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勤俭节约的故事91句精选

时间:2023-12-1609:35:18 苏轼勤俭节约的故事91句精选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苏轼勤俭节约的故事

1、好玩的国学在《苏东坡与黄州,谁是谁的精神家园》中写道:

2、    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3、其中大意是,苏轼平时吃饭,不过一荤一酒;自己请客或别人请吃饭,也不能超过三个肉菜,否则就不赴宴。苏轼如此,绝非造作,其用意是:“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这等节俭,自是修养功夫。

4、在中国古代社会,人地关系一直高度紧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自古就是传统经济伦理和道德风尚的重要内容。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三宝”之便是“俭”。《左传》曰“俭者,国之宝也”,古语云“节俭之行,君子攸先”。

5、因他的文采和做人的清誊,既使被贬为“东坡居士”,也早就有朋友待他接风洗尘了,并慷慨送以房舍田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此类朋友,大诗人己经很知足了吧,这和他平日里为人处世的人品应是分不开的,才会在“折翅,碰壁”之际有如此“雪中送碳”的知已友人。

6、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7、晏子“食不重肉”,一餐只吃一个肉菜。同僚梁丘据“见晏子中食,而肉不足”。肉菜之外,主食是“脱粟之食”即只去壳没有精制的糙米,蔬菜不过是“五卯、苔菜而已”。晏子做饭以够吃为限,景公的使者突然到他家里,没有准备多余饭菜的晏子只能“分食食之”,结果“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晏子衣着简朴,以蔽体保暖为度,甚至“布衣鹿裘以朝”,把省下来的钱财“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晏子以勤俭之道相齐辅政,“政平民说”。

8、雍正为剩饭两下圣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是大国,如不能居安思危,难免有后顾之忧。古人写诗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惟有丰年不忘饥馑,珍惜每一粒粮食,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又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9、在朝廷大臣的竞相炫富和武帝的推波助澜下,新生的西晋王朝不但没有一点新朝气象,反而很快气息奄奄。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八王之乱兵连祸结,西晋统一全国仅37年就被乱华的五胡所灭,导致中国古代历史进入长达将近三百年的南北大分裂时期。

10、我们再来看看来自当时辽国的考古记录,可以更为客观了解这件事的原貌。1979年夏天在义县大榆树堡乡发现的"大辽国故中书相梁公墓志",志石双面阴刻楷书73行,全文2377字,该墓志铭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其铭文内容与《辽史.道宗本纪》中所载史实基本相同。这方墓志记载了这样一条《辽史》未录、《宋史》遮遮掩掩的辽宋秘史,有“宋代改革家”之誉的宰相王安石,竟出卖国家主权,割让大片领土!而被王安石骂为“小人”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却为捍卫大宋权益据理力争,怎奈他人微言轻,其正确意见终被压制,堂堂大宋忍辱含羞,硬吞下这枚人为制造的苦果!这篇碑文,披露了一桩距今千年、已鲜为人知的辽宋争端,由此顺藤摸瓜,竟会挖出幕后一串令后人瞠目结舌的历史真相!

11、重熙六年(1037年)冬,辽兴宗将张俭接到京城,向他询问治国政务,并封张俭为韩王。

12、隋唐再造一统后,吸取西晋斗富奢纵的灭国教训,勤俭成为上至皇室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的共同价值追求,尤以隋文帝、唐太宗的身体力行为甚。

13、驸马王济身为皇亲国戚,“性豪侈,丽服玉食”,公然带头违背武帝“恭俭”国策。武帝曾到其家赴宴,王济“供馔甚丰”,所有餐食“悉贮琉璃器中”。其中有一道“蒸肫”味道特别好,武帝问起烹饪方法。王济答道,“以人乳蒸之”。武帝当即“色甚不平,食未毕而去”。

14、我们现在看到苏东坡大部分经典作品,那些幽怨的,幽默的,达观的,清雅的诗词书画,大部分出自黄州的四年,可以说,没有这四年,就没有苏东坡,没有这四年,黄州又何以能有黄州的大名?

