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春山居图的意思
1、吴洪裕临死之际,要烧《富春山居图》和《千字文》,给自己殉葬。吴死后,家人先烧了《千字文》,次日再烧《富春山居图》。就在国宝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忽然窜出来,愣是把画抢救出来。
2、第六部分,物象不多,仅有小的树石,视线的速度也会快,仿佛十个月之后神室中的金丹向上移动。到此出现一个小村庄,出现一个大山,重心也到此处。
3、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4、在本案中,设计师以黄公望的绝世之作《富春山居图》为设计理念,将东方山水融入当代美学,呈现了一处既有一派诗意之美,又不乏现代宜居之念的居住空间。
5、地方政府及城市开发管理机构
6、「主题」B07丨如何看中国画?一份观画指南
7、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烬余残卷剩山图纵8厘米横4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8、内丹学是道家修炼以超凡入圣的方术指导,包含从后天到先天的一个过程。黄公望的内丹学与前辈所述有差异,与现代的版本也有所不同。那么,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黄公望的内丹学又有什么特点?
9、一幅画,我们从它整个的气息和总体的技法特征就可以判断出它大致的年代范围。仅仅从《富春山居图》的技法特点上推测,是宋代以后的作品,这是没有问题的。判断它的年代,除了这种直观的感受之外,画面上的题跋是至关重要的。
10、学术前瞻性、规划科学性、管理先进性
11、一些画上有作者落款和创作时间,《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就是这样的,卷末有黄公望一段题跋,说明了此画创作的时间、过程,可知它的创作时间是至正十年,即1350年。《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也有创作时间,谓是“大痴道人公望至元戊寅秋”,即1338年秋画的。这个款题被认为是伪造的,因此这个子明卷也是假的。如果没有落款和创作时间,画作上面的题跋等文字也可能透出一些信息。
12、步入餐厅空间,更显端庄大气之美。在原木墙面的基础上,设计师选用的紫光檀桌椅让原本沉闷寡淡的空间,更加立体更有灵韵,赋予了餐厅空间独具一格的特色,使得用餐氛围更显雅致清隽。
13、因文稿篇幅较长,故分上、中、下篇三篇推出,本期为上篇。
14、王振忠:明清以来的徽州典商与江南社会|大夏读书会NO.江南文化NO.4
15、《富春山居图》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宛然天成。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颇有灵气。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罩染一层几近透明的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以浓墨点苔、点叶,醒目自然。
16、在主松旁增加其他松树。注意几棵松树之间的前后关系,以及它们在组构成俯仰之势后所显示的情态。在枝干交叉时,用笔要碰、让合适,避免几条墨线一框到底,不留余地。
17、《富春山居图》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展卷观览,人随景移,引人入胜。整个画面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在整幅画中,可以看到黄公望先生在绘画布局、形象安排、空间探索等方面所持有的独特看法。
18、2017年5月5—8日
19、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创新策略
20、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半卷《剩山图》纵8厘米,横4厘米。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9厘米。
二、富春山居图的含义是什么
1、《富春山居图》长披麻皴画法《富春山居图》一向是山水画长披麻皴的经典教材,它适合表现土山多林的地带,笔性活泼易舒展,更符合江南水乡一带的山石体貌。黄公望非常准确而精彩地捕捉到了富春江沿江的秀丽山河,不得不说,长披麻皴的技法在此功不可没,此图郑笔势悠长,尽显出黄公望晚年率性洒脱、寄情于山水之间的道家观念。
2、袁崧《宜都记》:“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岬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词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水经注》卷三四《江水》引)
3、望境创意和鲲鹏文创将携手行业相关官、产、学、研权威机构及文旅地产领域近20位著名专家和国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文旅项目操盘手于2017年5月5日—8日举办第一届中国特色小镇发展高峰论坛暨模式创新和项目实践春季会议,致力于推动房地产企业成功转型及文旅地产、特色小镇的持续健康发展!
4、除夕夜,央视春晚的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让大家眼前一亮!
