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描写儿童嬉戏的诗句
1、答:描写儿童活动的古诗句有:
2、这首诗写出了牧童放牧生活和情趣。前四句侧重描写牧童放牧的辛勤,诗人运用时空的转换扩大诗歌的内蕴。后四句着重描写放牧时的情趣:春雨绵绵,牧童穿行于林中草地,稍有闲暇,便吹响悠扬的芦笛,一会又胡乱地在腰间插满野蒿,恰似利剑,显得英武洒脱,这样就再也不怕猛虎欺负牛犊了。这种奇思漫想,生动地表现了牧童幼稚、天真的精神面貌,令人忍俊不禁。
3、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4、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设:摆放,摆设。甚:非常。诣:拜见。未闻:没有听说过。示:给……看。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乃:就;于是。曰:说。未:没有。
6、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7、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8、我和妈妈正在欣赏美丽的荷花,突然看见一个小朋友从荷花丛中的岩石上捉起一只小鳖。我羡慕极了,真想自己也能捉到一只小鳖。
9、雨余溪水掠堤(dī)平,闲看村童谢晚晴。雨后的溪水漫过堤岸快要跟堤相平,闲来观看村童们感谢老天向晚初晴。雨余:雨后。掠:拂过,漫过。晚晴:放晴的傍晚夕阳。
10、合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11、韦庄也有一篇《与小女》诗,展现了幼女的爱玩、爱美之心。“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小女初懂人事,见到来人,想要说话,可是自己又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只会“咿咿呀呀”地支吾,算是对来人的热烈欢迎,十分可爱。她因为看上了一辆小车,瞬间着迷,爱不释手,连晚上睡觉都不肯好好睡了,可见小车对孩子的吸引力有多么大,也说明了小女贪玩的天性。“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小女孩还不会说话就已经知道要好看的东西,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女孩不满意便啼哭不止,真是一个爱美的小女孩。
12、不似怀人不似禅,梦回清泪一潸然;瓶花妥帖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
13、孩子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水路。
14、春风中,燕儿欢叫着在河堤那边上下翻飞。放牛娃稳稳躺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回家。放牛娃一路回去,心里却算计着如何偷母亲的线,明日好放风筝玩。大好风光,不放风筝,岂不是辜负了老天的美意?
15、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6、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7、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杨万里·宋代《稚子弄冰》 译: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18、夏天里的荷花可美丽了!大大的叶子像大圆盘,似雨伞,给小鱼挡雨、遮阳,给小虾挡雨、遮阴。荷叶也变成了蜻蜓的停机场,荷叶又变成了青蛙的舞台、床,荷叶上还有晶莹剔透的小水滴。
19、贯休是晚唐诗僧,《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这组诗是他在农村为客时的题壁之作,创作时间是晚春时节,具体年份不详。
20、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二、描写儿童嬉戏玩耍的诗句
1、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2、②野渡:指郊野溪头渡口。
3、再往远处看,荷花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更是别具一格。吟诵着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顿觉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瑕。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摘下那碧绿的荷叶,不仅可以挡风雨,还可以遮骄阳。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着,闪烁着晶莹的光辉,像翡翠盘里托着珍珠一样。粉红色的莲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地开放着,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
4、——明·徐渭《题风鸢图》(其二)
5、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如果只要一句就是儿童急走追黄蝶
6、马湖来舞钗初赐,笳鼓声繁。
7、池塘黑水飘香蒲草长得密森森,鸳鸯鸂鶒在水中嬉戏好像家禽。
8、古代,年龄凡大于婴儿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更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因此他们的成长备受关注。中国古代没有儿童节,但尊老爱幼的传统源远流长,儿童的生活是古代诗人们乐于记录的,有很多关于童趣的儿童诗流传下来。
9、“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10、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
11、赏析: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
12、与小女唐代:韦庄
13、明窗净几,日影微尘,“瓶花妥帖炉香定”的寂静况味,让诗人生出恍如隔世之感,不是怀念人也非禅悟,梦中那转瞬即逝的“童心”亦即“本心”,令人泪湿青衣。
14、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lǚ)金华。娇娇滴滴的啼哭了一晚上是因为什么事呢?是嫌衣服上少绣了金线花。底事:何事;什么事。缕金华:用金线绣的花儿。华:同“花”。
15、《观游鱼》(唐)白居易
16、首联“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写足诗题中童戏和静观的含蕴。
17、今日旧地重游,回忆起小时候逃学频频来到鸟石山,又一一找到了昔日的踪迹。那时候为捉游鱼,一群孩子跳下水去把水弄干;为了争敲山上的响石,便比赛看谁先登上山峰。
18、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19、夜牧牛,牧牛度村谷。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20、茂林处处见松鼠(宋·陆游·《初春幽居》)静坐时看松鼠饮(宋·刘子寰·《满江红》)昼岩松鼠静(宋·林逋·《湖山小隐》)荒村客到松鼠奔(明·陶望龄·《四月晦日泛若耶至云门寺以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松鼠下阶走(宋·蔡槃·《游古寺》)屋上鹤巢走松鼠(明·李延兴·《题画》)树深松鼠竞(明·孤松秀上·《仙岩山居(三首)》)
三、关于儿童嬉戏的诗句有哪些
1、“穿牛鼻子”是乡间比喻管束儿童的俗语。这个顽童非常淘气,又要去打鸟,多象一头穿不住鼻子的犟头牛。
2、水榭风微玉枕凉。牙床角簟藕花香。
3、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
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清代《所见》