15、他写出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深刻思索;

16、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17、重熙四年(1035年)春,张俭因年老致仕,辽兴宗授其洛京留守、尚父、行河南尹,进封秦国公,增食赋七千室,改赐贞亮私靖耆德功臣,守太师兼政事令如故。

18、更加欣慰的是,东坡居士的文章文采显赫朝野,耀眼当时文坛,这也是他命运中的吉运星。

19、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

20、遗憾的是,并非每个王朝都能视“俭”为国宝。三国曹魏后期,奢纵之风弥漫朝堂。魏晋禅代,西晋建立的当月,即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十二月,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就“厉以恭俭,敦以寡欲”,下诏“大弘俭约”,力图扭转奢靡风气。司马炎下令从皇宫中撤出“珠玉玩好之物”,却将之“颁赐王公以下”,间接诱导开启了王公大臣的奢欲,导致朝臣炫富之事层出不穷,弘扬节俭的政策竟然走向反面。

21、苏东坡少年一战成名,仕途一帆风顺,如果人生道路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苏东坡也许就是晏殊,就是有些才情,有些浪漫,但又循规蹈矩生活富足的官员,也许他会在宋代大行其道的婉约词上,有些成就,但是绝对达不到后来苏东坡所达到的巅峰水平。

22、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23、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 ,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

24、他命令太监在皇宫墙边种菜,织造麻鞋、竹签自用,规定诸王子出城稍远,要骑马十分之步行十分之三。

25、首先,将坚硬的象牙劈成薄厚适中的薄片,要保证每张薄片的厚度不能大于或者小于2毫米,这种薄片,称之为“牙丝”。

26、拿到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27、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

28、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29、根据南京坊间的流传,朱元璋自从当了皇帝以后,那些达官贵人,整天花天酒地,奢侈靡费。而老百姓的生活却并不好过,怨声载道。朱元璋知道以后,决心整治这种不正之风。当时适逢马皇后(俗称马大脚)过生日,照例高官权贵都要前来祝贺。等到百官来齐后,朱元璋吩咐上菜。菜肴摆上了桌,并非是什么山珍海味,鸡鸭鱼肉,而是简单朴素的:炒萝卜、炒韭菜、两碗炒青菜和一碗葱花豆腐汤,竟是标标准准的“四菜一汤”。就如朱元璋故乡凤阳关于四菜一汤歌谣概括的那样;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30、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 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31、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32、苏东坡从一帆风顺的仕途,被贬到荒无人烟的黄州,一开始,他的内心充满了慌张与彷徨。他被地方官府监视居住,没有任何权力,没有任何朋友,甚至天下之大都没有他的立锥之地。他从天堂一下子堕入地狱,从富足堕入困顿。但苏东坡从来都是一个乐天派,从来都是一个善于将无趣化成有趣的人,所以,在黄州,苏东坡将自己旷达乐观的天性,发挥到了极致,而黄州的山川草木,赤壁的涛声,承天寺的夜色,东坡草堂的诗意生活,全部化成他笔下的艺术。

33、负责工程的人将图样送给他审定,他当即把雕琢考究的部分全去掉了。

34、不仅如此,雍正帝还因此事特意下旨,禁止民间买卖象牙凉席,更禁止再生产象牙凉席,至于之前进贡的那张,为表决心,雍正帝就将其束之高阁,再也没有用过它一次。

35、实际上,在雍正帝之前,我国古代用象牙做成席子来解暑去热的历史十分悠久,在《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朝的汉武帝,就曾经赏赐给他宠爱的李夫人一件“象牙簟”,这个“象牙簟”,就是我们所说的象牙凉席。

36、既如此,我又怎能理解你的提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37、张俭(962~1053),字仲宝,宛平(今北京)人,辽朝大臣,统和十四年(996年),举进士第调任云州幕官。节度使推荐给辽圣宗,历任枢密使、节度使、左丞相等要职,并受遗诏辅立辽兴宗,兴宗即位之后,加太师、中书令、尚父,先后受封为韩王、陈王。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正月二十九日,张俭逝世,终年九十一岁。

