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语录赏析
1、4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2、《故乡》中,"我"希望将来宏儿和水生不要再像"我"和闰土那样相互隔膜起来。然而这希望又是那样的茫远。但是,如果人人都有这样的希望,是不是也会变成现实呢?鲁迅在文末用路来作比喻告诉我们答案。
3、这两段文字承上文对“送来”进一步深入批判,上文是通过辨析概念,这里则是摆出典型事例,用铁的事实证明“送来”的东西都是“残羹冷炙”,形象的语言揭露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的反动本质。“吓怕了”,形容帝国主义的卑劣行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是“送来”的后果,使一些人,甚至连清醒的青年都产生了盲目的排外倾向。“其实”句指出了洋货中有糟粕也有精华,“送来”的是糟粕,“拿来”的则可能是精华。因此,文章作出结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是指对洋货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放出眼光”指要有胆量和气魄,“自己来拿”指要有主动进击的精神,根据自己的需要,完全独立自主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
4、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5、《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情绪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6、千百年来,无数的的哲学家、思想家、史学家穷尽一生苦苦探索人类历史的规律,答案可以说五花八门。然而鲁迅独辟蹊径,指出了人类历史其实只存在三个时代,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没有奴隶的时代。而过去的中国实际上只有前面两个时代,第三样时代则需要现代的青年去努力奋斗。鲁迅对历史的这一概括,可以称得上是简单明了的天才创造。那么今天,我们生活在哪个时代呢?我们青年人都在做些什么呢?
7、解答: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
8、点评:突出了少年鲁迅想要观看五猖会的迫切、激动的心情。
9、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鲁迅语录赏析)。
10、"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11、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换位思考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顾及对方的感受,不约束,孔子的“因教施才”的传统。所以,希望父母们有时没必要逼孩子,多了解孩子,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让他们自觉去学习,岂不更好,给孩子美丽快乐的童年。
12、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13、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14、点评:突出了观照当今手法翻新、千奇百怪、景象迷离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严酷现实。
15、他一生所写的诗歌现存79首。他的诗作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形象生动鲜明,意境深远幽邃。结构严谨自然,艺术手法精湛独到,语言犀利凝练,讽刺幽默风趣,尖锐泼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诗歌同他的杂文一样,字字象投枪,句句似匕首,击中敌人要害,直刺敌人心脏,战斗力极强。
16、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7、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18、鲁迅不是哲学家,鲁迅带有一定哲理的句子其实都不算很深奥,这句也是。但是因为比喻得很恰当,很贴切,所以流传很广,引用很多。鲁迅说这句话,原是批评汉字难写难学,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但联想到鲁迅一生,他确实也深受浪费时间之害。很多青年作家热爱鲁迅,经常把稿子寄给他。但是有些人总是写得很潦草,让他看着吃力;有些把初稿给他,让他改得吃力;有些要求把稿子发表出去,鲁迅不仅要帮他改稿,还要把稿子誊抄好。鲁迅为了扶持青年作家,常常不顾有病在身,默默的忍受了。
19、 月下出航,鲁迅先生运用白描手法,勾画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深夜归航,又以生动比喻描绘行船的情景,极富童话色彩。在如诗如画的景色中,孩子们的自由天性充分得到彰显,对此,不再赘言。我翻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对“观看社戏”这个片段的评析都很简略。如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只有这样一句话:作者写看戏的情况,把角色的出场表演同孩子们的反应(语言、动作、心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写得波澜起伏,情景交融。是的,粗略地读去,许多人会以为“看社戏”段落,作者似乎没有像以上两部分内容那样,作细致逼真的描绘,以至于以为只是平淡的叙述,推动情节的发展,甚至只是为下文的“深夜归航偷豆”作一个铺垫,形成行文的波澜。难道这部分内容真的只是一个陪衬吗?笔者不以为然。
20、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21、点评:突出了观照当今手法翻新、千奇百怪、景象迷离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严酷现实。
22、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鲁迅名言名句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23、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24、18)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25、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26、1原文: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赏析:这是鲁迅先生在即将去东关看五猖会是,却被父亲突然叫住,让他背完一篇古文才准许一家人去的时候心里的感慨.我很同情他,本来是一件很高兴地事,却要背古文,真的是很扫兴,而且又没有人帮助他.从“在百静中”“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些语句中深深体会到了作者的无助无奈以及扫兴.2-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点评:突出了少年鲁迅想要观看五猖会的迫切、激动的心情.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点评:突出了观照当今手法翻新、千奇百怪、景象迷离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严酷现实.4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点评:小小孩儿心里那点高兴劲儿,早就一扫而空了.描写了该教育扼杀了儿童的童趣,又给整个人生留下了不好的回忆.可以说鲁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本该留藏于脑海的小时候那美好的回忆因为那种教育体制而完全变味。
27、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那里低唱,蟋蟀们在那里弹琴
28、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就应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就应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29、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30、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光。
31、搞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32、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
33、一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大屠杀已经令人惨不忍睹了,一些流言家们还要撰文对手无寸铁的请愿者进行无端诬蔑。鲁迅为此激愤的说道:"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然而鲁迅在此提出了他的预言:沉默过后,不是爆发就是灭亡。鲁迅的预言其实也是忠告。可是,专制制度是一种容易让人上瘾的制度,多少人明白了鲁迅的忠告,又多少人在意了鲁迅的忠告。
