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诗人和诗句
1、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等,都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2、解析:列强瓜分中国,堂堂礼仪之邦,却是衣冠委地。诗人是革命者,不惜“千金买宝刀”,随时准备将一腔热血洒在祖国统一的革命大业上。这是鉴湖女侠的飒爽英姿。
3、 这是少年刘克庄永远也不会知道的。每一个人都很难预测自己人生的结局,更不能书写自己的历史评判。刘克庄成为一个诗人,是他的荣耀,也是莆田人的荣耀,他的诗词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至今仍如一条清澈的诗歌之泉,哺育着我们丰富的文学知识。他大量的诗词作品为一个时代增添了不可缺少的文学色彩,他无愧是那个时代的文学旗手。
4、凌寒绽放,俏色夺目!|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NO.121(爱国的诗人和诗句)。
5、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爱国的诗人和诗句)。
6、诗歌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爱国情怀的文学载体,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人们都能在这些爱国作品中找到共鸣。它们或许借古叹今,所以在诗歌里,你会看到在战场厮杀的英勇将军,如“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飞将军李广;又或许表达情感,所以你会在诗歌里看到作者的美好心愿,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伟大理想;也可能直抒胸臆,直截了当的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无论哪种,我们看到的只有无数的爱国诗人饱含的对国家和百姓的热情与爱!
7、 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十一月,刘克庄被起用为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随后又升为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第二年,升为权工部尚书仍兼两制,刘克庄走上了一生中仕途的最高峰,这时他已七十四岁。但他不是为自己的官大而高兴,而是能为国家多做一些工作而欣喜。他日夜为起草诏书忙忙碌碌,好像又回到年轻时代,努力为国家尽最后一份力量。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宋)《满江红》
10、 七百多年了,在我的心中却恍惚在昨天那条长长的梦境里,依稀间看见你的长衬布鞋,在一条小巷与另一条小巷之间踯躅前行,清冷的月光照亮了你苍白、消瘦的面孔,尽管你毫无表情地穿过巷与巷的长。可是,我看见你的目光依然如炬,以洞察人间的眼神,轻蔑地扫视着身后的一切荣辱得失。我还看见你依然无畏地前行,孤独、苍凉、悲壮,你一如既往地前行,义无反顾地前行,在天与地之间,像一个大写的人字,傲骨铮铮地前行。
11、立秋: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NO.124
12、 生有异质,少小日诵万言,为文不属稿,援笔异、出语惊人,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未尝起草,弱冠以词赋魁。立就。幼颖
13、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14、 刘克庄不经意中地走进理学,那是出自内心的信仰。但是,作为一代文学宗师,刘克庄选择理学,仍是他一生错误的选择。他的诗词文章足以让他千古流芳,却把自己置身于政治学术的矛盾漩涡之中,后来,不期而遇的政治斗争让他显得无奈、无力、渺小,让他的身后平添无尽的讥讽。如果说政治与权力是古代文人逃不脱的选择,忠君报国,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鞠躬尽瘁,那是古代士大夫命运的必由之路。那么政治给每一个带来的灾难与幸运、挫折与幸福,那是依附在一起的共同体,是时间割裂不开,谁都不能独享其荣光与幸福,谁也逃不了权力所附带来的命运的惩罚。
15、 刘克庄的诗人性格确实给他的从政带来了负面影响,写诗讲究的是真情实感,有感而发,是抒情、咏物,是反映社会现实。而政治看重手腕、人脉、难得糊涂、是朋d之争。因为在此后的岁月里,刘克庄变换了很多种的领导岗位,有的一个岗位只干几个月,有的岗位还没有到位,就匆匆辞职或变动,多次担任授官宫闲差和提举宫闲差。如此频繁变动工作,历史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展示刘克庄作为政治家“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执政能力。
16、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17、许穆夫人的诗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在这些诗的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吟咏起来仍震撼心扉,不忍释手。《载驰》这首诗后来录进了《诗经鄘风》里,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杰出的爱国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最早的爱国女诗人,其诗作在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1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9、 七百多年了,多少往事都被时间的灰尘掩盖在记忆的远方,一切的面孔都已模糊不清。那些悲欢离合的人生结局,那些酸甜苦辣的性格表情,那些历经沧桑的无奈叹息,那些阅尽阴晴圆缺的生命个体,都已如那些年的风,隐没在时间之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五光十色的街灯、一晃而过的车影,不时在提醒我,时间已远,记忆或已残垣断壁。
20、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21、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22、当包拯遇上王安石,到底谁会占上风?|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NO.122
23、《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4、 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秋,刘克庄在莆田城内老家病逝,享年八十三岁,积官至龙图阁学士(职)、正议大天(阶)、莆田县伯(爵),世称后村先生。
25、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北宋越州山阴人。他是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史学家,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有《剑南诗稿》、《放翁词》,是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26、鸿砺教育冬令营由于疫情原因同步转为线上授课啦!!
