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
1、在医士的坚持撰写医学记录的启发下,苏霍姆林斯基发现了教育日记的重要价值。就这样,无论平时工作多么繁忙,事务多么琐碎,苏霍姆林斯基一直保留着撰写教育日记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满怀敬业之心,每天都是满腔热忱地投入到自己的教育工作。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进行着紧张的脑力劳动,安排好自己和学校工作的工作。6点左右去吃早饭;7点后走出办公室,来到学校门口,迎接孩子们和老师们的到来。白天他忙于工作,进行上课听课、座谈和组织活动,他还抽出一定的休息时间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家长,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做学生的家访工作。晚上则坐下来思考一天的收获,撰写每天的教育日记和撰写文章。直到晚上10点之后才休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
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 (苏)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生物起源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
4、卡普捷列杰夫《教育心理学》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5、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6、记住一个原则:材料总量,不能够超过50页。
7、提出“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8、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9、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10、什么是信任?如何评分?个别对待如何可能?这些问题的理解都十分关键,它不仅仅是教师改变姿态,更是高度专业发展的结果。能否正确地回答这三个问题并形成信念,对教育教学至关重要,并且是根基性的。
11、学生被动,消极地掌握住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是让他们扮演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积极主动收获的知识,不但让人深信不疑,更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1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不是私人的。
13、关于体育。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并响亮地喊出了“健康、健康,再一个还是健康”的口号。他不允许低年级儿童在室内进行三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反对让12~15岁的少年每天花费五个小时去做家庭作业。他带领师生在校园内外种植大量植物,为孩子们建立天然的“氧气厂”。在教室内,注意合理采光,定期检查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之间的适合程度,注意学生合理的营养等。他钻研了15年之久,为帕夫雷什中学制定了新作息制度,保证劳动和休息、活动与睡眠的适当交替。
14、《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第一版。
15、从1938年到卫国战争爆发,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所中学担任乌克兰语言文学教师,又兼任了该校的教导主任。卫国战争爆发后,苏霍姆林斯基于1941年7月应征入伍,1942年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后经过治疗,他重返教育岗位,1943年他在乌瓦工作时被接纳为苏共d员。在第二年的春天,苏霍姆林斯基回到了家乡,他在该区担任了四年国民教育局的局长,并在中学里上课,他担任局长的期间,他大力恢复本区的教育机构,安排孤儿的物质生活保障选拔和培训教师,在1948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此后他在这里进行了创造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科学研究与创造,一直到1970年病逝,年仅五十二岁。
16、此外,他还阐述了诸如教学任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问题。
17、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是中国较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8、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误读或不理解,根源往往在于实践的这种不深入,因而缺乏了理解背景。
19、这个问题涉及到知识结构,以及本体性知识诸问题。最重要的是观照自己目前的状况,为自己找出一条合适的阅读之路。
20、《孩子们,你们好》,阿莫纳什维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21、苏霍姆林斯基的小学、中学,一直是在自己村里学校度过的。这是一座七年制的学校,虽然学校设施条件极为普通,但这里却有一批较好的师资力量。这对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熏陶的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环境。他的善良天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知识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拓宽。他在家经常主动帮助父母邻居做事,在学校里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了当时校长伊万·萨维奇和教务主任布师科夫斯基的重视和关怀。然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要数启蒙女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
2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23、如果你想进一步深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那么,可继续研读他另外的作品(包括别人选编的),例如:
2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也可作为资源参考。
25、柏拉图《理想国》,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王”。
26、如果共读的次数比较少,宁可选读其中个别章节,而不能贪多求全。如果共读的时间比较充裕,那么建议:
27、成为母亲之后,女性美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焕发出全部的力量和美。
28、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唯物、辩证的科学。他反对古板、陈旧与没有变化的教育观。“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教法,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教师”,他倡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反对刻板、单一的教学。“没有恶,也就没有善的存在”,因此培养善良,就必须知道和了解恶的存在。“懒惰,是一切罪过之母”……
29、《孟子·尽心上》中最早出现“教育”一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0、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31、柏拉图《理想国》,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王”。
32、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提出了通过集体和生产劳动来教育儿童以及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33、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34、《家长教育学》,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
35、康德《康德论教育》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他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教育学家。
36、本书的核心,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循环”:
37、《论共产主义教育》和《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重视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作用。
38、《儿童心理学》,皮亚杰,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版。
39、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工作计划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工作计划就不可能有“完全合格的教育工作”。对于教师应该如何制订教育工作计划这个问题,他则认为它是不可能有任何刻板公式和现成方法的。但教师在制订教育工作计划时有几个问题必须注意:首先,在做计划之前必须明确教育目标。其次,任何一个年级的教师都不能孤立地考虑本年级的工作,而必须考虑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对今后10—15年期间必须进行的工作制订出一个总体计划。最后,在大体弄清教育目标和总体计划的基础上,编制具体的、详细的计划。
40、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41、在你的学校(班级)里,孩子有机会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吗?你如何保证?
