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介绍资料65句精选

时间:2024-01-0311:36:13 陶渊明介绍资料65句精选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陶渊明介绍资料

1、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2、《陶渊明:南山种豆》文笔流畅,才华横溢,是一篇研究陶渊明思想精神及诗词艺术的力作。作者对“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领略欣赏了陶渊明诗词的无穷艺术力,歌颂了陶渊明朴实的、纯洁的、伟大的、高尚的、浪漫的艺术才华和人格魅力。文章流畅隽永,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把自然美景、人文精神、理想思考融于一体,给人以艺术的熏陶,读来使人神清气爽。

3、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渊明介绍资料)。

4、回归田园在陶渊明看来,实际上是从官场上体制中赎回了自己,使自己重获自由。那能拥有自己的人有福了。陶渊明就是这么一个有福的人。幸福不取决于一个人有什么,却往往取决于一个人没有什么。如果从“有什么”的角度来看陶渊明,那陶渊明所拥有的太少了:名声、地位、财富,他都缺乏。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令后人无限羡慕的幸福的人。因为他“没有”我们一般人所不能摒弃的庸俗之心趋利之心得失之心荣辱之心———句话,那一切使我们大不起来的“小”人之心,他都没有。我很喜欢汉语中“安心”这个词,它比“安身”更重要。安顿好我们这颗心,对人对事安好心,对自己安平常心,做到了这些,我们也就有福了。陶渊明实际上也就一直在与自己谈“心”,又对我们交“心”的。他告诉我们“心远地自偏”的道理,他说他“心念山泽居”,他还自得地说“虚室有余闲”,什么叫“虚室”呢?庄子有言:“虚室生白”,意思是说,清空而无世俗欲念的心灵才能充满阳光。心灵充满阳光,可不就得大从容大安宁大幸福;可不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的一个幸福的人。

5、今天我们在校勘陶渊明集时,应对宋本陶集中所列异文给予高度重视(这些文字往往极有价值,很可能更近于陶渊明作品的原貌),并通盘地加以深思。马氏乃南北宋之交的人,他并未系统整理陶集,只有一些零星的记录和考论,但仍然非常值得感谢。

6、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7、陶渊明是名将之后,博览群书,也曾想要仗剑天涯,济世苍生。然而事与愿违,五次出仕,皆因各种原因,无功而返,终未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他任彭泽县令时,被告知要整冠束带迎候官员,而此时的陶渊明已过不惑之年。经历了无数次的沧桑变化,尔虞我诈,不屑强颜欢笑的他便毅然作了一个果断的决定: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辞官还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而陶渊明却在这俗世凡尘做出了旁人无法理解的决定。也许,家中还等待着他那点微薄的薪水,但是他的内心却无法屈从于这不堪的现实。于是,寡言少语的他又一次选择了田园,而这一次,就是永远。“田园将芜胡不归?”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呼唤,归去吧,归去吧!不求荣华,不念富贵,只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草盛豆苗稀”又何妨?在这闪动着晶莹露珠的花瓣上,安放着一颗纯净无争的心。他悠然地看着飞鸟相伴归巢,心也跟着欢喜起来。挣脱了久久束缚的樊笼,是何等自由洒脱。

8、(#陶渊明后人做主播月入百万#,网友:你这是坑祖宗啊!)90后有声主播紫襟@有声的紫襟,原名陶勇祥,靠讲故事月入百万。据网曝,他是陶渊明后人。此消息一出,引发大量网友关注。有网友觉得名人后代励志赚钱挺好的。也有人偏激地表示:你老祖宗不为五斗米折腰,你却为了赚钱抛头露面做主播,你这是坑祖宗啊!

9、马永卿说他所见到的庐山东林寺旧本陶集,此处正作“五日”,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资讯。这个陶集现在看不到了,其他宋人也没有提到,这样的信息极可宝贵。

10、车马喧:“车马”是古人的交通工具,车马喧闹也就是指来来往往的人众多。所以“车马喧”即“人喧”。这里,“车马喧”与“人境”相对,说明虽在尘世,但是少与人交游往来。

11、元兴三年,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

12、以上历史人物基本按时间先后排列。只是到最后忽然又出现了时代较早的“八儒”“三墨”这样先秦时代的条目,显得比较奇怪,这两条也许是带有补遗性质的附录吧。

13、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14、陶渊明的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 十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 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15、中华书局资深编审、古籍整理专家崔文印先生校释,考寻史源,注明原书文献出处,辨明原书所论漏误,并择要补充相关资料,便于读者阅读。