27、 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十月,史弥远病重,将自己的亲信、d羽郑清之提升为右丞相,结束史弥远独相二十六年的历史。十二月,郑清之便起用刘克庄为吉安通判,来不及赴任。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正月,由于真德秀出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刘克庄便以将作监主簿兼安抚使司参议官。此景不长,同年六月,真德秀被朝廷召任吏部尚书,刘克庄奉诏回京任将作监主簿一职。同年九月,刘克庄回到临安,又改任宗正寺主簿。
28、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29、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0、《示儿》(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1、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3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4、 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六月,刘克庄任枢密院编修官兼权吏部侍右郎官,走上大宋政治舞台的中央,开始那种自己并不擅长的职业政治家生涯。可刘克庄本质上还是一个诗人,他的诗人气质决定了他的率直、倔强、认真,对人对事的喜怒都在他的表情上,他不会掩饰、也不想掩饰。他总是按着自己的世界观去判断其他的大臣对与错,或对历史的评价。殊不知,政治有着大海般的广阔、深邃,时时波涛汹涌、刻刻暗流涌动。权力需要智慧、谋略、甚至厚黑学的土壤未培育,权力的远作是需要果断、决绝、需要纵横捭阖的大局观,从不拘泥任何一个细节。政治所遵循的法则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35、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3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7、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38、 公元1187年春天的某一个早晨,刘克庄出生于莆田城后村一个书香门第,丰厚的文化底蕴,浓烈的求学氛围,优异的家族遗传,刘克庄从小就表现出一个诗人优秀的天赋。莆田、后村、宅院、街市,一切的场景都会熏陶一个诗人的多愁善感。也许就是从童年开始萌芽的那颗诗心,刘克庄走上了一个职业诗人的艰难之路。
39、咸淳十年,也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一年,即公元1274年七月,宋度宗赵禥驾崩,其子赵顕继位,是为恭帝。太皇太后谢氏垂帘听政。是年,元兵大举入侵,汉奸吕文焕同伯颜率兵攻打鄂州,汉奸刘整同博罗欢率兵攻打淮西,直逼江南。此时,郑思肖从苏州双板桥迁往望信桥居住,这是郑思肖的第六次迁徙。是岁十二月,苏州沦陷,郑思肖作《陷虏歌》,又名《断头歌》既鞭挞了元统治者的野蛮残暴,更骂尽了古今天下许多无耻变节之人。在望信桥寓所,郑思肖开始了《心史·大义集》的诗文创作。
40、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生于 1059 年,卒于 1128 年。是我国宋朝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
41、 回朝不到一年,除了忙碌之外是辛酸、不安,亡国之忧时时侵绕着他的思绪,一望见京都的那宫那殿那街那巷,痛苦油然而生,他不得不告别熟悉了六十年的临安,那里有他童年的梦,少年的梦,青年的梦,和国富民裕的梦想。可这一切都如昨夜空空的梦,这一切落花残局注定有人去收拾,但不是自己,不是刘克庄。
42、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3、 这是少年刘克庄留下的一些轶事,或是历史给他的评价。刘克庄正是以他天才的文学特质,走进了诗歌的殿堂,同时开始了一生跌宕起伏的宦海沉浮。也许因为他优秀的诗词作品,刘克庄得到了官场高官的赏识,让他走得更远,甚至也得到皇帝特殊的敕封,在大宋政治舞台上长袖飞舞。可他毕竟是一个诗人,诗人与政治家的职业自古至今,概不相容。性格、气质、性情、学识等一系列的水火不容,终为他颠沛流离的一生留下了许多无法回避的伏笔。
44、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45、 快乐国庆节作文范文,不会写进来看看吧!
46、 同年八月,宋理宗召见刘克庄,说了一段热情洋溢的大话后,有感于刘克庄“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崇政殿说书,不久又暂兼中书舍人。这一年,刘克庄六十岁,一身兼五职,挤身于朝廷显要,成为朝中重要的命官。
47、 公元1227年,经过一番精心布置,史弥远开始针对《江湖集》采取暴风骤雨般的政治运动。从政治上剥夺江湖诗派所有具有官职的诗人一切职务,并定罪流放,对一些没有职业的自由诗人,驱逐出京都,遣送回原籍。从文本上毁灭《江湖集》,不仅四处收集《江湖集》,集中烧毁,而且把《江湖集》刻版,刀劈火烧,以彻底堵绝《江湖集》再刊。以宋理宗诏书明示天下士大夫禁止作诗,凡作诗的官员一律革职。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江湖诗祸”。
48、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49、 浓厚的文化氛围,孕育了刘克庄敏锐的文学基因,他少年轻狂的心,长时间浸染在这文化的海洋里,并不断培育着他的气质、灵感,和一个诗人应有的爱国情怀。尽管刘克庄并没有和其他同乡学子走上万人拥挤的科举之路,但他的心已全部沉醉在一首诗的远方,一阙词的源头。他已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灵魂、感情,全部交给诗歌。
50、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
51、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52、陆放翁的忠爱出于天性,他不但感情热烈,并且易受感动。他自己的诗集,几乎把三十岁以前的诗删去了十分之只留了一两百首,他自己说这只不过是旧作的十分之一。以后从二十多岁到八十多岁,他总共写了近万首诗,自称是“六十年间万首诗”。有人说,陆游的诗有三种变化:少年时的诗重辞藻技巧,壮年时豪放,晚年时表现了闲静的情趣。
53、解析:人死后可以说是无牵无挂了,可诗人却心系未收复的失地。他以激昂热切的笔调,表达了渴望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诗人爱国报国之情。
5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5、 《梅花》诗案、江湖诗祸,成为史弥远的敌人,史弥远是脱脱笔下的正人君子,刘克庄只能当个小人。刘克庄的批史火力,却成了和权相郑清之反目为仇的薄情之人,还有史嵩之的“夺情”之罢免案,又成了刘克庄不成熟的表现。十首关于贾似道的贺诗,永远钉在耻辱柱上,彻底把刘克庄放进历史的地狱。五十五年的仕途,四个曾经的宰辅,都是刘克庄挣不脱的枷锁,去不掉的魔咒,他在历史上已伤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