42、可以想见,因为教育教学中的投入探索是长期的,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也在相当长时间内是常读常新的:你不断地会有新的发现和领悟,因为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又深了一层。
43、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44、四是参加教师听评课过程中的思考。作为学校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听评课活动。他认为:“在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来说,他的注意和关心的中心就是课。经验证明,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给教师的建议》第427页)他给自己定出了一条这样的规则:如果一天内没有听过两节课,他就认为今天我在学校里什么事也没有做。如果今天碰上开校长会议,那么,本来在今天要听的两节课,就得移到明天来补上。因此,苏霍姆林斯基的听评课记录也是他教育日记的重要内容。在记录听评课内容时,他把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作为主要关注点:教师是否在教给儿童学习?在学习新教材过程中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孩子们的知识是否得到发展和深化?教师是否让全体学生都掌握了牢固的知识?他的这些做法和思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45、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46、这本书推荐给校长阅读,主要涉及到教育教学,清晰实用。
47、持久的良好的读书会,是不断改进并逐渐形成文化的结果。
48、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49、著名教育家昆体良在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中就谈到,他的老师帕利门曾采用班级进行教学。
50、这里所涉及到的问题十分广泛,但搞清楚下列问题是重要的:
51、《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杜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2版。
52、(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53、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5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55、主题不是指大主题,而是指小主题。甚至有些小主题也要分几次研讨,例如“两套大纲”、“自动化阅读”等等。因为这些主题虽然从属于“智力”这个大主题,但是太重要太关键了。共读要确保一个主题被透彻地理解,因此不建议在一次共读中讨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
56、《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之作,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著。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具有30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提倡教育者的使命则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57、校长和教师应当怎样来写教育日记?苏霍姆林斯基也向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58、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随时准备一个记事簿,记录下日常教育工作中有意义的事件和自己的深刻思考。在坚持积累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反思,才能发现教育真理的实质。
59、苏霍姆林斯基很幸运,是校长自主办学,即“我要这样做”,他在巴甫雷什中学,呆了32年,当了23年校长。巴甫雷什中学真正是他的教育教学实验载体,一直是他设计,他反思,他调整,真正自主办学。在自主办学中,才会有很多发现,才会有一百条建议。
60、如果承认成长首先是内在之事,那么便须明白,自尊心是成长的关键因素。
61、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主张必须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62、《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1981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这本书记述作者五年期间与一个班的三十一名学生朝夕相处的平凡岁月,内容是一年小学预备班和四年小学班的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咋看之下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那一颗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儿童的火热的心所迸发出来的无穷创造力和生命力,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63、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为儒家思孟学派所撰写(具体不可考),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还早300多年。
64、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提出“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65、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66、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67、你如何确保在班级整体水平与孩子个性发展之间,在主要领域的学习以及孩子的个人兴趣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或者说和谐?
68、这本书推荐给校长阅读,是对帕夫雷什中学办学实践的全面总结。
69、苏霍姆林斯基在《寄语后来人》一文中,对后辈的教育同行们寄予了无限厚望,他把自己对教育未来的期望整理成八条教育遗嘱,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细致地嘱咐。其中有一条,苏霍姆林斯基特别讲到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他说,要当作最宝贵的珍宝一般,保护儿童的信赖这朵最娇柔的鲜花。它是很容易折损,憔悴和被不信赖的毒汁毒死的。
70、后进生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辨识后进生的类型并有针对性地予以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