5、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6、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7、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8、释义: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9、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要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文中的"家禽”吴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10、——南宋·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五)》
11、儿童处在人生的幼稚阶段,天真烂漫而又充满幻想,这大概就是人一生之中那最真挚、最纯洁的那段感情吧。
12、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端水果来招待孔君平,水果里面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3、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人在大自然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颗童心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1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
15、今天,我和妈妈去三垟湿地欣赏美丽的荷花。
16、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17、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驱之别院。
18、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
1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20、在荷花丛中,偶尔有几只蜻蜓飞过,停在荷叶上休息;还有几只蜻蜓用自己细长的尾巴去点水;还有几只蜻蜓在用优美的舞姿吸引周围的游人……
四、关于描写儿童嬉戏的古诗
1、赏析: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2、⑵蒙蒙:形容雨点细小。泠泠:形容流水清脆的声音。
3、“武斗”是儿童采来花草,取其茎柄粗壮老成者,与他人的叶茎两两相交,用力对拉,赛茎柄的韧性,以不断者为胜。从诗中“狼藉”一词看,儿孙的玩法应该为武斗。
4、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
6、夏天捕蝉是孩子乐此不疲的事。诗中知了的叫声,好象在故意引诱着牧童,使他一瞬间改变了神态和动作。
7、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踏歌词》
8、新生犊子鼻如油,有索难穿百自由。才见春郊鸢事歇,又搓弹子打黄头。
9、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10、译: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11、古代的女孩成熟较早,爱美心理往往在不经意的举动间流露出来,诗人们很能抓住这一极富情趣的动作,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娇羞、稚气、爱美又略带顽劣的小女孩形象。
12、相信大家看完后,肯定会跟小高一样,觉得这些孩子们简直萌翻了。
13、《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
14、释义: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15、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吃过梅子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16、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17、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18、用“楝花风”作为夏季的代称。漾(yàng)微波:指水面轻轻荡起小的波
19、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崔道融《牧竖》
20、释义: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
五、描写儿童嬉戏的句子诗句
1、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2、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
3、翻译: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4、这荷花,这荷叶,这小鱼,这小虾,把夏天打扮的美丽极了!
5、养蚕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茧,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
6、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律“动”;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静”,加上第四句“一牛吃过柳阴西”的时动时静,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
7、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8、出自:唐代·杜甫《江村》
9、沈复自述自己小时候追逐“物外之趣”,把蚊子看成仙鹤,又由于生活在城里,见不到自然风景,就把家中的草丛想象成树林。孩子的想象力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10、牧竖持蓑(suō)笠(lì),逢人气傲(ào)然。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牧竖:牧童。持:穿戴。傲然:神气的样子。
11、点击右边的按钮,可以向下滑动,阅读全文
1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清代《村居》 译: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13、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14、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15、译: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16、刚一走进公园,我就看到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把湖面盖得严严实实的,远远望去像一个绿色的大舞台,几只青蛙正在舞台上演唱呢。绿叶丛中,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有白色的、淡粉色的、还有粉红色的,像穿着纱裙的少女,含笑迎风。在阳光的照耀下,池水波光粼粼,蓝天白云的倒影在湖面上依稀可见。看着眼前的美景,不禁使我想起了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17、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唐代李郢的《南池》
18、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唐代《小儿垂钓》 译: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19、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20、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宋代《宿新市徐公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