16、两晋时盛行玄言诗,思想内容空虚狭隘,浮浅乏味。而陶诗异军突起,平淡自然,为当时沉闷的文坛吹进清新的春风,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诗表现了淳朴的农村生活情趣,描写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既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又表现出坚决与污浊政治决裂的情操。他的诗描写乡居生活,讴歌劳动和躬耕自给,这些都是以前的封建文学中所没有的,如《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

17、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18、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19、预设:大部分同学会选择回答深山老林,与世隔绝。

20、历史上的高尚人物是他的精神支柱,他自己反复歌咏赞叹,也希望下一代能了解这些伟大的先辈,从中吸取精神力量。传统文化历来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本。为青少年编写这方面基础性的教材和读物,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

21、《宋书·隐逸·陶潜传》说“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元嘉四年,就是公元427年,往回倒63年,就是公元365年(古人以出生为一岁)。

22、李白与酒。李白的诗很多都与酒有关。有风雅之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当唐玄宗荒废政事时,李白在事业上无法有作为,只能一个人,一壶酒,与花为伴,与月为友。无奈都化作那行行诗句,在月光下闪耀着清雅的光芒。更有豪放之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一个把盏言欢的李白;在一杯杯酒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放荡不羁、自信满怀的李白。

23、朱熹曾经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是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实际上,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不仅是道家、甚至是儒家)都给予洁身自好、隐遁避世以极崇高的文化褒奖,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既有这样的文化大勋章悬挂在那里作诱惑,便少不了有人要假惺惺地去做隐士,来领这枚勋章。而领到了这枚勋章,又如同获得了特别通行证,余下的关节便可一一打通。所以,隐逸,更多的是一种手段,以这种手段求名求利,甚至最后来了个逻辑上的自相矛盾:求官——是所谓“终南捷径”。这种文化怪胎的逻辑思路是这样的:因为他不愿为官而隐居,所以他德行高尚;因为他有了这样高尚的德行,所以他应该为官,甚至为大官。所以,在中国,历代都有隐士,同时,历代朝廷又都去山中征招隐士,他们共同上演这样一出文化喜剧。

24、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

25、但是后来渐有学者怀疑《五孝传》和《集圣贤群辅录》这两份文本出于伪托,其中最有权威的意见,出于《四库全书总目》(卷二十九集部别集类一),略云:

26、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27、陶渊明二十九岁那年,曾做过江州祭酒的小官,因为当时官场黑暗,陶渊明看不惯,决心去职归隐。此后一直隐居,可是陶渊明种菊花还可以,种田的本事却不佳,加上好酒,到中年后连饭都吃不上了,迫于生计,陶渊明再次复出,先后担任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务。在做彭泽令时,他看不惯当时督邮的作派,很干脆的来了一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之后愤然辞官归隐,结束了仕途生活,再也没有复出过。相传,陶渊明弃官后隐居于庐山下,每日自耕自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地而食,凿井而饮。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这个时候陶渊明新娶了夫人翟氏,翟氏种田是把好手,粮食年年丰收,因此陶渊明又有酒可喝了,每到闲暇时,他就和一帮朋友到两里外的庐山南麓虎爪崖下饮酒作乐。崖下有一条名为醒泉的溪涧,涧中横卧着一块巨大的黑褐色花岗岩石,高约3米,长约6米,宽约4米,石面平滑,是一个天然的大酒桌。陶渊明和朋友们每次都坐在这里饮酒作诗,一同取乐。他每饮必醉,每醉必赋诗文,醉倒后便挥手对同伴说:“我醉欲眠,卿且去!”说完就睡倒在石上。日复一日,这块石头的中间竟然凹了下去,留下了枕痕。于是,这块石头就被命名为醉石。陶渊明的这个故事和马克思把图书馆踩出脚印的故事差不多,但是马克思可能每次都坐在图书馆的同一个地方,难道陶渊明每次也都坐在石头的同一个地方?最大的可能是石头上本来就有枕痕,陶渊明喝酒不带枕头,每次往有坑的地方一躺就睡,天长地久,这个坑越来越深,于是醉石就形成了。

