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论点
1、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⒊第一自然段运用排比的修辞,作用是:概括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突出“生于忧患”这一中心论点,增强语言气势。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重点内容
4、例:吴越之战后,越王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取得胜利;而吴王夫差却贪图享乐,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5、(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6、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请再举出与本文中心论点意思相近的名言。
7、把一只青蛙放入盛有凉水的锅中,青蛙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弋着。此时开始加热锅中的水,水温开始升高,当青蛙意识到死亡逼近它的时候,它已无力跳跃,最终命丧锅中。
8、⒏全文先后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9、第二部分(第4段):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遭灭亡的道理。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三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论点)。
10、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1、⒉第一自然段,从议论的角度看,它的作用是:为下文论述论点提供有力的事实论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敌:匹敌、相当。
13、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可是他并不消沉、气馁,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14、第二部分(3-4):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遭灭亡的道理。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5、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经历,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上进心。文中也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仲尼厄而作《春秋》;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笃而成才。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16、第3层(然后知……安乐也):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⒈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
18、孟子在“对比”中“摆事实”、“讲道理”,为我们阐明“人才造就”要“生于忧患”,“国家治理”要谨防“死于安乐”。因此,如果您准备成为如孟子所言的“人才”,成为“伟大的英雄”,“去同时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那么,您就需要主动去接收“忧患的洗礼”,而要避免“在安逸享乐中”走向消亡。如果,您无愿成为孟子所言的“人才”,那么,或许还有另外的成才之道吧。
19、这六个人的共同点是都出身卑微,历经磨难,又都有所作为。
20、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文中是如果记述的?
21、 中考作文 |课内外阅读 | 诗词歌赋| 名著导读 |古文阅读
22、(1)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标题是编者加的。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3、(24)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
25、(26)入则无法家拂(通“弼”)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里面,此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bì),通“弼”,辅佐。
26、明确:运用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列举了古代六位名人虽然出身贫贱,但在经历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的例子,引出并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极具说服力;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27、一分钟改一篇中考作文!阅卷老师在看什么?不想吃亏的同学必看!
28、征于色,发于声(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征讨)
29、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0、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指在国内。动词用作状语。)
31、发于声发:显露、流露。
32、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建议收藏!
3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34、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35、(19)恒过:常常犯错误。恒,常。过,过失,错失,此处是过失的意思。
36、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
37、译文:这样以后人们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3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9、百里奚(xī):又作百里傒。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
40、《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主要记录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关于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方面问题的论争。文章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语言流畅,且富于感情色彩。
41、⒈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痛苦 ⒉劳其筋骨 劳:使……劳累
42、第二部分(第4段):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遭灭亡的道理。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三层)
43、B.本文认为人要有所作为,既要经受客观艰苦环境的考验,也要在主观精神意志上经受磨练。
44、劳其筋骨 (劳:使 ……劳累。使动用法。)
45、(4分)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
46、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4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实这是先秦时期孟子的著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论证严密,具有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下面来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8、文章第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49、⒋《孟子》是儒家经典之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50、全文先后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5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2、必先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53、⒎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强调或议论的重心应在其中的“生于忧患”一句。
54、排比,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地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55、 所以动心忍性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6、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
57、意思是: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
58、⒈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分别指出这六人的人名及身份:⑴舜(农民) ⑵傅说(工匠) ⑶胶鬲(商贩) ⑷管夷吾(囚犯) ⑸孙叔敖(隐士)⑹百里溪(奴隶)
5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论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