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一年级简单
1、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2、说起这套书的产生,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套书的创作灵感,竟然来自孩子的家庭作业,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3、生:《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个故事的最后一句话,都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4、师:如果我们不看《画龙点睛》这篇课文,你可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咱们怎样快速记下来呢?看课文第一句,交代了谁?
5、(提示)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6、根据典故:很多成语都是通过典故故事等等方式演变而来的,一旦对于典故熟悉了,成语也会自然而然地记住,而且这种方法也是比较有趣 不枯燥的。
7、插画设计也是这套书的一大亮点,采用类似木刻套色版画的表现手法,画面简洁明了,造型活泼可爱,非常能吸引小朋友。对了,这套书还是注音版,对于刚学拼音的小朋友,用来认字读故事,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8、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药。两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症状,却用药不同?华佗对他们说:“你的病是由内部伤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则是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服药后,他俩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9、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10、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11、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慈山的南面有一棵大树,树干有两围粗,树枝壮实,树叶宽大。有两只喜鹊飞到这棵大树上忙着筑巢,它们就要做母亲了。过了不久,两只喜鹊各自生下了小喜鹊,两个家庭热热闹闹,日子过得又温馨又红火。喜鹊妈妈每天飞出去找食,回来后,一口一口喂给孩子们吃。虽然喜鹊妈妈十分辛苦,可心里觉得很幸福。
12、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13、生: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14、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挠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15、(提示)为维护国家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加以处罚。
16、(提示)比喻由于行为不慎而使对方有觉察与防范。
17、西晋时,一个叫乐广的人请一位朋友来家里喝酒,朋友看见酒杯里有条蛇在游动,回家就病了。乐广知道后,又把这人请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告诉他那条蛇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弓的倒影。朋友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好了。
18、张玄素任景州录事参军时,唐太宗召见他,询问他为政之道。张玄素说:“隋炀帝喜欢专断大小事务,不信任大臣,以一个人智慧来决断天下的事,最终走向了灭亡!陛下要是能够谨慎选择大臣,观察和考核他们的政绩而加以赏罚,何必忧虑国家治理不好呢!另外,我观察到隋末战乱不止,其实真正想夺取天下的不过就那十几个人,为非作歹的很少,大多数都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等待着归附有道的明主。很少有人了解百姓为什么作乱,只是人君不会安抚而已!”太宗就擢升他为侍御史。
19、本书在收录成语时,不仅考虑到了孩子的学习阶段,还尽量选择使用率较高的成语。
20、除了面对考试之外,成语还是从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书籍与故事中总结而来,简洁明了,语意明确,学好成语,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21、好玩的插画(能吸引孩子),对孩子的成语学习大有裨益。
22、师:如果是两个人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卖盾或矛,估计都能吆喝出去。问题是,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同时卖矛又卖盾,这就是——(生:)自相矛盾!
23、师:我们接着来探讨这个故事的“经过”部分。请介绍一下课文中的话语。
24、(5)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分析,不能如井底之蛙一样坐井观天。
25、(提示)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26、除此之外,这套书还配备附赠120张成语学习卡,大字卡片带拼音,不仅能让孩子更灵活运用成语,还能轻松轻松学习常用汉字。
27、宋老师在认真研读每一则成语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的不同内容,采用独特的教法,各有侧重,各美其美。《自相矛盾》从故事入手,略讲故事的起因和结果,把重点放在故事的的经过上,引导学生抓住“矛”和“盾”讲故事,抓住“矛盾”议故事。《滥竽充数》从“滥”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字面意思,进而补充小古文学习,文白互读,相得益彰。《画龙点睛》的学习则着力于运用,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故事,一个个具体的题目,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找出点睛之笔,理解画龙点晴的本质意义。
28、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29、▲所有人物形象均源自几何图形,孩子画起来也不会太费劲,能充分激发想象力。
30、在小学语文考试中,成语填词、成语分类、填写成语近义词、反义词、成语改错、成语读音等都是常见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