38、相对之下,同时代的那些男同胞,就稍微惨了点,大部分都得穿纱袍长裤,不过,这种宽大的衣服也有好处,不仅能够防嗮,还能在走动的时候形成气流,也能稍微凉快一点。

39、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40、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41、张良有好几次差点被抓住,只好隐藏在深山野林之中。一次,他正在一座桥上漫步,遇到一位老者,把自己的鞋径直甩在桥下,说,年轻人,下去捡上来。张良大吃一惊,欲殴打他,可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张良强忍住怒火,下去捡了上来,又索性按老者的要求,帮他穿上。后来,又与张良相约在桥上相见,到第三天,张良半夜前往,才见到老者,老者传给他了《太公兵法》。

42、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d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43、恐日久懈怠,尔总管等再行严传各处首领、太监,见有米粟饭粒,即当捡起。如此不但仰体朕惜福之意,即尔等亦免暴殄天物。应不时查拿,如有轻弃米谷者,无论首领、太监,重责四十大板。如尔等仍前纵容,经朕察出,将尔总管一体重责。”

44、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45、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正如萨迪所说:“谁在平日里节衣缩食,在穷,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所以我时时刻刻都把勤俭节约这四个不引人注目的字牢记在心中。

46、这种利用天然冰块降暑的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周朝时,就已经有相应的部门机构负责采冰,这个部门被称为“冰政”,而那些采冰的工人,则被称为“冰人”。

47、提起那件怪事,还得从留侯的身世写起。张良是战国七雄中韩国的贵族,他的爷爷,父亲,曾做了五代韩王的丞相,韩国灭亡后,他遣散三百多僮仆,变卖家产,寻访,结交一位能舞动一百二十斤铁锤的勇士,在博浪沙偷袭秦王,可惜误中副车,秦王大怒,命令在全国搜查刺客。

48、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之后在朋友的帮忙下,弄到一块地,便自我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一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一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49、当然,客观地讲,黄州并非诗意的存在,起码在苏东坡刚到黄州的时候,是这样想的。但苏东坡从来都不是一个悲悲戚戚的人,他四处找人聊天,用苏东坡老家的话说,是摆龙门阵。他自己动手建了草房子,自己动手在东边的山坡上种地,过起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没有美酒,没有羊肉,他可以自己酿酒,自己发现当时无人问津的猪肉的美味,一块东坡肉,一壶老酒,就足以抚慰苏东坡受伤的心。生活让苏东坡很难受,当时苏东坡又反过来让生活很有趣,这就是苏东坡,一个拥有无与伦比的生活自愈能力的人。

50、您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51、 张俭注重节俭,他只穿粗丝织成的绢帛,每餐只食一菜,按月发的俸禄有节余的,便拿来接济亲朋旧友。一次正当冬天,在辽兴宗歇息之便殿奏报事务,辽兴宗见他袍子破旧,暗里派近侍用火夹穿个洞做上记号,每次见到他都没有换下来。辽兴宗问其缘故,张俭回答说:“我穿这件袍子已经三十年了。”当时辽兴宗崇尚奢侈华丽,所以张俭用这种做法微言讽喻辽兴宗。辽兴宗怜悯他清贫,让他任意取用内府物品,张俭奉诏后只拿了三匹布出来,因此更加受到辽兴宗的嘉许重用。

5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这是一种闲看庭前花落花开的心态,这是一种万事有不平,尔何心自苦的达观。在人生道路不平的时刻,苏东坡做到了君子坦荡荡,自然就能履险如夷。

53、“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不是。”

54、宋代的开国明君赵匡胤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不菲的成绩,还是一位勤俭节约的好皇帝,建国后一切从简,就连宫室里的窗帘都是用很廉价的青布做成,素日里的衣服都和一般的小吏一样,并没有因为身份的高贵而日渐奢靡。他的节俭还体现在内宫里,宫女太监也只有仅仅的300余名就这样赵匡胤也觉得浪费便又遣散出宫50余人。

55、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秋天瓜果飘香、五谷丰登,农民伯伯在收获的季节洋溢着温暖的笑脸,但是妈妈跟我说粮食来之不易,我们也学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我们小朋友一定不能浪费粮食。

56、当然,昂贵的象牙席子,只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才能用得起的,大部分普通百姓,是无缘这种高档货的,而他们在炎炎夏日如何消暑呢?

