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1、(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250
2、像这样的传统文化,要一旦完全抛弃她,和她发生彻底的决裂,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更是不应该的。像这种历时数千年,虽累经剧变而未绝灭的传统文化,糟粕固然很多,精华亦复不少。在今天对待她的应有态度,就是要如何正确地引导她到现代化的道路上来。去掉她的已经僵化了的、腐烂了的部分,保存和发展其还有生命力的、还有健康的部分,使她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继续作出贡献。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属于这类的文化,中国的儒家思想就是属于这类的思想。
3、其次是君臣之间也靠骗。白帝城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阿斗能辅则辅,不能则取而代之,活生生地把诸葛亮骗得“死而后已”。刘备伸开过膝的双手把赵子龙从百万军中救出来的阿斗往地上一扔,把杀得浑身是血的赵子龙骗得热泪盈眶,最终也骗得“死而后已”。(儒家思想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4、《说文解字》释孝曰:“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尔雅·释训》曰:“善父母为孝。”《唐律疏议》卷一:“善事父母曰孝。”可见,善事父母,是孝的最基本的含义。
5、《西游记》最荒唐的逻辑是“打不赢,搬救兵”。每当孙悟空打不过妖怪的时候,不调查、不研究、不思考,直接搬救兵——这与西方大片差距太大了,打不赢自己研究,自己想办法。
6、 现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中“仁政”“民本”“人与自然和谐”“五义”等观点为基础结合时代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八荣八耻观”“科学发展观”等无不凝结着儒家思想的精华。儒家思想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大作用。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是儒家思想重新迸发出无尽的生机活力,作为一种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主流思想有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也是儒家思想为什么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之所在。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使儒家思想始终保持着一种与时俱进的步伐,尽管儒家思想中有一些与现代文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或格格不入的思想存在,但结合国情和时代发展特征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任然可使儒家思想在社会中成为一面旗帜,从而引导一种优秀的主流意识,为社会提供一种道德和价值的规范或准则。
7、和谐。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两层意思。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天人合一”。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
8、在政治方面的意义。孔子充满仁爱精神的“忠恕”之道应当是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中心价值,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人类就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
9、曾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的泰勒博士,对儒家思想作过这样一段评述:“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1988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会议的《宣言》中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四十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儒家思想及其价值观是世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棵璀璨的明珠,其思想之精华,不仅对过去,而且对当今和未来都是重要的精神财富。
10、过分注重人际关系,轻视对自然界的探索和改造。儒家文化是人伦文化,儒家学说,就是讲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学以四教:文、行、忠、信”。又有记载,孔子以六艺授徒,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数有自然科学味道,但是被排在最后的;其他都属于社会人伦学问,“六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礼,“不学礼,无以立”。作为君子,就是要“立于礼”,而“成于乐”。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文化就形成了重人际、轻科技的价值倾向。正如鲁迅先生所讲,中国人发明了火药,是放鞭炮的,而外国人拿去是造枪炮的;中国人发明了罗盘,是看风水的(用来协调人、鬼、神关系的),而外国人拿去是用来航海的(用来开拓疆土、掠夺殖民地的)。
11、孔子坚决反对国企,反对官员参与市场竞争。“与民争利”从此成为执政者的紧箍咒。
12、有中国学者,毕生研究其管理学思想,有些荒唐,一个走向没落与颓废的集团会有成功的管理学价值?当然,作者隐藏在《红楼梦》字里行间的对人性的呼唤和歌颂难能可贵,但小学生、初中生甚至高中生却读不懂。
13、孟子的任道精神。孟子提倡宏大刚毅、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操,崇尚死而后已、无所畏惧的任道精神。在生死与道德发生冲突时,“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冲突,实质上是人的自然生命与人的德性尊严之间的冲突。
14、首先,儒家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在于它的道德价值。众所周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样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不仅需要法律,也需要道德。与之相适应的公民社会是法制社会,同样也是道德社会。孟子在《孟子·告子上》上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儒家文化强调人道与天道的一致,强调以义制利,忠恕之道,互信互利,这些都符合市场经济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这是儒家伦理的道德超越性的现代价值体现。而当代社会,更确切来说是当代的中国,这种理念严重缺失,从三鹿的三聚氰胺,瘦肉精,皮革奶,牛肉膏,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于我们来说迫切需要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信用体系建设。不仅仅是经济上需要儒家文化提供保障,在伦理方面,同样也需要儒家文化,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敬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谈何为人,谈何做人,谈何道德品质?因此,儒家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15、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系统在中国传统社会影响巨大,是传统中华文明维护其自身统一性的重要保障,一直到今天,仍然构成现代中国人潜在的价值观维度。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国社会生活的具体语境,当然也无法完全脱离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因此批判性地借鉴儒家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16、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当时历史社会的变化,孝德思想也不断成熟并且日益完善。首先,从孝的对象来看,在世父母成为孝的最重要的对象。西周时期,从孝这个字的用法上来说,使用最广泛的有两种用法:一是“享孝”,二是“追孝”。享字的本义,即是祭献、上供。《说文》释义:享,献也。其义也是指用祭品献于鬼神使其享用。可见,享的对象是鬼神,前文已述,鬼神主要有三种,其中主要的是上帝以及人类的祖先。这也是西周时期祭祀的主要对象。这里我们可以推知,享孝的对象肯定不是在世的父母,而应当是已逝的先祖。追孝的使用通常有两种涵义。其把“孝”在一般意义上理解为“美德”,把“追孝”理解为追继祖先的美德,颂扬祖先的功德与恩德。其把“追孝”理解为后人以祭祀的形式继续对先祖行孝行。这是西周时期金文中主要的用法,它与“享孝”之意相通,也体现着祭祀是西周时期体现孝的最主要的途径。可见,追孝的对象也不是在世的父母,也是已逝的先祖。所以说,西周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先祖,还不是在世的父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平民阶层的独立与分化,孝敬在世父母的观念逐渐从贵族向平民渗透,并最终成为社会共同认可的重要道德规范。
17、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