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戴维梭罗简介
1、我们所认识的梭罗主要是文学家的梭罗,而忽视了他作为博物学家和哲学家的一面。梭罗与自然的关系,远远超出了我们所理解的“亲近自然”。当年,他的足迹遍及新英格兰地区,除了纵情于山水,还做了大量的植物学、动物学、地貌学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研究。在这一点上,我的朋友亨利跟当年的梭罗特别像。在诗歌界的朋友中间,他是诗人;作为梭罗的哈佛校友,他的“主业”是做自然科学研究,特别是鹰类研究方面。在登莫诺山时,只要有鸟儿歌唱,他就会告诉我们,那是什么鸟在唱。我不知道,亨利是不是从大学阶段就开始“模仿”梭罗,总之,他的身上有太多像梭罗的地方,特别是在把文学与动植物研究结合在一起这一点上。(亨利戴维梭罗简介)。
2、当我们用教义问答法的方式,思考着什么是人生的宗旨,什么是生活的真正的必需品与资料时,仿佛人们还曾审慎从事地选择了这种生活的共同方式,而不要任何别的方式似的。其实他们也知道,舍此而外,别无可以挑选的方式。但清醒健康的人都知道,太阳终古常新。抛弃我们的偏见,是永远不会来不及的。无论如何古老的思想与行为,除非有确证,便不可以轻信。在今天人人附和或以为不妨默认的真理,很可能在明天变成虚无缥缈的氤氲,但还会有人认为是乌云,可以将一阵甘霖洒落到大地上来。把老头子认为办不到的事来试办一下,你往往办成功了。老人有旧的一套,新人有新的一套。古人不知添上燃料便可使火焰不灭:新人却把干柴放在水壶底下:谚语说得好:"气死老头子",现在的人还可以绕着地球转,迅疾如飞鸟呢。老年人,虽然年纪一把,未必能把年轻的一代指导得更好,甚至他们未必够得上资格来指导;因为他们虽有不少收获,却也已大有损失。我们可以这样怀疑,即使最聪明的人,活了一世,他又能懂得多少生活的绝对价值呢。实际上,老年人是不会有什么极其重要的忠告给予年轻人的。他们的经验是这样地支离破碎,他们的生活已经是这样地惨痛的失败过了,他们必须知道大错都是自己铸成的;也许,他们还保留若干信心,这与他们的经验是不相符合的,却可惜他们已经不够年轻了。我在这星球上生活了三十来年,还没有听到过老长辈们一个字,可谓有价值的,堪称热忱的忠告的。他们什么也没告诉过我,也许他们是不能告诉我什么中肯的意见了。这里就是生命,一个试验,它的极大部分我都没有体验过;老年人体验过了,但却于我无用。如果我得到了我认为有用的任何经验,我一定会这样想的,这个经验嘛,我的老师长们可是提都没有提起过的呢。
3、在这部书中,作者夹叙夹议,语气亲切诙谐,读起来生动有趣的同时又引人思考。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其中《更高的法则》一章。在此章节开头,梭罗描写了自己在湖边安静生活、追寻更高精神境界的同时却也仍怀有对野性的极大尊重与热爱。“瞥见一只土拨鼠”“忍不住生擒活捉,一口吞了下去”这些句子,让人读起来不禁莞尔,仿佛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作者在野性刺激下的激动与喜悦。从小亲近大自然,让作者自然而然地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对大自然变得无比熟稔,因而具有一份独特的亲切感。作者提到“有时候希望过上一种粗犷的生活”,让我一度以为本篇将是对野性的激烈赞颂,仔细读来却发现不然。野性,会驱使着人们去尝试未知的事物、挑战未知的可能,但我们是否能任凭野性驱使、为所欲为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崇高的天性沉睡之际,兽性就会苏醒过来,钻进人们的体内,诱惑人们去放纵,情欲与口腹之欲都是这样。在野性的刺激下仍能保持节制,才能一天天增加体内的“神性”,使灵魂净化,使品行风貌变得高雅。
4、链接:https://pan.baidu.com/s/13norvbAmgZfup5xUIknU8g 提取码:m68f 书名:种子的信仰
5、梭罗说:“我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是生活会教给我、而我却没有领悟到的,想知道假如我不到这里的话,当我临终的时候,会不会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毫无察觉。”
6、从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边,差不多正好两年零两个月。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之后他推出了自己的作品《瓦尔登湖》。
