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好友小酌古诗
1、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2、时不时的,就能在朋友圈看见“逃离北上广”的爆文刷屏。
3、“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四月天耕种基本结束,乘农闲之余,诗人偷闲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衣食是生命必备的物质需求,诗人自耕自足,没有后顾之忧,无须摧眉折腰事权贵,换取五斗粮,在精神上得到自由的同时,诗人也有暇余在书本中吮吸无尽的精神食粮,生活充实而自得,无虑而适意,这样的生活不只是舒畅愉悦,而且逍遥美妙。
4、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5、译文: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
6、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7、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8、这首诗的诗题是我加的,这首诗原来没有题目,只有序:
9、谁怜破屋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
10、上联:小酌江楼,听潮来去;下联:醉卧船头,梦月浮沉。上联:小酌江楼,听潮来去下联:闲饮小窗,问月沉浮上联:小酌江楼听潮来去下联:长吟漓水看云过往
11、车行数日,“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天已欲晚。忽子建梦醒,扶轼而极目,急呼驻马,疾步而前。只听水声潺潺,红霞如练,植潸然涕下,道:“此地,可是洛川?”
12、原文: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3、恰逢天气晴好,阳光朗照下的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苏兄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出口,便惊艳四座。我们踱步西子湖畔,聊山水、聊民生。苏兄眉头轻蹙,看着眼前的湖水,长叹一声:“钱塘水患困扰百姓多年,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我定竭尽全力,解决水患。当下最紧要之事,当为清淤……”苏兄不知,当年他的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水患,更为西湖凭添了一处胜景——苏堤。感念着苏兄的有才有为,方觉蒙蒙细雨翩跹而至,觅一处酒肆小酌休憩,望着眼前迷蒙的烟雨,苏兄的诗句又悠然而出:“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沉浸在眼前亦真亦幻的景致中,忘却俗世,丢掉烦恼,只想融自我于浩渺天气间。此一行,更坚定了我们继续出游的决心。
14、虽然苏轼的心从雪花飘进窗棂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漫天飞舞的雪花牵到了银装素裹的郊野里,可老天爷并没有完全满足他的期盼。这场雪只下了一点点,刚把诗人的胃口调起来就停了。诗人多想和雪多处一会儿,在这纯白的世界里小酌几杯,体味一下古人的情怀。然而,到哪里去才能和这刚覆盖住地面的微雪共处呢?他开始仔细思忖。
15、穿过一片树林时,却迎来一阵风声,接着由雨丝变成雨滴,淅淅沥沥,连连绵绵。拿着登山杖的我不知所措,感受到不时打在衣服上的雨点,只得抱头鼠窜。忽然间,我跑到一座亭子间,只见东坡从容的披上蓑衣,便笑着看着我。我实在尴尬,只得手忙脚乱,接过蓑衣。走着走着,他突然高吟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不禁赞叹道:“真是一首好词!”他脸上笑意弥漫。
16、这组诗共十三首,这是第一首。山海经:一部记载古代神话传说、史地文献、原始风俗的书。孟夏:初夏。农历四月。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欣有托:高兴找到可以依托的地方。深辙:轧有很深车辙的大路。颇回故人车:经常让熟人的车调头回去。欢然:高兴的样子。与之俱:和它一起吹来。泛览:浏览。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游的书。流观:浏览。山海图:带插图的《山海经》。俯仰:在低头抬头之间。终宇宙:遍及世界。
17、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18、谢公屋,座落在天姥山的山崖上。山环水绕间,静静地屹立着。我与太白见此屋,突然来了兴致,三步并两步,攀上了山崖。我坐在屋旁的石道上,看着眼前着精致,这旷达之景,令人心胸开阔。不知太白见此景是否感到豁然,我思忖。远处飘来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清澈的山泉流淌在指尖,流水淙淙,清凉明亮;远处的山涧传来猿啼,生机勃勃。“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太白的声音传入耳畔,我回头望去,他驻足在屋前,对山而语。屋旁的花绽开的甚是灿烂,遂,太白靠在迷石上休憩。
19、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唐)李贺《致酒行》
20、《唐诗里藏着故事》收录二十四位唐代名家,上百首经典名篇。每一位诗人的背后都有丰富的历史故事;诗篇的产生,诗人生活的情景,唐代的田园山水……诗中有史,史中有诗,轻松阅读,让唐诗铭记于心,受用终生。
二、小饮怡情的诗句
1、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2、话说远了,书归正传。友人接“千金”二字又起:“千金散尽换不来,人生如河东流去。”前句借用李白名句:“千金散尽还复来”,改为“千金散尽换不来”,金钱和物质是换不来时间和生命的,其中参透了舍与得的道家学说,价值观里充满了正能量;接着话锋一转:“人生如河东流去”,由价值观转向人生观,人生就像一条河流,日夜不息地向东流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时间是最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任何人和任何事而停止。所以,我的朋友们请珍惜时光、珍惜当下!