34、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35、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36、点评:突出了观照当今手法翻新、千奇百怪、景象迷离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严酷现实。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37、8)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38、1-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点评:突出了少年鲁迅想要观看五猖会的迫切、激动的心情.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点评:突出了观照当今手法翻新、千奇百怪、景象迷离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严酷现实.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点评:小小孩儿心里那点高兴劲儿,早就一扫而空了.描写了该教育扼杀了儿童的童趣,又给整个人生留下了不好的回忆.可以说鲁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本该留藏于脑海的小时候那美好的回忆因为那种教育体制而完全变味.。
39、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40、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41、夜读|明朝最浪漫的男人,用生命旅行30年!
42、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14)(20-22)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23)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剪辫。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24-25)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26)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23)(27)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28)宣统元年(1909年),《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
43、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诸方面写得简洁干净,生动传神。
44、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
45、《五猖会》有感——中国教育的奇特(个人见解)鲁迅先生所著的《五猖会》想罢不少人都已读过了,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父亲”要求“我”必须背完书才能去看五猖会,多年以后鲁迅先生仍然十分疑惑不解:为何父亲偏偏要在那时让我去背书?其实,想必在中国许许多多的人小时候多会有此经历,可大部分人却都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把这些忘却了。
46、25)早上,我静坐了一会儿。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47、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同时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
48、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49、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50、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死》
51、19)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2、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53、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崐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54、 从社戏的内容来看,并不精彩:老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轮番出场,“我”想看的没看到——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的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最愿意看的蛇精、跳老虎“等了许多时都不见”;“我”看到的多是不感兴趣的——小旦“咿咿呀呀的唱”,小生却“很老”,老旦“是我最怕的东西”,偏偏“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来唱,在“我”看到他“将手一抬”,以为他“就要站起来的时候”下场去的时候,又“仍旧”唱;当晚“算得最好的一折”就是“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被鞭打了。并不精彩的社戏内容,在作者笔下原汁原味地一一道来,要知道,这都是以一个孩子的眼睛来看的,非常鲜明地反映着孩子的喜好:喜打斗、爱热闹,要的就是两个字“好玩”!对自己的想法一点也不加掩饰,这就是孩子的率真和坦白。
55、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
56、——鲁迅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57、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最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58、(赏析):(我自己写的,见笑)这是一段景物描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阳光比作光柱让我们知道阳光的形状.语言非常优美,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平静愉悦的心情,很享受,惬意的样子。
59、其实地上本没有民主,追求的人多了,也便......
60、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61、 从孩子们的反应来看,社戏对他们的吸引力也是很小的:“疲倦了”,只想喝豆浆提神;“多打呵欠了”“只管自己谈话”,台上的表演已不入眼;双喜他们“破口喃喃的骂”,终于“熬不住”,在骂声中回转船头。这就是孩子,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没有任何顾忌,没有一丝虚伪,终于在戏还没有结束就扬长而去。虽然嘴上骂着,可一旦离去,情绪照样不受影响,如来时一样开心欢快。这就是孩子的单纯和透明!
62、(3)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①。(①大度:大方,气量宽宏。)(这是反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大度”是“慷”民族利益之“慨”的败家子行径。)尼采①就自诩②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尼采自命不凡是神经错乱。接着就把“送去主义”类比尼采,让人联想到夸耀中国地大物博,从而鼓吹“送去主义”的那些人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疯子”,批判的锋芒锐利、深刻。)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①做奖赏。(①残羹冷炙:吃剩余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zhì,烤肉。)(“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这里话中带刺,暗讽国民d御用文人,言下之意是,你们做了那么多“好事”,来世当然会上天堂啰,我们这些罪人只能落入地狱。杰出的幽默才能,卓越的讽刺艺术,在这几段文字里一再表现出来。“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倾销剩余产品,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国民d反动派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这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