7、有时我奇怪,何以我们如此轻率,我几乎要说,竟然实行了罪恶昭彰的、从外国带进黑奴来的奴役制度。有那么多苛虐而熟练的奴隶主,奴役了南方和北方的奴隶。一个南方的监守人是毒辣的,而一个北方的监守人更加坏,可是你们自己做起奴隶的监守人来是最最坏的。谈什么——人的神圣!看大路上的赶马人,日夜向市场赶路,在他们的内心里,有什么神圣的思想在激荡着呢?他们的最高职责是给驴马饲草饮水!和运输的赢利相比较,他们的命运算什么?他们还不是在给一位繁忙的绅士赶驴马?他们有什么神圣,有什么不朽呢?请看他们匍伏潜行,一整天里战战兢兢,毫不是神圣的,也不是不朽的,他们看到自己的行业,知道自己是属于奴隶或囚徒这种名称的人。和我们的自知之明相比较,公众舆论这暴戾的君主也显得微弱无力。正是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要在西印度的州省中谈论心灵与想象的自我解放,可没有一个威勃尔福司来促进呢。再请想一想,这个大陆上的妇人们,编织着梳妆用的软垫,以便临死之日用,对她们自己的命运丝毫也不关心!仿佛磋跎时日还无损于永恒呢。
8、这期间,梭罗患上了肺结核症,健康明显地变坏。虽然去明尼苏达作了一次医疗性的旅行,但病情并无好转。他自知已不久人世了。在最后的两年里,他平静地整理日记手稿,从中选出一些段落来写成文章,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他平静安详地结束了他的一生,死于1862年5月6日,未满四十五岁。
9、认识亨利·沃特斯(HenryWaters)是在抵达基恩州立大学的第一个下午,在中美诗歌交流的第一个活动“英文诗歌连写”(poetryrenga)上。当时,我们是分在同一个组。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和亨利在几个场合用中英文朗诵彼此的诗歌。渐渐地,我们便成了朋友。
10、1862年,在预期死亡的心态下,整理早期的演讲及论文,准备发表。
11、我可不想给一些性格坚强的人定什么规章,他们不论在天堂地狱,都会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他们甚至比最富者建筑得更宏伟,挥霍得更厉害,却不会因而贫团,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如果确实像人们梦想着的,有这种人存在的话;另外我也不给另一种人定出规章,他们是从事物的现状中得到鼓励,得到灵感,像情人一样热烈地珍爱现实——我认为我自己也属于这种人的:还有那些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居乐业,不管他们知不知道自己是否安居乐业,那些人,我也不是向他们说话的。我主要是向那些不满足的人说话,他们在应该可以改善生活的时候,却偏偏只是懒洋洋地诉说他们的命苦和他们那时代的悲惨。有些人对任何事情,都叫苦连天,不可救药地诉不完的苦,因为据他们说,他们是尽了他们的职责的。但我心目之中还有一种人,这种人看来阔绰、实际却是所有阶层中贫困得最可怕的,他们固然已积蓄了一些闲钱,却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摆脱它,因此他们给自己铸造了一副金银的镣铐。
12、读者之中,这些个情况我们都知道,有人是穷困的,觉得生活不容易,有时候,甚而至于可以说连气也喘不过来。我毫不怀疑在本书的读者之中,有人不能为那吃下了肚的全部饭食和迅速磨损或已经破损的衣着付出钱来,好容易忙里偷了闲,才能读这几页文字,那还是从债主那里偷来的时间。你们这许多人过的是何等低卑、躲来躲去的生活啊,这很明显,因为我的眼力已经在阅历的磨刀石上磨利了;你们时常进退维谷,要想做成一笔生意来偿清债务,你们深陷在一个十分古老的泥沼中,拉丁文的所谓aesalienum——别人的铜币中,可不是有些钱币用铜来铸的吗;就在别人的铜钱中,你们生了,死了,最后葬掉了;你们答应了明天偿清,又一个明天偿清,直到死在今天,而债务还未了结;你们求恩,乞怜,请求照顾,用了多少方法总算没有坐牢;你们撒谎,拍马,投票,把自己缩进了一个规规矩矩的硬壳里,或者吹嘘自己,摆出一副稀薄如云雾的慷慨和大度的模样,这才使你们的邻人信任你,允许你们给他们做鞋子,制帽子,或上衣,或车辆,或让你们给他们代买食品;你们在一只破箱笼里,或者在灰泥后面的一只袜子里,塞进了一把钱币,或者塞在银行的砖屋里,那里是更安全了;不管塞在哪里,塞多少,更不管那数目是如何地微少,为了谨防患病而筹钱,反而把你们自己弄得病倒了。
13、《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环境思想图绘》
14、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15、生动语言描绘的自然风光、简朴生活等丰厚内容下,究竟蕴含着如何深远意义?本期小编将为大家推荐一篇相关论文《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环境思想图绘》。
16、突然的事变给了亨利一个最沉重的打击。他虽然竭力保持平静,回到家中却不言不语。一星期后,他也病倒了,似乎也是得了牙关紧闭症。幸而他得的并不是这种病,是得了由于心理痛苦引起来的心身病状态。整整三个月,他都在这个病中,到四月中他又出现在园子里了,才渐渐地恢复过来。
17、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诗人、散文作家及自然学者。他隐居在湖畔林地,热心捕捉被众人遗忘的大自然的生动细节,热心捕捉自己心灵由自然和社会引发的每一次触动。著有文学名著《瓦尔登湖》,随着时光的流逝,其声誉与日俱增,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
