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赏析(一剪梅诗词赏析文章)

时间:2023-08-1300:26:49 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赏析(一剪梅诗词赏析文章)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赏析

1、。但这不过是 一种铺垫,词的主旨其实落在最后两句 上:“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这是女词人特有的深婉细腻的风格的具体表现。“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

2、红藕香残玉簟(dia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诗与词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是相似。

4、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5、花自飘零水自流,我觉得在结构上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作过渡的作用,因为它的下一句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7、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受到了后世词评家的极力赞赏。

8、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了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舟中所望、所思;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的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了雁足传书的遐想。

9、(4)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10、费玉清,中国台湾的一剪梅真情像草原广阔层层风雨不能阻隔总有云开日出时候万丈阳光照亮你我真情像梅花开遍冷冷冰雪不能掩没就在最冷枝头绽放看见春天走向你我雪花飘飘北风啸啸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此情长留心间

11、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所以“花自飘零水自流”的下一句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3、译文: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14、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受到了后世词评家的极力赞赏。

15、(供稿单位:石家庄维多利亚物业齐婷苇提供)

16、五代时期的李珣写有《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词,表达的是男子对女子的想念。该词第一句就用红藕花香来点明季节,在下阙中有“冷铺文簟水潾潾”句,以示席子冰凉。而唐代李商隐因思念亡妻所写的《房中曲》也有写“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直接就是冰凉的席子,这两首作品都是写于夏初之季,以花开人未在从而引发思念。而花开花落,在古词中也多为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借景喻情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特别是作者在玉簟之后加了一个秋字,点明季节的同时,而将悲凉思念之意表达的更甚。

17、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18、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

19、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20、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

二、一剪梅诗词赏析文章

1、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2、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

3、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李清照此词上下阕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此调因李清照这首词而又名“玉簟秋”。

4、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5、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6、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7、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8、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9、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0、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11、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12、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3、关注我们,和宝宝一起成长!

14、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呼应的;而其所拟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15、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16、花自飘零水自流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7、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赏析:秋风起时,轻泛兰舟,悠悠碧水带走片片飘落的花瓣,去却带不走反复缠绵的寂寞伤离之情.看是疏淡心事语句,其中却不知暗暗寄托了多少相思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衷肠难解,欲语还休,其滋味沁入人心.

18、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19、(7)西楼:词通字义,唐代韦应物曾在《寄李儋元锡》中写到“西楼望月几回圆”,借以描述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

20、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三、一剪梅原文及赏析

1、词中“自”字也很妙,女词人移情于物又转过来借物抒情而炼字,正如屈原所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韶光易逝的感慨。

2、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3、此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

4、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5、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

6、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7、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8、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9、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10、好像是源自另一位宋朝诗人的词句:“一剪梅花万样娇”,我也记不大清,可查一下梅花枝条柔软,不易折断。所以古人用剪刀剪取枝条,养在花瓶中观赏。剪也就成了梅花的量词。

11、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12、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13、出自:李清照·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4、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15、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6、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7、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8、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19、(3)罗裳(cháng):其中裳为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罗裳一词最早出现在两汉时的《东城高且长》一诗中,借指妇女服装;至于裳的读音,从词律平仄规律上来讲,也应以读上平为妥。

20、是歌手SuperDeep的《似水柔》。男女合唱,男声为主,女声戏曲式的唱腔很惊艳。题主说的独白在后面。

四、一剪梅原创诗词

1、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首词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之后,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因此,第二天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2、“玉簟秋”,也不止是说天气变凉,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也是表现她的孤独感的。于是她想到了一个排遣寂寞的方法:“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个“独”字用的很妙,这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同去划船该多么快乐啊。

3、承上启下,并体现出了李清照略带失落与悲哀的情感。借景抒情,以物喻人,比喻自己是“落花”,终归是要飘零的;又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是流水,终归是要流走的。此句在此词中,落脚毫无痕迹,与下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呼应,在不经意间烘托出了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4、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5、这首诗抒发了易安居士作为一个初婚少妇,对于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

