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摘抄赏析
1、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颜渊说:“请问仁的纲领是什么。”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遵照您的话去做。”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5、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6、点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直心是道场,做学问有这种态度,才是最明智的。
7、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8、(2)先生:年长者。这里指父母。馔(zhuàn):吃喝。
9、翻译: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1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11、翻译: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12、(注释)周,合群。比,音bì(第四声),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13、(知识分子不可以不志向弘大而意志坚毅,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如若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算得上责任重大吗?如若死而然后停止,不也算得上路途遥远吗?)
14、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15、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6、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18、(译文)曾子得了重病,召集他的弟子们说:“(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毁伤之处)!《诗经》中说:‘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渊之旁,就像踩在薄冰之上。’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再也不会受伤了。弟子们!”
19、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2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
21、(译文)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22、(君子讲究协调而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讲究协调。)
23、(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24、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26、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28、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2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0、言外之意:君子的态度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仪,他所学所讲的也就不靠谱了。做人处事以忠信为本。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他们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也。有了过错,就不要畏惧认错,并改正。
31、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讲道德、讲原则,可能会使自己陷入某些困境里面。例如,由于放弃一些物质利益,讲道德、讲原则的人往往会被人讥笑,说他们迂腐,甚至虚伪,从而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我们也许就会因此反问自己:为什么自己身边的人都不是这么做的?我们是不是做错了?我们是不是真的迂腐、虚伪?
3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