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娄山关历史
1、毛主席一首《忆秦娥•娄山关》勾起我们许多回忆。娄山关又名太平关,是川黔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战役第一战发生在1935年1月9日,第二战发生在遵义会议之后的1935年2月25至28日,由彭德怀同志率红三军团对敌作战,歼敌59师和93师大部,将敌人赶到乌江以南,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首次大捷。娄山关战役使红军摆脱了被围追堵截的被动局面,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在川、滇、黔边区将红军一举歼灭的梦想。自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有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才使红军从失败不断走向胜利,直至取得全国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说,没有“七一”就没有“八一”,没有“八一”就没有“十一”,这是历史,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历史。
2、据《明史纪事本末》载,万历年间,总兵刘与播州土司杨应龙曾激战于此。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3、娄山关亦称太平关,原名娄关,后称太平关。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与桐梓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
4、“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这是很精巧的构想,“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而句中的“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
5、中革军委为了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追击敌军,夺取娄山关。
6、释义: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7、经过25日至26日的激战,红军在“正面攻击、两翼包抄”的沉重打击下,敌军兵败如山倒,仓惶南逃。红军战士乘胜追击并于2月28日再占遵义城,歼灭和击溃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8、此词开篇即简炼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还创造出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滂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
9、遵义会议,娄山关战役,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回顾和细品这段历史,能提振我们的精神,激励我们的勇气,赓续红色基因,活岀精彩人生。
10、★遵义市红魂立德教育服务中心★
11、“我从小听老师们讲述红军故事,家门口就是红军走过的路。从小每次给革命烈士扫墓后,我立志要当一名军人。在排雷的战场上,我热爱这份职业,热爱这份勋章。在排雷现场,我感受到作为军人的责任与担当。”杜富国说,他希望“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多多挖掘红军感人故事,弘扬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12、从此长征万里,不断取得胜利。
13、《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的词作,全词的意思是:西风正壮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啊,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群山起伏长路漫漫恰似黑铁,如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啊,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14、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的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这首诗词。
15、息烽集中营自1938年开始存在了八年。八年,并不是一个多么大的数目,但是在这八年里,有600余条流淌着鲜红热血的生命在此冻结消逝,有600余个具有强烈觉醒意识英魂在此流逝走远。面对阴暗潮湿的关押环境、惨无人道的酷刑和暗无天日的精神折磨,他们都不曾放弃心中的信念与执着,不曾向压迫的势力弯下身躯。深不见底的猫洞掩埋了英雄烈士的白骨,但磨灭不了他们已刻入骨髓的爱国之心;矮小昏暗的反省室压迫了烈士们的身体,却抹不掉他们坚定的信念。他们留下了不畏迫害而发出的阵阵怒喊和不惧残害而日益浓烈的不朽精神。脚踩集中营旧址的黄土,仰望头顶蔚蓝的天空,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些已走远的英雄们,也仿佛听到了他们不屈的呐喊声。
16、又称娄关、楼山关、太平关。在贵州省遵义市城区北,遵义、桐梓二县交界处。为大娄山重要隘口。关口海拔 1444 米,两侧山峦均在1600米以上。地势险要,历为川黔交通咽喉,有“黔北门户”之称。现为贵州省入重庆市的要冲。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刘綎征杨应龙分兵间道趋关后,自率大军夺其关,即此。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曾两克此关。关口建有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碑;其西侧广场竖高11米的纪念碑,正面用大理石镌刻张爱萍题词“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