5、《富春山居图》寓意:作者想要摆脱异族统治的痛苦,还原到山水里,不管朝代的兴亡,只是回来做自己,做一个简单自己。
6、临摹要点:破墨法的运用使水墨变化呈现天趣,是简笔求繁特点的体现。在此画中,浓破淡、淡破浓交替运用,随机而生,使笔墨中的山石玉质生华,光彩照人,如阳光下的夺目耀眼。
7、特色小镇项目参观、考察(80名)
8、简介:在片中,辗转流失的《富春山居图》即将展出,国际黑市开出天价,英伦大盗和日本黑帮闻风而动,江湖各路人马各展其能,在生死的边缘上进行对决;而男女主人公的恩怨情仇也就此展开……其中包含爱情、冒险、谍战、动作等诸多元素预计今年9月开机,明年国庆前上映。详细的剧情肯定不会这么早出来吧
9、特色小镇区域规划与产业布局
10、《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是元代的知名画家,大器晚成典型代表,近70岁才开始作画,80岁成名。
11、元朝的一幅画,一半藏于台北博物馆,另一半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前不久举行过合璧展览。而4月28日会上映一部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是以富春山居图合璧展为线索的一部动作大片,刘德华林志玲等倾情出演,而珠宝则是有bloves婚戒定制中心独家赞助,制作非常精良及宏大。
12、艺术作品不需要语言文字解释,这是欣赏绘画时要注意的。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鉴赏的理论和课程,这实际上是有问题的。现在很多绘画鉴赏需要引导,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对于一般的观赏者来说,我并不提倡“终求其理”这种研究性的看画,这种看画方式对于专业人员来讲有必要,但对一般的观者,我们更提倡直观的感受。现在因为各种原因,很多人不是用自己的心和眼看画,而是用耳朵去看画。我们不大相信自己对于绘画的直觉,往往跟着一些所谓鉴赏的理论走。这些年的绘画批评也很不正常,很多绘画批评实际上是在做虚假广告。我们跟着这些虚假广告走,会有什么结果?所以在观画的时候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管对方的名头有多大,绘画,它就是一门视觉语言的艺术,它不需要高深理论去解释,这才是观画的根本。
13、20+位行业大咖和一线操盘手亲自为您全方位多维度解读互联网+时代下的特色小镇——如何赢在IP、内容及运营,如何抢占特色小镇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14、《富春山居图》后半卷的作者是:郑樗,道士,全真道士金志扬的弟子。字无用,号散木,盱江人。因此《富春山居图》后半卷称之为:无用师卷。
15、《剩山图》,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16、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罩染一层几近透明的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以浓墨点苔、点叶,醒目自然。整个画面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
17、若明若暗的墨色,超越了随类赋形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充分反映了元代山水画以山川树石为即兴抒情的倾向。
18、掌握文、业、形、生、态顶层设计核心。
19、要诀提示:松针的组构与排序松针最常见的是扇形,形状像扇子一样,向两边伸展。“松针若写楷”很好地归纳了勾松针的方法,依理而行,一笔一笔,组成一簇;一簇一簇,组成一枝。一簇松针可以分三五笔为一小组,由五或七组不等组成一个扇形松针。这种分组组构的好处是给今后的松体变化打好基础,举一反三。千万不要因为松针点笔繁多,就胡乱画一气,密密麻麻堆在一块儿却看不清它们的组构形态。