3、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4、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
5、人生能有多长时间,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命运的好坏是由前生而定的,何必要自己苦苦操劳呢。邀请宾客朋友玩赏,喝酒唱歌,暂且喝个酩酊大醉,任凭它日月轮转,来往像穿梭。
6、译文:早晨起来深感缺少乐趣,离座而起打开清酒一樽。先举杯祭酹造酒的祖师,是他留下美酒给我驱逐忧愁和烦闷。一会儿感觉便大不一样,顿觉得天地之间热闹非凡。连绵的高山改变了原来的幽晦,碧绿的流水把温暖的气息包含。
7、李代高先生第一首两次叠字,以诗歌的音韵节律美,带处身处自然的心情,笔锋明快。最后一首笔锋一转,虽改了李白邀友人抱琴相聚的本意,友人兴之所致,晨起弹焦桐,自娱一翻,才定与诗人会面,眼前一亮。
8、因兹制酒戒(宋·释遵式·《诫酒肉慈慧法门》)
9、译文:白天何其太短暂,百年光阴很快就过去了。苍穹浩渺无际,万劫之世实在是太长了。就连以长寿著名的仙女麻姑,头发也白了一半了。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了。
10、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11、我在蜀地游览,遇到了青年的李白,他这时还没有经历仕途的不顺,透着年少的不羁,和他与生俱来的豪迈洒脱。
12、李清照也是爱酒之人,她沉醉的时候,就会犯迷糊。
13、他借用了李白的诗句,我也受此启发,同样借用李白的诗句,看能否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我与之和道:“我辈岂是诗词客,吟诗唱和真性情。”以此作为我们二人在线和诗的收尾。意为“我们本来就不是什么文人骚客,所作所为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诗词创作,而在此吟诗唱和只不过是兴致所致和情感交流罢了。”后来,在写此文时发现,这一句与前面的内容接不上,于是更改为“去去来来一场空,空将酒樽对明月。”
14、虽有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无所施展。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何时能归隐田园,不为国事操劳,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
15、我们是什么时候丢失了这份风雅的呢?我们能否重拾这份雅兴重塑这份雅风呢?古人用他们的风雅书写了无数的风雅人生,留下了无数的风流雅韵。他们“三杯两盏淡酒",就这一炉红彤彤明汪汪的小火炉,就在欲来的风雪里对饮。至于酒的滋生如何,并不重要,要的是这一点悠闲这一份韵致。
16、“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这里一语双关,既写了环境的滋润和美,又有好风吹来好友,好友如好雨一样滋润着诗人心田的寓意。“泛览周王书,流观山海图”,这里“泛览”“流观”写的非常随心所欲,好像是在轻松愉悦地看戏取乐一样。诗人与朋友在细雨蒙蒙,微风轻拂中饮酒作乐,谈古论今,引发了诗人对闲余浏览《山海经》《穆天子传》的一些感想,诗人欣慰地对朋友说:他不仅是在皈依自然中觅到了乐趣,还在《六经》以外的《山海经》与《穆天子传》的传说中领略了古往今来的奇异风物,诗人的人生境界不但在现实中得到拔高,而且还在历史的时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与升华,这俯仰间的人生收获,真使人欢欣无比!