17、战斗经过: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由南向北分三路突破乌江天险,先头部队占领遵义之后,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乘势向北追击,以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召开。而此时,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也忙着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护自己的老巢桐梓县。总参谋长刘伯承和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部署了攻克娄山关的战斗任务。1月9日,战斗打响,红军以密集火力掩护,从关南发动总攻,迅猛杀上娄山关。冲入敌阵,与敌人白刃肉搏,占领关口,逼迫敌人向北退却,沿途丢弃武器、烟枪和大量军用物资。红四团乘胜追击下关直扑桐梓县城。当天,红二师师部进占桐梓,娄山关战斗大获全胜。
18、或许你会问,为记者讲述这段历史的讲解员是谁,他咋啥都知道?原来,肖开基老人的哥哥肖开模当年就曾为红军战士带过路,为红军攻打娄山关提供了帮助。
19、此词写于1935年2月,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的《诗刊》上。
20、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遵义县娄山山脉主峰,海拔1400米。娄山古名不狼山,苍莽逶迤于遵义县、桐梓县、正安县、绥阳县数百里间。娄山关处峰岭摩天,中开一线,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现有川黔公路通过。明万历年间的杨氏,清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都在此留下了载入史册的战争。其中平播之战中名将刘挺率领的明军,以点灯为号冲上高地,“点灯山”由此而来。1935年2月,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此揭开遵义战役的序幕。遵义大捷,娄山关闻名天下。现有毛泽东手书《忆秦娥•娄山关》大理石碑一块。。
二、娄山关历史人物
1、此时蒋介石集结重兵,封锁长江,严守川黔边境,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计划,挥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桐梓。
2、红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的率领下,采取正面攻击和两翼包围的迂回战术,再度向娄山关挺进,指挥红三军团,与敌军为争夺关口展开激战。
3、伴随屏幕上“遵义会议”珍贵的历史影像掠过,党史专家王建国教授和大家一起重温了遵义会议前后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由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一系列会议构成的遵义会议不是谁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酝酿,水到渠成的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伟大会议,而娄山关大捷则是红军长征途中重大的历史转折。娄山关一战,一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红军处处被动的局面,第一次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遵义会议之后,更是确定了新的战略路线和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娄山关大捷则证明了遵义会议精神的正确性,开始了“从头越”的新征程,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
4、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5、采访最后,肖开基告诉记者,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了解娄山关战斗,了解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红军战士,还有那留存在娄山关记忆里经久不变的军民鱼水情!
6、杨氏从此开始控制播州(遵义古称),长达数百年。在明朝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应龙反叛朝廷,明朝派二十多万兵马最终平定播州。攻下娄山关的是有“明末第一猛将”之称的刘綎,他后来战死在萨尔浒之战的战场上。平定播州杨应龙后,朝廷曾改娄山关为“太平关”,但人们还是习惯称为娄山关。
7、娄山关酒53度的酿制选用山泉水,上等的高粱.白酒坛历史久,能很好地把白酒的香气发散出来,娄山关酒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白酒,好白酒源自好味。
8、如今娄山关这里也是沟通南北,连接贵阳、重庆的交通要道,川黔铁路和兰(兰州)海(海口)高速G75崇溪河至遵义段(崇遵高速)从娄山关附近穿隧道而过,如今穿过娄山关隧道只需要几分钟车程,川黔国道则是沿山间谷地穿过关口。如果有朋友自驾走过这条路,就能深刻体会到娄山关有多险,可以想象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这样的险关是多么地易守难攻。
9、我们先说第一次娄山关战役。为了建立黔北防御,保证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新根据地",1935年初,1月9日,中央军委决定派红1军团第2师四团攻克娄山关,即一取娄山关,之后又攻占了领桐梓县城,娄山关战斗大获全胜。为保卫党中央在遵义顺利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次战役很简单。
10、敬请关注“燕赵消防政工”
11、“1935年1月,为了保证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红一军团四团曾攻占过娄山关关口。”遵义市红花岗区史志研究专家史晓波告诉记者,时任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和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一起,指挥红军向娄山关的国民党军发动进攻。因为山势太陡又下着大雨,红军分成两路,一路正面强攻,一路抄小道从敌军后面奇袭,一举拿下娄山关,保证了遵义会议的安全召开。
12、2月28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的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这首诗词。
