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人形容琴声悠扬的诗词
1、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2、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3、用多种比喻来形容一个事物的某一个方面。如苏轼的《百步洪》:“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就使用了“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等用七个喻体来比喻水流之急。贺铸《青玉案》的“试问闲愁都儿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则用五种形象化的事物烟、草、风、絮、雨来显示闲愁的繁多、浓重、绵延不绝;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折扬》、《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则用五种乐曲和荆山之玉典故对王十二的曲高和寡、无人理解表示同情。
4、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
5、译文:月夜抚琴,明月映照下紫色衣袖袖随着手指在琴弦上拂动,得心应手的琴技和沉浸入曲的神情使人产生无穷的想象。如泣如诉的琴声达到顶点时戛然而止,真是在这无声之中蕴含着绵绵的深情。
6、在这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7、互喻就是本体和喻体互相设喻,即先用喻体比本体,再用本体比喻体,形式“A像B,B像A”这种形式。在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如:“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南梁·范云《别诗》),“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荆北雪如梅”(唐·张说《幽州新岁作》),“雪似古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宋·苏轼《江神子》)等。
8、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9、名师线上亲授,课程更高效
10、出句:钢琴古琴扬琴小提琴琴声悠扬沁人心脾好琴好曲好心情下联:低音中音高音女花音音乐醉人印尔脑海雅音雅乐雅咏吟
11、写作手法:联想、比喻、用典(“流水”《列子·汤问》中“高山流水”的典故,“霜钟”出于《山海经·中山经》)、双关(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正面描写(挥手)、夸张(感受忘我,时间不觉流逝)
12、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不仅仅是具备押韵没,诗人更是常借物抒情寓意,使文字隽永优美。比如柳有送别、伤感之意;红豆常指男女爱情;鸿雁表示思念;西风常表离情……各位小学生其实想要做好诗歌鉴赏题并不难,只要你掌握了这些“意象”词所代表的含义,你就能够大体上知道诗歌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所以,各位小学生,赶快一起来记忆吧!
13、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14、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15、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6、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17、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18、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19、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20、译文: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
二、关于琴声悠扬的古诗
1、仓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挡,泪潮呀早已经汹涌盈眶。
2、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3、明喻:也叫直喻,就是直接明显地打比方。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和喻体都同时出现,二者之间一般用“像、好像、好比、好似、如、似、犹如、同、仿佛等比喻词作联结。如《卫风·硕人》篇形容一位美女“手如柔芙,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使用的就是明喻。
4、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5、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6、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7、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8、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9、音乐特点:低沉悲戚、急切高昂、降低凝绝、激昂澎拜
10、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11、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12、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全部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3、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14、逆喻是特意改变本体在前喻体在后的一般格式,将本体和喻体互易其位,从而化具象为抽象,以突显本体的审美性的特殊比喻。 例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诗人运用倒喻的方法借景抒情,用浙东的秀水明山比喻朋友离别时的眼泪和愁眉,委婉含蓄,生动别致。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诗人不说“梦似飞花”“愁如细雨”,却说“飞花如梦”“愁如细雨”,化形象为抽象,比喻新奇,使其意境变得缥缈空灵,妙不可言,被梁启超称为“奇语”。
15、造句:爱情和情歌一样,最高境界是余音袅袅。
16、176群文阅读:怀古诗赏析作者志向及写作手法
17、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18、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借助于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
19、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20、(翻译)就像是飘飘洒洒永不停止的秋雨,弥漫在山岭之上。突然,筝弦断了,乐人思念之极,哀伤之极,以致忘情忘形;低首望去,弦断之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三、形容文字和琴声悠扬的诗词
1、总结音乐诗歌的写作手法:
2、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3、古调随自爱,今人多不弹;
4、译文:《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5、音乐特点:高昂雄壮、清脆流畅、轻柔低沉
6、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7、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
8、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9、174郝玲君李白与月亮的一世情缘——群文阅读,李白诗歌月亮意象解读
10、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1、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12、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3、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14、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5、(翻译)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
16、(拼音):yúyīnliáorào
17、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8、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19、(拼音):gāoshānliúshuǐ
20、《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李清照:“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四、古代描写琴声的诗句
1、译文:为我挥手弹奏名曲《风入松》,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
2、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3、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4、译文: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
5、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6、(翻译)为我随意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万壑松声。
7、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8、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9、饶君拨尽相思调,待听梧桐叶落声。
10、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11、阅读王创造性提出“爱阅读、深阅读、强理解、善表达、能力强”的教育理念。
12、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13、音乐特点:优美悦耳、悲凉低沉、欢快激越、高昂雄壮
14、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1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唐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6、《玉女舞霓裳》唐代:李太玄
17、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18、白话文释义: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19、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20、《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五、琴声悠扬的词语
1、(翻译)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2、主人摆酒今晚大家欢聚,琴师拨动琴弦助兴酒宴。
3、 古琴曲《 流 水》
4、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5、(1)不用喻词,喻体本体构成偏正关系的暗喻:如《诗经·卫风·硕人》中“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其中的“螓首蛾眉”意思是额头像螓一样方正宽广,眉毛像蚕蛾的触须一样长而弯曲。“螓”“娥”是喻体,是定语;“首”“眉”是本体,是中心语:二者构成偏正关系。再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的“冰心”即像冰一般纯洁剔透的心。“冰”是喻体,是定语;“心”是本体,是中心语:二者构成偏正关系。
6、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7、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8、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
9、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10、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11、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12、犹如一对亲昵的小儿女轻言细语,卿卿我我聚两个俏冤家暗叙哀曲。
13、译文: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14、(比喻:筝曲之美好像黄莺儿在花丛中叮咛细语,又仿佛失群大雁在云中悲凉啼叫;如同骤雨滴落台阶之声,又极似清彻莹洁的冰块被敲碎的声响)
15、《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唐代:李群玉
16、 王维《竹里馆》
17、《生查子·含羞整翠鬟》宋代:欧阳修
18、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19、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
20、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如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