17、苏轼的这一首诗创作于嘉祐八年(1063)十二月十五日。
18、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19、去去来来一场空,空将酒樽对明月。(我)
20、为君五斗金茎露,醉杀江南千万山。
三、与朋友对酌的诗句
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
2、《赠元稹》唐代:白居易
3、这四首微诗既独立成章,又在原诗的引领下情感连贯。“蕊”和“瓣"都拟人化了,它们能吐会笑,如同诗人饮酒时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美景,面对知音,一杯又一杯,即使眼迷离,也是“漫山绚丽”。“揽”字多么豪爽恣意,吟诗伴酒,明月相照,该是多么畅怀与潇洒!在酣醉之时,不舍朋友,又无法起身相送,只好邀请朋友第二天抚琴赏乐,明天还未来,美妙的乐音已回荡在诗人的心中了。最后一句“明朝何愁”,用停顿将整首诗的豪迈之情、豁达之意发挥到了极致。这四首微诗一气呵成,和诗仙的原诗严丝合缝,浪漫主义的气息如出一辙,读来让人酣畅淋漓,有种微醺的感觉。
4、译文:阳历闰月中的景色,在中旬开始入春。围着火炉看雪酒在催人喝,房梁上不曾飞落去年的灰尘。
5、读音:kāihuáichàngyǐn
6、连绵的高山改变了原来的幽晦,碧绿的流水把温暖的气息包含。
7、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8、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9、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
10、穿越时光的隧道,伴随大苏诗词,来到黄州拜访东坡的足迹。在人生诗意之中,一场史无前例的旅行即将开始,他说,黄州便是他的第二乡土。
11、与诗人生命交融一体的不仅是草木飞鸟,还有共享良辰美景的朋友,诗人体验到不仅是融入自然的怡然兴致,还有书中带来的时间长河中积淀的风物赏识,这样的人生快乐,在昏昏然的官场上是无法得到的。诗人在与天地与古今与人与物的交融中,合奏出宇宙运行中至高至美的欢乐篇章。
12、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13、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14、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15、出蜀的旅程还在继续。看着江水奔腾而过,两岸青山相对而峙,一轮红日缓缓升起,我们乘的这叶孤舟,迎着晨曦。水浪拍打着船身,在鸟啼与浪花声中,我们享受着此刻的美景。他的眼中映出眼前雄伟的景色,李白毫不掩饰对它的喜爱,吟诵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赞美之词。
16、田际洲522102461@qq.com
17、我辈岂是诗词客,吟诗唱和真性情。正如李白所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虽然有一些张扬,却也不失为真性情!我们二人上起下接、你来我往、好不快哉!
18、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19、编委:何中俊徐秀玲马国昌张绍敏吴厚金郑玉彬王捍红刘国秀田际洲黄柳军廖洪玉蔡志宏李永雄洪媚刘方王玉菊
20、南门城外的一片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叶茂枝繁。清凉的树荫可以庇护自己,整天都可以在树下乘凉谈天。即使喝醉也不要推辞,美好的芳草可以供我们躺卧。即使是那些富比晋楚的人,恐怕也未必知道饮酒的快乐?
四、与友小酌的诗词
1、小山是我最喜欢的宋词作者之一。他出身贵介公子,却历尽世态炎凉,其词作风流蕴藉而又不失中正平和。这阙《思远人》从红叶黄花入手,因景而写情,把抽象的相思写出了具象的色彩。
2、今年春来早,刚过春节,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乘着“时光快车”,我选择的目的地是北宋,通过“跨空邮件”,我和东坡兄已经约好,新年旅行的第一站就从西湖开始吧。
3、弟妹悲歌里,朝廷醉眼中。
4、早晨起来深感缺少乐趣,离座而起打开清酒一樽。
5、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6、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7、看内容可以得知,此诗当作于岑参佐封常清镇安西时。彼时大唐国势如日中天,拓地万里、四夷宾服;岑参以文人戍边,重阳登高、元戎把酒,别有一番慷慨豪迈。诗中所写的黄花,自然是“战地黄花分外香”了。
8、大竹师范同班同学黄寒率先应和:“最是一年春好处,花开花落在东湖。”上学时,我们二人关系要好,时常形影不离,是“穿连裆裤”的铁杆兄弟。黄寒皮肤黝黑,我皮肤白净,尤其爱好唱歌和打篮球,而且心领神会、配合默契,在竹师的“歌坛”和球场被戏称为“黑白双煞”。
9、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
10、酒酌戒毋多(宋·赵蕃·《与彦博审知同为问梅之行到溪南)
11、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12、闫文亮,文学爱好者、体育爱好者、资深记者、“资深家长”。20年记者生涯,北京晨报、竞报、北京商报。报道领域广泛。16年家长生涯,家有高一学生一名,就读于名校,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业余生活兴趣广泛。
13、与李白一起旅行,我感受到了他的洒脱豪迈,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感受到他对故乡、友人的思念。出蜀的旅途中,两岸景色如诗如画,他的诗便是最贴切的描述。与他的旅行,充满了诗意。