13、忆秦娥·娄山关(作者)毛泽东
14、贵州遵义的娄山关是黔北第一隘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初中央红军曾在这里与敌军展开两次激烈的争夺战,并都取得了胜利,第一次,为新的“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一个较好的环境基础,为保卫遵义革命中心区的安全和党中央在遵义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次,揭开了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展示了遵义会议的曙光。
1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毛泽东于1935年所作《忆秦娥 娄山关》的名句。
16、就是前面说的"举世闻名的",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是我国重要的“红色”基地。毛主席有首《忆秦娥·娄山关》,作于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所以作者在文中反复使用了"从头越",表现了对主席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的崇敬和向往。
17、这首词题目中的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建立在险峻的山峰之间,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四川与贵州的交通孔道。此处群峰攒聚中通一线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一役关系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
18、清咸丰四年(1854年)八月,九坝杨龙喜率农民起义军,攻下桐梓,占据娄山关,直捣遵义。当时著名诗人郑珍写道:“杨旗娄山关,饮马板桥水。”描述义军在娄山关的声势。
19、自唐宋元明清以来,战事频繁,烽火不断。明代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应龙在海龙囤大兴土木,构筑营盘,与明王朝分庭抗礼,又在娄山关“排栅挖坑”,建造13座木关,令骁将苗军踞守。
20、娄山关现在是4A级旅游景区,如果有机会去贵州旅游,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曾经的黔北第一险关。
三、娄山关历史编剧
1、红军长征经过遵义的时候,在娄山关与敌军激战了两次。第一次娄山关战役发生在遵义会议前。
2、此词写于1935年2月,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的《诗刊》上。1935年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3、忆秦娥·娄山关诗词碑。(中国军网记者杨凡凡/摄)
4、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
5、《忆秦娥·娄山关》的诗意是:西风正壮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啊,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群山起伏长路漫漫恰似黑铁,如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啊,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6、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迈向胜利的前程。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7、附团友钟秉雄参观遵义后写的两首诗:
8、娄山关也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遵义会议开始前,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展开了多次斗争,最终以我军歼灭黔军两个团而告终,为遵义会议的召开提供给了宝贵的战争资源,史称第一次娄山关战役。第二次娄山关战役发生在中央红军二渡赤水之后,此次战役正式拉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为我军向黔西向东发展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娄山关经过了两次大战役,被载入了中央红军革命历史史册,两次战役的胜利,帮助中央红军实现了挥师北上的伟大战略计划。
9、创作背景:此词写于1935年2月,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的《诗刊》上。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
10、娄山关历史文化研讨会在桐梓成功举办
11、《忆秦娥·娄山关》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12、接下来,我们主要说的就是第二次的娄山关战役。第二次娄山关战役就是红军长征中著名的四渡赤水中的二渡赤水的一部分。
13、百度百科——忆秦娥·娄山关
1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5月9日,在综合部党支部开展的一期党史学习活动中,在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旺的带领下,公司党员员工一起诵读《忆秦娥·娄山关》,追忆那段光辉的历史岁月。
15、遵义是中国一块福地,1935年中国革命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折。
16、感悟娄山关战斗精神,带着老人的期盼与英雄的嘱托,接下来的“长征路”,记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17、娄山关战役可谓是历史上响当当的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第一个大胜仗。娄山关战役有两次,发生在遵义会议前后。
18、为确保党中央及红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受命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
