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什么
1、托尔斯泰的作品具有乌托邦式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反对暴力和奴役,反对私人土地制度,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进化”的倡导,以及要求法律生活义务和合理的生活规则以恢复健康。在农场生活中,通过每个人的劳动和道德实践,我们建立了一个充满兄弟情谊,平等,和谐和友谊的“天国”。
2、这使得托尔斯泰怀疑东正教的基本教义。他不会将信仰问题视为一般信徒。然而,托尔斯泰没有完全走上欧洲个人主义的启蒙立场。因此,他对人性的思考往往与两者分离,有时像信徒,有时像人文主义者。
3、托尔斯泰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
4、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个穷困的大学生杀人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什么)。
5、安德烈和老橡树的两次相遇,是《战争与和平》中特别有名的一个段落,中间还提到安德烈生活中的著名事件,比如前面提到的在战场上看到天空,他跟彼埃尔在渡船上讨论人生,他妻子的去世,他看到娜塔莎唱歌,这些事件在他这一段里都被放在一块,促成他最终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什么)。
6、托尔斯泰以一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
7、这个人的智商,就像分数中的分子一样,是很大的,可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就像分母一样,却是无穷大的,远远超过了他的智商。
8、俄国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浮夸的一家人,一场扑朔迷离的血案,一出栩栩如生的众生相。
9、英国小说家福特·马多克斯·福特作品,情节曲折,讲述了两对夫妇的情感关系。
10、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
11、卡夫卡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突然被捕,申诉无门,辩论无效,最后被莫名其妙的审判致死。
12、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13、据说,他写好的几页纸,就会让人拿盘子送到楼上去,然后他的夫人把它抄一遍。《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数易其稿,他的夫人总共抄了八遍!现在在每个与托尔斯泰相关的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手稿,托尔斯泰的笔迹非常难认,但是他妻子写的字特别好认。托尔斯泰写的这三个作品,他的妻子都抄过很多遍。
14、最后这段话表明了他的一个新态度,就是说我要再活下去,我要找到活的意义,让所有人活在我的心中,让我活在所有人的心中,也就是对社会承担一种责任,要让生活过得有意义一些。
15、★ 《雾都孤儿》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一部正义与邪恶作斗争的伟大小说
16、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作品,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
17、★ 《波斯人信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唯一一部小说
18、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有一次他给学生上课,进到教室以后让大家把窗帘都关起来,把灯全都关掉,他先开了一盏灯,开的是左边的一盏灯,说:在俄国文学的星空中这是普希金。又开了另外一侧的一盏灯,说:这是果戈理。再开了中间的灯,说:这是契诃夫。这三个灯都打开以后,他跑到窗边,一把扯开窗帘,指着照进教室的阳光,说:这是托尔斯泰。
19、查尔斯·狄更斯最长的作品之以错综复杂的情节揭露英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黑暗。
20、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
21、但他未能摆脱贵族的习性,这个理想以破灭告终。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第一次尖锐地提出从自己的阶级“出走”,跟贵族社会脱离关系的问题。
22、《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复活》多次被中国教育部列为中学生推荐读物。
23、刘文飞:俄罗斯人为什么爱文学,《文艺报》2019年7月29日;
24、19世纪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25、意大利作家兰佩杜萨作品,叙述的是西西里一个古老贵族家庭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中经历衰亡的历史。
26、美国电影《战争与和平》剧照,1956年,导演:金·维多,主演:奥黛丽·赫本、亨利·方达等。
27、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作品,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28、 冯涛,资深文学译者,编辑,译有E.M.福斯特、田纳西、成廉斯、伊恩·麦克尤恩、托马斯·基尼利、尼克·霍恩比、阿兰·德波顿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十余部。
29、2019年8月11日下午两点,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文飞来到首都图书馆,为读者们带来了“阅读文学经典”系列讲座最后一讲——《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小说》。
30、 富有强烈的反战情绪。小说分成两部分,部分是告别战争;第二部分是告别爱情。首先,小说批判了帝国主义宣传的虚伪性,正如当代美国作家索尔·贝娄于1976年在诺贝尔文学奖金授奖仪式上所说的:“海明威可以说是那些在伍德罗·威尔逊和其他大言不惭的政治家鼓舞下参加了次世界大战的士兵的人。这些政治家的豪言壮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这应当用满铺在战壕里的僵硬的年轻人的尸体来衡量。”
