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介绍ppt
1、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羁鸟和池鱼”失去了最适合他们生长的环境,会觉得痛苦。诗人也是一样,在官场的时候觉得就像在一张网里,在一个笼子里面一样,备受压抑,没有自由。
2、课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可分为三个部分:
3、《饮酒》二十首,有十首带“酒”字或“杯”、“盏”字的,《饮酒》是饮酒之后写的诗,诗中有酒意。
4、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5、陶渊明的一生,简单地说,可以分为闲居、出仕、隐居三个阶段。
6、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但陶渊明的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他自述:“自余为人,逢运之贪。箪瓢屡罄,絺綌冬陈。”(《自祭文》)但物质生活虽然贫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庄子》,“猛志逸四海,鶱翮思远翥”,颇有“佐君立业”的政治抱负。而另一方面,匡庐山水和田园风景,也使他爱好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7、菊:凌霜绽放,不与群芳争艳,象征与世无争、清高自守的品格
8、⑤与物多忤(wǔ):与社会人事多不相合。忤:逆,违背。
9、写作背景(点击“桃花源记”链接到ppt14-15)。
10、这层抓住“采菊”、“悠然”、“见南山”、“日夕佳”、“相与还”来分析。第一个问题就是可否将“采菊”换成“采花”,明确了“菊”的意象承载着中国文人与世无争、清高自守的品格。第二个问题则是,试用自己的话来描述陶渊明的“悠远”之感。第三个问题是讨论是“见南山”还是“现南山”,引入了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和辛弃疾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来佐证,得出“审美至境,物我两忘”的结论。最后析“日夕佳”、“相与还”的寓意,暗喻携家归田,生活温馨。最后明确“大隐之乐,物我两忘”的情趣。
1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二课《回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