19、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这首词题目中的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建立在险峻的山峰之间,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四川与贵州的交通孔道。此处群峰攒聚,中通一线,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一役关系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
20、摄影/黄明珠黄清刘晓颖
四、娄山关历史简介
1、这时已近黄昏,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2月26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2月27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28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娄山关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
2、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
3、1935年,刚过不惑之年的毛泽东,在著名的遵义会议上被推举为党和军队的实际领导人。一代伟人与遵义的相逢从此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4、今年,肖开基老人已经81岁了。从1992年以“保洁员”身份来到娄山关,到主动请缨参加义务讲解,他已在这里工作了20多个年头。老人的口头禅是:“回忆当年苦,才知今日甜,这是革命精神带来的甜。”
5、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党中央和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了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此诗所写的就是当年2月26日红军先锐重占娄山关后,毛主席及中央领导机关跟进途中经过娄山关时的情景,毛主席追忆了当时的风物及心情。
6、为了革命大事,掌舵必须主席。
7、娄山因娄山关而得名,有此一说。据《桐梓县志》载,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太原杨端应朝廷之募,率领娄、梁、赵等七姓族乡人收复播州,撵走南诏势力,分土世袭。其部将娄殿邦分地世守其土,子娄姗与另一个将军梁宗理之子梁关为表兄共戎高岩子,时称娄珊梁关。后黑神垭一带百姓怀念与娄珊、梁关驻军的鱼水之情,逐将黑神垭更名为“娄珊关”,年久讹称娄山关,以此得名。娄、梁二姓族谱也有相似记载。可见,娄山关并非因娄山得名,而娄山是因娄山关得名。PS:但也有另一说,关名的来历,源于古代对娄山山脉的称谓。因为它是大娄山脉的主峰。但这种说法,没有历史出处。
8、(简介)遵义市红魂立德教育服务中心介绍
9、纪念先烈,总结历史,注视着娄山关口西侧山垭的娄山关战役纪念碑,凝视着张爱萍将军手书的“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行草大字。娄山关前,他们的脚步扬起尘土,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很庆幸,也很感谢,中国人民有这样一群与人民相依相惜,互相扶持的英雄战士;我们也很庆幸,很感谢能到此一游,抚摸遗迹之壁,悲叹战争之痛,瞻仰烈士为民奉献一切之精神。
10、遵义市红魂立德教育服务中心
11、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红军二渡赤水后于2月25日攻克娄山关,控制住这座雄关使大部队顺利通过。随后,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2月26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2月27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28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
12、从为什么有两次娄山关战役到党史上著名的“通道转兵”,再讲到长征途中毛泽东“担架外交”的故事。诗词背后,和党史有关的历史事件一一呈现。从党史讲到诗词,再从诗词回归党史,诵读声在桂子山上回响,一场充满了文化气息的党史微课让观众意犹未尽。
13、明时播州杨应龙(杨端29代孙)叛明,被朝廷平定,曾改娄山关为“太平关”,但人们仍习惯称为娄山关。
14、因此,当红军突破蒋军的第四道防线,渡过湘江时,历时仅仅两个月,即损过半。 1935 年 1 月,红军强渡乌江,攻占遵义。 1 月 15 日到 17 日,在这里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
15、铮铮铁骨不惧刀枪,熊熊壮志不畏铁索。在动乱战争的年代,站在真理这边的人总是势微且痛苦。他们努力追寻自由与平等、民主与科学,却总受到暴雨的击打与雷鸣的侵袭。尽管他们被囚禁,被鞭笞,被放逐,被抹灭,失去家人,失去伙伴,失去自由的空气,失去正常的生活,但是从未放松过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这群“生活”在国民党高压禁锢下的人多达1220位,我们对其中的一些人并不陌生,罗世文、宋绮云、宋振中“小萝卜头”、杨虎城、黄显声、马寅初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追忆之人。
16、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红军决定北渡长江到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途经习水土城时,遭到川军阻截。
17、意义:娄山关是遵义的天然屏障,红军夺取娄山关,彻底打破了敌人企图将红军压迫在娄山关以北、长江以南狭窄地带而消灭的美梦,振奋了红军将士长征胜利的信心,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18、全词原文如下: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雄关漫道真如铁中的雄关指的是娄山关。
20、遵义会议是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开始确立的领导路线,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大家纷纷表示,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受益匪浅,震撼心灵,思想得到洗礼,精神得到净化,对遵义精神和党的艰苦奋斗史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五、娄山关历史天气
