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1、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2、张荫麟对这一段有概译,我们也录在这里供参考,见《中国史纲》:有一天几位弟子陪着孔子闲坐,孔子道:“你们觉得我是长辈,不免有点拘束,不要这样。平常你们总说没人知道我,假如有人知道,又有什么把握呢?”子路爽快地答道:“千乘之国,夹在两大国中间,受着兵祸,又闹饥荒,让我来主持,才到三年,便使得人民有勇,并且循规蹈矩。”孔子向他微笑了一下,又问另一弟子道:“求,你怎样?”他答道:“五六十里或六七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来主持,才到三年,便使得人民富足。至于礼乐,另待高明。”孔子又问:“赤,你怎样?”答道:“并不是说能够,但想学学:像宗庙的大事和诸侯的聚会,我愿意穿着章甫(作者按:章甫乃商朝的冠服,在仪式中相礼的人穿的),在旁边做一个小相”。孔子又问另一弟子:“点,你怎样?”这时他弹瑟渐缓,微音铿然。他把瑟放下,起身答道:“我和他们三位不同。”孔子道:“有什么关系呢?不过各说自己的志向罢了。”他道:“暮春的时候,春衣既已做好,和少年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到沂水里洗浴。洗完了当着轻风歇凉;一面看人舞雩(作者按:雩是祈雨之祭。雩音yú)。然后大家歌咏而归。”孔子听了喟然叹道:“我和点有同感。”(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3、我前后去过4次孔府,孔庙,孔林。看到被破坏的庙宇,石碑,古迹真是心痛至极。我把孔子当成一个可以依靠的解惑者,在困难时给我慰藉和安抚。
4、知错就改不讳言。颜回将落灰的米饭吃了,孔子误以为其偷吃。弄清真相及时承认,并反思"眼见不一定为实"来提醒自己与大家。行为示范以为师表,堪称典范。
5、随着《论语》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发觉,其实不是我们在读《论语》,而是《论语》在读我们。它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光,不断去发现我们内心深处的微光,并循着那道光找到了我们。
6、孟子。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都以为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事实完全相反,如果他真的认为人之初性本善,那还搞出儒学来约束人的道德观念干什么?都本来是善的那恶是哪里来的?(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9、孔子说,我虽然弹得很熟练,我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内涵,没有感受到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得再练练。
10、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在塑造中国的大国规模上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佛教则给我国的传统思想注入了形而上的思辨力量,和儒家一起塑造了你今天看见的东亚世界的雏形。
11、孔子就是这样的儒,但他可谓是“君子儒”,他授徒不独传授技能,并且传授主义,他不只把礼看作谋生的职业,而是视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事业,他为礼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因此他之后“儒”这个概念被孔门之徒所专有了。换句话说在孔子的时代儒还只有职业阶级的意义而没有学派的意义,儒之成为学派的名称乃是战国初年的事;那时已有了与儒对抗的学派(最早攻儒的是墨家),即所谓“道术分裂”以后的事。
12、孔子说,我虽然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我弹得还不够熟练,我再练练吧。
13、0 王东杰《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
14、现在介绍孔子,通常的写法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提及孔子为政治家的,不多。
15、夫子喟然叹曰:“吾与(读去声,赞许、同意)点也!”
16、孔子能够对损害国家形象或者危害社会违反法律的人采用雷霆手段,可见孔子虽然温和宽厚,却也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
17、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18、一群手无寸铁的书生,处在军队的层层包围之中,没吃没喝,危险重重。在这种境地下,不但自己不气馁,还一个个和学生谈心,偶尔还开开玩笑,这样的定力真是非常人所能及!