28、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9、张縯对他的76岁说没有作出更多的论证,仅是一种推测;梁启超对他的56岁说是有过比较详细的论证的,但细看下来,其论证亦多为推测之词。梁先生长于辩论文字,笔端常带感情,有时颇能掩盖其证据之不足。上世纪20年代当梁先生的《陶渊明》一书出版后不久,游国恩先生就撰写过一篇《陶潜年纪辨疑》,对56岁说给予全面的批评(原载1928年1月《国学月报汇刊》第一集;现已收入《游国恩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00—405页),游先生所维护的传统结论,应可视为定论。

30、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31、我看的这本邓《谱》,也不这么认为。书中将陶渊明生年系于“晋废帝太和四年己巳(369)”。

32、陶渊明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诗的语言朴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称为“陶诗中的珠玉”。如《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有类似的特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抒发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归园田居》之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33、其实这是很无谓的。我倒觉得,与其说陶渊明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道德理想,倒不如去肯定他为我们建立的有关幸福的信仰与观念。这种幸福,与世俗欲望的满足无关,而与心灵的境界有关。甚至我们可以说,陶渊明把人的幸福与人的道德境界联系了起来:一种合乎道德的生活未必是幸福的生活,而幸福的生活一定合乎道德。这种带有明显唯心色彩的幸福观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幸福的基本诠释并深入人心。

34、苏轼与月。在苏轼的笔下,“月”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有怀人之月:“明月夜,短松冈。”在凄清的夜晚,思念亡妻。短松冈,肝肠寸断,思念之浓,明月可见。有旷达之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然诗人的一生也如同那月亮几经圆缺,却能相信所有的不顺与坎坷都会随风而去,将美好的祝愿托付给一轮圆月,旷达如此,唯有东坡。

35、理解“欲辨已忘言”所体现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36、五柳《与子俨等疏》云:“汝等虽不同生”,又云“况同父之人”,则知五子非一母。或云,以五柳之清高,恐无庶出,但前后嫡母耳。仆以《责子》诗考之,正自不然。诗云:“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且雍、端二子,皆年则其庶出可知也已。噫!先生清德如此,而乃有如夫人,亦可一笑。(崔文印撰《嬾真子录校释》,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101页)

37、诗句呈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8、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39、正因为诗的第一句不会讲到自己的年纪,所以不仅以辛酉为陶渊明五十岁是不可信的,先前的“辛丑五十”、陶渊明享年76岁之说同样不能成立。

40、首先,这首诗的题目,叫《游斜川》,是在序里面写着: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

41、咏怀诗有《饮酒》、《杂诗》、《咏贫士》、《读山海经》等。

42、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43、师问:按照我们一般写诗作文的方法,结尾都是抒情言志,表达主旨,我们来看一下陶渊明这首诗是如何结尾的?请同学朗读诗句并尝试翻译一下。

44、在一个专制社会里,在一个权力肆虐而秩序混乱的社会里,一个人要正派地生活确实是比较艰难的,他真的必须有陶渊明式的坚定坚韧与对苦难的容忍。在这个意义上,追求生活的自然适性的陶渊明,出乎意料地又成了道德的模范。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退隐生活的道德褒奖,其另一面,即隐含着对专制体制的道德贬低,这可能是文化本性对专制体制的一种天然敌意。陶渊明无意中表现了这种敌意而体现了文化人的公意,于是大家一致推崇他为道德英雄。

45、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46、崔文印,1941年生,河北乐亭人,中华书局编审。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曾参加点校“二十四史”中的《金史》,此后陆续整理出版《金史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等,并撰有《大金国志校证》、《靖康稗史笺证》、《中国古代文献浅谈》、《古籍常识丛谈》等书。

47、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

48、李清照与花。在少女时期,李清照快乐天真。“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那娇羞美丽的少女就如同一朵娇艳的荷花,烂漫无忧的日子是多么让人怀念。婚后与丈夫浓情蜜意,当重阳节与丈夫不能相聚时,不禁吟叹:“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孤独思念在那精妙的比喻中让人心生怜意。当经历了失夫巨痛和伤国之辱时,她悲叹“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凄惨之状跃然纸上。

49、所以,到目前为止,以上推算的活儿,全白干。

50、活在世上,我们应该让生命多一分诗意,用澄澈的心境去谛听自然的脉搏和声息,用空灵的心扉去感受自然的光影和美感。陶渊明带月荷锄,走过乡间巷陌,见"木欣欣以向荣,泉泉涓涓而始流"的春日之景,发出"善万物之得时"的感慨,体会到了自然蓬勃的生命力。我们虽身处在钢筋水泥构筑起的“灰色森林”中,但亦可以拥有"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的诗意态度,在每个生活细节中发现自然之美。

51、师问:陶渊明的隐居之地,具体在什么地方呢?大家能否继续通过读诗,找到蛛丝马迹?