20、《富春山居图》是山水画史上的一个奇迹。虽然当代有些画家对这幅画不以为然,但从历史上看,尤其在文人画的系统中,这幅画是非常受推崇的,所以明清时期,模仿它的,或者通过它进行新的创造(仿)的就有不少。清代推崇“南北宗论”的画家,主要学习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尤其是重点学习对象。清代方薰说:“子久《富春山居》一图,前后摹本何止什百,要皆各得其妙。”(《山静居画论》),我印象最深的是王石谷的摹本,比原作俗气了好多。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摹本也许可以算作对富春山的描绘吧。近些年也有一些“新富春山居图”这样的创作,主要来自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启发,而不是富春山的启发,可以说富春山因《富春山居图》而广为人知。
三、富春山居图什么寓意
1、黄公望最富盛名的作品当属《富春山居图》,耗时整整4年才得以完成,可谓一件旷世之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2、第三部分即为“三关”,即气经过脊椎需要过三道门。画中于两山之间有一条路,似乎指向后方但又被山坡堵住,而水流似乎没有来源,这一部分看似模糊,其实是符合《内境图》规律的。沈周并不明白黄公望的用意,他的临本直接将三山排列。
3、《富春山居图》平顶松画法松树按其形状可分平顶、直顶、马尾三类。中国画中平顶松多于直顶松,出现在《富春山居图》画幅中央部分的,就是典型的平顶松,其松针虽与扇形松针有区别,但仍需依托扇形松针的组构加以理解。画松步骤也如画其他点叶树,只不过勾松针的点笔排列有一些特别的变化。
4、《富春山居图》象征: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
5、第一种图式带有医学或解剖学的特征。最早有烟萝子《内境图》,将医学与内丹学混合,身体里有各种生物、神灵而无山水,从侧面表现,并将内脏分开,并不十分清晰,但用道教的方法来解释人的身体、功能、位置。约百年后,杨介(约1113年)《内境侧面图》开始将各部分连在一起,身体变得比较标准,虽然仍按烟萝子方式所画,但显然对解剖学更有兴趣,对身体进行了更深的研究。以现在最流行的版本、白云观《修真图》(临清初原本)为例,可见是从以上版本衍生、发展。
6、众所周知,痛苦是艺术最好的养料,黄公望少年得志,步入仕途后却手上司贪污案的牵累,锒铛入狱,受尽磨难,这段不堪却也成为他艺术人生的孵化之旅。
7、“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宋元思书》)
8、先勾山石主脉。主线的搭配错落不可随意,它关乎空间的前后,而披麻皴在秩序感的前提下用笔松动,先淡后重,交错复加,呈现秩序中的变化和变化中的秩序,而不怕“乱”,乱与不乱是意趣相见。破墨法的运用除了水分的把握,其根本还在于用笔的肯定及对秩序感的认识。
9、淡勾轮廓,初步形成山体轮廓,注意初步的开合关系。
10、明朝末年此画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11、「主题」B04丨《女史箴图》千年演绎,千年传奇
12、最强蜗牛富春山居图技能是什么:光环技能:升级蘑菇园时,木材消耗降低8%;每提升5级蘑菇园等级,蜗牛生命+3镶嵌技能:置于华夏博物馆,赋予效果:华夏探索,获得情报点数量+5%;置于华夏博物馆,赋予效果:华夏探索,5%概率获得双倍绿色炼金试剂。获取途径:抽奖获得;八卦炉许愿获得;开启专家手札获得。
13、山水画多见纯黑白者,墨分五色,仅用黑白也可描画出江山的钟灵毓秀,当然也有浓墨重彩的类型,但总体相对于西方的油画而言,整体还是更偏素淡和枯寒,更融合了文人画家的个人情怀和政治隐喻,因此少了一些斑斓的感官刺激,却也如品茶一般,有难得的回甘之余味,须得心静者方能欣赏。