14、小酌怡情,这是喝酒的休闲阶段,心情放松,推杯换盏之间,都显得温柔有礼,一边饮酒,一边闲谈,最适合小酌了。
15、“三百杯”已经很夸张了,到最后,李白没钱付酒钱,大气地用五花马、千金裘换酒,可谓癫狂。
16、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17、洪芜462692451@qq.com
18、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值此良辰美景,把酒对月,须尽情享受。名利都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劳神费力。人的一生只不过像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一样短暂。
19、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20、诗人爱酒,李白每每醉酒,佳句频出;酒爱诗人,催发了他们的情感与创作。
五、好友畅饮的古诗词
1、坐在南溪会景亭里,还是有点冷啊。此情此景,不由让人想起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啊,除过诗人,当官的有谁会想起“屋漏无干处”,“布衾冷似铁”的寒士呢。
2、夏日初晴,诗人午睡醒来,只看到窗外的绿树和青苔。
3、清凉的树荫可以庇护自己,整天都可以在树下乘凉谈天。
4、自从被陈希亮当他的面打了小吏的板子,苏轼闲暇时便到府城外的旷野里去转游。凤翔府也真的是块宝地。苏轼在已经成为耕地的雍城遗址上无心的一次转游,却发现了凤翔南溪这一处可以让他放松身心的美景。
5、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6、陈淑南赏析: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这首诗写得很有特色。诗中“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写出了李白的豪气与率真。而用这首诗的诗句分别写四首微诗,更是创意之举。妍冰老师的《山中与幽人对酌》组诗,让我大开了眼界,感受到了知交对饮时的豪气和浪漫。
7、杜甫的诗向有“诗史”之称,无论写景写情都离不开忧国忧民的主旨。千载以下的今日,我们这些承平时代的人读来,仿佛依然能够听到诗人那深深的叹息。
8、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9、草堂旁的山上,便是肥沃的麦田,他是农民,戴笠荷锄,肩负太阳。与之结交的,并非乡绅权贵,而是乡里老农,怡然而谈。这里唤作东坡,他在这里播种哲思,将一片贫瘠的心开垦作人生的热情与希望。漫步在竹林疏影,忽遇风雨,只见他雨中信步,昂首问天,胡须在风雨中飘摇,踏着泥泞一往无前。此刻他是诗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蓦然回首,再望萧瑟之处,风尘落定,山头暖阳又相照。
10、接下来描写读书处所的环境。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他独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是多么的自在与自得啊!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
11、这件事让苏轼的行为变得谨慎起来。他清楚在眼下的凤翔府,不论官场还是老百姓,叫他苏贤良的人为数不少。如果再出现这种难堪局面,恐怕就不好收拾了。尽管经过了半年时间地磨合,这时的苏轼已经慢慢接受了陈希亮的做法。特别是经过撰写《凌虚台记》这件事,使他对陈希亮有了新的认识,两人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但一个人不能在同一地方跌两次跤。尽管苏轼已经不再把陈希亮视为“虎豹”,心情也平和了许多,但他还是不想到东湖去,以免引起无谓的尴尬。
12、其实,黄花红叶自古以来就是绝佳的诗题。黄花也就是菊花,一般都和重阳登高联系在一起。著名的盛唐边塞诗人岑参就有诗写此:
13、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4、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15、今天当我们捧着这首小诗时,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千载以前,那个风雪欲来的黄昏里弥漫着浓浓的酒香,浓浓的友情,浓浓的诗意以及浓浓的雅韵。当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起,这一场酒肯定喝得很是尽兴。
1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7、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18、苏轼整首诗也写的是城边距离村落不远的景色,不是山中景色。“谁怜破屋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周至南溪周围没有村落,也就没有破屋。特别是最后一联,点清了“凤翔八景”中的“城鸦晚噪”,“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山中乌鸦虽多,却不会成群结队的飞翔。而傍晚时分,凤翔城门敌楼上的乌鸦被惊飞,落在东湖的大树上,却是司空见惯的景象。这同时也印证了上一首诗的“林缺湖光漏”,说明招隐亭这里是可以看到东湖的树稍的。
19、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20、沉醉的人,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有的人成为了话痨,自说自话,有的人连自己在哪里都不知道,走路歪歪扭扭,掌不控道,如李清照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