52、书接着往下看,才知道,梁启超先生在使用这两则材料时,实在是非常主观的。

53、逯钦立在《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中提出了一个说法:辛酉(他认为是辛丑应该作辛酉)不是纪年,而是纪日。

54、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55、另有一些人物陶渊明虽然没有专题地加以歌咏,但在诗里曾经提到,而其人在《集圣贤群辅录》中也是出现过的,例如《赠羊长史》诗云:

56、宋代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有陶渊明"始家宜丰"的记载。宜丰旧《图经》亦有此说。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元勋重臣,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57、他死后可能即葬于此“旧宅”中,那可能是他家族的墓地吧。据说现在那儿还有他的墓。

58、“辛丑”“五十”这两处不恰当的异文大约同苏轼有些关系。台湾藏黄州刊本《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有关文字即径作“辛丑”“五十”,且不录异文。另外几种宋刻陶集,如汲古阁藏《陶渊明集》、曾集本《陶渊明集》、汤汉《陶靖节先生诗注》等,正文皆作“辛丑”,而出校云“丑”字“一作酉”——由此可知东坡的写定本在宋代影响之大,也可见当时人还可以看到古本,字皆作“酉”。“五十”的情况也差不多,汲古阁藏本与曾集本正文作“五十”,校语云“一作日”,而汤汉注本正文径作“五日”,出校云“一作十”。凡此种种显然表明,序中开头二字作“辛酉”,诗之第一句后二字作“五日”,乃出于更古老更可靠的本子。

59、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余首,另有文、赋等十余篇。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为《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和谐美好,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使得桃花源与乌托邦齐名,都代表了一个美好的幻想。

60、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是复杂多样的。我们要学会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集中笔墨进行表现,这样才能让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对于陶渊明这样性格特点非常突出的人物,我们可以利用其喜好,抓取能够代表性格的关键意象菊花,来表现人物,以花窥人,以小见大。

61、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担任彭泽令。但就在那一年的十一月,经历过一番复杂而痛苦的思想波折后,陶渊明的郁愤和不满得到了彻底的爆发。他提笔泼墨,洋洋洒洒地写下一篇《归去来兮辞》,便毅然解印、辞官,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归隐生活。

62、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过了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

63、字元亮,名潜,字渊明,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kǎn)是东晋初名将,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也曾做官。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64、《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己酉岁九月九日》《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饮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责子》《有会而作》《腊日》。

点击展开全文
陶渊明介绍ppt12句精选 个性说说

陶渊明介绍ppt12句精选

陶渊明介绍ppt 1、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羁鸟和池鱼”失去了最适合他们生长的环境,会觉得痛苦。诗人也是一样,在官场的时候觉得就像在一张网里,在一个笼子里面一样,备受压...
文明礼仪内容资料百度文 个性说说

文明礼仪内容资料百度文

文明礼仪内容资料百度文库 1、收费资料有的一件就5元,10元,加入会员会节省很多钱。 2、⑦生命不可缺少诗意。我们也不难明白,春节晚会上那个《小城雨巷》的舞蹈为什么会引起那...
韩非子简介资料50字46句 个性说说

韩非子简介资料50字46句

韩非子简介资料50字 1、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2、“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而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
感恩的心歌曲介绍25句精 个性说说

感恩的心歌曲介绍25句精

感恩的心歌曲介绍 1、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请在留言群留言接龙! 2、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3、四年的时间没有回过家,但是,每个月都可以收到养母的来信。 4、2013年07月...
幼儿园教师自我介绍简短 个性说说

幼儿园教师自我介绍简短

幼儿园教师自我介绍简短有趣 1、   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们常常对自己的身体及五官有一些观察和讨论。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将自己的发现与家人进行讨论,并完成“我的家族印...
幼儿园教师自我介绍怎么 个性说说

幼儿园教师自我介绍怎么

幼儿园教师自我介绍怎么写 1、幼儿园老师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示例相关文章: 2、20xx年毕业后,我先后到过XX区“新星幼儿园”、“明日之星幼儿园”代课。我天生有一份对孩子的爱心...
关于祖国的手抄报资料 个性说说

关于祖国的手抄报资料

关于祖国的手抄报资料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2、部编版语文上册1~6年级电子课本(高清版) 3、国庆节就要到了!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