57、和司马光同时代的苏轼,不仅以诗词书画流芳千古,还是著名的美食家,自称“老饕”。东坡肉等一百多种东坡菜美食,相传大多都出自苏轼之手。可就是如此热爱美食,表示要“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的苏轼,在饮食生活上却异常节俭。他曾写下《节饮食说》,给自己定下规矩,“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平时自己吃饭,一杯清酒,一个肉菜;“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请人吃饭不超过三个肉菜,甚至可以酌情减菜;“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乃止”,别人请他吃饭也不能超过三个肉菜,否则就不赴宴。苏轼如此节俭的用意,“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这正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注脚。

58、太平六年(1026年)春三月,入京任南院枢密使、左丞相、兼政事令、监修国史。辽圣宗信任倚重于他,参知政事吴叔达与张俭不合,辽圣宗发怒,出贬吴叔达为康州刺史。

59、如此造价高昂的奢侈品,让向来节俭的雍正帝十分恼火,认为如此劳民伤财,就为了制作一张凉席,因此,雍正帝将之前的奖赏收回,还严厉的训斥了这个官员。

60、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61、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62、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

63、这张价值不菲的凉席,其主人正是以“勤政节俭”著称的雍正皇帝,而因为这张凉席,还曾经惹的雍正帝大动肝火。

64、武帝虽然个人极度反感奢侈浪费,但因皇权不振,在制止贵族重臣的“豪侈”行为上一直有心无力。西晋开国元勋何曾“性奢豪,务在华侈”,衣食住行“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平日吃的“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即不蒸出来十字开花的形状就不吃。每次进宫参加御宴,何曾都看不上御膳房所做的饭食,觉得不如自家厨房美味,无法下咽。武帝“辄命取其食”,就特许他赴宴时自带美食。何曾“食日万钱”,一天的饭菜就要耗费一万钱,以致留下“何曾食万”的成语典故,还“犹曰无下箸处”。大臣“刘毅等数劾奏曾侈忲无度”,武帝“以其重臣,一无所问”。

65、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66、尤为称奇的,是古人在玉枕的基础上,发明了冷暖枕,就是将玉枕凿空,夏天时注入冷水降温,冬天时注入热水保暖,一枕两用,实在是居家旅行的好物件。

67、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是最懂苏东坡的人。他说:“苏轼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也。”

68、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69、有一次,官府捉住了八个盗贼,已经斩首之后,才又捉拿到真正的犯人。被斩首者的家人申诉冤屈,张俭接连三次请求审理。辽兴宗大怒说“:你难道想要朕偿命不成?”张俭说“:八家老小冤苦无告,如果能稍稍加以存问抚恤,使他们能够收尸下葬,就足以安抚活着和死去的人了。”辽兴宗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

70、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俭,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71、汉朝时,曾经发明出一种“七轮扇”,是用七个一丈(33米)长的大轮子,连在一起,做成了一种大型纳凉设备。

72、赵匡胤的节俭不仅仅是对待他人,对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又一次半夜起来他非常想吃羊肉,但是又忍住没有下达命令。侍奉在侧的人对他说,皇上有什么事情就吩咐吧,赵匡胤竟忍住没吃,并感叹道,如果我说了,他们必定每天要杀一只羊了。

73、早在魏晋之前,古代的男人,都比较喜欢“打赤膊”,也就是光膀子,而女人们,则喜欢穿“开裆裤”。

74、毛泽东主席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75、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1/1/10和1/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76、一年四季都有相应的美食,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的美食,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比起其他季节好吃的会更多一些。

77、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

78、原来,这张凉席是采用大量的象牙编织而成,不仅如此,由于制作工艺复杂,一张凉席就得60位能工巧匠,忙活近两年才能完成。

79、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子(晏婴),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君,名显诸侯,却“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时时处处以节俭为意,就连与本身地位相称的生活待遇也坚辞不受。

80、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然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用来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81、有年关中地区闹饥荒,隋文帝派左右亲信出宫察看民情。亲信给他带回百姓吃的杂糠豆屑,文帝看过之后泪流满面,从此不吃酒肉将近一年。即使是平时御膳,文帝也只吃一道荤菜,后宫嫔妃的衣服都是多次缝补才换新。“开皇之治”时期,隋朝经济在历经三百年战乱疮痍基础上的迅速恢复,和文帝的勤俭为政密不可分。

