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悯农》(其二)
1、我觉得悯农农业的肥料不错的啊,不贵,很平价,主要的就是他们家肥料的效果很好,我已经连着好几年都是从他们家买的肥料了,真心推荐。
2、孔子告诉我们,民以食为天。古人教导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每一粒粮食都浸满了农民的汗水,日省一把米,月节一斤粮。土地给予我们丰盛的食物,如果我们一味的浪费,总有一天这份有限的资源也会因此而匮乏,让我们一起珍惜粮食,节约从点滴做起,凡事贵在坚持!
3、四海:指全国。闲田:未被耕种的田。
4、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江苏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江苏无锡东亭长大厦村)。
5、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
6、《春夜喜雨》杜甫《绝句》杜甫
7、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所作。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9、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0、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11、chú hé rì dāng wǔ ,hàn dī hé xià tǔ 。
12、►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赏读《枫桥夜泊》
13、►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赏读《画》
14、戊戌年︻狗年︼己未月丙寅日
15、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16、《游子吟》孟郊《春望》杜甫
17、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18、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1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二、悯农其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品诗人:木华|朗读者:颍川郡主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sìhǎiwúxiántián,nóngfūyóuèsǐ。
3、关于《悯农(其二)》的翻译,错误的是哪一项?()
4、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5、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lì lì jiē xīn kǔ ?
6、《悯农》其正是我们所熟悉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aquiteamo。
7、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松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松 (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8、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9、 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0、《悯农》其一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宋代: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11、《江雪》柳宗元《元日》王安石
12、►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赏读《所见》
13、(作风建设年)青岛博文小学第二季度“排头兵”亮相啦!
14、 悯农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15、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16、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7、释义: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18、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19、有谁想到碗中饭,粒粒皆自辛苦得。
2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悯农其二赏析
1、做一本孩子们喜欢,能帮助孩子进步的书,是若虹妈妈的初衷。
2、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3、猪妈妈趁机对唏哩呼噜说:“唏哩呼噜,你看,粮食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每一顿饭里都凝聚着像爷爷奶奶这样的农民伯伯的很多汗水,多不容易啊!”小猪唏哩呼噜这才明白了妈妈的苦心,惭愧得低下了头。
4、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
5、《咏鹅》骆宾王《咏柳》贺知章
6、悯农二鉴赏: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
7、A.对苍生百姓的关爱之情
8、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9、D.对治国安邦的向往之情
10、河北悯农农业的肥料很好的,可以强根壮苗,防bing抗bing,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减少各种bing害发生蔓延。
11、古诗《悯农》其一其二分别如下:
12、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13、D.粒粒皆辛苦:每一粒都是农民用辛苦的汗水换来。
14、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15、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16、李绅,字公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17、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18、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19、(出处)《悯农二首》——唐·李绅
20、《滁州西涧》韦应物《别董大》高适
四、悯农其二古诗
1、《悯农》:题一作《古风》。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3、A.锄禾日当午:农民们顶着烈日在午间的田地里为禾苗松土。
4、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5、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6、悯农”,即怜悯农民之意。流传比较广泛的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还有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悯农》诗。都写出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同时借此揭露社会不平,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
7、《朱子家训》说的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天我们日子富裕了,但是粮食浪费的现象触目惊心,据统计,仅我国个人和家庭每年浪费的粮食约110亿斤,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的国家现在提出了“反对浪费,实行光盘行动”的倡议。
8、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言外之意,世上的人们,难道不应该珍借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吗?
9、《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10、“悯”是可怜、同情的意思,“农”指农民,这是一首写农民辛苦劳动的诗歌。
11、猪妈妈说:“我教给你一首儿歌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且让唏哩呼噜唱给爷爷奶奶听。此后唏哩呼噜吃饭再也不唏哩呼噜了,因为他明白了粮食来得很不容易。
12、诗中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农民劳作的艰辛,告诫人们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要爱惜粮食。
1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赏读合集
14、它概括地表现了耕地的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只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扩展资料悯农一共有诗两首,以下是悯农诗其一:
15、农民在晌午日头当空的时候不断地锄着地上的禾苗,汗水滴下,落入禾苗之下的土地中。又有谁知道那盘中的美餐,其中每一粒每一粒的米都是农民们辛勤的成果。自己翻译的...
16、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17、这是一首描写农民辛苦种田的诗,全诗描绘了农民在烈日炙(zhì)烤下,挥汗锄地的劳动场景。诗中深深感叹粮食来之不易,劝导人们要珍惜粮食,表现了诗人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18、唐朝诗人李绅写了两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是其中一首,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知道农民的劳动非常辛苦。既然他们如此辛勤劳作,生活是不是很幸福呢?我们一起到《悯农》的第二首中寻找答案吧。
19、10W+的妈妈都在关注我们
20、农民劳作在中午,汗珠滴入泥土中。
五、悯农其二注释和译文
1、除了对重点、难点词句进行注音、注释,还以孩子们熟悉的视角,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对诗歌进行介绍和解析。这样,既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又让孩子们更轻松地领略古诗之美。
2、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3、第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诗人在抒发感慨。盘,盘子,这里指碗。餐,指饭食。皆,都。
4、本书收录有112首古诗词、15篇文言文,以及1首毛泽东的现代诗。
5、►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赏读合集
6、而且,诗的前后联系很紧,顺理成章。没有前面两句的描述,后面两句议论就显得空泛,没有根基,没有力量。反之,没有后面的议论,前面的描述也就还停留在表面,意义也就没有这样深刻了。
7、《悯农》其一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人形象地用“种”和“收”,“一料粟”就变成了“万颗子”描绘出农民的劳动;而且全国的土地尽被开垦,毫无荒废,我们由此能够想象出一个遍地谷穗金黄、粮食堆积如山的丰收景象。而“四海无闲田”则显示了农民的勤劳和辛劳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宋代: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chúhérìdāngwǔ,hàndīhéxiàtǔ。
9、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10、《鹿柴》王维《竹里馆》王维
11、悯农二首李绅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2、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13、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悯农二首
14、李绅所在的唐朝浪费现象也很严重,那些达官显贵不珍惜农民的辛勤劳动,于是诗人发出感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是说:“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勤劳作得来的呢?”诗人在这里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要节俭,不要浪费。
15、《悯农》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
16、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7、“锄禾日当午”,概括的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时间和天气情况。日当午,是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着,是一天最热的时候,诗人没有一般地写农民锄禾如何劳累,而是集中写他与第一句“日当午”紧相呼应。
18、诗词赏析: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19、锄禾:为禾苗除去杂草,疏松泥土。
20、今天的推送是李绅的《悯农》(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