31、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复活》多次被中国教育部列为中学生推荐读物。
32、传统的俄罗斯是一个父权社会。东正教会决定人们的思考方式和感受。无论他的态度是接受还是保留,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欧洲的启蒙精神也很深刻。俄罗斯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俄罗斯传统信仰的基础,启蒙运动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也很大。
33、一个没有自由的人只能被看作一个没有生命的人。
34、年轻的公爵安德烈为了辉煌与荣耀,在法俄开战的时候,满腔热情地从军出征。但是,事情并不如同他所想象的那么美好。他于一次战役中受了重伤,伤愈后侥幸回到家里时,妻子又不幸难产去世,这给他以巨大的打击,从此他消极处世。在他的好友比埃尔劝导下,他才重拾生活的信心。当俄国卫国战争爆发时,为了民族的尊严,他毅然重返前线……
35、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俄语文学翻译家刘文飞
36、 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唯一一部小说,大量艳情小说的暖睐挡不住文化思考的冷峻。
37、 他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太阳照常升起》《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乞力马扎罗的雪》和《老人与海》。
38、有一种极其常见、极其普遍的宿命论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成不变的本性,认为人有善良的,有凶恶的,有聪明的,有愚蠢的,有热情如火的,有冷若冰霜的,等等。其实,人往往不是这样的。
39、 张耳,1934年生,1956年从北京大学俄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做编译工作。主要译作: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托尔斯泰的《黑暗的势力》,谢德林的《戈洛夫廖夫老爷们》等。
40、爱尔兰作家布兰姆·斯托克作品,塑造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和他的宿敌—吸血鬼猎人范海辛。
41、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 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 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42、刘文飞:小说、文学与民族的文化崛起,《外文研究》2013年第1期;
43、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44、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作品,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曾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导致美国内战的地区局部冲突。
45、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是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46、以前他是要功名,那是很自我的,最后他看破功名了,什么都不去做了。托尔斯泰认为这同样是自私的人。
47、《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
48、这本书一定要看李健吾的译本。作者是法国的福楼拜。小说写的是一个叫爱玛的人妻,被空幻的爱情所吸引,倾家荡产追逐自己的情人,最后一死了之。福楼拜说,我就是爱玛。每个人都是爱玛。爱玛是一个小镇医生的妻子,老是嫌自己的丈夫平庸,没有追求,不懂浪漫。她喜欢参加上流社会的舞会,喜欢跟自己爱恋的人一起看夕阳,谈论巴黎时装,流行趋势。她先是爱上单身贵族罗道弗尔,罗道弗尔一开始就想,腻了之后如何甩掉她。后又爱上法学院毕业的青年赖昂。但开支过大,逐渐陷入高利贷。爱情也会乏味,欠债又是巨大,现实残酷,活着就没有意义了。读者诸君,你有没有设想过这样的浪漫,你有没有和爱玛一样地幻想爱情,你有没有那种把现实生活搅得稀巴烂的冲动?福楼拜的父亲就是一个小镇医生,福楼拜每天只能写几百字,绞尽脑汁,为的就是准确,真实,生动,感人,寻找最恰当的细节和最有力量的叙述逻辑。这本书值得反复看。
49、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作品,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全书由许多零散插曲和似是而非的议论构成,内容包括现代物理、火箭工程、高等数学、性心理学、变态性爱等等。
50、从普世意义上审视《复活》,可将它与《九三年》相类比。它们并非出色的文学艺术,但一定共同源于高贵的心灵。青年时的托尔斯泰极度纵欲,中年世界观的剧变使他陷入极大地精神危机之中,他要为年少气盛时的荒淫赎罪,以实现灵魂的复活。从这个角度说,《复活》的意义与价值要远超《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51、两个既相互对应又相互关照的主题,三个主角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四个家族对生活、对战争的不同态度及其互动联系,这三个层面的东西放到一块就构成了作品的经纬,互相之间交叉来交叉去,这部作品就显得很厚重了。
52、历史事件中的所谓大人物,其实只是给事件命名的标签罢了。
53、美国作家约翰·多斯·帕索斯作品,描写了瞬息万变的美国生活,再现了美利坚广阔的生活场景。
54、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55、 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著名小说家和记者。海明威是20世纪的文学大师之并对后世有持续的影响。一战后他曾长期居住在巴黎,并在那里结识了格特鲁德•斯泰因等人,后者将他归作“迷惘的一代”。日后他回忆当时生活,写下了这本《流动的盛宴》。
56、我在莫斯科语言大学进修时,住的宿舍就在托尔斯泰故居对面,我后来写过一篇文章《在莫斯科与托尔斯泰做邻居》。
57、请注明((在读/已毕业)学校名字入学年份想加入的群名),
