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谚语
1、例如,现今流行的“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等农谚,见之于明末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见之于明末的《天工开物》;“无灰不种麦”,“收麦如救火”见之于16世纪初的《便民图纂》;“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了被,田里不生米”等见之于14世纪初的《田家五行》;“若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见之于8世纪初唐朝的《朝野佥载》;“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劳,不如作暴”,见之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
2、霜降农谚:时间到霜降,种麦就慌张。霜降拔葱,不拔就空。
3、为了保证粮食高产,现在的农场主们都建起了温室,不再仅仅寄希望于雨雪,农村的孩子也陆续迈入大城市,农耕离我们越来越遥远。
4、身怕不动,及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5、沧海桑田,日月星辰。从刀耕火种到神七飞天,我们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已经不在为温饱所发愁了,当时农民伯伯的那些俗语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消失殆尽。不仅如此,我们的幸福感真的比之前强烈了吗?其实我并没有感觉到幸福,反倒越来越有压力,也许是我长大了,也许是社会变化了!
6、本来,在哪个日子“交”,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可是一旦有人拿这个做文章,和年景、人事硬挂上钩,说得夸张一点,就是妖言惑众。这就弄得非讲个明白不可了。
7、雨打五更,日晒水坑。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字串4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头发响,风一场。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9、二十年前的农村,机械化水平不如现在高,除草剂等还没有大面积使用,人们种田的积极性也极为高涨,在农作物出苗后不久都要进行除草,也就是锄头遍,这次锄地的目的重在除草,又结合农作物幼小,根系不发达,避免伤及作物根系。所以要浅锄,深度在1∽2厘米之间。
10、东风急,备斗笠。风静闷热,雷雨强烈。急雨易晴,慢雨不开。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11、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夜星繁,大晴天。 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冷得早,暖得早。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棉花云,雨快淋。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云交云,雨淋淋。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东北风,雨太公。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南风头,北风尾。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昼雾阴,夜雾晴。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瓦块云,晒死人。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一日南风,三日关门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东风下雨,西风晴。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一场春雨一场暖。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七月北风及时雨。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蚂蚁垒窝要下雨。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四季东风四季晴,只怕东风起响声。东虹日头西虹雨。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星星眨眼天要变。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蜘蛛结网天放晴。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重雾三日,必有大雨。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早看东南,晚看西北。落雨落得慢,近日雨不散。天上灰布云,下雨定连绵(雨层云)雨打五更,日晒水坑。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12、在这里大家要弄明白什么是阳历,什么是阴历。这样就能够好确定,清明节为什么在阳历日子是比较固定的,而按照农历是日子是不固定的。
13、立夏农谚:夏至雨来临,一点值千金。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14、清明的时间点在公历每年4月4-6日,而在农历上的日期并不固定,为每年三月初一前后,此因农历是阴阳历。
15、到了惊蛰前后,大棚作物黄瓜、西葫芦、番茄、辣椒等作物要加强管理,提高低温和棚内通风。因为,春天温度还比较低,并且会经常出现阴天寡照,容易发生灰霉病、叶霉病、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根腐病等病害,要提前做好防范,以免发病造成减产,损失就大了。
16、处暑农谚: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17、清明农谚:清明雨星星,一颗高粱打一升。清明冷,好年景。
18、最忌讳的是门前栽桑,院中植杨,屋后种柳。谚云:"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
19、图文编排: 福州市长乐区吴航中心小学 陈宇涵
20、认为人情靠得住的谚语举例有:人情大于王法;认为人情靠不住的谚语举例有: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为棋局局新。中国古代是一个宗法家族社会,比个体家庭为主的西方社会更重视人情,但中国古代又是专制政治社会,尔虞我诈的政治争斗和反抗剥削压迫的农民起义始终不断,这又极易撕破人情之网。
21、今天是腊让人想起腊八粥了,好想吃妈妈做的。今天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天气会更冷,"腊八遇大寒"这是多少年也难碰在一起,因为"腊八"是固定的,而"大寒"节气则不是。这也让一些老人想到了很多农民谚语,比如"腊八连大寒,三白定丰年",大寒是很冷的,温度很低,很容易下雪,农民很希望在这一年下雪,因为跟来年种农作物有关,不下雪必定来年会干旱,如果连下三场雪,来年必大丰年,所以这就是"三白",天上,地上都白了,也对农作物有好处,比如小麦,油菜都要补充水份等。
22、文字来源:2015年中国环境哲学暨环境伦理学年会论文集
23、秋分农谚:秋分秋分,昼夜平分。秋分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
24、现代农业在发展中也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农业生产取得丰收的必要条件。
25、今年的清明节总体上来说,是花海一片草木已经发芽,而且目前大地一片葱绿。主要今年是一个无春年,也就是是一个寡妇年,立春是在春节前腊月份。
26、溯源而上,清明节大约源自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当时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何意?《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故谓之清明。”《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是播种与准备养蚕的季节,谚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7、到了惊蛰前后,梨、桃、李等落叶果树开始进入开花抽梢期以及柑桔、杨梅等也进入了萌芽前期。要及时除掉越冬病原菌和越冬代害虫并且,要把果园里枯枝、落叶、僵果及杂草清理出园。
28、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29、小满农谚: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不满,芒种开镰。小满节气到,快把玉米套(串)。
30、立春农谚: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春争时,夏争日,一年大事不宜迟。
31、冬至农谚:冬至刮北风,注意防霜冻。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32、俗语的由来,本身就带着老百姓简单朴素的期盼。“腊八遇大寒,三白定丰年”,也是寄托着老百姓对丰收的希望,只有在这个寒冷的天气里,正常的下几场雪,对土壤有杀菌灭虫作用,对农作物也有杀菌灭虫、提升抵抗力的作用,雪融化的水还能滋润土壤、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33、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稻花要雨.麦花要风”;“浅水插秧,寸水返青”;“高粱开花连天早,坐在家里吃好饭”,等等农业生产斗争的领域,是产生谚语的肥沃的土壤,农业生产的重要经验,就是掌握“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效联系和配合。
34、一置闰,各个节气在阴历上的位置就满处跑,前后可以有一个月之差——有范围的满处跑总比冬行夏令好。可是不懂的人就犯起了糊涂,好卖弄的就找到了说嘴的机会。于是,一年到头可以说说的日子有不少:单春、无春、双春,年内交春......还可以和年景挂上钩,一和年景挂钩就可以和人事挂钩:饿死猪狗,“寡妇年”、“多坟头”.....
35、雨水农谚: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雨水草萌动,嫩芽往上拱,大雁往北飞,农夫备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