14、《富春山居图》卷,是黄公望最得意之作。至正七年(1347),他七十九岁在富春山寓居创稿,前后历经三四年经营,始告完成。至正十年(1350)他八十一岁题跋时,尚未最后画完。此图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采用传统的“三远”并用构图法,峰峦冈阜、陂陀沙渚,起伏变化无穷,林木葱郁,疏密有致,在笔法上取法董、巨,而又自出新意,变化无穷,山石多用“披麻皴”干笔皴擦,极少渲染,丛树平林多用横点,笔墨纷披,林峦浑秀,似平而实奇,为黄公望水墨山水杰作。此图经明沈周、文彭、周天球、董其昌、邹之麟等题记。邹之麟在题跋中称此图“笔端变化鼓舞,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明清许多画家都是从《富春山居图》中得到启示,此图对后世影响亦如邹之麟之评语。
15、画作描绘了初秋时分,富春江两岸的优美景色。画中峰峦旷野、丛林村舍、飞泉茂林,令人目不暇接。笔墨苍简清润,详尽地表现了山、水、树、石的灵气和神韵。
16、天长地久,仿佛时间静止,物我两忘。近景坡岸水色,峰峦冈阜, 陂陀沙渚,远山隐约,徐徐展开,但觉江水茫茫,天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17、缺乏系统规划与有效集成。
18、“最‘艺’江南”文化十讲,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上海市博物馆协会、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和上海博物馆承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读书会、光启讲堂、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上海城市动漫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协办,以系列讲座形式,邀请知名学者和文化名人,围绕江南文化的话题,对江南文化进行深度阐释。该项目于5月20日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启动,将持续到2019年底。
19、葛剑雄唐力行:源流之间——中华文明与江南文化|大夏读书会NO.江南文化NO.1
20、黄公望接近完图时,将此画赠与师弟,号“无用”,他则自称“大痴”。师弟无用看透不了人生,急着想取历史巨作。无用师弟一毛钱没付取得了《富春山居图》,死后他的后代将之变卖。《富春山居图》走入明代,名气愈来愈大;历经多位大画家收藏,也从此开启世界绘画史上少见坎坷传奇的收藏故事。
四、富春山居图是什么寓意
1、舞台上,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卷轴缓缓打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活”了过来。
2、5月5日15:00签到
3、在解释《富春山居图》与《内境图》的具体关系之前,葛思康博士提醒大家,古人看手卷的方式不同于现代博物馆中的摊开方式,他们或将其放在小桌子上或拿在手中,打开的幅度有限,观画也带有节奏感。这幅画原本应该有八张纸拼接而成,一张纸约长07m左右,其中似乎存在一种规律。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黄公望在当时并不出名,画名或许只在朋友之间。黄公望还曾写过戏剧作品,虽然今已不存,但戏剧也是一个过程,有其叙述步骤,画中的观看过程也应该体现了这个秩序。可以说,画家黄公望如电影导演,引导观者的视角,在风景中流动。黑白是最简单的引导,在有无之间引导视线,黄公望的笔墨就是一种设计。
4、《富春山居图》从完成的一刻,精通卜卦的黄公望已预言此画未来命运将“巧取豪夺”。黄公望为完成此作,在富春江待了五至六年左右;八旬的黄公望业已领悟人生纵有回荡,但勿须执著;从起始至死亡终结,一段因缘罢了。