18、我很喜欢作者所说的简朴生活,看过书后记忆最清楚的就是有关于服装的那个部分。
19、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20、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自然,写下了大量歌颂自然、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如《河上一周》﹑《瓦尔登湖》﹑《种子的信仰》等。
21、此刻那落日的余辉正以它全部的灿烂与辉煌,并不分城市还是乡村,甚至以往日也少见的艳丽,尽情斜映在一带境远地自僻的草地之上;这里没有一间房舍--茫茫之中只瞥见一头孤零零的沼鹰,背羽上染尽了金黄,一只麝香鼠正探头穴外,另外在沼泽之间望见了一股水色黝黑的小溪,蜿蜒曲折,绕行于一堆残株败根之旁。
22、作者:(美)亨利·戴维·梭罗(HenryDavidThoreau)
23、 它们的眸眼清亮,显然已知世事,但仍一派天真,让人难以忘怀。这种眼睛仿佛蕴含了全部智慧。不仅有童真,还有经验升华之后的智慧。这样的眼睛并非先天就有的,而是与它眼睛映照的天空同时出现的。山野从未诞生过像它们眼睛这样澄澈的宝石。通常的旅游者也望不到这样清纯的古井。愚昧而粗鲁的猎夫常在哺育幼雏的时节射杀它们的父母,让这群孤苦伶仃的幼雏成为猛禽恶兽的腹中美味,或渐渐与满地的枯枝败叶融化为一体,成为尘垢。
24、"如果要孤独,我必须要逃避现在——我要我自己当心。在罗马皇帝的明镜大殿里我怎么能孤独得起来呢?我宁可找一个阁楼。在那里是连蜘蛛也不受干扰的,更不用打扫地板了,也用不到一堆一堆地堆放柴火。"
25、★全手工布脊精装典藏本,简约古雅,汉译梭罗文集的珍藏之选
26、环境思想;杰斐逊;泰勒;爱默生;梭罗;马什;缪尔;平肖
27、1860年,「森林树木的生命传递」首度发表,之后梭罗更将探讨主题扩展为「种子的传播」,并开始起草「野果」。
28、我想,我们可以泰然相信,比我们实际上相信的,更加多的事物。我们对自己的关怀能放弃多少,便可以忠实地给别人多少的关怀。大自然既能适应我们的长处,也能适应我们的弱点。有些人无穷无尽的忧患焦虑,成了一种几乎医治不好的疾病。我们又生就的爱夸耀我们所做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却有多少工作我们没有做!要是我们病倒了,怎么办呢?我们多么谨慎!决心不依照信仰而生活,我们尽可能避免它,从早到晚警戒着,到夜晚违心地析祷着,然后把自己交托给未定的运数。我们被迫生活得这样周到和认真,崇奉自己的生活,而否定变革的可能。我们说,只能这样子生活呵;可是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来,而生活方式就有这样的多。一切变革,都是值得思考的奇迹,每一刹那发生的事都可以是奇迹。孔夫予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一个人把他想象的事实提炼为他的理论之时,我预见到,一切人最后都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筑起他们的生活来。
29、梭罗的这本书近年在西方世界更获得重视。严重污染使人们又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澄净的清新空气。梭罗能从食物、住宅、衣服和燃料,这些生活之必需出发,以经济作为本书的开篇,他崇尚实践,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30、由于晚上还有朗诵,我们起身告辞;可是,亨利表现出欲言又止的样子。原来他是希望我们再留一会儿,希望我们能听他用钢琴弹一个乐曲。这当然好!于是,大家又坐了下来。亨利打开钢琴盖,弹了起来,一首勃拉姆斯的《♭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小木屋里弥漫开来。完美的音乐,总是源于自然与心灵。在这远离尘嚣的丛林里,用一副东方的耳朵,听一位崇拜19世纪的梭罗的美国当代诗人,弹一首19世纪的德国古典音乐,一时间,我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大家静静地听着,每个人的脸上都闪烁着圣洁的光芒——被音乐点燃的光芒。
31、我们漫步于其中的光照,是这样的纯美与熠耀,满目衰草枯叶,一片金黄,晃晃之中又是这般柔和恬静,没有一丝涟漪,一息呜咽。我想我从来不曾沐浴于这么幽美的金色光汛之中。西望林薮丘岗之际,彩焕灿然,恍若仙境边陲一般,而我们背后的秋阳,仿佛一个慈祥的牧人,正趁薄暮时分,赶送我们归去。
32、拜读《瓦尔登湖》,你会发现它是一本治愈系的读物。我们能够从书中感受到作者阔达的胸襟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传达出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作者展示出的是自己澄澈的内心世界。它让我们从中找到了自己内心的那一抹绿意。从而相信自己,相信生活,热爱世界!
