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四字名言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四字名言)。
2、 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佚名
3、人不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唐•韩愈《五箴五首序》
4、一个政府,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6、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
7、王阳明名言二:“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8、好玩的国学:认清自己!克制自己!成全最好的自己!
9、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在进剿袭击俐头的暴动山贼之前,曾写信给弟子薛侃说:“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杨)仕德(即杨骥)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王阳明四字名言)。
10、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王阳明
11、译文:灾难没有比受到上天的功劳更大的,罪没有比掩护别人犯罪更大的,恶没有比偷袭别人下处更大的,辱没有比忘记自己的耻辱更大的.四者具备就都是祸。
12、 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爱因斯坦
13、明清时期,掀起了一股“阳明心学”热潮。阳明心学甚至托起了日本明治维新,使近代日本跨入世界强国行列。日本“海上战神”东乡平八郎说他“一生俯首拜阳明。”
14、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15、大家读《道德经》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老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明确地提出一句话,叫“认识你自己”。
16、这是王阳明先生对他观点的一种维护,或者叫辩解。如果我们今天来看,阳明先生在这个记载中间对他的观点,应该说论述的不是那么详细。阳明先生的“心外无物”,我们今天到底该怎么看,因为我们的古人在当时,他有他自己说话的语境和表达的方式,500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在重新阅读《传习录》,阅读阳明先生著作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今天的一套话语体系、逻辑体系和表达方式重新来诠释,这样一诠释呢,我们就可能更清楚明白的了解王阳明,了解阳明先生到底想说什么,我们了解之后,我们才能谈阳明先生为什么这样说,这样说对我们的人生、对我们的工作、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
17、 点点滴滴的藏,集成了一大仓。--德国谚语
18、▲《明朝那些事儿》书中对王阳明先生生平做了一个精彩的介绍,笔者也是从此书中第一此接触先生
19、 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塞内加
20、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王充
21、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22、 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 ——武者小路实笃
23、王阳明,1472年生于浙江余姚。他的姓名,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最初的名字叫王云;后来,王云的祖父王伦将其改名为“守仁”,于是他又叫王守仁。但是,王阳明才是人们最为广知的名字。
24、 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 ——武者小路实笃
25、出自王阳明《传习录》,这也是对心学最恰当的阐述,王阳明所表达的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思想。他没有说“同归于无”,如果这样说,那就是一种西方的思想。他是说“同归于寂”,“寂”不是“无”,而是在没有交感时处在一种寂静的状态,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有个概念叫“寂感”。
26、山里的贼看得见,可以对付,但心里的贼藏得很深,很难破。人的心中有4个贼,大概是名、利、权、色,藏得很深,难以根除。
27、“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就回答说:你没看这个花时,这个花与你的心同时是寂静的。言外之意就是你还没有分别它,当你没有关注它的时候,你没有起心动念,或者这个花本身没有进入你的眼帘,这个时候叫“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当你看它的时候你就起心动念了,这个花的颜色才在你的心里边呈现出来。阳明最后的结论“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阳明说,由此来证明你不用心的时候,这个花和你的心同时是寂,没有对他进行分别;当你的心一分别的时候,这个花是什么颜色或者这个花是什么样子,它才呈现出来,可见这个花不在你的心外。
28、▲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一代大儒,受万世敬仰。
29、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鲁迅
30、第在明朝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王阳明其实就已经算是圣人啦。王阳明1529年1月9日去世,享年57岁。他去世后,“阳明心学”一时盛行,他在民间已经是人们心目中的圣人了。只是,那个时候没有明确这样说而已,其时,他的圣人之名已经坐实啦。
31、(译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药物,但最为重要的是改正错误。
32、出自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同属理学的范畴,他们都坚持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只是程朱理学认为天理独立于人体之外,若想找寻天理必须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才能有所成就,故程朱理学属于哲学派别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而陆王心学则认为天理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必须通过反省自身,摒除欲望才能达到对天理的体悟,故属哲学派别中的主观唯心主义。
33、▲王阳明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书法圣地兰亭镇以南2里许的仙暇山庄内
34、 心外无物其实是讲在人和世界或者人和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外部的环境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不是由外部的环境和人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内心决定的,他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谈的“心外无物”。
35、▲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故长称“王阳明”
36、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37、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