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处相思两处闲愁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2、杨柳低垂,苔痕阶绿,草色帘青,石径幽幽,望眼欲穿,思旧事,念佳人,已成殇。燕子飞去,不知何时还。
3、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
4、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5、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
6、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
7、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
8、昨日晴,今日阴。楼下飞花楼上云,阑干双泪痕。
9、译文: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
10、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1、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
12、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3、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李清照的《一剪梅》,意思:两个相爱的人天隔一方,彼此思念,却不能相聚。故曰此,一样的思念,惹的两个人因不能相见而烦愁。《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4、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
15、的句子而振起。
16、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17、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18、此诗写男女相思情愫,新月弯弯如眉毛,没有圆的意思。不忍心看红豆,满眼都是相思泪。
19、画外音:我真的很有归隐之心,有好山、有好友、有好茶人生当足矣,更何况我还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相思呢?
20、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
二、一处相思两处闲愁
1、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2、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扩展资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3、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
4、画外音:一日复一日,总是相思萦绕心头,无论是晴是雨,不管山青霞明,心头思念却还是你。
5、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7、“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
8、出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0、暮春的夜里,若踏一方小径,你一定无心前行,因为那槐香的极致,浓烈到噬骨,让你不经意间便会把一枚心事开到绚烂,或许,还有些刺眼,可你依然不觉突兀,却感此时胜却人间无数。
11、亡妻去世,纳兰从未停止对她的思念。他感慨:相思相望,而又不能相亲相爱,那么这春天又是为谁而来的呢?
12、译文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3、译文:粉红的荷花已经凋谢,精美的竹席在秋天变的冰冷。轻轻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望着白云不断的舒卷变化,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的等着书信。大雁飞向南方,而我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毫无知觉。
14、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
15、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16、那喜欢,是隐隐的,却是不顾一切地,像是浩荡的春风里,静静地见证着一场花事极尽绽放,开到荼蘼,也难掩心上独有的美丽。
17、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
18、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19、“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20、“一处相思,两处闲愁”一名诗词是出自——出自北宋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附原文如下:
三、一处相思两处闲愁全诗
1、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2、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
3、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
4、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
5、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6、“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7、 一处相思,两处闲愁。——宋 李清照《一剪梅》
8、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9、画外音:灯影朦胧,相思一夜情多少?不可与人道,只待你归来,说与你听。
10、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
11、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
12、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
13、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14、参考资料:李清照——百度百科
15、这时候,最好的姿态是让一颗裸妆的灵魂,约会任性的自己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私奔。心旌摇曳也好,惴惴不安也罢,任由着自己与现实金戈铁马,哪怕四面楚歌,哪怕山重水复,你也会无惧无悔,但凭灵魂纵横驰骋,感受一路的天地辽阔,甚至,可以不诉归期,去恣意纵情,放浪天涯!
1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7、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
18、相思不在距离,只是希望你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意,长水长流情长在。
19、作者: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0、飞花如蝶蝶双飞,佳人思君君何在。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斜月如钩,谁为谁消瘦,漫漫长夜,一帘西风渗漏,入耳处尽是哀愁,谁湿了谁的眉眼。执念处,相思过半谁念谁。
四、一处相思两处闲愁图片
1、花儿孤独地在寒风中飘落,水自己不停地流着。它们都是在描写一种自己孤独、寂寞的状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写一种思念,一种两人相隔两地,却被对彼此的思念而不得相见所引申出来的苦愁所困扰着。其实,这些诗句不仅仅能用来形容爱情的。如果,你对着自己的亲人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恰巧你们又因为某种原因而相离很远。就可以深深的体会到,古诗,其实是深远的、广泛地。它不会局限于某种情感,它本身就包罗着高深莫测的情感在里面。
2、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诗写于新婚不久,丈夫外出之时,“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可见全诗体现的是对丈夫的相思,想念,看到落花流水之境,却如何也抹不去相思。
3、相思若浓,定是染了深情。
4、(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
5、诗人的妻子已经离开了他。可他却抑制不住对妻子的想念,他感叹自己心底的深情正像丁香一般忧郁而未吐,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像豆蔻一般共结连理。
6、此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
7、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8、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9、月满西楼>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是表现她与丈夫离别相思之愁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和水一如既往地遵循它们的规律,才不会理会更不会理解词人的相思离愁呢。在这里词人以景衬愁,更显词人之愁难以排解。“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的相思苦也由此而呼之欲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生动传神地把这相思离愁“无计可消除”体现出来。
10、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1、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12、全词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13、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14、“死生契阔,与子携老”那一幕
15、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唐 李商隐《代赠》
16、“相思”一词,若即若离,有秘而不宣的朦胧之美,又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淋漓之韵,可以在顷刻间就触摸到尘世间的一份静好。
17、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8、拨动时钟的年轮,几片深藏的记忆,一件件镂刻的细腻精致,蓦然回首,沧海桑田,清愁一盏,把酒临风,似醉非醉,半梦半醒的摇曳。用轻愁作墨,用伤感作笔,在情怀的纸笺上描绘着岁月的深深浅浅。
19、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20、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五、一处相思两处闲愁对应的诗词
1、暗柳河畔,轻移脚步,身后留下的是或深或浅的诗行,轻笔淡描出一串串或远或近的回忆。侧身望去,河面烟雾袅袅,与指尖流过的夜色交汇,升腾出一缕缕清愁漫漫。
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4、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
5、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6、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
7、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
8、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9、出自南宋词人李清照《一翦梅》的下片。原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的是伤别念远的情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她与离别的丈夫两人同样相思,互相思念;在相隔的两地,同样因离别而感到苦恼。直率地从两方面写出相思之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没法排遣,皱着的眉头才舒展开,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就是说,时时刻刻在相思着,难以暂时撇开相思之情。
10、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11、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12、“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特别易
1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
14、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15、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6、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宋 陆游《卜算子》
1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9、红藕香残玉簟秋,
20、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