5、继续增加,完善松针。松针可分两次完成,先勾淡松针,再加浓松针,以此形成丰茂之感。但要注意每棵树中每一组松针的浓淡枯湿变化不宜过大。平顶松枝与枝之间的穿插排列不宜交叉太过,要同中有变,形成疏密有致的平和节奏。
6、步入二楼,书房空间蕴含了文人墨客们所追求的诗情画意之美。墙上的水墨画,以及当代明式的紫光檀书桌及屏风,与空间的留白意境共同呈现出大道至简的境界,一股文人般的风雅情怀也在空间流露而出。在此看书或是写字,或是静思自我,这样的生活,才是惬意自在。
7、整个《富春山居图》正如《内境图》一般,指示了从后天到先天的内丹学修炼过程,而阳神最后“还虚”,画面在虚空中结束。
8、打造中国特色小镇第一课堂
9、不错哦,寓意很好!是上佳的风景画!中国画。元代黄公望作。纸本长卷。水墨。画面为浙江桐庐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岩壑幽深,山木疏秀,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用草篆笔法挥写,干笔湿笔一体浑成,气清质实,骨苍神腴。收起
10、平台推荐:中国特色小镇发展论坛杭州春季峰会
11、浓墨点苔,特别是在山头处,点苔也要一组一组地朝廷,横笔点添加左侧的小丛树以突出山体。
12、画面仅用水墨渲染,但深浅浓淡的水墨在宣纸上转化为无穷的“色彩”,使画面具有自然而真实的空间感,给人以挥洒奔放、一气呵成的深刻印象。
13、富春山居不只是一张画,是一个哲学,一个生命态度的东西,使创作者能够把积压了九十年的亡国痛转成另外一个东西,豁达,摆脱异族统治的痛苦,还原到山水里,不管朝代的兴亡,只是回来做自己,做一个简单自己。
14、「主题」B05丨《深山会棋图》墓中的仙人对弈
15、东方美学里“富春山居”这四个字早已超脱了绘画作品本身,寄托了诗意栖居的追求。所以,相比于中式元素的堆砌,设计师更注重东方意境的表达,以悠然宁静的元素,再加入现代设计手法,营造出现代东方的意蕴,放眼整个客厅空间,皆是诗意隽永。
16、亮宝楼艺术博物馆文创中心,致力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制作与推广,为宣传优秀文化,响应政府号召,扶持大学生创业,现启动了亮宝楼文创“学子计划”。
17、继续增添复加用皴(长披麻皴),使得山石体感更强而呈现出力量感,注意用笔要枯虚,不可勾死。
18、解读《富春山居图》的文化意味(上)
19、画面采取长卷形式,构图趋于平缓,恰如其分地托出平淡天真之意,将起伏的峰峦冈阜、透逸的坡陀沙诸、浩渺宛曲的溪河、疏密参差的树木、或显或隐的村落一一铺展开来。犹如观者亲自漫步于富春山水之间,边走边看,令人有亲切之感。近景的黑松古木皴法苍劲有力,与峰峦沙诸相互呼应,三者恰到好处的生存空间增添了画面的生趣,层层山峦远远退去,几抹淡笔,若有若无,目不所及,将人引入一种画外之境。平缓轻快的节奏归于舒缓的天水之间,灵魂于天水之间得到了某种安顿,仿佛“天地与我为一”。
20、电影《富春山居图》最大的败笔,也是观众吐槽最多的无疑是剧情走线和节奏感了,为了营造大片氛围,剧组不惜辗转海外多地进行拍摄,耗资不菲,却并未达到预期理想,反而赢得唾沫星子满天飞的结果。影片全程给人感觉就像是进入了时空穿梭隧道中,忽而杭州忽而迪拜忽而东京,跨越之快,节奏迅速,使得观众一头雾水,连剧情节奏都难以追随,看着如此吃力的影片,观感自然糟透了。
五、富春山居图理解
1、那么,《富春山居图》的原貌是怎样的呢?葛思康博士将《无用师本》、《剩山图》、《子明本》拼接以大致还原。有人认为烧掉的部分可能更多,也有人认为前面有近两米的损失,对比沈周的临本辅助以理解构图,可以认为画作并未缺损太多。但是,沈周本也不是与之完全吻合。值得注意的是,《无用师本》结尾是空白一片,似乎没有完成,而传统山水画大多有一个封闭的空间,从前景开始,回到前景结束,沈周本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画面尾部加上山石树木作为终点。然而,《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结束在虚空之中呢?