19、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子罕篇第九(凡30章)
20、西汉以后,孔子学说的传播迅速扩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对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21、孔子对自己的方法很有信心。他曾经说,如果哪个国王愿意用我的方法来治理国家,一年就会有成绩,三年就会有大变化。
22、“丧家狗”的表述,我们都很熟悉了。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23、但在孔子所梦想恢复的周礼中,极端压制女性。
24、《春秋穀梁传》,《春秋》三传之儒家“十三经”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穀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穀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穀梁传疏》。《春秋穀梁传》在西汉宣帝时曾经盛极一时,是研究先秦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25、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26、姑布子卿说:“是鲁国的孔丘吗?我听说他好久了。”
27、颜渊因孔子的一句话而名传后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但也可能因这句话,而被后人误解,以为颜渊就是那种“高分低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这是极大的误会。如果把涉及颜渊的书籍中的片言只语全都拾掇、拼合起来,我们就能复原出较为完整的颜渊——这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一个沉静、内敛、理想,有着自觉自愿牺牲精神的形象。如果非要把孔学说成孔教,那可以说,在所有跟孔子有关的人中(包括孔子本人),唯一具有宗教感,具有最纯粹意义上的宗教精神的,只有颜渊。章太炎发现,诙谐的庄子,有事没事就拿孔子开个涮,但一说到颜渊,立刻收起了玩世不恭的口气,以近乎恭谨的笔调,表现出对颜渊的敬意。孔门最为杰出的成功人士子贡,用“赐也何敢望回?”的句式,表达了对颜渊的谦逊。孔子更是对颜渊赞不绝口,视之无与伦比。如此完美的人格,正是里尔克在《杜伊诺哀歌》首篇中的名句“因为美无非是可怕之物的开端”所形容的天使。在颜渊的身上,有一种与拉斐尔、济慈和诺瓦利斯极为相近的人格精神,他们都死于30岁上下。天使是不能长驻人间的。
28、还有一次,还是子贡在身边。孔子又感叹:唉,我真的什么都不想说了。子贡应道,您要是不说,我们将来怎么跟人说呢?孔子又像回答,又像是自言自语:天说了什么吗?春夏秋冬,百物生长,天说什么了?
29、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13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30、孔子从51岁任中都宰到任鲁国大司寇,共有4年时间为官,这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从政岁月。虽然时间短暂,孔子却以“夹谷会盟”“堕三都”等著名历史事件留名青史。
31、孙子。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32、《左传》在“《春秋》三传”中最有影响。全书约十八万字,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4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一改《春秋》大事纲要的记史方法,代之以系统灵活的史书编纂方式,既记春秋史实,又包含了大量古代典章史料,是了解我国先秦文化的重要典籍。本书约请《左传》研究专家撰稿,广泛借鉴古今研究成果,注释丰富清晰、译文流畅优美,适宜各层次读者研读。
33、葛兆光2007年5月在东南大学的演讲《最后的贵族:孔子的时代和他的理想》(载《解放日报》2007年5月13日,又收入《看澜集》)
34、孔子曰:“毁人之善以为辩,狡讦怀诈以为智,幸人之有过,耻学而羞不能,小人也。”
35、生当乱世,人心离散,讲好的事情转眼就变,绵延、固定的传统,也可以一言而弃(《国语•鲁语上•夏父弗忌改昭穆之常》有:“我为宗伯,明者为昭,其次为穆,何常之有!”的断喝)。活在这样的社会潮流中,就是一个傻瓜,经过七撞八碰,额头满是沧桑后,也早该有了几分醒悟。孔子一生“一以贯之”,“知其不可而为之”,还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样听了会让人“怦然心动”的慷慨陈词。但孔子并不是一意孤行的莽汉,他曾讥讽子路说,空手斗虎,徒步过河,我是不会干的,“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36、历代儒客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37、屡经磨难不放弃。在那样的时代,道路交通非常不便,一直风餐露宿,坚守自己的学说与信仰,没有打退堂鼓。书籍被雨淋,就地晾晒(多地遗有晒书台);问路(问津)被嘲讽,毫无怨气。展示了一个学者的品质。
38、孔子之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其人,望之可敬,即之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