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雨的诗句并加赏析
1、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描写雨的诗句并加赏析)。
2、理由阐述:我们认为秋雨是端庄、沉静的,而“静谧””怀想””动情”恰恰能够表现出秋雨的端庄,“天空是暗的”,“田野是静的”和雨形成了对比,所以“暗的””但雨”“静的”加了重音,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其他部分声音要尽量放轻,读出沉静的感觉。
3、宋 陆游《夏雨》:严州城中三日雨,朝暮点滴无休时。释义:严州城已经下雨多日了,雨点从早上到晚上都没有停过。
4、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4雪唐·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6、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7、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____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8、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9、大雁北归 大地苏醒 万物生春春花盛开 春山如黛 春山如妆
10、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11、春雨绵绵 春花万朵 春树繁茂春光万里 春风轻拂 春色怡人
1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3、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____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5、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16、1274年,蒋捷考中进士。可是,五年后,南宋灭亡,蒋捷的梦骤然破灭,沦为亡国之人,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17、课堂作业: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从春雨、夏雨、秋雨、冬雨(雪)中任选2个来各写一句话,展现它们的特点。
18、当我们发挥奇妙的联想和想象时,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拟人就会诞生。但别忘了,把我们的眼睛投向天空和大地,细致地观察,用心去体会这个世界的美好、欢乐,一切美好的联想和想象才会真正发生。
19、译文: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20、我们欣赏《雨的四季》中的(比喻/拟人)修辞。
21、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____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22、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____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23、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由阅读向写作进行知识迁移,并在练习中进行情感渗透。
24、我们欣赏文中的拟人手法。拟人手法不仅让文章生动,更让这篇文章中描绘的事物与我们很亲近。比如说第4段:“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不仅把秋雨不那么频繁的特点写了出来,还把秋雨写得像一个端庄沉静的妇人,仿佛就是我们生活中很熟悉的人一样,增加了亲切感。这一定是作者深刻体会之后才写出来的,所以我们非常欣赏文中的拟人手法。
25、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26、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7、我们选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这是一首五律。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雨的神韵一气写下,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体。
29、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
30、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唐·杜甫《兵车行》
3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32、(注释)(1)天街:旧称帝都的城市。稣: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脂肪,即酥油。(译文)初春的小雨落到京城的街道上,犹如酥油一样柔腻光滑,绿茸茸的细草,远看似青,而近看似无。这种景致正是一年中最美的,胜过春末满城佛动着的如烟如雾的杨柳。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 临了,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象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是呀,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钱仲联徐永端)
33、译文:深涧之中,青松经风发出飒飒声响,如千尺雨落;庭院之中,翠竹摇动,虽属夏日,却如秋日般凉爽。
34、“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
35、“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写出了风狂雨猛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