2、《富春山居图》作者以清秀淡雅的笔墨,描绘了初秋时节浙江富春江一带的山川景色,同时抒发出画家宁静淡泊的情怀。黄公望作是“得之于心,而形于画”。而且他的创作思想已超越北宋山水画家对“真趣”的追求,主张“作画只是个理字最要紧”。所以《富春山居图》是否是富春山水的实景描绘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心中对山水之理的把握。因此,这幅画虽然作者以其熟悉的富春江景色为母题,但采用一种即兴、自由的方式流露出感情,显然画上山水不是实景的再现,而是画家心灵和自然合一的形态,意在表达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精神。
3、为此他还特意请大臣来,在两卷《富春山居图》上题跋留念。来观画的大臣无一例外地歌颂了皇帝热爱艺术、不拘泥真伪的广阔胸怀,可谁也不敢点破:这幅画它本来就是真迹。
4、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
5、文创产品可把文物的文化信息带入我们的生活中,让历史文化赋予当下生活新的意义~
6、但当前特色小镇建设绿色发展在制度设计层面主要有两方面问题:
7、图中有古人的诗意与情感,有穿越那个时代的情境与氛围,或者是被古人内心的脉动所唤起,从图浓淡不一的墨色世界中,从变幻的皴法纹路中,从不同的点墨布置中,我们转换读出葱笼的山色,读出悠然南山的思绪,读出小国寡民的安逸与怡然
8、《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心境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过程或美学过程,也不是片面的政治社会背景情绪化的反映,而是在个体经验积累、深化、转换的过程中,融入了宗教式的探索,由是独辟了一种具有宗教深情的创作样式——内境山水。
9、“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佩文斋书画谱》卷一三郭熙《山水训》)
10、第一部分,画面伊始,由小路引出,此处重山层叠,山势走向复杂,且树木丛生,在山后有几处房子。这个有些混乱、缺少戏剧感的部分,对应的是内丹学中的后天世界,气息混乱,充满杂质,也意指我们所处的世界总是处于不稳定的变化中。
11、前人评子久画,注意到一个“浑”字。其好友张伯雨说他“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石谷别“元四家”家法,以“子久之苍浑,云林之淡寂,仲圭之渊劲,叔明之深秀”而申其说;南田说,子久“以潇洒之笔,发苍浑之气”,神明变化而使人难准测其端倪;麓台则认为,子久画具有“浑厚之意,华滋之气”,可称天机活泼;张庚论子久,也以“浑沦雄厚”属之;而近人黄宾虹更径以“浑厚华滋”誉称子久。石涛曾说:“墨海里立定精神……混沌里放出光明。”看子久的画,正如浑沌的世界里放出的大光明。子久本人也是通过浑厚华滋的创造,来演绎中国传统哲学的微妙意旨。
12、富春山居图描绘了画家黄公望静谧、抒怀的心境和情感。
13、他的《富春山居图》其实是以一个自足的世界,安顿那个沦丧的家国,挺立文化的高贵。因而,围绕着《富春山居图》,历代的文学文献之丰富、历史之悠久,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奇迹。《富春山居图》不仅代表了中国山水艺术的一个高峰,而且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精神高度,即“世界是一幅画”。
14、●璞睿雅集在首都博物馆成功举办
15、回复“入群”,加入大夏读书会读者群
16、“雪窦山全球智库论坛”→
17、中国画。元代黄公望作。纸本长卷。水墨。画面为浙江桐庐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岩壑幽深,山木疏秀,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用草篆笔法挥写,干笔湿笔一体浑成,气清质实,骨苍神腴。
18、就《富春山居图》本身来说,它是如何流传至今的,这个问题比较好讲,因为关于它的流传研究已经有不少论文,基本上一看就大体明了。假如没有研究文章,那么我们一般通过著录、印章和题跋来看。通过著录,基本上对它的流传有个大概了解。但这些也只反映阶段性的收藏情况,可能还有一些收藏过程在画面和著录上没有反映,如果能结合其他文献的整理,对它的流传过程会有更丰富的认识。至于有的作品没有名款,印章也很少,题跋也很少,了解它的流传过程就比较困难。即便有收藏者口述流传的过程,也要谨慎对待。
19、《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为和尚无用禅师所绘的,始画于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于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完成,此时黄公望已经81岁。他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坡石,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黄公望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董其昌评价《富春山居图》说:“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此画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董其昌还曾说,他在长安看这幅画时,竟觉得“心脾俱畅”。
20、元代中后期,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四家,在山水画创作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绘画史上得到很高的评价,被称为“元季四大家”。元四家在赵孟頫的影响下,广泛吸收五代、北宋水墨山水画成就,充分发挥笔墨在绘画艺术中的效用,把笔墨韵味在绘画中的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突出了山水画的文学趣味,使诗、书、画有意识地融为一体,各具风貌,开创了一代新风,形成了以“文人画”为主流的山水画派。对明清两代画坛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