58、《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巾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59、娜塔莎是一个女性角色,是一个串联的人物,她通过跟不同男人的关系,把几个主要人物串成一个整体。小说中有四个家族,每个家族都要跟另外三个家族发生关联,可能性就太多太多,情节就会无限复杂下去,当然,这也对一个作家的掌控能力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60、《战争与和平》是一个巨大的史诗,中间出现的人物有好几百人,在这么多人中间,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大约也就是七八个,读得细的读者,或许能记住二三十个人物。在这些人物中间,最核心的角色有三个,就是安德烈公爵、彼埃尔和娜塔莎。
61、 李毓榛,北京大学俄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俄语系系主任。著作有《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饿罗斯:解体后的求索》《苏联当代文学概观》《肖洛霍夫的传奇人生》,译著有《白天的星星》《果戈理书信集》《我这一代人眼里的斯大林》(合译)《甜蜜的女人》(合译)《两班牙日记》《父与子》(合译)。曾荣获俄罗斯文化部颁发的普希金奖章。
62、大仲马的代表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揭露了统治阶级人物之间的伪善关系。
63、今年逝世的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代表作,以黑色幽默的虚构故事展示了德国那段最黑暗的历史。
64、《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
65、美国作家索尔·贝娄作品,表现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的苦闷与迷惘,追求与探索。
66、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长篇小说,描绘一位高雅的法国女人对一个美国阔少所产生的难以抗拒的魅力。
67、《童年》(1852)通过对小主人公伊尔倩耶夫的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它与后来作家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
68、托尔斯泰跟他哥哥一块在高加索、在塞瓦斯托波尔打过仗,他根据亲身经历写出的战争小说引起轰动,真正给他带来名声的作品是《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一部战争小说集。
69、美国黑人作家理查·赖特作品,自始自终充满着紧迫感、郁闷感,既反映了社会底层的被压迫民族的内心活动,也烘托出这种生活环境所养成的主人公的残忍性格。
70、《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
71、内容来源:根据刘文飞教授在2019年8月11日首都图书馆“阅读文学经典”系列讲座——《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小说》内容改编
72、写《安娜·卡列尼娜》也是一样,他本来是想接下来写彼得大帝的改革的,也搜集了很多材料,但一位客人告诉他的一个故事,却使他写起这个“家庭故事”来。起初,他决定写“一个不忠的妻子以及由此引发的全部悲剧”,我们通过这句话能感觉到,他一开始写这个小说,是想告诉别人,一个不忠的妻子会给家庭和社会造什么结果,也就是说,他在准备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是站在安娜的对立面上的,是准备说这个女人怎么不好,她的不好又造成了什么结果。但在写作过程中,安娜的人物性格逻辑却改变了托尔斯泰最初的构思,托尔斯泰还是写了她的不忠,以及这个不忠所造成的悲剧,但是他更多地写到了我们后来经常会讨论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这个悲剧的来源问题。他一开始想写的,一定是安娜自己的问题,要不就是她的情欲带来的结果,要么就是她在上流社会的随波逐流,要不就是一个偶然事件,总归是一种不正常的爱情造成的一种糟糕的结果。但是写着写着,他发现,安娜跟上流社会女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她的爱是真的爱,如果安娜也是逢场作戏的话一点问题没有,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那样。正因为安娜的与众不同,她反而成了上流社会的攻击对象,成了社会舆论的牺牲品。写到这里,托尔斯泰同情心转到安娜一边了,面对的是安娜周围那个很市民气的社会,安娜变成一个他同情的对象。我们经常会说,有时候作品的艺术逻辑能改变作家自己,在托尔斯泰写作这两部作品的时候,他都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程度不等地改变了自己的创作初衷。
73、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74、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叙述的是美国姑娘伊莎贝尔·阿切尔被猥琐小人骗取了爱情,以至醒悟为时已晚的故事。
75、托尔斯泰在莫斯科的寓所里写作,这张精致的写字桌摆放在莫斯科他的寓所内。尼古拉·格绘《托尔斯泰肖像》(1884),莫斯科特列基亚科夫画廊藏。
76、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有这样一段轶事。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自己办的一份杂志《作家日记》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尼娜>是一个意义特殊的事实》,他在这篇文章的开头记叙了一次街头偶遇,说在涅瓦大街上突然遇到了冈察洛夫,冈察洛夫老远就涨红着脸问陀思妥耶夫斯基,问他有没有读过那部小说,这两个人心照不宣,指的就是《安娜·卡列尼娜》。激动不已的冈察洛夫手指着西边的天空说:“他们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来的。”他们指的就是西欧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章中介绍了这次相遇之后,就写道:从这个时候开始,因为有了《安娜·卡列尼娜》这一部小说,因为有了托尔斯泰,俄罗斯人就可以在欧洲的文学和文化中昂首挺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