1、其部将娄殿邦分地世守其土,子娄姗与另一个将军梁宗理之子梁关为表兄共戎高岩子,时称娄珊梁关,年久讹称娄山关,以此得名。
2、会议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遵义师范学院副院长娄胜霞,遵义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刘作会,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刚,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娄义华,中共桐梓县委常委、宣传部王先郁部长,桐梓县政协副主席杨定刚到会指导,县内外文史爱好者、娄山文化研究会、壁上挂灯梁氏研究会、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以及平蛮入播将领后裔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桐梓外宣中心、桐梓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到会进行采访报道。大会收到与会者撰写的论文、交流材料20篇,参考资料8篇。这些论文和资料内容比较丰富,体现了在地方历史文化和家族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3、词中的雄关即指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意思是:不要说雄关像钢铁一样难以逾越,而今我们要从头开始征服它!从娄山关头上翻越后,远望苍山如海,感怀残阳如血。全词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胸怀。
4、作者:田瑞琦编审:张磊
5、《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于1935年长征途中创作的一首词,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的《诗刊》上。娄山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娄山关战役,也以其惨烈而闻名,在10多天之内,红军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共歼敌20个团,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以来的第一次胜利。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毛泽东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6、“据我所知,娄山关战斗是红军长征史料中涉及比较多的。因为这次血战拉开了遵义战役序幕。可鲜有人知晓,在此之前还有一次重要的战斗。”肖开基老人告诉记者,那次战斗发生在遵义会议召开的前几天。
7、1935年2月28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由于娄山关一战意义重大,所以诗人的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这首诗词。
8、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
9、上阕:写红军在战斗中的情景。上阕这四句写景,实则非自然之景,实是作者眼中之景,基调是阴沉抑郁的.写出的是娄山关进军途中时抑郁的情景。
10、其部将娄殿邦分地世守其土,子娄姗与另一个将军梁宗理之子梁关为表兄共戎高岩子,时称娄珊梁关。
11、此行,记者还在“记者再走长征路·遵义会址话长征”直播访谈活动中遇到了扫雷英雄——杜富国。在后续组织的座谈会上,作为土生土长的遵义人,他结合成长历程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12、娄山关战斗胜利结束后,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3、“无论如何都要攻占娄山关!”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红军战士在薄暮微雨中,拉着藤葛和树枝,一步一步向山顶攀登。而就在他们登上山顶不久,发现十几个敌人从山的另一边也在往山顶爬,他们火速向敌群扔了几枚手榴弹,把敌人压了下去。接着,红军突击队乘胜追击,接连打下了几个山头,巩固了阵地。经过25日、26日的激战,经过反复争夺,最终在红军“正面攻击、两翼包抄”的沉重打击下,黔军兵败如山倒,仓皇南逃,红军则乘胜追击,最终于2月28日再占遵义城,歼灭和击溃了敌军两个师以及八个团。
14、日期:2022年5月10日
15、娄山古名不狼山,逶迤数百里,主峰大娄山,俗称笋子山,海拔1576米。主峰上的关口,即为娄山关,南距红花岗区50千米。娄山关是黔北第一险隘,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明军曾与播州士兵在此激战。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曾在此击溃黔军,再取遵义城,这是红军长征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手迹《忆秦娥•娄山关》被镌刻在关侧大理石碑上,还建有张爱萍手书的“娄山关战斗纪念碑”。欢迎您到此领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词意。
16、据湖北广播电视报总编辑饶迅介绍,湖北广播电视报和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将进一步把媒体优势和高校资源有机结合,持续组织和开展《诗词党史》系列课程,创新党课的表现形式,丰富党课的内涵内容,利用融媒体平台,让党课以鲜活姿态走近党员和群众身边。
17、清咸丰、同治年间的黔北农民起义,都以全力占领此关。1935年(乙亥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歼灭黔军两个团。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是我国重要的“红色”基地。作为黔北第一要塞,娄山关景色秀丽,峭壁绝立,是众多游客的常去之地。
18、关上千峰万仞,重峦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
19、主持人(左一)和两位主讲人
20、那些歌曲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