82、张俭出身官宦世家,于辽圣宗统和十四年(996年),考中进士,名列第历任顺州从事、署棘寺丞、范阳令,后调任云州幕官。生性正直诚谨,不喜虚夸矫饰。深得上官、同僚的敬重。辽圣宗到云中一带游猎,按照契丹的旧例,皇上经过之处,当地的地方长官应该有所献贡。当地的节度使奏称:“臣辖区内没有什么特产,只有幕僚张俭,为一代之宝物,希望能将他献上。”在此之前,辽圣宗曾经梦见有四个人侍奉在他的身旁,赐给他们食物每人两口,待到听说了张俭之名“俭”字,辽圣宗方才恍然大悟,明白梦兆应在了张俭的身上。于是,辽圣宗马上召见张俭,张俭仪容举止质朴无华;辽圣宗很是高兴,向他问及谋身治世之事,张俭便当面口奏三十多件事,都很合辽圣宗的心意。张俭从此特别受辽圣宗青睐,历任监察御史、司门外郎清高显贵之职,号称明智干练。

83、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好处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84、还有一次,我的小外甥女来我家玩,正巧妈妈做好饭了。我一会儿就吃完了,就坐在旁边等她吃完。她看我吃完就着急了,随便扒了几口就起身想要进房间玩,我连忙开口:“妞妞,你快点把饭全吃完,不能浪费的。”但是她摇摇头,就是不吃。这时我想起了一首李绅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于是我和妞妞说:“你明白吗?这些米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们流了这么多汗水,才换来了我们的粮食。我们可不能随便浪费。”妞妞似乎听懂了,埋下头默默地把那些饭全吃完了。

85、用料昂贵,工艺复杂,就造成了象牙凉席十分奢侈,因此,在知道这一切后,雍正皇帝才会下旨,禁止民间制作买卖象牙凉席。

86、而到了宋代,街头巷尾,经常会看到售卖各种冰饮的小商贩,其售卖的冰饮,一般多为雪泡豆沫儿、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绿豆水等,种类繁多,价格也十分亲民,是当时人们十分喜爱的一种降暑的方式。

87、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88、太平十一年(1031年)三月,辽圣宗病重,六月初三驾崩于大福河(今内蒙古呼虎尔河)行宫,张俭接受遗诏辅立太子耶律宗真,这便是辽兴宗。辽兴宗即位之后,依旧很依赖倚重张俭。

89、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d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90、千里马不可能生于庭院,温室里孕育不出能抵挡风雨的花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挫折是人向上的阶梯,是最好的大学。

点击展开全文
汉文帝勤俭节约的故事 个性说说

汉文帝勤俭节约的故事

汉文帝勤俭节约的故事 1、 回京后,道光与妻子一说,二人一拍即合,立即找人搬走了房间里除了床铺桌椅以外的家具陈设。此后,每日下午四点前后打发太监出宫买烧饼。来回路远,...
勤俭节约手抄报视频57句 个性说说

勤俭节约手抄报视频57句

勤俭节约手抄报视频 1、然后在图中画上草莓、小女生、团子、小猫、写字框。 2、一个创业者的成功的心态: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3、10月13日,院团委圆满完成了“拒绝浪费勤俭...
情人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个性说说

情人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情人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1、尽管疫情可能阻挡了一些爱人相见的脚步,但是这终将过去。就像意大利作家ChiaraAmirante说的一句话: 2、宋朝稍晚以后,“磨喝乐”制作的越来越精致,甚...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有哪 个性说说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有哪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非常讲究读书方法。鲁迅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
友情友谊的诗句61句精选 个性说说

友情友谊的诗句61句精选

友情友谊的诗句 1、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3、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
怀念过去的唯美句子关于 个性说说

怀念过去的唯美句子关于

怀念过去的唯美句子关于朋友 1、不要问我在哪里,不必担心我会把你忘记,当你想我的时候,我也正在想你! 2、0回不去的曾经,留不住的过往,有时候怀念的不是某个人,而是过去...
丘吉尔与他钟爱的女性 个性说说

丘吉尔与他钟爱的女性

丘吉尔与他钟爱的女性 1、美国作家,代表作《在路上》,“垮掉的一代”旗手帅哥。 2、但是,女王直接干涉的情况几乎是没有发生过的,这成了个摆设的权责。 3、家乡的变化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