33、他对自己的出生地,即马省的康城,深感自豪。康城是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首义之城。他说过,永远使他惊喜的是他"出生于全世界最可尊敬的地点"之而且"时间也正好合适",适逢美国知识界应运而生的、最活跃的年代。在美洲大陆上,最早的欧洲移民曾居住的"新英格兰"六州,正是美国文化的发祥之地。而正是在马省的康城,点燃起来了美国精神生活的辉耀火炬。小小的康城,风光如画。一下子,那里出现了四位大作家:爱默生,霍桑,阿尔考特,和他,梭罗。1834年,爱默生定居于康城,曾到哈佛大学作了以《美国学者》为题的演讲。爱默生演讲,撰文,出书,宣扬有典型性的先知先觉的卓越的人,出过一本《卓越的人》,是他的代表作。他以先驱者身份所发出的号召,给了梭罗以深刻的影响。
34、而在瓦尔登湖生活的两年时间里他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梭罗在瓦尔登湖过着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生活也可以说是原始DIY(Do It Yourself的简写,意为凡事皆可自己动手的生活态度)的实验: 遵循本性生活,确定什么是生活中真正必不可少的并由此感受到了人可以生活的更简朴、更从容,不必为追求物质文明的发达而放弃人为万物之灵的崇高地位。
35、第二阶段以爱默生的《论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和马什的《人与自然》为代表,展现了环境浪漫主义到写实主义的过渡。爱默生在《论自然》中提出要重新认识自然,向人们发出了“到自然中去”的邀约;梭罗的《瓦尔登湖》以清新的文字记录了他对爱默生这一思想的实践和他关于简朴生活的思考;而马什的《人与自然》则以大量的史实为基础,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界造成的恶劣影响,并提出保护自然环境的具体方案。
36、就在这篇日记之后的第四天,爱默生在他自己的日记上也记着:"我非常喜欢这个年轻的朋友了。仿佛他已具有一种自由的和正直的心智,是我从来还未遇到过的。"过了几天,爱默生又在自己的日记里写:"我的亨利·梭罗可好呢,以他的单纯和明晰的智力使又一个孤独的下午温煦而充满了阳光,"四月中,爱默生还记着:"昨天下午我和亨利·梭罗去爬山,雾蒙蒙的气候温暖而且愉快,仿佛这大山如一座半圆形的大剧场,欢饮下了美酒一样。"
37、恢复健康以后的梭罗又住到了爱默生家里。稍后,他到了纽约,住在市里的斯丹顿岛上,在爱默生弟弟的家里。他希望能开始建立起他的文学生涯来。恰恰因为他那种独特的风格,并不是能被人,被世俗社会所喜欢的,想靠写作来维持生活也很不容易,不久之后,他又回到了家乡。有一段时间,他帮助他父亲制造铅笔,但很快他又放弃了这种尚能营利的营生。
38、《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
39、这鲜活的自然世界与人类之间并不是毫无交集的,梭罗眼中的大自然与人类有着情感上的连接。在梭罗笔下,大自然给人类提供审美的愉悦、提供健康和快乐。最甜蜜最温柔、最纯真最鼓舞人的交往在大自然之中都能找得到,哪怕是对愤世嫉俗的人和最抑郁的人也不例外,因而“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并且各种感官仍然健全的人,就不会产生非常黑色的抑郁”。在梭罗看来,大自然是有灵性的,她会同情人类的悲伤,像阳光黯淡、风声轻叹、云端落雨、林木飘叶等等,都是大自然的情感表达。当一个人欣欣然与大自然交往,并投入地享受身处其中的愉悦时光,他就不会觉得人际来往是生活必需,甚至会觉得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部分时间的独处是有益健康的。
40、《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
41、更加传奇的是,亨利不仅跟梭罗(HenryDavidThoreau)同名,都叫“亨利”,而且还是梭罗的忠实“信徒”。1845年,亨利·戴维·梭罗在瓦尔登湖边为自己建造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小木屋,并在美国独立日那天住到了瓦尔登湖边,在湖边度过了两年多的“离群索居”的生活。没想到,在一个半世纪之后,我的这位也叫“亨利”的朋友,在远离人群的地方也建造了一座小木屋,并在那里已经居住了三年时间。没想到,这次到新英格兰地区能见到一个“活生生的梭罗”,一个“当代梭罗”,一个“21世纪的梭罗”。