6、出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7、上阙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中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赞赏其“精秀特绝”。上半句“红藕香残”写了入目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点明了季节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8、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9、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此词的艺术魅力,也主要在于此。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0、这首词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1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2、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继续写景叙事、从而感事伤怀。先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扣离情。晏几道有首《清平乐.留人不住》描写的是一位女子送者有意,别者无情的黯然神伤。第一句便是“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下阙又有“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之句,该词中的女子因兰舟已走,无法相留,便说不要给我寄信了,表达了太多的无奈。

13、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14、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15、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在床上。仰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6、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17、(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8、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9、(1)红藕:红色的荷花。

20、全词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五、一剪梅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在全词中的作用是

1、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2、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3、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4、正因为如此,她人在船上,心里却仍然想着丈夫,想到丈夫的信该到家了,甚至猜到信中会告诉她归来的日期,这又给予她很大的安慰。

5、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6、标准答案来了词的下阕第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句既是写景,又兼比兴。这句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唿应的。这句表面写落花流水,而又可喻人生、年华、爱情、离别,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引出直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7、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8、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9、(6)雁字:雁群飞时,列“一”字或“人”字形,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10、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11、雁字:雁群飞行时,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形,因称“雁字”。相传雁能传书。

12、这是李清照的词〈一剪梅〉。原文为:红藕香残玉?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表达相思之苦的,虽然分离,却互相惦念,一种离愁,由两人分担,离别之苦也减轻了许多。你的这句话就是一种引语和比喻,烘托气氛,看见花落了,水也自己在流淌,就想自己的相思之苦,但是还有一个人也和自己一样在受苦,这种情无法消除,才下了眉头,却有上了心头。我想是有个人给你写了这句话,但是没好意思写后面吧?是说很想你的意思啊。。

13、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

14、我就还记得有那么一首歌曲叫《月满西楼》,里面就有那么一句歌词,想不到原来是出处这里。楼上看来文学功底不错呀。那样的古文你都还记忆犹新。佩服!

15、上阕共六句,接下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的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16、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17、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

18、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

19、花开花落,不但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不但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受到后世词评家的极力赞赏。

20、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点击展开全文
一剪梅李清照花自飘零水 个性说说

一剪梅李清照花自飘零水

一、一剪梅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 1、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
抽刀断水水更流全诗注音 个性说说

抽刀断水水更流全诗注音

一、抽刀断水水更流全诗注音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出自《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chōu dāo duàn shuǐ shuǐ gèng liú ,...
抽刀断水水更流是哪首诗 个性说说

抽刀断水水更流是哪首诗

一、抽刀断水水更流是哪首诗 1、据明代瞿汝稷所编佛家禅宗语录《指月录·卷二十三》记载:南唐时金陵清凉寺(既今清凉山公园清凉寺)有一位泰钦法灯禅师,他性格豪放,平时不太拘...
比喻鱼儿的自在(形容鱼 个性说说

比喻鱼儿的自在(形容鱼

一、比喻鱼儿的自在 1、相濡以沫,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2、桥下是一个美丽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不时有几条晶...
形容悠闲自得的诗句(表 个性说说

形容悠闲自得的诗句(表

一、形容悠闲自得的诗句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3、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
鱼儿悠闲的语句(感叹鱼 个性说说

鱼儿悠闲的语句(感叹鱼

一、鱼儿悠闲的语句 1、例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在一朵木兰盛开的时候,恰好从书籍中抬头小憩,享受片刻悠然自得。 3、背一背,填一...
单身狗优雅的反击句子 个性说说

单身狗优雅的反击句子

一、单身狗优雅的反击句子 1、当我优秀地足够让你不会离我而去时,我已经不再非你莫属了。 2、筷约君:高!望各位谨慎考虑 3、单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就是单身,别人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