenAICLIP的工作MultimodalNeuronsinArtificialNeuralNetworks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CLIP的可视化对象是作为图像端编码器的神经网络中的一个个神经元,而且并不涉及文本端编码器。CLIP更强调去探究每个图像端神经元会被什么样的图像输入给激活,通过神经元可视化以及一些检索例子的辅助,来人工地确定每个神经元所对应的激活概念。而我们对文澜的可视化,显然是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因为我们的可视化对象是整个文澜模型。我们需要同时调动文澜的图像端编码器和文本端编码器,用她自己学到的文本端编码器所产生的文本特征表示,来指导图像端编码器,真正将她所理解的文本含义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内容。
16、黄昏独立佛屋前,满地槐花满树蝉。——《暮立》
17、池暖五秋色,江晴有暮鸦。——《桂林路中作》
18、从字词句讲解,拓展练习
19、答:《迢迢牵牛星》借助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爱情悲剧,表达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愁别恨。
20、《听雁(节选)》借雁阵的高亢鸣叫塑造了一群团结友爱、有耐力的大雁形象。写出了对生活的启示,对周围的同学、相携的同伴们要互助合力,团结友爱;对目标或理想的追求要有耐力,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