42、1845年春,28岁的他在瓦尔登湖湖滨建起木屋,开始过著与自然溶为一体、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他在此生活了两年,不断对世界进行深刻思考,写出了影响世人至深的著作《瓦尔登湖》1854年出版)。
43、7月4日,恰好那一天是独立日,美国的国庆,他住进了自己盖起来的湖边的木屋。在这木屋里,这湖滨的山林里,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他独立地生活了两年又多一点时间。他记录了他的观察体会,他分析研究了他从自然界里得来的音讯、阅历和经验。决不能把他的独居湖畔看作是什么隐士生涯。他是有目的地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奋人生,阐述人生的更高规律。并不是消极的,他是积极的。并不是逃避人生,他是走向人生,并且就在这中间,他也曾用他自己的独特方式,投身于当时的政治斗争。
44、这是我读过最难读的一本书,正如徐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梭罗是一棵树,超脱人世,却在瓦尔登湖的夕阳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45、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本书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业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他一生所写的39卷手稿,是他的日记或日志,其中记录着他的观察、思维、理想和信念。他在世时的,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他去世后己收集、整理好,出版了的计有《旅行散记》(1863年)、《缅因森林》(1864年)、《科德角》(1865年)三种。他的全集出版有《梭罗文集》,有1906年的和1971年的两种版本。此外是他的日记,有《梭罗:一个作家的日记》、《梭罗日记》两卷本、《梭罗日记之心》的精选本等。
46、他的第二本书就是《瓦尔登湖》了,于1854年出版。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注意,甚至还受到詹姆斯·洛厄尔以及罗勃特·路易斯·斯蒂文生的讥讽和批评。但乔治·艾略特在1856年元月,却在《西敏寺周报》上给他以"深沉而敏感的抒情"和"超凡入圣"的好评。那些自以为是的,只知道要按照他们的规范,来规规矩矩地生活的人,往往受不了他们毫不理解的事物的价值,自然要把梭罗的那种有历史意义的行为,看作不切实际的幻梦虚妄了。
47、凡我的邻人说是好的,有一大部分在我灵魂中却认为是坏的,至于我,如果要有所仟悔,我悔恨的反而是我的善良品行。是什么魔鬼攫住了我,使我品行这样善良的呢?老年人啊,你说了那些最聪明的话,你已经活了七十年了,而且活得很光荣,我却听到一个不可抗拒的声音,要求我不听你的话。新的世代抛弃前一代的业绩,好像它们是些搁浅的船。
48、对这第二版的译文我又作了些改进,并订正了一两处误译,只是这一篇新序却总是写不起来。1985年写了一稿,因不满意,收回重写。然一连几年,人事倥偬,新序一直都没有写出来。为什么呢?最近找出了原因来,还是我的心没有安静下来。就是国为这个了,这回可找到了原因,就好办了。心真正地安静了下来,这总是可以做到的。就看你自己怎么安排了。为何一定要这样做?因为这本《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亨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49、我也曾守护过城区的野兽,使忠于职守的牧人要跳过篱笆,遇到过许多的困难;我对于人迹罕到的田庄的角隅也特别注意:却不大知道约那斯或所罗门今天在哪一块田地上工作;因为这已不是我份内的事了。我给红色的越橘,沙地上的樱桃树和荨麻,红松和黑愕,白葡萄藤和黄色的紫罗兰花都浇过水,否则在天气干燥的季节中,它们可能会枯萎的。
50、这个栏目是上海译文出版社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知行社合作的朗读类小栏目。在这里发布的录音,朗读的人都是普通大学生,以及他们写下的读书心得。这是青春的声音和文字,希望广大读者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